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课件范本五篇

08-05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的教案和课件能实现高效的教学,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栏目小编经过搜索成功为您找到了一些有用的内容“医学教学课件”,愿这些参考资料可以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启示和帮助!

医学教学课件(篇1)

高血压病 教学查房教案

目标:

1、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比较规范的围绕高血压病人的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进行问诊。

2、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比较规范的测量血压、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3、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掌握高血压的定义、了解高血压分级分层。

4、5、6、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列举出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损害。 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指出高血压病主要的鉴别诊断。此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学员能说出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改善生活行为、药物(常用六大类并各讲出一个代表药物)。

重点:

1、2、3、4、5、问诊技巧:围绕重点、条理清晰有序、内容不遗漏项目 心脏体格检查:方法(视、触、叩、听),测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分级分层

主要辅助检查: 血生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尿酸、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眼底镜、动态血压

6、主要靶器官损害:心脏、脑、肾脏、视网膜

7、主要治疗方法:改善生活行为(控制体重、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常用药物(利尿剂、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

课程长度: 90分钟

教学形式:

1、10分钟实习生问诊

2、5分钟实习生测血压、心脏体格检查

3、5分钟主管医师重点规范心脏体格检查、测血压

4、5分钟实习生汇报病情

5、10分钟实习生讨论:诊治方案(诊断、下一步检查安排、治疗)

6、35分钟教员讲课:结合病例,讲述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分级分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7、15分钟互动:提问、解答、讨论、总结

8、5分钟科室主任总结、点评

9、指导老师点评

要求的材料:

1、高血压病人、病历、辅助检查资料。

2、教案、PPT、电脑、投影仪、激光笔、听诊器、血压仪

3、给每个学员打印出教案

参加人员:

1、2、3、4、过程:

一、教学查房的准备阶段: 将教学查房的病例提前三天通知实习生及科室相关人员、要求熟悉病例,查阅相关知识,准备问题。

二、教学查房的实施阶段: 在病房20分钟:

1.10分钟实习生甲对患者进行问诊,并汇报。

2.5分钟实习生乙对患者测血压、进行心脏体格检查,并汇报。3.5分钟主管医师规范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在示教室70分钟:

1.学员甲根据问诊及体格检查,归纳汇报

2.教员点评学员问诊、体格检查、病史汇报情况,并结合病例进一步规范培养学员临床思维

3.学员乙根据病史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下一步检查方案及治疗方案

4.结合病例进行学习: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分级分层、临床表现、辅

3 教学查房者 本科室实习生2名 病人主管医生

内科实习生、科室主任、科室教学秘书 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分钟科室主任点评总结本次教学查房。6.指导老师点评

三、教学查房站位及坐位 1. 病房问诊及查体:

病人右侧从头至尾分别是问诊实习生、查体实习生、教员; 病人左侧从头至尾分别是科室主任、主治医生、主管医生; 病人尾侧中间是此次查房指导老师,其他实习生分立两侧,其他人员后排 2. 示教室教学 教员在讲台

参加此次查房2名实习生、此次查房指导点评老师、科室主任、主管医生坐第一排

科教科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坐第二排 其他实习生坐第二、三排 其他坐后排

医学教学课件(篇2)

有关医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应用

【摘要】:医学教育是以人体的生命机制为基本教学内容,在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时时遵守这一准则。文章根据多年制作开发教学课件的实践经验,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了在设计医学教学课件时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医学教学;课件;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它能够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整合并生动地加以再现,是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为强大、人机交互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结构,使教和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使教学内容化简变易,动静结合[1]。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一个立体性的教学空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在医学教学中较好地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分开、基础与临床分开的弊端,改变了以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再通过实习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领会、验证的教学模式。如在妇产科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时空的限制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分娩机制、分娩过程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完整科学的概念,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个别化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表现在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增强了表现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等方面,而且在医学实验教学、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方面,更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使医学教学有条件朝着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方向发展 。

多媒体课件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用于基础和临床各专业的医学CAI课件大量涌现,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J。然而要使其在医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制作和研发医学课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医学教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

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课件开发经验,提出一些开发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与各位同仁共享。

