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案十四篇

07-28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细心选题编辑为您带来“记叙文教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前路漫漫让我们一起加油!

记叙文教案【篇1】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通过认真、反复地学习了《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更加坚信自己多年来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指导的正确性,现就我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方法介绍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事情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刻画人物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记叙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问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怎样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情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细微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才会全面,描写时才会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

认真地学习了《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课程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多,对小学语文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方法和升级方法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切身体会和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小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小学语文写人记叙文教案模板(共7篇)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记叙篇(共6篇)

记叙文教案和学案模板

小学语文叙事教案设计模板

记叙文教案【篇2】

教案:议 论 文 的 结 构

一、教学过程: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社论、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开幕词、闭幕词、讲话稿、杂文等都属于议论文体。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所谓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3、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4、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 提出论点

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重提论点,结论

[例文评析]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例文评析]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一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记叙文教案【篇3】

议论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2、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重难点:

1、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

“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

(二)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经常快乐开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知足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由于人有欲望,因此对于现实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就像大海里的海水永远抽不干,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让自己价值不停留在一个阶梯上,而是有所提高,对事情要有追根究底的毅力,同时当追求到某一种事物时,不应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之,经常快乐的人是不应感到满足的。(虽然说在第一段中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开头第一段就有200字,全文800字左右,可想而知后文的论述所占比例就很少了。)

(三)

知足,是现代生活里常被遗忘的一个词,今天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明天过得更好而打拼,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况愈下的争夺无时不在压迫着我们前进。如你知足,你停滞,那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落后和遗憾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常乐者很难知足,知足者有时则无法常乐。(观点不够明确,绕来绕去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

(四)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因为自身的愿望获得满足了,就快乐了,知足了,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常乐者不知足”,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人们为了使实现自己的快乐,而不断地奋进。(观点直接、明白,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有说服力。)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议论文在开篇就要点明中心论点,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在文章中突出中心论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大家的得分又高呢?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第一种是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做得到,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开头,是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就能给我们打出高分。大家先看几个例子:

1、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2、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3、“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4、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5、“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大家看完以上五则例子,觉得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回答)明确:

1、喻,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3、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4、引 ,引名言打头,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5、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通过一些讲解后,我们进入实战环节,这个环节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大家看到手中的资料,每篇文章都有几处空白的地方,我们的要求就是根据上下文补充所缺的部分。我们来看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倾听心灵的钟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者也,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吗?

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

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我无力举出太多例子证明抉择的重要性,也乏回天之术让那样错误抉择的人重选一次。我只有感慨,感慨聪明的人,感慨糊涂的人,但我又深知人岂能永远活在感慨之中。前人走过的路,犯过的错,便是前车之鉴,它们用真最实的东西阐明了一个道理,作出正确的抉择,便是促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

选择永恒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记叙文教案【篇4】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袁志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

一、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及其意义

1、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 设计所涵内容广泛

说到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应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即便在教学设计之前嵌有“小学记叙文写作”字样的限制,但范围同样还是过大。

如果辨析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至少应该拥有两大方面:一是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二是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局部的教学设计。

⑴教学整体设计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因为视角不同,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①从一篇文章而言的整体设计

②从一批学生而言的整体设计

③从一节课程而言的整体设计

从一篇文章而言的整体设计,出发点是“一篇文章”,立足点是“一篇文章”,终极归宿仍旧是“一篇文章”;从一批学生而言的整体设计,出发点是“一批学生”,立足点是“一批学生”,终极归宿仍旧是“一批学生”;从一节课程而言的整体设计,出发点是“一节课程”,立足点是“一节课程”,终极归宿仍旧是“一节课程”。

因此,若进行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那就务必要确认到底由哪个整体角度入手。只有如此,教学整体设计才能务实,才能深入。

⑵教学局部设计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局部的教学设计,与整体的教学设计异曲同工,但是拥有不同视角,最起码也有三个不同领域:

①“方法传授”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

②“学生差异”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

③“课程结构”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

“方法传授”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是以“方法传授”作为切分“局部点”的一种局部设计。这类“局部设计”的第一关注点是“这种方法的哪个局部,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学生差异”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是以“学生差异”作为切分“局部点”的一种局部设计。这类“局部设计”的第一关注点是“这个学生、或者这批学生的哪个局部,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课程结构”范畴之内的局部设计,是以“课程结构”作为切分“局部点”的一种局部设计。这类“局部设计”的第一关注点是“这节课的哪个局部,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因此,你若进行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局部的教学设计,那就务必确认到底由哪个局部角度入手。只有如此,你的教学局部设计才能务实,才能深入。

⑶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常有人说到“窥一斑见全豹”。“窥一斑见全豹”固然有其优势,“见全豹”比较费时、比较费力,“窥一斑”则可以摆脱这些麻烦。通过一个局部,了然一个规律!确实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不过,也有人喜欢先做“整体全面把控”这项工作。“整体全面把控”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倘若,我们在学习之初对于整体面貌似是而非,那么,无疑会给学习效果打上折扣。事先全面了解学习过程之中各个环节,对于保证学习成色同样关键!

那么,我们这里的课程——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鉴于时间、篇幅等原因,到底要给大家讲授哪种教学设计呢?

请大家注意,“从一篇文章而言的、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中的、构思入门的教学设计”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2、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⑴设计是一张蓝图,是一个预案

如果说教师教学是一项工程,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工程的蓝图。你听说过没有蓝图的建筑工程吗,随着时代发展,蓝图的精密程度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由于发展的继续,一种大于蓝图的事物——预案应运而生。但凡组织活动,一定要先有预案。防患于未然,事先把一切可以想到的全部情况都要想到„„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工程之中、活动之中的蓝图、预案。

⑵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成色

如果说教师教学是一项工程,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工程的蓝图。工程的蓝图,筹划了工程的整体面貌,算出了工程的各项数据,标注了工程的各项指标,同时也指出了工程的各项禁忌、注意事项等等许多于工程顺利开展关系极为密切的内容。

如果说教师教学是一项活动,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活动的预案。活动的预案,不仅预设了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预设了活动可能出现的麻烦,而且,特别是还设计了应对问题、应对麻烦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因此,无疑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假设单从教学设计而言,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教师倘若能够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好。反之,教师倘若不能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差。

二、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解析

1、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在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中的位置

从一篇文章而言的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拥有三个主体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第三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成文教学设计”。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三个主体阶段分为两个单元:“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与“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是一个单元——基础单元;是“小学记叙文成文教学设计”是另外一个单元——生成单元。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基础单元”中的两个子项——“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与“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教学顺序可以自主选择,先教“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后教“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或者先教“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后教“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均可。

2、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要点

⑴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任务在于从总体上设计文章的主骨架。也有人爱开玩笑,说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任务在于设计“记叙文的妈妈”!

