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观后感

08-30

观看优秀的作品,会领悟许多感悟,观看的途中,我们经常会产生自己的感悟。 将内心的变化写出来,是留住这份思维变化的极好方式,观后感可以一边记录我们的想法一边帮我们回味当时的剧情。大家好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今天要介绍一下“阅江楼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建议您将本页面加入收藏以便随时学习!

阅江楼观后感 篇1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石庵始建于此(年代不详)。明朝宣德六年至十年(1431-1435),修女院改为嵩台书院。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

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

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今,阅江大厦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

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48平方米。

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

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

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内,有清朝两省、两州总督郭世隆所建的康熙御碑6座,现存碑5座。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清代乐江楼是文人聚集、吟诵的地方。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都有咏叹调。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时期的主要战争派别彭玉麟曾在这里指挥军队。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建成叶挺独立青年团旧址纪念馆。1962年,阅江楼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博物馆合作。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红军)在湘东、赣西举行的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湘赣边界的农民武装起义。8月7日会议后,受中共中央任命的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别委员赴长沙,领导湘赣边境秋收起义。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方案。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同国民党划清界限,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决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坚持中国人民共产党。

阅江楼观后感 篇2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南京最高的观景楼。我最近有幸来到南京,参观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真是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江楼的建筑风格令人惊叹。这座楼共有六层,高达七十多米,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典范。楼内布局合理,各层之间连通方便,顶层还设有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的风景。登上楼顶,我仿佛被波光粼粼的长江水所包围,感受到了江水的浩渺与壮美。远处的古城墙以及江南水乡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长河。


阅江楼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让人敬畏。阅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是明朝的防御要塞。楼内的陈列展览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图片,让人了解到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块刻着“早梅仅数枝,清风共无言”的石碑。这句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个细微而美丽的描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阅江楼所展现的城市风貌也令人震撼。楼内的展厅展示了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让人感叹不已。南京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它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在楼顶眺望,我看到了现代化的繁华市区和悠久历史的交相辉映,仿佛看到了南京不断崛起的精神和活力。


小编认为,阅江楼是一座让人心驰神往的建筑。从楼顶俯瞰南京,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和气势磅礴,也领略了现代都市的风华绝代。这次参观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让我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惊叹于建筑的辉煌,沉醉于历史的沧桑,感慨于文化的底蕴。阅江楼,是一座值得去观赏、琢磨和品味的地方。

阅江楼观后感 篇3


当我踏上阅江楼的时候,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整座楼宇坐落于江边,展望前方,远处是大江奔流的壮丽景色;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中飘过几朵洁白的云彩;环顾四周,远山近水,美不胜收。 江水清澈,宛如闪烁的宝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而大江滚滚向前,继续自己的旅程。


登上阅江楼后,我踏入一处宽敞明亮的观景平台。凭栏而立,我仿佛成为了这座楼宇的一部分,俯瞰江面,面对着那一片辽阔的江水,我自然而然地静下心来,沐浴在宁静的氛围之中。江水的流动与岁月的流逝不绝相似,人们站在这里,仿佛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宇宙的力量。


站在阅江楼上,我可以看到江边的居民在各自的生活中忙碌着。他们划着小船,垂钓着,或是船上快乐地嬉戏,亲切地交谈着。江边的景色宁静而美好,令人心生向往和宁静。思绪渐渐随着江水的流动飘荡,让人不由自主地迷恋上这片水天交融的美景,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丰富。


登上楼顶,视野更为开阔,我感受到了江水的宽广和壮丽,仿佛百川归海,江山拥抱着整个世界。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弥漫,似乎进入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幽境,让人心旷神怡。站在这里,仿佛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在阅江楼的建筑上,我不禁对这座古老的楼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楼顶的琉璃砖瓦闪烁着金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美丽动人。楼梯的石阶洁净平坦,给人一种安稳踏实的感觉。而楼内的木雕、石雕则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工艺和精湛技艺。这座楼宇不仅是一处观景胜地,更是文化的宝库,让人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历史的辉煌与悠久。


