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经典十五篇

08-04

希望这篇“大班数学教案”能够符合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满意。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如果你喜欢这个网站请记得将它添加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8。

2.小组长做检票员,检查每个小朋友拿的数卡是否正确。

(二)幼儿购买两个玩具。

1.提出要求:用8元钱去买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再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三)用8元钱购买三个玩具。

1.幼儿讨论:怎样用8元钱买三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请个别幼儿去尝试)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玩具,再拿一个3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用8元钱去买三个玩具,先拿的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8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8元。

3.幼儿购买,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

4.幼儿互相检查拿得是否正确。

(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掌握情况,可让幼儿再次进行购买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物体数量,辨认数字7。

2.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影响,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

3.能细致地观察与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6和7,苹果、梨、蝴蝶、小鸟、小鱼等图片,分组操作材料等。

环境创设:布置秋天公园情景。

活动过程:

1.创设秋天公园的情景,以“秋游”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认识数字7。

(1)请两名幼儿摘下6个苹果、7个梨,引导幼儿分别目测点数6、7的数量。

(2)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数字“7”,讨论“7”像什么。

(3)请幼儿在情景里找出数量为7的“小鱼”、“蝴蝶”、“小鸟”。

(4)引导幼儿听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感知7的数量。

(5)讨论:7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7可以表示生活中任何数量为7的东西。)

3.分组操作。

(1)串项链:引导幼儿根据绳子上的数字串相应数量的珠子。

(2)小火车:引导幼儿根据小火车的车厢数量把小鸡、小娃娃一一对应请上小火车。

(3)包糖果:引导幼儿根据糖果袋上的数字,包相应数量的糖果。

(4)夹夹乐:引导幼儿根据笑脸和刺猬模板上的数字夹相应数量的夹子。

4.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有数字7的物品。如,电话、门牌号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 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 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 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 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 5 的分解重新排列。

4. 与幼儿重温 3、4、5 的分解方法。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 3 有 2 种分法,4 有 3种分法,5 有 4 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 5 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方法,认识统计表。

2.能够分类记录"10"以内农场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

3.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农作物ppt,动物统记表ppt,农作物统计表1份。

种子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红豆、黄豆种子(数量在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物入住农场,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有许多小动物想入住梦幻农场,农场工人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动物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动物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菜园PPT,尝试记录农作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农作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农作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农作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农作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菜园里的农作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种子统计师: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查看各样种子。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2.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活动准备:

1.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 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 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鱼、小鸟、小鸡)?这些小动物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呢?(都是用图形拼成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呢?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 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 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 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 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 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盒子的立体形状,颜色及其他特征。

2.掌握画、剪、贴的技能,将废旧纸盒做成自己喜欢的物品。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动手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纸盒(纸盒箱、鞋盒、牙膏盒、药品盒等)每组一份、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彩色纸人手一份、魔术盒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先前已观察了解纸盒。

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魔术导入演示趣味魔术盒,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纸盒,引出主题。

师:魔术盒里宝贝多,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说说里面有什么?

(二)活动展开1.展示幼儿收集的纸盒子,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初步感知纸盒的物理特征。

师:今天老师把纸盒宝宝请到了教室里面,你在哪里见过他们?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师:这些纸盒装完东西后,还能用吗?这些不能用的东西,我们怎么样把它们变得更美些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纸盒演示制作不同的新盒子(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变魔术把这些废旧纸盒变成宝贝。

(2)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出各种造型的盒子,如小汽车,机器人,大楼等。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1)讨论:需要用哪些盒子?你准备用它们做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动作创造,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尝试,也可两个人合作。

(3)提醒幼儿在操作时注意安全、卫生等事项。

(三)活动结束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说一说:你是怎么制作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个纸盒呢?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带上这些宝贝放到美工区展览吧!

四、延伸活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废旧物可以再利用呢?下次我们也给它们来个大变身吧!

