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周记(合集八篇)

08-08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写过作文,借助作文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一篇优秀的作文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优秀的作文一般是如何写出来的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阅读的周记(合集八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阅读的周记(篇1)

就在最近,体育老师为我们班每人都测试了千米长跑的速度,我的成绩虽未挺进前三,但仍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测试那节体育课先是女生测,再是男生测。我看着有些女生很是不错,在起跑没一段距离就遥遥领先。但几圈之后就精疲力尽了,只能个个走着比赛了。

三轮同学跑下来,基本都是这样。很快就轮到我与近十位同学最后一轮测试了。当老师吹响哨子的那一刻。几位同学像离弦之箭似得飞了出去。我和数位同学与他们整整相差半个操场的距离。和我一起跑的同学可能也想了这么大得差距不行,于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加速起来了。

很快,我成了操场上跑的最后的一个选手。就在我跑到观众席之处时,休息的班上女生齐声大喊着“班长漏油”“跑的怎么这么慢”之类的话。那种感觉仿佛有千人在嘲笑你似的,让你真的很不想被她们厌恶,但是我却没有突飞猛进,而是继续慢腾腾的跑着。其他选手知道有女生在关注以后,一个个精力空前充沛,但是我揣测他们有那个心没那个力了。因为他们经过几圈跑步的洗礼之后,已经完全没有了整装待发时的那股迸发劲了。

而这时的我,稍微加快了速度,因为我觉得这时候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时刻。终于加快脚步的我轻而易举的超过了出发时遥遥领先的几位同学。以后我还将大多选手逐一击破。但是以后稍微想休息一下之时却被人给反超了。尽管这样,我最后还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长跑重要的是保存实力,期盼是否领先并不重要。

人生的高度绝不在于起点,而是决定于终点。笑到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好的。

同样的,不是优秀老师、不是优秀班级、不是优秀学生也没关系。

因为输在起跑线上并不丢脸,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处!

阅读的周记(篇2)

“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这是丁立梅的一篇散文《会飞的太阳》中的题记,初读这篇文章,仿佛遇见一位知己,那么轻轻一叩,便是相逢。在这篇文章里,梅子(丁立梅)去一栋老宿舍找人,恰好遇见老人们在谈笑风生,他们的儿女长大了,羽翼丰满,立马就飞了,老人们念旧得很,住惯了的老房子,依然成为了他们的亲人,难丢难舍,在梅子的小侄子眼中,房子是长满门和窗的,为的是让猫和狗进来。树木与花草高低交错地排列着,一个挤着一个,有弯着长的,有斜着长的,有躺着睡觉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子似的挂着。太阳的光芒从天上一直拖到地下,他又刷刷几笔,给太阳添了一双硕大的翅膀。

问他:“太阳怎么会长了翅膀呢?”小侄儿头也不抬地说:“太阳本来就有翅膀呀,下雨的时候,它飞出去玩了,一会儿,还会飞回来的。”

我深深地对这句话感折服,孩子的世界,多么富有禅意!是啊,作文太阳就是这样顽皮,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一首写蔷薇的诗。我也十分喜欢蔷薇,尤其是读到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在丁立梅看来,诗里的蔷薇,我自轻盈我自飞,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我感知一切花草树木,它们长着一颗玲珑的心,在文章中鲜活起来:午后时分,路上行人稀少,且都懒洋洋的。蔷薇从一堵墙头探出身子来,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一朵一朵细小的花,花粉红,细皮嫩肉的样子。此时此刻,花开着,太阳晒着,人安康着,心里有安然的满足。

草木有本心。你知道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时,它依然开着花。自然是有感知的,懂得感恩,无论是一株草,还是一朵花,你是于它关爱的恩泽,它回报你的,必是倾尽全力的蓬勃。

在阅读中,我遇见了自然,遇见了世界,遇见了更美好的自己!