人体不能没有骨架,没有骨架,人体就会瘫倒。人人都有妈妈,记叙文其实与人一样,同样应该拥有自己的妈妈。

以下面这篇文章为例:

战胜懒惰

战胜懒惰,可以扫清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战胜懒惰,可以激发自己前进途中的信心!接受战胜懒惰的至理名言,必然进步!

我这人原来比较懒,干什么都不是很努力。不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开始尝试着念书战胜懒惰。学习语文,语文课里记叙文课是最让大家头疼的。我也不是很喜欢记叙文,但是为了改变自己懒惰的毛病,我强迫自己每天设计两套提纲,同时还要从休息时间里掰出一块时间练习写作段落!不仅在学校是这样,周末,大家都愿意到外面去玩儿。哪怕不玩儿,在家里休息一下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我呢?每个周末都坚持不休息,把所有休息时间全部用于做数学题,温习一周自己课上记的所有笔记。遇到有些笔记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还要重新整理一下那些笔记„„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通过努力,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外语测验,老师出的题目特别难。许多外语原本不错的人都落马了,而我却不仅把所有题目都顺利做了出来,而且名次还提升了九位„„ 战胜懒惰,必然进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更应该去主动接受那些至理名言。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更应该去努力寻求助我前进的至理名言!

梳理文章构思:

战胜懒惰

我念书战胜懒惰。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战胜懒惰,必然进步!

所以,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是教师完成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工作。在设计过程之中,大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基础构思教学设计、实战构思教学设计。

⑵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

入门,就是基础。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

①关注构思“入点句”的设计

何谓“入点句”,“入点句”就是完成构思的切入点。能够回忆起你在母腹里最先长出的是什么吗?是鼻子尖儿!听说过“鼻祖”一词吧,那就是佐证。

构思有如一个人,构思在出生过程之中,同样拥有鼻祖,构思的鼻祖就是“入点句”。

人拥有“鼻祖”之后,以它为参照,上面长眼睛,下面长嘴巴„„构思拥有“入点句”之后,以它为参照,才能完成其它句子„„

怎样完成“入点句”呢?一共是三步,我们仍以《 战胜懒惰》为例。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一步:

分析题目类型——《 战胜懒惰》一题,属于“谁”、还是“干什么”、还是“什么样”?

回答——《 战胜懒惰》一题,属于“什么样”。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谁 +干什么 +可以表现“ 战胜懒惰”呢?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三步:

回答——我 +念书 + 战胜懒惰。

至此,我们完成了构思第一句:

战胜懒惰

我念书战胜懒惰。

②关注构思“配合句”的设计

何谓“配合句”,“配合句”就是构思完成 “入点句”之后,设计配合“入点句”的句子。

从原则上讲,“配合句”可以分为“前配合”、“后配合”两种。“前配合”是——原因的配合,“后配合”是——结果的配合。

在入门阶段,教师可以只设计“后配合”——结果的配合。具体步骤有三:

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一步: 看清“入点句”—— 我念书战胜懒惰。

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 我念书战胜懒惰之后,谁会什么样?

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三步:

回答——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至此,我们完成了构思前两句:

战胜懒惰

我念书战胜懒惰。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③关注构思“归纳句”的设计

何谓“归纳句”,“归纳句”就是完成构思“入点句”、“配合句”之后,归纳“入点句”、“配合句”所表达意思的句子。

完成“归纳句”,应该要比完成“入点句”、完成“配合句”复杂,而且还要拷问操作者的分析、归纳、选择、提炼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一步:

提问——“入点句”的核心意思到底是什么?

比如,“入点句”是“ 我念书战胜懒惰” 回答—— 战胜懒惰

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结果配合句”的核心意思到底是什么?

比如,“结果配合句”是“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回答—— 进步

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三步:

提问——“入点词语”“结果配合词语”能够整合成一个什么句子?

比如,“入点词语”—— 战胜懒惰 “结果配合词语”—— 进步

回答—— 战胜懒惰,必然进步!

也可以 回答—— 若想进步,你就需要战胜懒惰!

特别注意事项 1:

使用“选择法”,归纳——句子的核心词语。

比如“被归纳句”是: 我 学习认真。

前提 确认句子类型—— 谁 + 干什么 +什么样

方法 选择法

1、删除“谁”

2、删除“干什么” 3、剩余的——中心词

注: 什么叫做“中心词”

我 学习 特别认真。——中心词是“认真”,不能有“特别”这类修饰语。

特别注意事项 2:

使用“提炼法”,归纳——句子的核心词语。

比如“被归纳句”是: 老师经常表扬我。

前提 确认句子类型—— 谁 +什么样

方法 提炼法

1、删除“谁”

2、对剩余的“词语”进行“抽象”:被表扬

注: 什么叫做“抽象”

抽象——去个性、找共性——放大“涵盖范围”。

特别注意事项 3:

怎样“整合”两个核心词语为一句话?

比如两个核心词语是“ 认真” “ 被表扬”

方法 1 “ 入点词语 ”在先

1、认真 , 就会得到表扬!

2、认真 就能被表扬。

„„

方法 2 “ 入点词语 ”在后

1、若想得到表扬,做事必须 认真 !

2、被表扬的人,大多都是 认真 的人。

„„

至此,我们完成了构思三句话:

战胜懒惰

我念书战胜懒惰。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战胜懒惰,必然进步!

⑶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

入门之后,拥有了基础。拥有了基础,还需要升级。

在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入门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构思教学设计升级。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需要大家关注三个重要问题:第一, 明确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第二,学会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第三,了解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

①明确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

在完成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入门之后,教师需要进行升级设计。升级设计的第一步,即——教会学生能够针对三种不同样式的“基础题型”设计“入点句”。

小学记叙文的题目,基础题型有三:

基础题型 1、勇敢

基础题型 2、上体育课

基础题型 3、我

怎么才能面对三种基础题型设计“入点句”呢?

