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脱贫攻坚报告六篇

09-09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份优秀的报告能够体现出我们良好的态度。我们在撰写报告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我相信这份“脱贫攻坚报告”会成为您的最佳选择,我们提供这些信息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脱贫攻坚报告(篇1)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农村地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意味着农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如此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档案局下派的驻村工作队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指引,积极推进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我作为本单位“一帮一联”的干部,积极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在培训中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方法,扶贫领域廉洁和作风教育,“重精准.强基础”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通过培训,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帮扶政策,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在培训之余,我还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与第一书记和其他工作队员来交流,汲取他们的有效经验,帮助自己从容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脱贫攻坚报告(篇2)

20xx如何写脱贫攻坚评估检查报告(1)

今年1至6月,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4亿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544个,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3万人(1至5月完成减贫8.5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1%。在20xx年全省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上,我市荣获全省20xx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考核特等奖(第一名)。今年成功召开省、市20xx年第一次(扶贫)项目观摩会,成功召开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第四次联谊会,成功举办全国第一书记培训班,成功举办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外资扶贫项目活动,集中展示了遵义脱贫攻坚的成效和亮点。

一、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精准谋划攻坚。我市建立完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同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各项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强化执行力建设。市四家班子分别挂帮包保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领导重点挂帮包保39个贫困乡镇,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级包保196个村、县级包保449个)。统筹开展集团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遍访扶贫、小康驻村扶贫、园区扶贫、金融扶贫、非公企业组团扶贫等“八大扶贫”,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任务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新格局。二是强化扶贫云建设。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加快更新补录建档立卡数据库基础信息。在“贵州扶贫云”基础上,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建设遵义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信息化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动态化管理。三是强化舆论扶贫。编辑出版《遵义脱贫》6期,每期赠阅4000余本。在遵义日报开辟《大扶贫周刊》专刊,在遵义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电视专栏。开通“遵义扶贫”微信公众号,编发脱贫攻坚图文信息327期。办好28835669扶贫专线和10个市直部门扶贫热线,建立扶贫信访协调推进机制,畅通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渠道。

(二)精准对标扶贫。我市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5.83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用2年时间(到20xx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三是突出开放共建。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精准创新改革。我市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制度机制建设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扶贫改革制度制定、改革措施落实、财政扶贫项目备案率、资金报账率、实施进度、“特惠贷”发放等工作均排在全省第一位。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二是创新联审机制。建立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三是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管,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和随机审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的“钱袋子”。四是支持合作社发展。全面完成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市拥有合作社4207个,覆盖贫困村1630个,主要涉及中药材、茶业、蔬菜、核桃、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审查评估,重点支持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合作社壮大发展。五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贫困户使用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积极推广“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益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精准保障脱贫。我市加快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整合各级扶贫资源,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成效。一是强化协同推进。把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落实到千家万户,将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落实到乡到村,实现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二是强化考核问责。建立最严格的“一把手”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三个制度”。出台《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实行市考核贫困乡镇、县考核贫困村的分级考核和排名制度。三是强化跟踪调度。围绕“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通过跟踪调度、督查督办,聚焦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机制实不实、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脱贫成效真不真等问题,先后开展了11轮暗访督查。四是强化构建大扶贫格局。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攻坚“十项行动”,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格局,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1至6月,全市实施重大事项建设项目2437个,完成各类投资457.45亿元。

从总体来看,遵义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进程。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7%,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质量。二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2家,扶贫龙头企业325家,在贫困县打造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统筹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四是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5216元提高到20xx年9291元,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157元,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857元。五是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探索完善了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

二、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打算

从总体看,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5.83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xx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一是切实抓好扶贫信息更新。紧盯扶持对象精准,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逐村逐户理清发展思路,分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持、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为突破口,明确“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二是全力破解发展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房、寨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进一步强化牵头部门职责,盯紧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协调项目建设相关单位,督促各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逐级分解细化在建项目工期和目标,坚决打好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战。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发展。产业脱贫项目安排重点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每县发展2—3个产业,项目覆盖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结合各地区域优势特点,充分用好61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指标,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实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项目,如面向重庆发展蔬菜产业等项目。

四是全面创建脱贫攻坚示范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班子及市法院、市检察院挂帮的乡镇,集中创建48个脱贫攻坚示范点,其中示范村24个、示范乡镇24个,实现县县全覆盖。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创造典型、树立样板,形成学习样板、借鉴样板、赶超样板的良好氛围。