阅江楼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好地方,这里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沉浸在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和疲惫。同时,它也是一座令人感慨万千的文化象征,民众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与智慧。它将久远的历史和现代的风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兼具美景和文化底蕴的胜地。


阅江楼观后,我不禁被江水的壮丽和楼宇的雄伟所深深吸引。它让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外找到一片宁静和舒适的天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它也透露出历史的轨迹和文化的底蕴,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户。阅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它将会给每一位来访的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体验。

阅江楼观后感 篇4

《阅江楼记》读后感范文

凡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宋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少有人记得还有明人宋濂写的《阅江楼记》。这也难怪,因为岳阳楼确有其楼,历史名楼,《岳阳楼记》是古文名篇,而《阅江楼记》则是有“记”无楼。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南京狮子山顶建楼阁,并钦赐名为“阅江楼”,同时命翰林院学士承旨宋濂作文记之。文章写好了呈给皇上,朱元璋又下诏不建此楼了。所以南京狮子山上从来没有过阅江楼(公元2000年以后为了招徕旅客建造的阅江楼碑,并没有填补600多年此地无楼的历史空白),而《古文观止》中却保留了《阅江楼记》。

读《岳阳楼记》,人们会有畅快淋漓、提高思想境界的感觉;读《阅江楼记》则不然,只会觉得肉麻和憋屈。为什么?因为《岳阳楼记》是散文,《阅江楼记》是宫廷台阁体(简称宫阁体)文章。二者文体不同,结构语言各异,读者的感觉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正是我标题为“别样滋味”的原因。为广大读者阅读方便,我把《阅江楼记》摘要译成白话,然后再和读者诸君一起品味它。

金陵是帝王之州,从六朝到南唐都在这里建都。可是他们都是偏安一方的小国,和这里的山川王气不相匹配。只有我皇洪武定都于此,方才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我皇下诏在狮子山建楼,登楼远眺,但见万种景象,森然排列,真是天设地造的雄伟之地,就等着统一中国的我皇洪武来这里开创千万世之伟业呢。

风和日丽,皇上登临此楼,必然产生许多遐想。看到滚滚长江东流入海,四方官员来朝述职,城池高深,关隘巩固,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顶风冒雨战斗胜利才得到的呀。”于是想着华夏这么大,需要设法保卫。看到江中帆船上下往来,番邦来朝,南蛮进贡,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武力所及和仁德安抚的结果啊。”于是想着四方这么远,需要考虑怀柔方略了。看到四郊田野里的农夫农妇在烈日烤晒下辛勤劳动,脚都裂开了,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使他们能睡在茵席之上啊。”于是想着怎样让他们过上更加安宁的日子。

我皇建此楼阁,是为了利用此地山川的雄伟,兴起感想,发扬精神,谋求天下大治的方略,哪里是为了观景娱乐呢。过去这里也曾有华丽高大的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楼阁,都是为了声色淫乐。一转脚的功夫,这些景象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惋惜和感叹。臣不知道怎样解释这样的事。

我皇洪武,圣德如天,和大禹治水的功德一样,皇恩浩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臣不是个聪明人,奉旨写记,只想把皇上日夜为民操劳,治理天下的功德写下来,刻在石碑上,永世流芳。至于流连光景就不写了,我怕亵渎皇上的圣明。

从字面上看,该文满纸都是歌功颂德,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皇帝的建议和警示。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乏有知有识、爱国爱民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手中无权,他们治国安民的意见要通过皇帝采纳才能实现。而皇帝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这是最重要的,其他事都必须服从于巩固皇权。于是文人学士的良知良能与皇权碰撞,结果就产生出一种文体——宫廷台阁体。写这种文章,必须歌颂皇帝的英明伟大,为皇帝歌功颂德是宫阁文章的要素,不可或缺。歌颂之后,再敛声下气,微言建议。即使这样,也还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小心获罪于皇上,惹来杀身之祸。就说宋濂吧,他是朱元璋没当皇帝时的经师,后为朝廷近臣,奉旨写《阅江楼记》,告老还乡之后,也没有逃脱被流放的厄运。可见,在封建社会里,有良知良能的知识分子,做人作官都很难啊。