第一,面对“基础题型 1”设计“入点句” (这是前面介绍过的方法) :

比如, 题目是《勇敢》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一步:

分析题目类型——《 勇敢》一题,属于“谁”、还是“干什么”、还是“什么样”?

回答——《 勇敢》一题,属于“什么样”。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谁 +干什么 +可以表现“ 勇敢”呢?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三步: 回答——我 +上体育课 + 勇敢。

第二,面对“基础题型 2”设计“入点句”:

比如, 题目是《上体育课》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一步:

分析题目类型——《 上体育课 》一题,属于“谁”、还是“干什么”、还是“什么样”?

回答——《 上体育课 》一题,属于“干什么”。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谁 + 上体育课 +什么样 ?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三步:

回答——我 + 上体育课 + 勇敢。

第三,面对“基础题型 3”设计“入点句”:

比如 题目是《我》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一步:

分析题目类型——《 我 》一题,属于“谁”、还是“干什么”、还是“什么样”?

回答——《 我 》一题,属于“谁”。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我 + 干什么 +什么样 ?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三步:

回答——我 + 上体育课 + 勇敢。

②学会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

教师在构思入门之后进行升级设计,教会学生能够针对三种“基础题型”设计“入点句”之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教会学生能够针对各类题型设计“入点句”。

什么叫做 “变易题型”呢?

所谓“变易题型”,就是“基础题型”繁衍出来的、并非像基础题型那般规矩的题型。特别需要指出,在实际写作之中,这类题型所占比重很大,务必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那么,“变易题型”到底什么样?可见下图:

记叙文题型示图:

大家看到的这 15个题目,其中前三个属于 “基础题型”,另外的 12个则属于 “变易题型”。问题来了,对于 4—— 15这些题目,到底怎么设计它们的“入点句”呢?

在数学学习之中,我们经常使用 已知条件和 未知条件这样的说法。 已知条件是人家给我们的, 未知条件是需要我们去寻找的。其实,在记叙文学习之中,在完成 “变易题型”“入点句”的时候,同样拥有 已知条件和 未知条件这样的概念。

我们这里要讲的,其实就是分析题目到底属于“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之中的哪个条件,把它视为 已知条件,之后根据题目所给的 已知条件,再去补足 未知条件!

我们给“变易题型”设计“入点句”的基本对策是:

首先,分析题目属于 “入点句——三位一体”中的哪一条件(把题目视为 已知条件)——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其次,根据题目这个 已知条件,去补足 “入点句——三位一体”中的 未知条件 。

大家可见下面的 “入点句”设计操作:

1、认真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参加考试 + 认真

2、画画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画画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我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扫地 + 任劳任怨

4、合作

谁 + 干 什么 + 什么样

—— 我和爸爸 + 合作 做饭 + 配合得很不默契

谁 + 干什么 + 什么 样

—— 我和爸爸 + 做饭 + 合作 得很不默契

5、选择

谁 + 干什么 + 什么 样

—— 我 + 扫地 + 专门 选择 明面儿的地方扫

谁 + 干 什么 + 什么样

—— 我 + 做值日 选择 最累的扫地 + 极为认真

6、微小

谁 + 干什么 + 什么 样

—— 我 + 考数学 + 丢了一个 小 数点儿

7、雨中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冒雨 回家 + 发现了小草的坚韧

8、礼物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为同学制作 礼物 + 创意新颖

9、苦与乐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练习 800米跑 + 几次几乎昏迷

—— 我 + 参加 800米跑测试 + 全班排名第一

10、心灵的距离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们 + 准备联欢会 + 什么都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老师什么也瞒不过我们的眼睛

11、读书真好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读历史书 + 考试时历史书帮了我大忙

12、失败的泪水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 # 原因

—— 我 + 坐在屋里 + 无声的抽泣 * 翻译

13、幸福的港湾(痛苦的泥潭)

什么东西 + 什么样

——我寒冷,家给我温暖;我失败,家给我安慰 # 原因

—— 家 + 是幸福的港湾

14、挫折让我成长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我不按规矩操作 # 原因

—— 我 + 糊风筝 + 风筝根本飞不起来

—— 我汲取教训获得了成功

15、在 的日子(拼搏、受挫)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 —— 我 + 准备体育考试 + 拼搏

——我体育成绩逐日攀升 # 结果

③了解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

可能在前面开始进入“升级设计”的时候,就有人产生了疑问:自从“升级设计”开始,我们的构思设计就一直在讲“入点句”的设计,而几乎一直没有再说到“配合句”、“归纳句”。那么,“升级设计”难道就没有“配合句”、“归纳句”了吗?

事实正好相反,“升级设计”不仅不能没有“配合句”、“归纳句”,而且“升级设计”在有些时候还需要更多的“配合句”和更复杂的“归纳句”。可是,我们在前面讲授“升级设计”过程之中,确实又没有再讲“配合句”、“归纳句”,原因何在?

需要大家明确的是,我们所说的“升级设计”,一切都要依据题目来进行。因为题目变化了,“入门设计”时学习的方法或许就“不能继续支持‘新题目’入点句的设计”了。

注意,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面对“新题目(包括‘除入门讲解过的一种题型、另外的两种基础题型’和所有的‘变易题型’)”的操作,就一定会因为没有支持而变得捉襟见肘。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最为事半功倍、最为以逸待劳的方法,就是面对“新题目”,我们学会设计“入点句”,学会给所有“新题目”设计“入点句”,只要“入点句”设计好了,“配合句”还有“归纳句”按照“入门设计”时学习的方法照方抓药,一切也就都不在话下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逸待劳。

当然了,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的设计,我们上面所言还仅仅属于一个开头。在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的设计之中,完成了“入门设计”,再完成了“升级设计”,姑且不去说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不去说记叙文成文教学设计,后面的工作也仍旧还有许多许多,不过见于篇幅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了。

有道是研究没有捷径,也有道研究没有极限。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究没有捷径,同样也没有极限。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继续研究下去,那样,我们一定还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体会其中更多的乐趣。

好了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次再见!

