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汇集6篇)

07-20

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1】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教学反思:学生明白美术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九年级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

第二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

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找出不足进行调整。

四、学生作业评价

互评,教师评,小组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教学反思: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 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第四课

熟悉的韵律

教材分析

本课比较抽象,较难把握。虽然初三的学生已有了初

一、初二美术学习的基础,对各种事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该课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解析和引导。

教材要求我们在进行探索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绘画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在自主或合作中进行创新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与探索绘画、音乐中的旋律和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运用通感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并使作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体验探讨研究绘画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共通及联系,并能运用通感的手法,以熟悉的韵律,流动的音符为学生打开创造之门,培养创新综合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等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注意把握好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的绘画和音乐作品,使学生能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体验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音乐则更是这些花季少年的最爱,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开始就以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译林版初三上册第11课)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本课通过“自主探寻”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美的旋律探索适当的表现方式。

三、合作学习法:以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爱好自由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学生作业”环节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完成作业。

四、拓展延伸法:拓展与延伸是综合•探索课的关键之所在,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或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绘制动漫、动画或MTV。

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多媒体演示设备及美术课笺,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及动画、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另外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及绘画工具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在学生准备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最后不要忘记带好各自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关于教学思路,首先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接着在新授时,第一个环节我准备了两首音乐,一首是来至于费翔《故乡的云》,一首是花儿乐队的《嘻唰唰》,这两首音乐,其中一首舒缓,一首激越,很显然两种音乐表现风格会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这时就要求学生将视觉的绘画和听觉的音乐直接等同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情来体现自己现在的内心感受,要知道表情是能够看到的,那我们这个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第二个环节则通过让我们欣赏几米的连环画《遇见》、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及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使我们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中去体会音乐和绘画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师生交流,明确色彩表现音乐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去体验艺术的共通之处。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的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自主探寻”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去探寻绘画、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并在这里运用设置互动小游戏,让学生来选择最符合的画面,探寻表达旋律的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师生交流探寻结果,填写美术课笺,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做出最理想的铺垫。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而自由组合的学习合作小组,更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等进行了最大的优化,必将为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在“学生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当然,自由组合时学生人数不能太多,4人左右最理想。可以围绕同一音乐主题,运用较统一的表现形式来合作完成作业。

最后,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阅,也是学生成果的一次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评价与拓展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

1、美术课笺中“你的课堂随录”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

2、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在这个环节我又增加了关于音乐与画面的联想是有时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不同的个体对作品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绘画和音乐表达方式中的通感,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融合起来时,要求学生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而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动画甚至MTV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成长。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中国画欣赏——古代壁画 教学目地A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 点 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在前面一节中,我们开始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绘画,哪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呢?(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哪大家知不知道最早的中国画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abc 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还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那么,真正具备了绘画作品审美功能的绘画,应该是随后出现的壁画。【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和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二、规模较大的汉墓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

据墓中题记推测,墓主人是一位高级宦官(东汉宦官浮阳侯孙程)。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西耳房、中室及东西侧房、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因早年被盗,前室只存壁画。在前室四壁和通道两侧画有官吏和祥瑞动物,画高1.4米,43厘米以下为鸟兽,上部为人物,中间一条1厘米的黄边分开。在官吏图像旁边均有隶书写的官名,如“辟车五百”为一武官,短衣着鞋,拱手肃立。用线粗犷流畅,比较注重神气的刻画,能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画,相貌神态各一。由此可能看出壁画的作者无论是专业画师还是民间画工,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

三、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规模都有了发展。——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墓主人娄睿是北齐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太师,是北齐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娄墓同墓道、甬通、墓室在部分组成,现存壁画71幅,面积200.55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描绘了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场景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壮阔画面。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妙,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可视为南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优秀代表。

娄睿墓壁画虽然继承了汉代墓室壁画以铁线勾勒形象,单纯粗犷的风格,并继承了自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技法。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并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此外,此作者有很强的空间经营能力,既我人通常讲的构图。在作品中,作者巧妙的将人物、马匹、仪仗安置在长卷式构图中,且穿插、藏露有序。层次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繁场面的空间感。

四、佛教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了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里,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abc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现存有自北魏至元代的佛教石窟492个,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作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反映了自北魏以后,近千年古代艺术发展的成就,是我武了解学习古代历史、宗教、文化、风俗、绘画艺术的重要博物馆。abc 《九色鹿本生故事》:位于莫高窟第257窟,是其中优秀代表作之一,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的动人故事而绘。