五是健全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围绕“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紧盯脱贫成效精准,实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奖励措施,设定脱贫退出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实现有序退出,防止“被脱贫”和“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六是强化脱贫成效考评问责。坚持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日常督查结合起来,对照脱贫摘帽标准,健全完善考核体系,细化实化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工作通报和考评问责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认识有偏差、行动不坚决、落实不得力、整改不及时的典型问题,及时约谈相关责任人并启动问责程序,做到一查到底、严肃追责。

20xx如何写脱贫攻坚评估检查报告(2)

一、总体要求

围绕市、区委“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大扶贫专项方案”的推进实施,以自查扶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落实、精准帮扶和脱贫减贫措施及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和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等为重点,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查纠结合、务求实效”的原则,落实“精准治贫、规范实施,依法扶贫、依法脱贫”的核心工作要求,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镇纪委将严格考核问责,切实做到依法监督、依法查处,确保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决定》全面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二、自查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共省纪委 省监察厅关于加强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中共市委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市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和《市关于加强扶贫攻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三、监督检查对象

(一)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单位),机关全体干部;

(二)脱贫攻坚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帮扶工作队。

四、监督检查重点

(一)围绕脱贫攻坚“六个精准”总体要求落实情况开展自查。针对资金使用要精准,重点解决扶贫资金拨付下不及时、资金沉淀严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资金使用公示不到位等问题;针对措施到户要精准,重点解决落实扶贫措施到户到人要求不到位,制定因人因户具体措施走形式、打折扣,扶贫措施实施进度严重滞后、效果不实不显等问题;针对因村派人要精准,重点解决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脱贫验收评估机制、动态统计监测机制、贫困对象退出机制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脱贫成效要精准,重点解决脱贫验收评估和扶贫成效上弄虚作假等问题,确保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二)围绕扶贫资金管理、项目运行、资源调配等关键环节开展自查。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用扶贫资金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私分滥发、变相旅游和奢侈浪费,截留、挤占、挪用、拖欠、套取、骗取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项目管理方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挥霍浪费,利用职务之便纠受礼品礼金、索要财物、吃拿卡要以及违规处置扶贫物资,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等问题,确保所有脱贫攻坚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众。

(三)围绕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自查。重点解决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庸懒散浮拖、等靠要、推诿扯皮、不严不实、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确保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推动脱贫攻坚高效实施。

五、自查方式

(一)查阅资料

查看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相关资料,查看是否按照中央、省、市、区统一部署开展相关工作。查阅被检查单位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情况,查看是否开展监督检查,是否发现问题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针对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特殊性,建立专项台账,落实考核制度,开展常态化检查。

(二)调阅财务账簿

采取“自查模式,各贫困村扶贫移民项目专项资金账务资料,查看是否存在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滞留、延压项目资金问题;截留、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问题。

(三)实地查看

随机抽取被检查村扶贫移民项目进行实地查看。查看是否存在项目申报弄虚作假,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较差等问题。

(四)随机走访

随机走访被检查村脱贫攻坚工作或扶贫项目涉及群众10户。查看是否存在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利用资金、项目管理权,涉嫌贪污、受贿,谋取私利;基层干部冒领、私分村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等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收集问题线索。镇纪委畅通举报电话、网络、来访等举报渠道,开设脱贫攻坚违纪问题网络举报专区,鼓励群众实名举报。定期梳理监督检查、纪律审查等情况,集中排查问题线索。对群众反映的涉及脱贫攻坚违纪违规问题绕索优先办理、认真核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二)加大督办力度。镇纪委强化对反映的问题绕索处置、案件处置以及典型问题的指导督办,通过调阅案卷资料、发函督办、约谈交办等方式,对性质比较严重、影响比较恶劣或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对问题比较复杂的案件,以及调查进展缓慢或处理不到位的,进行实地督办。对督查督办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以适当方式反馈相关主责部门,督促开展专项整治,有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三)遵守工作纪律。自查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十一项规定”、区委“十二项规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禁徇私舞弊。各村要建好“三本台账”,对督查工作情况建立“督查台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台账”,逐一登记造册、督促整改、检查销号,并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工作建议及查处建议等内容)。