600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早已“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当家做主了,但是在部分官员和知识分子中,宫廷台阁体文风犹存,讲话作文,空话、官话、套话连篇累牍,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应列为改革的对象。

阅江楼观后感 篇5

政法学院11级法学2班***蒋伟芳

两天前,班里组织了一次参观阅江楼的活动,在去目的地的路上聊天。

刚从车子下来,就远远地看见了阅江楼那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它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在面向大门的南楼檐下悬挂着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从这三个大字上就足已体现出了阅江楼的雄伟,让人对这个纪念馆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于是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地在这里拍集体照留念了。进了大门,穿过广场,就可以沿着级石个石阶上到露台。石阶的两边,站着一对大石狮。他们庄严有力。迈进门槛,只见一行“北伐先锋,永垂青史”八个大字刻于花岗石上。

认真看落款,原来这八个大字是江泽民同志题的。后来了解到,江泽民于2004年2月8日来到过这里,在参观了独立团的陈列之后,欣然地题了以上的八个字。

我们转过屏风,经过小庭院,踏上二楼,便到了其中的《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部分。我一进门,就看到了独立团团长的头像和关于独立团的各种介绍。我仔细阅读了叶挺司令的介绍,特别佩服这位民族英雄。

整个楼层展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物,包括军服、枪,还有独立团以前用过的东西等。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战士们冲锋杀敌的英勇、威武;血洒沙场的悲壮,辛酸。!他们的毅力,他们的爱国情怀,永远是我们的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西楼上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两座高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真的是令人陶醉。这也许就是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的灵感所在吧!虽然我不是一个文人,但我也感受到了在浩瀚的东方奔向西江的那种壮丽情怀。

下楼以后,我们就到了《端砚春秋》陈列部分,肇庆也是端砚的出产地之一,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端砚。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乐江楼展出了肇庆现代砚匠、收藏家、砚厂、砚坊的端砚100余件。古今端砚的生动结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端砚的独特风格,是研究千余年的瑰宝。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就过了,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通过这一次参观阅江楼的经历,增加了我的阅历,感受到“叶挺独立团”的精神和他们那种为解放中国的顽强斗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在感受历史文物的同时也对祖国的伟大再一次的从心底里的热爱,那些可爱可敬的人们,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阅江楼观后感 篇6

我们怀着激动和期待出发去参观阅江楼。在我去阅江楼之前,我听说了阅江楼的风景。原来阅江楼的由来是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2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

当我走到阅江楼的门前时,我看到阅江楼的建筑都是古老的建筑,如精美的四合院图案和中空的门窗,让我惊叹不已。这真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当我听说阅江楼曾经是叶挺的铁军驻扎的地方时,我突然对它肃然起敬。原来这里还曾是革命地。

在阅江塔的入口处,你可以看到铁制的铁军雕塑。从正门可以看到叶挺铁军的展览室。这里有革命先烈的照片和铁军进驻时创造的辉煌。

还有很多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不禁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我觉得我看完之后获益良多。我突然受到现场的熏陶热腔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观完义挺铁军展览后,您可以到正门右侧,参观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端砚直径约一米。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还介绍了古代如何采石,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这里有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展出。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端砚也证明了中国风潮的文化发展是不同古代文化的标志。认为端砚从唐代到现代的复杂发展过程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过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端砚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看到的端砚古朴典雅,也充满了中国诗意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中意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

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因为我们在这里玩不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自己,还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铁军的爱国主义和端砚的深邃。我感觉今次出游真是获益良多和意义重大啊。

可以寓娱乐于学习之中。

我们也加深了这次旅行中学生之间的感情,一起玩耍和观看。这样就把我们的距离缩小了,并可以发挥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总之,今次出游使我获益良多和感叹万分。

余文怡23号

阅江楼观后感 篇7

一路上,我穿过花度柳树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堵墙上挂着端砚的文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