九色鹿本生,或称鹿王本生。所谓本生故事,是批佛经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已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祖释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该壁画是说有一人个人落水呼救,正逢九色鹿从河边经过,将其救起,落水人为感谢救命之恩,愿为九色鹿寻找水草。九色鹿不图感恩,只求落水人不要透露她的住处,落水人应诺而去。这时王后夜梦一鹿,身有九色,双角如银。次日便与国王说梦,并请求国王下令捕捉,要剥皮取角做服饰和扶柄。于是国王便下令重金悬赏。落水人暗思,发财的机会到了,便向国王告了密,并领兵进山捕捉。九色鹿被重兵包围,九色鹿质问国王,是谁透露我在这里,国王指落水人,九色鹿义愤填膺,向国王揭露了落水人如何忘恩负义。国王听后谴责落水人不义,立即释放九色鹿回山,并下令全国,若有捕捉九色鹿者诛九族。落水人遭到报应,周身遍出毒疮,王后也因阴谋没有得逞,愤然而死。

该画采取了横卷式构图。故事情节分为九个场面,从画面的两端向中间发展,到中间逐渐形成高潮而结束。这幅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装饰风格,画面以人物为主,平列安排,山石树木仅作衬景,土红地色上配青山绿水,并点缀花草。背景处理采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人大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窥内庭的表现形式,不追求立体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

在构图上,则依照故事中所出现的景物作统一布置。南端是水,北端是宫殿,中部是途中,不拘泥于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相统一,特别突出了九色鹿高雅坦然的神态。因而使画面有整体感。

在色彩上,画面以土红涂地,青、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

在线描上,大胆地用了白粉线,饱满、圆润、遒劲有力,加上凹凸晕染,更增加了物体质感的表现。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动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神情的表现。如落水者长跪宫外,合掌向国王告密的卑微神态;国王扬手作势似乎在说什么,王后撒娇似的把右臂搭在国王的肩上,长裙下露出的光脚,翘起的拇趾,似在不自觉的晃动。这些细节的刻画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王后正在唆使国王加害九色鹿的阴暗心理。更突出的是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时,九色鹿理直气壮地站在国王面前,陈述救护落水人经过的场面,九色鹿显得那么坦然高大。这些都反映了画家对九色鹿舍已救人、不图报答的正义行为和良好美德的赞许,同时也看出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

五、元代壁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库,按原样迁至山西芮城县北部龙泉村。永乐宫元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abc 《朝元图》:位于三清殿内,以8个身高3米以上的主像为中心,画身高2米以上的群仙就有280余尊。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壁画完成于1325年,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像(已毁),和三清像相配的是殿四周的壁画。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朝元图》。(三清:道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谒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

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册的第1课,旨在放松学生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魁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述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作画。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制,自由地表现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表现雪。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教师准备:大量雪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1)雪的外形;(2)雪的特点;(3)雪中情景。4·欣赏范画。(1)创意是否新颖;

(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3)色彩是否漂亮。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第2课水墨游戏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学生较早地接触了水墨,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感受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兴趣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水墨手段,认识线,用线去自由涂抹,尝试造型,感受笔墨,在水墨空间里游戏和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树立起学生的表现和尝试意识,让学生在水墨的线条、

块面中自由地散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抒发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水墨课程的安排在美术学科中连续性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接触并反复尝试和体验笔墨,使抽象化的线条富于情感,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自由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建构意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水墨活动,认识笔墨工具,了解笔墨意趣,培养对水墨活动的兴趣。

●尝试用线表达笔墨意趣,用笔和水墨表现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的变化,抒发笔墨情感,培养审美个性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笔和线条表现水墨情趣,自由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大胆地运用笔墨;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并能添加赋形,尝试各种变化,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笔墨工具、笔墨范作若干,长飘带几根。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国画颜色,笔洗等五、教学过程:

第l课时:

A·通过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魅力。

a·学生(或教师)进行体操或是简单的舞蹈表演,手中舞动飘带,让飘带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态变化。

b·教师请学生注意观看飘带的动态和变化,惑受飘带的曲线美和动态美。c·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飘带飞舞起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d,讨论,表述。

B·通过尝试,初步感悟水墨的变化。

a.尝试用毛笔和水墨表现飘带飞舞起来的感觉。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动态美。b·观看自己随意涂抹的线条,找出其中的水墨变化:在自己表达的线条中,是否有深浅、粗细等方面的变化?

c·想一想:这些变化有意思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利用水墨工具,还能涂抹出什么样子的变化?

d·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尝试水墨游戏,尽情涂抹,尽力表达丰富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水墨线条在自己的想像中自由散步。

(a)浓·谈、干、湿。(b)粗、细、长、短。(c)断、连、顿·挫。(d)??