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1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构思写作第四课 补充证明》

讲课教师: 范华佳(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教师)

评析教师: 袁志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

【教案】

课题: 构思写作第四课 补充证明 设计: 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 范华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构思设计”之中的“补充证明”

2、比较“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用于自己的设计

3、让学生体会“选择”的快感

课型: 作文综合课

教学重点: “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 “补充证明”中的“翻译法”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

课时计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分组写出“谁”、“干什么”和“什么样”,组成各种有趣的句子。

二、复习巩固:

1、复习“设计提纲”的五步。

2、复习作入点句的前三步。

过渡:前三次课,我们学习了设计提纲“入点句”中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落实人物和落实事件,现在我们来学习完成“入点句”中最重要的一步——“补充证明”。

三、学习“补充证明”

(一)、为什么学习 “补充证明”

1、以 “勇敢”为题,完成入点句的前三步,并给它加上补充证明。

2、看“勇敢”的入点句,找出哪是“补充证明”

移入法

嵌入法

翻译法

(三)、练习 现在让我们做个练习来检验一下这三种方法

练习

一、请你来说说下面的补充证明用了什么方法

题目:任劳任怨

我扫地,任劳任怨

我扫地,主动、认真,一点怨言都没有。

我扫地,大家都夸我任劳任怨。

练习

二、请你自己试着用这三种方法之中的一种完成下面的补充证明

题目:胆怯

我参加考试,

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 “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中,“移入法”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同学们在使用“嵌入法”时大多是用 “总是、一直、始终”等这样的词语与题目相加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让我们的“嵌入法”完成起来变得容易了。但是,通过练 习老师也发现同学对“翻译法”掌握不好,没关系,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你会发现“翻译法”也是有小技巧的。

(四)、重点学习“翻译法”

例子: 题目:胆怯

我学游泳,刚呛了一口水 „„

看见别人淹着了 „„

„„

归总:你有什么发现?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用“找台阶”的方法来思考“在我学游泳时,发生什么事我就胆怯了呢?”这样我们会想到很多事情,再把它用一句话写出来,这就用“翻译法”完成了对“入点句”的“补充证明”。我们来做个练习。

(五)、归总“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

练习

三、试试看,下面这道题,你能用“翻译法”完成几组补充证明?

题目:不认真

我写作业,

过渡: 到此为止,我们就学完了完成一个“入点句”的四步,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入点句”的出生全过程。

四、设计 “入点句”的出生全过程

⑴注意一个题目 ——胆怯

⑵设计

第一步 ——理解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勇敢,干什么都害怕!

第二步 ——落实人物: 谁?

第三步 ——落实事件: 谁 + 干什么? 我一个人在房间睡觉,

第四步 ——补充证明: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就算是勇敢?

注意这时就要找出“补充证明 ”了 ,引导学生找答案,根据答案出示: 我一个人在房间睡觉,听到一点儿声音就吓得哆嗦。

练习三: 请你自己试着完成一个“入点句”

题目:有爱心

入点句:

方法提示:再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入点句”可以用 “谁 +干什么 +什么样”的格式来完成!

五、作业

作业一: 请选择补充证明方法中的两种补完下面题目的两个入点句

题目: 仔细

作业二: 请你试着完成下面题目的“入点句”

题目:马虎

【案例评析】

范华佳 老师的构思设计第四课,是“小学生构思入门系列课程”的第四节课。前面的第一课,老师讲解的内容是“理解题目”;前面的第二课,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寻找人物”;前面的三课,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寻找事件”。老师的构思设计第四课“学会补充证明”是在前面三节课基础之上生成的。

本课教学目标中的第二条明确指出“ 比较‘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用于自己的设计 ”,我以为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

设计,就是一个盘算。教师教学设计,实际就是在授课之前精心盘算如何把自己要讲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真正掌握。

范华佳 老师为完成教会学生掌握构思“入点句”起见,在学生领会“小学生构思入门系列课程”前三节课之后,精心设计“ ‘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 ”,无疑是“精心盘算如何把自己要讲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的一个具体落实。

“ ‘补充证明’的三种方法 ”到底什么样?移入题目为一,嵌入题目为二,翻译题目为三。

值得一提, 范华佳老师特意把“翻译题目”设计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准确。毫无疑问,无论移入、抑或嵌入,都要远远比翻译繁复许多。那么,老师精心设计翻译法在学生课堂之上的落实,肯定就成了本课设计之中的重中之重!

案例评析2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构思设计第九课 学会设计归纳句》

讲课教师: 王银玲(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教师)

评析教师: 袁志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

【教案】

课题: 构思设计第九课 学会设计归纳句

设计: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 王银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构思设计”之中“设计归纳句”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在两个单句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3、让学生体会概括与分解的辨证关系 课型: 作文综合课

教学重点: “设计归纳句”的三步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 整合归纳结果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构思前三句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要想学好作文就要先学构思,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提纲。 “ 设计提纲 ” 要做五句,我们已经学习了制作提纲的前三句,谁说说哪三句?这节课我们学习设计提纲第四步——做归纳句 (板书:归纳句)

2、引入新知,理解“归纳”:

什么是归纳呢?老师查字典后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归纳 就是归拢并使它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

出示水果蔬菜图,分一下类。得出水果和蔬菜两类。再进行归纳,水果和蔬菜可以归纳为同一类——食物。实际上我们刚才做的事就是把这些东西进行归拢,让它们有条理,这就是归纳了。

3、学习归纳句的意义

出示《聪明》这篇文章(出示课件),师范读一遍。

师:归纳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示:归纳句,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写出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板书:中心) 出示《聪明》这篇作文的提纲。理解小提纲。

二、学习制作归纳句

1、打比方理解归纳句

水果就好比入点句,蔬菜就好比是原因句,实物就是我们制做的归纳句。

2、学会设计归纳句的设计方法 ⑴ 出示 归纳句的设计方法 指生读。

⑵ 学习 第一步:把入点句变成一个词语 ①指生读第一步

②出示提纲:

聪明

原因句

入点句

归纳句 阿猫、阿狗经过特殊训练。

两个盗贼行窃,阿猫、阿狗巧施妙计抓住了盗贼。

指 2 生读入点句,第二生读时请生回忆:入点句如何制作出来的?