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正是在这个地方,在我脚下的地方,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给肇庆人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此,叶挺将军率领铁军来到这里,与土豪劣绅作战,除恶扬善,抵御外敌,保卫江河和人民。

据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铁人,不怕苦,不怕艰单,不怕鬼。今日一见,的确不假。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

作为一个著名的将军,叶挺的卧室不过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水壶和一个衣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环境简直就是地狱。当我听到扩音器里传来军官训练的口号和饮料时,我留下了钦佩和感激之情。

那声音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仿佛在告诉我:我们不怕困难和障碍,我们坚定信念。如此心态,苛刻的生活条件又怎能吓到他们呢?

览完所有的刀枪炮弹,却没发现威力强大的枪支。无愧于铁军,无愧于江泽民主席的一句话:北伐先驱永垂不朽。

参观完东楼后,我去了南楼(也就是我刚进去就看到的那栋)。通过打开的木窗向外观看,映入眼眸的是气势雄伟非凡的西江。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两座高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真的是令人陶醉。

这也许就是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的灵感所在吧!虽然我不是一个文人,但我也感受到了在浩瀚的东方奔向西江的那种壮丽情怀。在东塔上,独立团以前用过的东西很多,包括军服、枪支等,甚至还有一间卧室来还原当时的情景。

透过这些活生生的文物,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于电视上不同的是,摆在我面前的是真实的情况。

参观完南楼,就是西楼了。西楼上也展出了不少的文物,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包括民国15年(1926年)1月,高要岭村农会与地主豪绅组织的“神打团”的流血事件,这是叶挺独立团成立后的首次战绩。同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以先遣队的身份发起北伐,进攻军阀吴佩孚。

独立团在友军的配合下,所向无敌,攻克了军阀吴佩孚在汀泗桥、贺胜桥的重要据点,锐不可挡,直抵武汉三镇,赢得了“铁军”的称誉。大革命失败后,独立团参加了南昌起义,踏上了新的征程。

参观完义挺铁军展览后,您可以到正门右侧,参观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那端砚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这是我见到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里面还有介绍古代如何采石和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里面陈列了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端砚也证明了中国风潮的文化发展是不同古代文化的标志。认为端砚从唐代到现代的复杂发展过程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过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端砚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看到的端砚古朴典雅,也充满了中国诗意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终于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

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因为我们在这里玩不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自己,还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铁军的爱国主义和端砚的深邃。我感觉今次出游真是获益良多和意义重大啊。

可以寓娱乐于学习之中。

观完楼,从来路往回走,又至回廊前,回望四合院式古建筑的牌匾上写三字“阅江楼”滔滔西江横亘阅江楼之下,绵绵沿岸青山映眼帘,造成无尽的回忆,让我慢慢揣磨岂不快哉?

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河两岸有许多高楼大厦,道路纵横交错,一派繁华景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为肇庆旅游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看到此景,我又怎不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先祖先烈呢?

是他们用鲜血换取了今天人民的自由。是他们用可怜的小米和步枪保护了这片土地的尊严。正是他们的智慧和生命使人民的受害者远离河流。我无法抑制我的感激之情。请让我在这里向你鞠躬。阅江楼之行,愿阅江楼永踞江畔。

通过这次阅江楼的游览,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同时更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段历史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一次游玩,而是一次与历史的全心接触。

阅江楼观后感 篇8


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南京,那里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建筑。其中一座令我特别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阅江楼。这座古老的楼阁坐落在长江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阅江楼时,我被它的宏伟壮丽所吸引。阅江楼坐落在一个高耸的山丘上,仿佛是一尊巨人屹立在江边。它的造型独特,整座楼阁呈方形,高达五层,每层都配有雄伟的青石柱。楼梯蜿蜒而上,通向每一层的门廊。从楼顶可以远眺江水奔腾,青山连绵。站在楼顶,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类的智慧。