阅读的周记(篇3)

这个学期,我开始了每周的阅读周记,通过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逐渐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在每个周末的时候,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读一本书,并根据读后的感受,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写下我的阅读周记。

在上周,我读了一本名为《追风筝的人》的小说。这是一本畅销的国际经典作品,故事围绕着两个阿富汗男孩之间的友谊展开。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力量,以及个人勇气和拯救自己与他人的责任。

小说的主角是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是纯洁而坚定的。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出于自私的原因放弃了哈桑的帮助,导致他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个事件对阿米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直感到内疚和愧疚,无法原谅自己的背叛。

故事的情节发展得引人入胜,我几乎无法放下这本书。阿米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决定回到家乡寻找救赎和和解。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苦难和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通过追逐风筝的过程,他找到了自我成长和改变的机会。最后,他成功地救出了哈桑的儿子,也实现了他的内心救赎。

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拯救与被拯救。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需要向他人求助,而有时候我们则需要成为他人的救世主。这种互助和共同成长的精神在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阿米尔的努力,他和哈桑的友谊得到了重建,他们共同面对了生活的困境,相互支持和成长。

我在这本书中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勇气和责任的价值观。阿米尔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时毫不退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痛苦,寻找救赎和和解。这个故事告诉我,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关键。只有通过这种勇敢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也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思想。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周记的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周记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思考和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书籍。我希望将来继续保持这个阅读周记的习惯,并将它作为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利器。阅读周记不仅对我的学术发展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我们对他人的责任。

阅读的周记(篇4)

阅读记录卡,阅读笔记,读书笔记-周记500字

读书时间:1月28日2月1日

读书页码:136页

读者班级:韩愈小学五年级(3)班

读者姓名:杨柳

所读书名:《谁拐走了外公》

优美词语:

轻声细语光芒四射抬头挺胸随风摇晃

灵光乍现烟雾缭绕不可思议含糊不清

装聋作哑高歌一曲所作所为后悔不已

一切如常震天动地无所不谈一跃而上

毫不犹豫日复一日温暖舒适安安稳稳

阅读的周记(篇5)

我喜欢的阅读社团

我们学校社团很多,有运动类篮球、乒乓球、跳绳等社团,有艺术类书法、美术、舞蹈等社团,还有拓展类阅读、英语、科学等社团,我喜欢阅读,自然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阅读社团,随着星期五的到来(社团活动集中在周五下午第二节课),阅读社团那神秘面纱也渐渐揭开。

上午,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中午上网查找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了解原文、译意和作者等情况。我心想,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是打算让我们写阅读周记呢,还是与下午的社团活动有关呢,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中午上网一查才发现,这篇文章竟然写得那么美,虽然是文言文,但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好几个词都出现在我们第一单元读读背背中,特别有意思的是作者陶渊明的别号五柳先生,竟然源于他家门口有五棵柳树。

伴随着下午第一节课的结束,我们好奇又期盼的阅读社团活动终于朝我们款款走来。等参加其它社团活动的同学离开班级,教室里剩下的20多名同学都是参加阅读社团的,潘老师让我们统一坐到第一二大组的位置,刚开始我们都有些疑惑不解,干吗非要挤坐在一起呢?可当我们坐到位置之后,就看见四三班一些同学走进教室,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次活动是我们两个班级合在一起进行,由我们班主任潘老师统一组织。

老师打开班班通,找出了《桃花源记》,我这才明白她上午布置作业的用意。潘老师首先给大家提了一个为什么要讲《桃花源记》的问题,我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她抽点了一名同学,因为这篇文章很有名,而且第一单元读读背背有文章中的词。潘老师笑着肯定了他的回答,接着抽四三班一名同学领读了一遍原文,然后开始讲课,作者陶渊明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她讲得抑扬顿挫,我们听得如醉如痴,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讲完之后,老师开始领着大家声情并茂地读起了文章。

时间过得很快,在美妙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次阅读社团活动结束了,但我们依旧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因为我们喜欢这样的社团活动,既增长知识,又开阔眼界,真是不亦乐乎!

阅读的周记(篇6)

千百年来,多少人迷恋阅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而我成长的道路上,阅读给予了我很多知识。在我的心里,阅读是春天的阳光,照耀大地。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时候,最希望的到书,他是渔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好书读,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就躲在棚上看书。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大风,大海上掀起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拿起被吹落的帆棚,把帐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静,事后,父亲笑眯眯地对他说:“孩子,我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大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我就要一本书!"他爸爸点点头,算是同意了。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我非常喜欢读书,上小学前,我已经简单的读一些书了,低年级是,我识字已经非常多了。便迷上了小说,妈妈就帮我买几本《福尔摩斯探案集》让我解闷,我每天都看这几本,即使都读完也会再看几遍,当我已经读的滚瓜烂熟了,我便让妈妈再买几本。就这样,我变没完没了地读起书来。

今天,我已经是四年级学生了,每周体育课我都会拿来读书,我都会选一本喜欢的,认真读,全神贯注滴去读。

“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同学们,读书吧!把书当成乐趣,自觉的看书。让阅读伴你成长!