③寻求方法

入点句就是给题目做的一个具体句。得出入点句变成一个词语的小窍门是:题目配合法:题目是什么,就归纳成什么。为了好记,我们可以把入点句变成的词语叫做入点词(板书:入点词)在变入点词时我们看什么?(板书:题目)

⑶ 把原因句变成一个词语。

①指生读原因句

②“寻找提炼法” 问:你们判断哪个词是阿猫阿狗抓住盗贼的真正原因。指导生找到关键词——训练,小结方法:我们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原因句变成了一个词语,我们也可以叫它原因词。(板书:原因词)

⑷ 把归纳出的词语写成一个句子。 ①理解 “入点先后法”

②入点词在先用常用连接词组句

出示常用的连接词语有: 是、要、需要、源于、必然、使(人)、让(人)

生试着用连接词写出归纳句:

聪明是训练出来的。

„„

③入点词在后用常用连接词组句

训练原因聪明。

„„

3、总结 设计归纳句的设计方法(结合投影、板书)

4、学会设计归纳句的设计方法

出示提纲 2

聪明

入点句

结果句

归纳句

两个盗贼行窃,阿猫、阿狗巧施妙计抓住了盗贼。

阿猫、阿狗得到了主人的犒劳。

观察:和刚才的提纲比有什么变化?

按照 归纳句的设计方法作归纳句。

第一步,把入点句写成一个词语——聪明

第二步:把结果句写成一个词语,聪明的结果是什么?找关键词——犒劳。我们写归纳句的目的是告诉人们道理,所以在找到关键词犒劳时还可以进一步提炼成——嘉奖,

第三步:把两个词语写成一个句子。两种情况:入点词在先,出示常用词语,生选择,聪明必然受到嘉奖。入点词在后,选择连接词:嘉奖源于聪明。

5、总结方法:归纳句的设计方法有三步出示课件

三、练习

虚心

入点句

结果句

归纳句

四、总结(板书)

1、把 “ 入点句 ” 变成一个词语

(题目相配法)

2、把“原因句” (“结果句”)变成一个词语

(寻找提炼法)

3、把归纳出的词语,写成一个句子

(入点先后法)

五、作业 我写大字虚心 向老师学习。

我参加书法比赛,得了一等奖。

同学们,知识在于运用,学会了设计归纳句的方法,我们要在课下多加练习。出示作业:

六、回归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给入点句、原因句或入点句结果句做归纳句的方法。构思设计分五步,我们学会了构思设计最关键的第四步,学好了这四步,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篇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的作文了,相信待你们学完整套构思设计的方法后,你们的写作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七、板书

【案例评析】 王银玲 老师的构思设计第九课,是“小学生构思入门系列课程”的倒数第二课——学会设计归纳句。

归纳,是关于作文、关于阅读的双重任务。在写作教学范畴,构思设计之中需要归纳。在阅读教学范畴,归纳同样拥有更为重要的决定作用。

这里我们需要提出一个观点:老师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得实在?若想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得实在,务必竭尽全力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强劲支持,务必竭尽全力给学生搭建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的支架。

请看 王银玲老师的构思设计第九课的支持、支架:

1、把 “ 入点句 ” 变成一个词语(题目相配法)

2、把“原因句(结果句)”变成一个词语(寻找提炼法)

3、把归纳出的词语,写成一个句子(入点先后法)

关注上面这三步支持,大家需要看到以下不同:

第一,支持、支架是分步骤的。

这里的 1、2、3 ,恰恰就是步骤的落实。

第二,支持、支架是分层次的。

比如, 老师的支持 2 —— 把“原因句(结果句)”变成一个词语(寻找提炼法),大家一定要注意“寻找提炼”。何谓“寻找提炼”实际是两种不同的具体支持!寻找,是在被归纳句之中“找”出核心意思词语;提炼,是在被归纳句之中“炼”出核心意思词语。

衷心期望所有教师在自己教学设计过程之中,都能够把 竭尽全力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强劲支持作为自己的备课追求。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 . 袁志勇作文网校

2 . 袁志勇的博客

3 . 小学生作文网

记叙文教案【篇5】

说明文阅读精讲例题

例题1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形成较强降水。”

我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暴雨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持久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有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地区,波动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使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形成暴雨中心。此时,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空气冷而干,致使大气层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比如,河南有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的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

联系上下文,说说上文举河南特大暴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题目问的焦点是问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时要按照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这个模式来。此外,还要注意对上下文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进而说明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也有影响。 例题2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

1

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思路】

明确题目问的类型是问说明语言的作用,类型是C。回答时要按照如下的思路和步骤来答题。(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主要”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1分)去掉“主要”,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就只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三种作物,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例题3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2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简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解题思路】

明确题目问的类型是问说明的顺序。回答时要分清全文的顺序是时间、空间还是逻辑顺序,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答题。 【参考答案】

选文先说云南松怕冷的情况,接着分析怕冷的原因,最后说明治理办法。使用的是逻辑顺序。(简析基本准确1分,说明顺序1分。)

四、课堂训练题

练习题1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3

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有删改)

1.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2.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练习题2 淘米水的妙用

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4

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选文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练习题3

湿地?失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面积为17.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5%。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湿地呈现出的趋势(见图1)。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开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成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

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指出: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40%-50%。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

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

5

又有人重新开垦。

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2月上,有删改)

【链接材料】三垟湿地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湿地面积13.6平方千米。据调查,区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更可怕的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三垟湿地的现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按照政府规划,三垟湿地将建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摘自“百度百科”) 第(5)段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五、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巩固了: 1.说明方法类的题型

①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⑨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⑩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2.说明语言

类型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6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C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E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课后作业

练习题1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7

练习题2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8

练习题3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附: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参考答案】

1.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1分),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1分)。(语意相近即可)

2.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1分),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1分),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1分)。(只有判断,无阐释不给分。语意相近即可) 淘米水的妙用【参考答案】

不可以。(1分)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分) 湿地?失地!【参考答案】

准确说明了我国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逐步减弱。 天外飞来准晶体【参考答案】

1.作比较(1分)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不能删。(1分)“很可能”表示推测,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细菌与安全【参考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说明:本题2分。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说明:本题2分。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说明:本题3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参考答案】

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10

记叙文教案【篇6】

21.恐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有目的的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和初步掌握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既而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和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三、教学方法

1、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阅读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进行交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互动,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

1、恐龙电影片段

2、图片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唤醒旧知

1、上课开始,问题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让学生谈谈通过上一课所学后的收获。

【 建构主义强调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所以复习上节课的所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让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有一个比较好的衔接。】

2、在学生谈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时,播放恐龙电影片段,出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告诉学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两亿年前的那一片原始大森林,寻找恐龙的足迹。