活动反思:

纸盒是儿童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体,利用奶盒、餐巾纸盒等这种废弃材料,变废为宝。纸盒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材料,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给了幼儿很大的探索、想象空间。在玩纸盒的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尝试,并提出多种玩纸盒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中班幼儿又经历了托班和小班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积累了不少运动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创造力,提高幼儿综合运动能力,因此设计了这堂健康活动《有趣的纸盒》。本次活动着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奶盒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用、妙用和一用到底,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随之大增。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4的加法》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4的加法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小鸟、小兔各4张,画有4个图案的图片四张;

2、数卡若干(1-----4)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 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2、幼儿列算式1 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3、依次出示小鸟、;本文.屈,老,师.教案网;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 2=4、3 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 3=4和3 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三、引导幼儿看图编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四、玩“谁最快”游戏

教师出题,幼儿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五、看图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有了4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4的加法计算。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4的加法》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43字。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8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并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每个人8个花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撒花片”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2、引出“花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一下,(观察“花片”正方两面的颜色,一面是黄色,一面是蓝色)这是什么,这个好玩的东西可以怎么玩呢?

3、教师引导幼儿怎么“撒花片”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撒一撒,记一记,引出8的分成。

1、那知道了这是什么了,那我们来玩游戏吧,撒一撒、写一写(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花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2、把教师撒花片的结果记录下来。请幼儿一起读出来。(如8个“花片”可以分成几和几。)

3、再次尝试用这样的办法玩“撒花片”,并且再次记录。

4、并再次把8的分成几和几(也可以说几和几合起来是8)

5、教师小结:8可以分成的不只这两种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了,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撒花片”的乐趣。

1、请幼儿试一试(幼儿游戏,每人8个“花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操作。)

2、把自己的操作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可以尝试着多撒几次,记录不同的分发。

3、在操作的时候,体验“撒花片”带来的快乐。

4、展示、交流。(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其他幼儿补充。)

四、交流结果、寻找规律。

1、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记录重复呢?幼儿大胆提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

2、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3、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4、因此,我们以后再遇到分成这样的情况时,要学会按照规律来记录。

五、活动延伸。

除了8的分成以外,我们还可以找更多的数字进行分成,那让我们再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撒花片”吧!

活动反思:

将8的分成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1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2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

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幼儿对于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幼儿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幼儿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纸条、曲别针、毛线、矿泉水瓶等。为幼儿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服务。

2、教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准备的。

三、说教法

皮亚杰研究幼儿怎样学习数学时提出: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他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自然测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 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 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 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 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设计背景

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

2.让孩子们从学习中理解。

3.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成长。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动手画小青蛙的家开始明确今天要做什么,这是重点

活动准备

1.诱导 2.跟进 3.老师先画讲 4.学生跟进握笔开始 5.比赛 6.画的画都有优点

活动过程

今天的美术是装饰画《小青蛙的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分割法给青蛙进行装饰画。在画之前,我提出要求:“先将青蛙用短线分割好,再在分割好的方块里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点、线等来进行装饰。”到了讲评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装饰的青蛙都各具特色,有的小朋友组合出来的花纹还挺好看的,只有新生顾祺小朋友一个人是用涂色的方式来装饰青蛙的。

理所当然,我表扬了会用点、线与各种图形来进行装饰青蛙的小朋友。当我问大家:“顾祺小朋友的方法好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本想也说不好的,因为这次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用分割法和各种图形来装饰画,而不是和平时一样是涂色。可是,当我的目光接触到他那张委屈的脸时,我沉默了。

我是否该听听他的想法呢?这个念头在我心中一闪而过。于是,我请顾祺小朋友讲讲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时,她说:“我觉得这样的青蛙比用点、线、图形来装饰的蜗牛更漂亮。”这样的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教学反思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以内凑数》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体验用多种方法进行7以内凑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2、会玩新授的`游戏,敢于在游戏中大胆用舟山方言交流。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一、学会舟山童谣,掌握游戏口令。1、学习舟山童谣,了解游戏情境。2、续编童谣。二、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1、幼儿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代表1元,女生代表2元。2、幼儿问“几元啦?”之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价格,幼儿迅速抱团,凑到指定数量的队伍过关。没有凑对的幼儿站到教师身边。三、玩游戏。1、第一、二次玩游戏:凑3、4数字。掌握游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和挖掘多种凑数方法。小结:原来一个数字不仅仅只有一种凑数的方法。2、尝试凑5、6、7数字。将幼儿凑数的方法展示到黑板上,请大家一起来验证,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凑数的方法。3、巩固与提升。幼儿自主游戏。四、总结与延伸。今天大家与同伴合作凑够了钱,买到了螃蟹,成功招待了朋友,请和自己的同伴拥抱一下。今天的游戏我们用舟山话来玩,大家玩的很开心,下次我们再用舟山话来玩玩其他的游戏。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大班数学教案经典十五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