(四)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协调机制,镇纪委和镇扶贫办针对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交流、协调,并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处置上做到思想统一;建立线索移交机制,定制专门线索台账,落实专人负责线索管理,严格实行动态跟踪和办结销号管理;建立问责追究机制,对涉及违纪的脱贫攻坚案件坚持快查快结,在查清违纪主要问题基础上,对超职责范围问题线索,及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五)严查违纪行为。镇纪委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涉及脱贫攻坚的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坚决把纪律立起来。重点查处滥用职权、吃拿卡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以权谋私等问题。要综合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对脱贫攻坚中因不敢担当不愿担当、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不严不实、等靠要、推诿扯皮、慵懒散浮拖等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的,采取批评教育、约谈、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严肃问责。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地方和部门逗硬实施“一案双查”。要坚持典型案例分级通报曝光制度,点名道姓。

脱贫攻坚报告(篇3)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乡镇国库研究课题组》    乡镇国库,是我国五级国库体系中的基层单位。乡镇国库的建立,强化了乡镇政府的财政管理功能,有效地调动了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随着财税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国库运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乡镇国库建立与发展的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目前,乡镇国库主要有人民银行经理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两种模式。截至2002年底,全国乡镇国库已建机构13759个。其中人行经理562个,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13197个,分别占乡镇国库总数的4.08%和95.92%。    (一)发展进程。乡镇国库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初创、迅速发展和规范管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2年期间)初创阶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乡镇财政的决定,1985年,财政部发出《关于颁发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首次提出乡镇国库的建设问题,个别地方开始建立了乡镇国库。1990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部行两家)发出《关于乡镇国库工作试点意见》予以肯定,并对乡镇国库试点的设库条件、组织机构、职责任务、业务范围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此后,乡镇国库建设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第二阶段(1993-1999年期间)迅速发展阶段。在总结乡镇国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部行两家研究,于1993年发出《关于做好乡镇国库工作的通知》,并附发了《乡镇国库管理办法(暂行)》。《通知》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逐步扩大乡镇国库的试点。自此,乡镇国库建设在全国辅开。截至1999年底,乡镇国库机构数量达19801个,比1992年增加10063个,增长102.34%。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规范管理阶段。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明确规定国家预算收入缴入乡镇国库为正式入库。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了对乡镇国库的管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对规范乡镇国库业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1999年以来乡镇国库发展变化的特点:    一一乡镇国库机构数量逐年减少。2002年乡镇国库机构较1999年减少6042个,下降了30.51%。    一一乡镇国库业务量呈现萎缩的趋势。2001年乡镇国库业务量较1994年减少1180万笔,下降了78.3%;与年度业务量最高的1999年相比,降幅高达87个百分点。    一一农村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农行营业所撤并等原因,其代理的乡镇国库业务大部分移交给农村信用社办理。截至2002年底,农村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7421个,占代理乡镇国库总数的56.23%。同时,“一所两库”、“一所多库”的现象越来越多(即一个农行营业所办理两个或两个以上乡镇国库业务。    ——乡镇国库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构设立数量较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构设立数量较少。如安徽省设有乡镇国库1485个,四川省1336个,甘肃省1172个,而广东省仅设有33个,福建省5个。    乡镇国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之前,县乡财政大多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即实行“收入全额上划、支出全额下拨”、“增收分成”和“大包干”,形成了财权集中在县、事权分散在乡镇的局面,影响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发展。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后,由于划分了县乡财政之间的收支范围,由于乡镇国库的建立和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及时,乡镇政府增强了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形成了乡镇政府抓财源、管财政的新局面。    (二)减少了乡镇税收收入的入库环节,缩短了乡镇财政拨款在途时间,从而加快了财政资金周转速度。设立乡镇国库前,乡镇征收的税款由征收机关通过农行营业所或农村信用社收纳,上划到上级管辖行(社),汇总后再划转县国库;乡镇财政经费则通过县财政支拨,由县国库划转管辖行(社),再由其转划各营业网点,转入乡镇财政的账户。乡镇财政资金的上划和下拨到位通常需要7-10天时间。建立乡镇国库后,收入可实现当天就地人库,支出可实现当天拨付到用款单位的账户,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三)加强了对国家预算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堵塞了漏洞。乡镇国库建立前,乡镇财政开户随意性较强,由于缺乏监督,公款私存、乱开支等现象突出。建立乡镇国库后,乡镇国库按照有关规定,为乡镇财政开设预算内存款账户、预算外资金账户,对乡镇财政收支款项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预算资金的安全和规范运用。    (四)增强了县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随着乡镇国库和县乡新的财政体制的建立,县财政对乡级收入、专项上解资金和转移支付,用体制形式加以明确和固定,有效地增强了县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拓宽了金融