【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

3、其实我们刚刚所看的电影片段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两亿年以前”,突出很久远。

促发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呀?(使学生明白正因为当时的条件适合恐龙生存,所以恐龙的数量很多,分布范围很广。)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谁会来读好它?要读出恐龙在森林、沼泽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我们一起来试试。

(二)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交流要求:用统一的句式来回答:“我最喜欢......恐龙?因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大家交流讨论结果,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归课文进行一定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深化课文内容。

【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自主、合作、愉快、发展等新理念。通过“读—思—议—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以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等感受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确,感受作者是如何来说明恐龙的。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课就是学习阅读、享受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2、学生一: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出”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促发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它是个庞然大物呢?我们知道一头大象大约4——6吨,雷龙比六头大象还要重,那它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来算算?(体味作比较说明方法的用法)课文把雷龙的踏步声比作雷鸣一般,那学生们听过打雷的声音吗?那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吗?(体味打比方说明方法的用法)

学生二: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促发思考: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梁龙的身体很长?二十多米有多长呢?想想我们的一间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约有三个教室那么长。如果不写20多米,直接写它很长,好不好?(体味列数字说明方法的用法)

学生三: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指导朗读:重点读出“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促发思考:它属于恐龙家族吗?(不是,它是恐龙的亲戚,它和恐龙的关系只是很近,不属于恐龙家族)

3、问题: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还有谁愿意试试,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恐龙,除了书中所提到的恐龙。

学生四:我最喜欢鸭冠龙,因为它很特别,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

教师补充:同学们不要误认为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其实它们并不是吃水草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树木为食物。

4、(1)问题:同学们真厉害,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你从书上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朗读一下。(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

教师补充:大都数恐龙是吃植物,但有些恐龙是专门吃肉的,比如我们书上介绍的——霸王龙。谁了解这一种恐龙,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促发思考: 霸王龙给你的感觉怎么样?这只霸王龙长相怎么样?(说说脑袋、牙齿、身体)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这是一只凶猛的霸王龙。

(2)问题: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你从书上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它们是卵生)

5、游戏巩固:让学生操作一个将恐龙图片拖移到相对应的文字上的游戏,然后口述出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物、生育后代等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恐龙以及它们的亲戚?(雷龙

梁龙

剑龙

三角龙

鱼龙

翼龙

霸王龙)为了检测一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设计一个游戏,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达到对恐龙外形特征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戏的完成也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巩固。】

(三)课尾设疑,激发探索

1、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灭绝的电影片段,结束本课。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尾导入影片有利于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而且前面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再播放一段影片一定能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想高潮】

2、其实我们刚刚放的影片就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指导朗读:重点读出“曾经”,“突然”,“消失”。

促发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呢?为什么恐龙会突然神秘地消失?以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所找的资料,能不能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呢?

教师补充:科学家门作出过种种猜测,比如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学家推测是地壳在6500万年前发生剧烈运动,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恐龙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就灭绝了;还有的科学家推测那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不过这些还只是猜测,真正的原因到现今为止谁也不知道,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出示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开这个谜,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七、布置作业

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的超级链接,搜集资料,布置学生找出更多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词语式、纲要式类型,使整个板书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附板书:

21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小学教案说明文模板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案模板

语文小说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案万能模板

记叙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2、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3、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想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领略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历史、特产,知晓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组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审题立题,拓宽思路

1、回顾引路。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城市的明眸》的写作特点,谈谈作者是怎样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的,运用了那些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2、引导交流

指导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有哪些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3、明确习作要求

阅读自作提示,交流了解本次习作要求

4、交流方法,启发选材

(1)格局所选题材,分组交流。

(2)明确习作着眼点。

A、介绍家乡的风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B、介绍家乡的特产,应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写出来。可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

C、介绍家乡的变化,应抓住变化做大的一两个方面来写,不比写得面面俱到。对变化前后不同面貌的描写,对一些具体是咧的叙述,要生动具体,表达出自己喜爱极爱轩昂的感情。

三、构思准备

学生构思,准备作文。

第二课时

一、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自主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交流习作初稿,学生评议。

2、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教授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粗读全文――细读全文――精读全文

三、交流习作,展示成果

1、班级举办一次“爱我家乡”的习作专刊。

2、学习他人习作,谈写作启发。备注:

记叙文教案【篇8】

先写好的同学自己通读一遍,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老师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那花鸟虫鱼,那风雪雨霜都成了鲜活的生命。现在请几位同学把他们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

1、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

1、在四人小组内互相通读自己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修改意见。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对动植物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要求用心用情。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⑴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引导学生细致地去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将自己在自然王国中的游历和同学共同分享。

如:观察一棵树,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感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

⑵ 走进音响的世界:

教师播放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个人、小组交流。

如:听到滴水声,想象成泉水丁冬丁冬向前奔跑,小朋友们在泉水边欢快嬉戏的场面等等。

⑶ 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回忆暑假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较有意义,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相互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记叙文教案【篇9】

我不苟同以上观点。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这样一条命题规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字的音、型、义的考查,90%以上的内容是围绕着中学语文教材的,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在教材上,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一)从阅读理解题的考察知识来看,要想提高阅读得分率,仍离不开课本的深入系统的学习。我们先来看记叙文阅读,厦门2010年有这样一道记叙文的中考阅读题(文字材料略),请看本道题的问题:

1.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 ____,地点在____。故事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

2.第③段至第⑤段,通过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猥自枉屈,四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境的人物形象。

①一道童____ 问:“长官贵姓?来此何干?”