程序流程的设计要符合人类思维规律人类在认知、记忆和推理时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联想。例如,某学生在对“耳”的认知过程中可能产生下面一系列的联想:耳一耳的构造一外耳一中耳一内耳;而另一个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又可能产生如下的联想;耳一听觉的形成一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

可见,上述两种联想的路径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于素材的组织和知识点的链接要符合人的联想方式来进行,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制作学习型课件时对知识点的链接使用网状结构,它允许学生以这种网状结构的链接形式获取知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思维规律的要求。例如:在《耳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一章中,教学内容是按照耳的结构设计安排的,这样使得学生易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在“内耳”的教学内容中出现了大量耳的解剖学知识点,这时课件允许学生直接跳转至解剖内容进行学习或复习,然后返回原处继续学习。

这样学生在知识量大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掌控学习进程。

课堂教学中提倡使用微型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是不是无所不能?常规教学的备、讲、辅、批四个环节是不是可以完全抛开?没有书本教案,没有粉笔黑板,以往方便实用的教辅手段(投影、录音、录像等)是不是可以一概不要?教育技术真的发展到了能以多媒体教学全面替代传统教学的阶段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具备多方面优点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成本过高,课件制作比较困难,对师资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备课与管理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讲,有时}亡于看新奇鲜艳的动画,而忘记了内在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沉浸于课件优美精湛的制作而忘了学习内容,更多的时候则是思维随着课件的运行路急驰,没有自己思考学习余地,学习效果并不佳。我们认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多媒体微型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微型课件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表现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作用是:

把整节课的内容通过课件融汇贯穿。使用过程中教师结合必要的板书对重点及要点进行摘抄点评,发挥传统教学的亲和力及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先进性。短小精悍的微型课件既向学生展示课堂上所要突出的教学内容又不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适当的板书又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多媒体微型课件教学法既没有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也没有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而是采取了权衡利弊,二者兼用的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确立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注重教学内容表述的真实性由于医学教育是以人体的生命机制为基本教学内容,因而对医学课件内容表述的真实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形态模拟要真实 形态模拟包括造型和动作,造型真实是课件真实性的基本前提,动作是否合理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变化过程的认识。造型是形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第一印象的首要因素,课件中教学内容造型尺寸和比例应准确,在三维空间中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应正确,表面纹理和质感要逼真,要符合人体解剖位置的要求。课件中计算机模拟动画的移动、旋转、缩放和变形等动作的层次逻辑关系应正确,幅度要精确,节奏和速率要逼真。

声音仿真要真实在医学教育中,声音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直接表述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在制作课件的声音素材时,现实中的'声音在进行数字录音时信噪比要高,拟音则应逼真,声画应同步,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提示声音。

颜色要纯正 医学模式图中颜色的应用非常重要。要尽量使用教学内容约定颜色进行表述,模式图中颜色尽量与实际中表达对象颜色一致。采用国外专业图书中的示例图,更要注意对颜色的修正。例如国外专业图书中眼的示例图片,其中虹膜、角膜缘的颜色与国人明显不同,对此一定要对其颜色进行修正,避免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误导。

提高应用水平。建立协作关系个人计算机在我国普及时间相对较短,就计算机应用水平而言,我们的师资队伍呈“倒金字塔”式结构,即老教师不如中年教师,中年教师不如年轻教师。要解决这一矛盾,虽然可采用“由专业人员编制课件,临床教师使用课件”的模式,但由于目前人力、物力的限制,在短时期内很难做到这一点。况且,即使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如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识,教师在课堂实际使用时也会因操作不熟练、误操作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是目前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临床教师备课时间有限,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有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许多教师在授课前只能临时抱佛脚,制作出的课件只是以前投影、幻灯资料在计算机上简单的翻版,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制作和开发教学课件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第一,在教研室中建立完善的分工合作机制,平时由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建立并完善本专业的教学素材库。这样,任课教师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大纲和教材内容的领会以及授课形式的合理安排上,切忌将教师变成电脑操作员,把主要精力浪费在繁琐的收集资料过程中去;第二,加强教研室内和教研室之间的广泛交流。虽然不同专业、不同病种的教学内容千变万化,但就编制多媒体课件的过程而言,其制作思路、电脑软件应用方法以及制作经验则有许多共同之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目前,多媒体教学还处于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努力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摆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医学教学课件(篇3)