阅读的周记(篇7)

我读过的许多中外名着使我铭记在心:《小气财神》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大度宽容;《鲁滨逊漂流记》让我学会了在野外生存的技巧和要拥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懂得了要勇敢、坚强和有冒险精神;《林家铺子》让我感受到了旧社会的罪恶和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西游记》让我看到了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坚强不屈,在打妖魔鬼怪时的英勇智慧,在保护唐僧时的坚定意志……

读书成就梦想。古代文学家司马迁正是因为翻阅了成千上万本书,受了很大的折磨,才实现了用《史记》记录历史的梦想;政治家毛泽东正是因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才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当代文学家莫言正是因为经常徜徉在浩瀚的书海里,才实现了获得中国人从没有获得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

读书成就梦想。这句话如果细细品味,会觉得这句话非常富有深意。《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大概是:在年少时不学习、不读书,等老了以后能干什么?读书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不会干成大事,甚至一事无成。也许现在我们都不明白,但是在将来,我们总有一天会懂得:读书成就人才,读书成就信念,读书成就梦想。

阅读的周记(篇8)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筠州学记》“周衰,先王之迹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与、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政理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所知有馀,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得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独筠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二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于空言,以干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蔽于传疏传疏:指解释儒家经籍的文字

B.故不得不笃于自修笃:专注

C.以干世取禄而已干:求取

D.岂非信欤信:相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乱于百家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①人材之乏久矣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①顾所以导之如何尔②故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

D.①相与升降乎其中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为《袁州学记》,却从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学习开始谈,肯定了杨雄通晓先王之道,也肯定了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

B.本文对当世的读书人研读典籍,效法古人,极力赞赏。而又觉得现实社会的淳朴之风已经衰微,养廉远耻之心不足,苟合鄙俗之行有余。

C.文章的第三段说,汉代的读书人是由乡里举荐出来的,他们比当今人读书多,自我修养高。如果使汉代和当今都开设学校,教化培养人才,那么读书人的学问品德,就没有彼此的偏差了。

D.文章最后两段选材详略得当,交代了筠州地僻,未能应诏建立学校。二十三年后,董、郑两先生才在此地选地建校舍,使学子们一起来上学。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3分)

(2)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4分)

参考答案

16.(2分)D.真的

17.A.介词,被(B.取独代词,这些;C.所用来……的方式……的原因;D.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18.C. “汉代读书人比当今人读书多”有错。

19.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20.(3分)(1)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然士之出于其时者,定语后置;苟简,草率简略马虎简略;语意通顺。各得1分)

(2)(4分)而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迄,到;乃,才;寤,使……醒悟;语意通顺。各得1分)

参考译文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谈道论德的人,自夸德行崇高远大而忘了为世所用;议论为政之道的人,力求卑下浅近而不去学习古人。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然而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他们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提拔或废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而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那些的.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那些道理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政事治事理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的。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

然而能尊重而奉行的,就未必有那么多人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厚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他们不论处在贫富、贵贱的地位,培养廉洁、远离耻辱的心意就少,而苟且相合求得的行为就多。这习俗教化的美德,之所以赶不上汉代。(汉代的读书人)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们的道义很高;见闻很渊博,但是他们的操守却不够,这是什么缘故呢?缘于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种境界。从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如果使汉代和今天都有教化开导的方法,都有学校培养成才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在学问品行方面,难道有彼此之间的偏差,先后的过失吗?《大学》中的道理,将想用诚意、正心、修身,来达到治理国家天下,而必定要先求得知识,那么有知识的人,本来就是为善的开端,而一般人们所难于达到的。今天的读书人,对于一般人所难于达到的知识境界,已经相差不远了。那么,在上位的人施行教化,没有比这时更容易的,看你所用来引导的办法怎样了。

筠州也算是个州,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端。到治平三年,大概有二十三,才有人报告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就和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察看州的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在治平三年的春天开始经营,而在八月十五日落成。不久来学习的人常有数十到数百人。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

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政事,真的是有所追求的。使筠州的读书人相互出入在学宫中,讲述先王的遗文,以求得知识。他们中有贤德的人能够超然自信而独立于世,那些中等资质的人得以自勉以等待上一位次的教育。那么这个学宫的兴造,不独使来学习的人品味思索一些空洞不实的言词,来求取禄位罢了。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