②“我叫,特来拜访三仙老医生。”____ 答道。

③道童____ 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⑤段联系道童回答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来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③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相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7.第⑧段中,“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9.简要概述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字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三顾草庐传佳话。下联:____________ 。

11.请简要说说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字数不超过200字。

提示: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以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又可与《市长》(选段)或《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做比较,探讨异同和提出质疑。

这道题基本上体现了记叙文阅读要考查的内容。第1题考查了记叙文要素,第2、3两题考查记叙文局部内容的理解,第4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品味。第5题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词语的含义。第6题考查表达方式运用。第7题考查写作技术。第8题考查记叙中详与略。第9题考查主题的把握。第10题考查概括大意。第11题考查语言表达。

(二)综合起来看:记叙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以下几点始终是热点。

1.对记叙要素、顺序、详略的分析理解。

2.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3.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

4.对词语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味。

5.对文中表达方式的辨别与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6.对句子的含义、意思、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

8.对文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欣赏。

9.感受人物、感受事件、领会主旨。

10.进行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

这些是记叙阅读题命题的角度,这些知识点,都是语文教材反复强调的,在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而且非常有系统性。

(一)再看说明文,要想提高说明文的阅读得分率,同样离不开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

根据初中语文教材所传授的说明文的知识和近几年来中考考查的知识点,我们作如下筛选。

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和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对言之有序的体会。

5.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8.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以上几点都是说明文命题最常规的角度,不管其命题花样怎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

(二)议论文的学习是否能离开中学语文教材呢?我们仍看近几年中考考查议论文的出题特点。

有关近几年的议论考查的知识点,我们也作了如下筛选:

1.选课外材料,考查议论文体知识。

2.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在议论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答案灵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更加重视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5.对议论的三要素及其语言特点的考查。

6.论证思路的展开。

从字、词、句的考查,到名家名句的积累与默写,再到三大文体的阅读,无非向我们呈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学语文的学习是不能偏离教材的。因此偏离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必然是无的放矢。无论哪本课外读物,不论其反映的生活的内容是多么深广,不论其艺术价值多么高,都无法也不可能取代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学习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记叙文教案【篇10】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主选材,并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学会观察、采访,提高观察能力、取材能力。

2.学会利用读写结合法、细节描写法等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学生能养成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3.在调查或采访中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调查或采访名人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或采访能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提前准备好调查或采访提纲,调查或采访了解身边的名人,做好素材积累。教师准备:

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品中领悟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 激活愿望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采访生活入手,唤起对所访名人的回忆。

教师可这样启发:前几天,我们都调查或采访了周围的名人,在调查或采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查或采访经历和积累……能不能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呢? 要重点介绍调查或采访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二、交流调查或采访内容,确定习作素材

1.出示交流的友情提示。

(1)交流时,能围绕一个意思要把所调查或采访的名人特点说清楚。(2)说的时候能条理清楚、重点内容要说具体。

(3)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发言者,通过提问启发发言者说具体。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将内容说具体。

3.选出自己的写作素材:选取最能突出名人特点、最能打动人的事例。

4.学生自拟习作题目。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以人物命题,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三、读写结合运用,领悟写作方法

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的文章的一般写法。1.启发学生从本单元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一起来交流。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品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出《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三篇文章的不同写法。体会出叙事的文章,如何才能把人物特点写得鲜明,内容具体,组织学生讨论。

(1)领悟出: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一个突出的特点;运用一种突出的方法如《钱学森》运用的是叙述法;《鞋匠的儿子》运用语言描写法等等。(2)引导学生归纳写法。

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然后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3.选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交流自己的内容。

结合以上讨论出的方法,指名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师生可根据学生的交流,发现优势重点表扬,发现学生表达中的突出问题,点拨引导,完善改正。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独立构思起草,修改完善习作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采访的名人介绍给老师,但是,一节课同学们不可能一一介绍完。这样你们干脆将自己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个名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都会获得奖励。(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起草时,教师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3.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奖励“一颗红五星”。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尝试着进行自主修改。

4.师生评价,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鲁迅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小作家奖”呢!(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小组相互交流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五、品赏学生佳作,重在鼓励进步 1.示例评赏,学会评价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评赏习作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滕州自古就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有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等,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科圣——墨子了。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墨子身体力行。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便马上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鲁班面前。见鲁班还在乐悠悠的为楚王找攻云梯,不禁火冒三丈,说鲁班滥杀无辜,鲁班却说他从不杀人,哪来的滥杀无辜? 墨子说:“你为这楚王制造攻城梯,就是要杀无数的生命呀!”鲁班不信,墨子便把他带到了练习场。鲁班看到,自己亲手造出的攻城梯下血流成河,身子颤抖,按下了机关,亲手毁了攻城梯。楚王见此情景,大骂鲁班和墨子,说要杀了他们。于是鲁班和墨子上演了一出“沙盘大战”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围,以木片当攻城的工具,公输班设计了九种攻城的机巧方法,都被墨子九次解破。公输班办法已尽,而墨子守城的办法没有用尽。公输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楚王见自己请来的人都败给了墨子,预想到这次战争必输,于是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一场战争便平息了……

今天,我们滕州人也继承了墨子的精神,普施大地,润泽人心,在这个广大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话剧。评议:

学生调查收集墨子的历史故事,经过加工、润色,完成了一篇体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习作。叙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准确。

2.自主修改,完善习作。3.教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

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板书设计:

家乡的名人

事迹 精神品质

使用建议: 成功之处:

此作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体验——积累——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引领学生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评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

鉴于学情的差异,孩子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会存在差别,采访的效果也不相同。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尽量写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将生活体验与习作及时链接,降低习作的难度,通过鼓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孩子习作的兴趣。多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材料。指导学生多用第一人称讲故事。

记叙文教案【篇11】

习作目标:

1·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

2·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习作难点:

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要竞选什么职位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如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如我当班长会怎么做,如果竞选失败的话又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板书设计:写发言稿

(竞选班长)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记叙文教案【篇12】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和知识,并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阅读说明文来获取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论述性、科学性或者知识性为主要特征的文章形式,通过分析、解释、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规律来传递信息。所以,如何有效地阅读说明文成为了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为此,本篇文章就来详细介绍一份关于说明文阅读的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注重事物特点、原理、规律的文章形式,以解释、分析、说明为主要目的,传递客观的信息。


2.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客观性、逻辑性、简明性、实用性等。


3.说明文的应用领域:说明文广泛运用于科技、教育、医疗、法律等各个领域。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阅读技巧。


四、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讲解:介绍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全面了解说明文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具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4.练习: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实践阅读和分析说明文,巩固知识点。


5.通过总结复习来强化学生对于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


1.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对于说明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的说明文阅读教案,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积累。

记叙文教案【篇13】

用“形象”说话,让议论文字生动起来

【教学目标】

学习让议论文说理更形象,表达更生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应当凭借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但它并不排斥具体形象。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议论文质兼美,情理并具,使其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在今后的议论文训练中,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就是用“形象”说话——以具体化的形象代替枯燥的理性抽象,让议论的文字生动起来。