进入阅江楼后,我发现楼内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装饰艺术。整个楼内洋溢着严肃庄重的氛围,使人仿佛进入了古代文化的殿堂。楼内的壁画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绘制了很多历史人物和故事。这些壁画画风古朴,线条简练,寓意深远。我沉浸在画作中,仿佛能亲身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楼内的摆设也是非常考究,每一件摆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象征。这些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传统的珍贵。


在楼内的通道上,我看到了一幅幅巨大的油画,描述了南京的壮丽景观和悠久历史。这些油画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市区的风貌,我仿佛可以感受到南京的繁华与热闹。油画的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我站在油画前,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用心感受每一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些油画让我对南京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美景和历史有了更深的向往。


阅江楼作为南京的一张名片,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这座楼阁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起义和南京大屠杀。它承载了无数人们的记忆和希望,也成为了纪念和思考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阅江楼观光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南京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江楼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的豪情壮志和智慧才情。我深深地被这里的文化所感染,也被这座楼阁所震撼。


阅江楼观后,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感动和敬意。这座古老而庄严的楼阁令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向往。我相信,阅江楼会继续见证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会成为人们思考历史和珍视传统的寻常场所。


来到阅江楼观光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这里,我不仅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魅力。希望阅江楼能够永远保持它的古朴和庄严,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阅江楼观后感 篇9

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晴朗的天空。我和朋友们来到了肇庆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阅江楼。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石庵始建于此(年代不详)。明朝宣德六年至十年(1431-1435),修女院改为嵩台书院。

嘉靖25号(1546年),北楼与东西两廊并号。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

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今,阅江大厦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清代乐江楼是文人聚集、吟诵的地方。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都有咏叹调。

真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乐江塔又称肇庆博物馆。顾名思义,它有许多肇庆特色。最出名的就是端砚,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乐江大厦展出了肇庆现代砚匠、收藏家、砚厂、砚坊的端砚100余件。古今端砚的生动结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端砚的独特风格,这是千百年来端砚研究的瑰宝。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化生产影响了端砚手工制作和传统记忆的传承。

阅江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雄伟外形,更在于它的魅力,这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时期的主要战争派别彭玉麟曾在这里指挥军队。

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队总部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集团在阅江楼成立。1959年,阅江楼建成叶挺独立青年团旧址纪念馆。1962年,阅江楼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博物馆合作。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我们所在的二楼是叶挺独立组织的历史。陈列的文物有很多。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

床上只有一条很薄的被子,一张小桌子和一扇小窗户,这是叶挺的全部房间。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很难想象,那支离日本先进装备如此之远的步枪,怎么能把日本侵略者打倒在地。

我们国家的英雄们在那么艰难的时期里所表现出的崇高的品质——艰苦朴素、忠于党和人民、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在现今社会也还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学习的,好好缅怀,同时更应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引导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为21世纪的青年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是我们的责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才智和知识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和谐的生活更加美好!

阅江楼观后感 篇10


阅江楼,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之上,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曾经有着唐代文人杜牧的赞美之词:“楼观阅江,人世如此,我见犹怜。”不禁令我对这座楼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来到阅江楼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下午的时候了。远远地望去,高耸入云的阅江楼仿佛一条巨龙展翅欲飞,造型独特,让人无法移开视线。登上楼顶,我几乎可以俯瞰整个镇江城,江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远处,长江水流长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而过,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感觉。


阅江楼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楼内布置的各种展览,充分展示了江苏省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文化传承。一幅幅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使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感受着那里的繁华与盛世。通过展览,我了解到镇江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杜牧和辛弃疾等,他们的诗词曲赋留存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这让我对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展览,阅江楼还设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吸引了许多游客。我在楼下的茶座品尝到了正宗的江苏茶,清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楼外的公园也是一个好地方,我可以与朋友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特别是傍晚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束,美得如诗如画。


在阅江楼观后,我深深被其文化沉淀和建筑魅力所吸引。这座古老的楼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岁月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使我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更深的兴趣。阅江楼的存在,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更是人们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小编认为,阅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物,更是一座记录着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江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也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阅江楼观后的感受,使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的信念。我相信,只有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舞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