C·交流活动。

互相比较一下,谁的水墨表达最有趣,自己的涂抹像什么。

第2课时:

A·比较和欣赏。

a·将自己上节课涂抹的水墨游戏作品和书上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各自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b·欣赏书上的范作。感受并体会他们的作品什么地方最有感染力。c·了解水墨线条大师的作品和轶事。B·干尚仑水墨游戏的舌动和创作。

a.可以表现的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或者是自己想像的以及抽象的东西,并不一定有具体的内容,并不一定要像什么。

b,可以想好了再画,也可以边画边想,或者是先随意涂抹,再看看像什么,然后进行添加。

C·尝试笔墨游戏。

a.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表现笔墨效果。大胆尝武水墨的变化,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技巧。

b·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方法,巡回指导。D·展示交流。

a.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得意之处。b·相互欣赏评价。E·教师总结。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4】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是学习美术的重要教学工具。它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课件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等,它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在绘画部分,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涵盖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常用的绘画材料。课件中会通过简单明了的步骤演示如何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工具和它们的用途。同时,课件还会教给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比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技巧,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并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创作。


手工制作是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课件中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项目,比如纸折、剪纸、粘贴等,供学生选择和实践。课件中通常会详细介绍每个手工制作项目的步骤,并提供示范图片。通过手工制作,学生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手工制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除了绘画和手工制作,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还会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课件中会介绍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课件还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每个课件的设计中,通常都会设有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选择题、填空题等,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设计一些创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工具,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课件在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使用这些课件,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美术教育,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5】

一、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三、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六、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七、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基本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明确美术课应准备的常规工具。

2.通过看看、说说,初步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画画、玩玩,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和灵活运用美术工具材料的意识,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一堂小学新生开始美术学科学习的始业教育课。有许多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时期已进行了一些美术活动,也多少接触和使用过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材料,对美术绘画、手工等造型手段也有了一些尝试。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印象,对相关的美术工具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尝试,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基础。本课有两页版面。第一页展示了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油画棒画等绘画形式的美术作品及相应的工具材料;介绍了彩色水笔、油画棒的一些基本用法,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玩出新花样。第二页展示了儿童纸工和陶艺等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欣赏儿童作品的美丽创意,感受作品的有趣好玩;同时,通过活动图片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活动形式,如写生、参观画展等。感受美术课内容的丰富多彩。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美术工具材料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本、画纸、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教师)课件、一只装有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百宝箱"。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借助动画人物“喜羊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参观美术馆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欣赏体验。

“喜羊羊”带领小朋友参观美术馆三个展厅:绘画厅、制作厅、体验厅。

(1)绘画厅,展示绘画作品及相关工具。交流讨论:小朋友,你知道哪绘画两种类?它们都用什么工具来画画?

课件展示: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画绘画种类及其工具。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对不同的绘厕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不同之处。

小结:绘画种类形式不同,工具丰富,画面效果也不同。

(2)制作厅,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工具。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陶艺、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创意造型等。

小结:原来生活中的普通材料,通过手工制作,也能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3)体验厅,了解并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方法

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可以大胆尝试新花样。教师适当小结。

3.快乐涂鸦。

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作画,快乐涂鸦。

4.展示评价,交流拓展。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课后拓展:美术活动丰富多彩,美术创意精彩无限,课外还可以外出写生或参观画展。

(3)明确美术课所要准备的常规工具,如:绘画工具主要有油画棒、彩色水笔;手工工具主要有手工剪刀、固体胶和双面胶等,提醒学生做好相应准备。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都了解了美术的基本内容,认识了相关的工具材料,并大胆尝试画笔的几种基本技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在思维上还停滞幼儿园,非常好动、不能约束自己,之后的课上我还需要加强管理。

相信《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汇集6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