二、欣赏精彩语段,思考为何形象生动 片断1:

秦国很强大,贵族制度很稳固,但那个年轻的卫鞅不满足于陈旧,勇敢地逆入狂流,分田划爵测法徒(徙)木立信,虽至变法将尽已苍苍白发,但被万世敬仰。因为它坚信再完美的现状可以有突破,再合适的制度也能有改进,所以他毅于摒弃旧法。(张芳艺《永远在路上》)(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小结:1)用词丰富、生动、准确

2)句式有变化,整散结合,长短有致。

例如,13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唯愿此心无怨尤》有这样一段: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生命随心绽放得如此绚烂,光耀千古。当洛阳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那亦是嵇康内心的绝唱,此身虽陨,此

1 心无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绝的风流。片断2:

发现此岸的美,并懂得悉心珍惜,此岸的美景才不会因为我们的忽视而白白流失。记得有一位画家整日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事物,游遍全球最终失落而归。归家之时他看到村落尽头的山楂树下,母亲静静伫立着,夕阳洒在她的身上,树上的火风鸟陪伴着她,如同一尊绝美的雕塑。他终于领悟,原来自己拥有的已是最美。(刘明迪《此岸比彼岸更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想象画面:眼中有物,言之有物 片断3:

当我们为自己梦想的生活而拼命学习时,当我们为那耀眼的地方而挑灯夜战时,请不要把目光全部聚焦在彼岸的美好,要看到此岸的温暖,看到夜深归家时头顶的星空,看到每天早上杯中牛奶的热气,看到母亲春风般温柔的笑容。看到所拥有生活的美好,便能够怀着更多的感动与热爱,在人生之路上坚定地微笑而行。(刘明迪《此岸比彼岸更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小结:

1)排比句式,既有气势又显得美观。

2)有生活气息。议论文联系实际要真正接地气,有理有据有生活。不能只是完成那个形式,走走过场。眼前要浮现生活场景、生活细节。

这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会让文章读起来亲切、动人。在联系现实的时候,我们不妨展开联想和想象,加入生活的细节。例如:

那我们,该做什么呢?正值青春,应珍惜大好的时光年华,不要迷失自己;珍惜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情谊,莫待分别后才懊悔;珍惜每分每秒,努力

2 拼搏,为梦想奋斗,无愧青春!(《勿道当时是寻常》)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这样修改:

我们的眼前是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拥有的是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听到教室里笔尖与纸页摩擦间的沙沙声响,要看到饭后与同学在操场散步、谈心时的美丽夕阳,要嗅到上学路上醉人的花香,要记住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同窗青春的模样。你我习以为常的周围的一切其实皆不寻常,只要你我用心感知生活的美好,珍惜青春的时光。例如: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昆曲、京剧,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厨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

徽州,榨油留下的饼渣,是庄稼最好的肥料;陕北的窑洞前,张世新的儿孙们挂出了自己制作的面;莽山瑶族仍然感恩来自大山的馈赠。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解说词)片断4: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时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他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毕淑敏《造心》)(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小结:比喻论证,形象化说理的杀手锏。只要比喻恰当合理,就能让说理变得更形象。

给一条鱼缸里的鱼装上一双鸟的翅膀,鱼也没法离开鱼缸。而这双鸟的3 翅膀,却会成为鱼儿游泳的最大阻力。英语是国际语言,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国际顶尖的技术人才。反而会有一些技术人才因为英语差而被埋没。更何况,即使你的英语成绩很好,也未必会和美国人交谈。(张玉河谈高考英语改革)

英语是个窗,我们可以通过它开阔视野以及少部分人可用它实现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它。但若是将它放在与“门”相等的位置上,这是没有必要的。(王重庆谈高考英语改革)

三、升格训练

美国游泳运动员戴安娜早已多次拿过世界冠军,名誉全球。但她没有就此止步,对前方的梦想让她充满活力,那渴求的心让她年轻依旧。尽管她已年过六旬,她仍在努力训练,想要自己穿越湍急的弗罗里达海峡。那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她人生的“催化剂”,始终保持前进。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她艰难地完成了目标,创造了奇迹。相信戴安娜的道路依然清晰明了,她一直在仰望前方的路。(某人《仰望前方的路》)

拥有多个世界冠军头衔的美国游泳名将戴安娜在年过六旬时依然保持着追求的姿态。冠军诚然可贵,年龄总不饶人,但这些都不足以阻挡一颗渴求的心。她勇敢地跃入水流湍急的弗罗里达海峡,那奋力划水的手臂是在向人类的极限发起挑战,那身后飞溅的浪花是对她勇往前行精神的褒奖与赞叹。有了这样的精神作伴,即使她游不过去又怎样?单是那中流击水的矫健身姿,难道不足以承载起一位勇敢追求者的伟大灵魂?难道不足以让世人敬仰?前行的路上,或许你已走出很远,或许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请抬起头,仰望前方。

记叙文教案【篇14】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小学生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性作文和描述性作文为主,写的最多的当属记叙文了。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记叙文中出现的问题有:

1.中心不明确,不够突出,甚至会出现一篇文章有两个中心的情况。

2.段落设置不合理,例:有的学生一篇作文,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段落。

3.结尾不够有力或者直接就没有结尾。

4.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说。

5.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针对学生记叙文中存在的问题,我作出如下教学设计:

一、确立作文主题

首先要学生明确:他们将要写的文章是关于什么的?主题是什么?定下了方向之后再开始作文。

二、搜集素材

搜集素材也就是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思索和搜集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实际材料,通过加工,变成自己的作品。

农村的孩子的所见所闻基本上都在农村这个环境里,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在写有关生活的记叙文时比较有优势,但是,他们不善于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在写起作文来还是感觉没啥可写。因此,我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便把生活中的小事记录下来作为素材。

三、立意构思

在这一阶段应该在头脑中呈现出所要写作文的整体脉络。

四、列举提纲

在学生们列举提纲之前,老师可以试着举个例子,让学生明确如何列提纲。学生将构思好的所写作文的步骤用提纲的形式列举出来。

五、打草稿

在草稿纸上写出最初的作文稿。

六、反复修改

将打好的草稿感觉不太恰当的地方或需要增补、删减或丰富的地方反复修改。

对于错别字情况和标点的使用这两方面,我会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加以重视,是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标点的使用。

相信《记叙文教案十四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记叙文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