医学教学课件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它以多媒体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医学知识体系。医学教学课件的编写应具备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特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本文将从内容编排、图片选择、课件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医学教学课件的编写要点。

首先,医学教学课件的内容编排要详细。通过全面梳理医学知识点,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编排,并进行详细的展开。例如,对于疾病的教学课件,可以从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每个知识点上,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医学教学课件的内容要具体。学生通过医学教学课件进行学习,需要对医学知识进行具体的描绘和演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在疾病的教学课件中,可以将真实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具体呈现,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其相关的临床特点。通过丰富的图文材料,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和记忆医学知识。

另外,医学教学课件要生动。医学知识枯燥且庞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教学课件需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呈现。例如,在介绍手术操作的教学课件中,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呈现手术过程,或者配合音频解说,使学生在观看时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此外,可以结合真实的医学案例、医学动画、漫画等形式,增加教学课件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此外,医学教学课件的设计也需要注意。课件的设计应简洁美观,不宜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注重字体、颜色等细节的选择,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课件中的文字和图像。此外,课件的界面设计应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有明确的导航功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查找。

综上所述,医学教学课件的编写需要具备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内容编排、具体的描述和生动的形式,医学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同时,课件的设计也需要注重细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医学教学课件的优秀编写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教学课件(篇4)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教学的内容模块教学是将医学免疫学的全部课程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各模块根据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枯燥乏味,也保证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又能兼顾临床知识的联系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内容的划分也避免了对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的完全变革,因此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1.1 基础知识模块 包括绪论、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抗原、抗体、补体、MHC、免疫应答等章节。这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大量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点是基础性很强,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变革,都必须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其基础性,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可结合启发式教学,保证学生能顺利掌握基础内容。可将知识点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也可根据知识点整理针对每一章的自测试题,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自测,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

1.2 前沿进展模块 包括细胞因子、分化抗原、黏附分子、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等章节。这一模块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较少,但范围较广,而且涉及免疫学研究前沿内容较多。如果仍采用传统教学形式, 难免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因此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适当与科研相结合,将免疫学前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相关综述文献的查找、阅读、讨论、写作尝试等方法均可以在此模块中应用。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或亲自撰写综述文献,可以近距离接触免疫前沿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科研进展,顺利完成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查找阅读文献的能力。此模块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认真程度、撰写综述的符合标准程度、对所查文献的理解程度、对相关章节的了解程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1.3 临床免疫学模块 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章节。此模块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功能的改变以及异常免疫应答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此部分也是多数学生学习和关注的重要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这些章节并不作为基础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点,学时通常占用较少,根本无法系统学习和认识免疫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而这些疾病往往又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传统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临床疾病 熟悉和了解的需要。在此模块教学中应以疾病为线索,引导学生将刚刚学习过的免疫学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原理、预防和治疗原理之中。教学中可以使用 PBL教学法或病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方式,系统、全面、深入、自主的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直接应用病例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使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常见病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疾病发生机制、检测、诊断和治疗原理的能力。此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书写报告或者上交讨论记录等形式进行考评。

1.4 知识应用模块 包括超敏反应、免疫预防等章节,此模块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如过敏症的发生、疫苗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流行病的爆发,其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是学生较为关心的内容。此部分的教学应选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主讲教师的特点和能力,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教学方法中应以讨论式教学或论坛式教学为主,也可以结合演讲、小品、录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此部分可根据气氛的热烈程度、分析的深入程度、总结结论的准确程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2 模块教学的评价模块教学法的优点是伸缩性较强,可以逐步实施。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其他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过程,包括思维转变的过程、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新教学法的适应过程等。模块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逐步增加的方式,根据不同教师能力和个性特点,有选择性的增加模块。比如年轻教师能力不够,可以在基础知识模块上增加知识应用模块,适应和驾驭后再增加临床知识模块,之后增加前沿进展模块;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先增加前言进展模块;对PBL和案例分析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先增加临床知识模块。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掘教师的潜力和热情,避免因全面改革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导致的教师和学生不适应和抵触情绪,达不到真正想要的教学效果。

医学教学课件(篇5)

1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到细胞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和免疫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开始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最难透彻理解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且抽象、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3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的发展,为学生学习临床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医学教学课件范本五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医学教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