脱贫攻坚报告(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做好“十二五”扶贫工作重点村退出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按照《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经研究五井镇五个省定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五井镇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县城西南部15公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工作,全镇共识别出贫困户713户、贫困人口1530人;省定贫困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271户 577人,通过发展产业帮扶、行业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措施,2016年5个省定贫困村脱贫人口238户,487人,剩余贫困户33户90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86%。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因地制宜,把重点放在扶持贫困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做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提高发展后劲,确保贫困群众步入平稳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3、坚持项目带动原则。针对贫困村的村情实际和贫困户的个体差异,选择和实施合适的项目,对贫困户区别对待,不在资金安排上搞平均主义,让项目覆盖绝大多数贫困户,真正让贫困户受益。

4、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力更生原则。以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为指导,整合资源,整合资金,调动社会投入和民间资本,凝聚多方力量,拓宽投入渠道。把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与国家的政策扶贫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消极畏难情绪,提升精神状态,内外结合,改变贫困面貌。

三、扶贫途径及成效

1、强化基础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强基固本,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运行质量。特别对一些山区、贫困村,优先解决人畜吃水、改土、修路、用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到2016年底,五个重点贫困村在原来基础设施差的基础上,通电(变压器25台套)、通路(硬化维修道路44.9千米)、通水(村村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完善所有配套,目前基本达到五通十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借助第一书记子作用,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瞄准市场,注重效益。一要突破传统种植模式,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市场潜力大的“名、优、特、新”产业和产品;二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三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切实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加快龙头企业及产业合作社建设,到2016年底柿子2930亩,山楂2200亩,桃树1950亩,樱桃560亩,黄烟种植面积406亩,中草药300亩。

3、因势引导搞好产业扶贫。发挥我镇柿子、山楂、桃等特色产业优势,从政策、规划、布局、资金等方向入手,着力,在品牌推介、市场培育、效益提升上下功夫,促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大对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以相亮山楂专业合作社为带动,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建设,在标准化生产、市场拓展、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严格把关工作标准到2016年底五井镇五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3372元,平均 3829.75元。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平均 12.2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万元,平均11.82万元。基本实现五通十有,通过以上工作我镇的五个省定贫困村符合退出标准。

脱贫攻坚报告(篇5)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是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习近平总书记继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之后,第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三农”问题作出战略指引;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庆肩负着贯彻总书记重要政治嘱托和“9·26”贺信精神的重大责任使命,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两个确保”“两个要害”“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一、站位“两个大局”把握“三农”工作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核心要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三次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各级各部门“抗疫情、稳生产、攻脱贫、促振兴”,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三农”答卷。一是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资金8.24亿元,建成产业扶贫项目383个,带动贫困户增收1.18亿元,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杜尔伯特县和林甸县综合评估位居全省同期摘帽县前列。二是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彻底消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过90%,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楼房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农民观看文艺演出数量提高33个百分点,乡村公路、文体设施、网络通讯全面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法治示范村5个。三是农业产业质效齐升。五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10万亩、总量达到550万亩,全市粮食产量实现“22连丰”,伊利、伊品、宏福等重点项目裂变升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3家,绿色有机认证标识达到259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全产业链经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四是乡村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完成问题“大棚房”整治、河湖“清四乱”、违建别墅清理任务,改造农村危房5.4万户、安全饮水工程1383处,垃圾、厕所、污水、能源、菜园和村庄清洁“5+1”整治模式全面实施,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89.7%和83%,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五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97.65%、流转面积达到726万亩,486个村及村级单位全部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9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1万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16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发展到30个。六是农民生活长足进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02元提高到18584元、增长40.8%,年均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市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1缩小到2.3:1,大庆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纵观农业农村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市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时期,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赋能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时期,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跨上了新台阶。

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抓好“三农”工作是促振兴、谋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坚实基础,是扩内需、畅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大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站位“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对标“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定位、聚焦今年“三农”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力争在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要瞄准“转”的方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要加大“保”的力度,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数量提质量,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深化“提”的内涵,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持续放大农村改革效应,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要创新“融”的模式,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产加销全链提升、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并优化配置,拓展乡村产业增值收益空间;要改善“治”的水平,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围绕乡村振兴推进“三农”工作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发展定位和战略地位,加强规律性认识、注重创造性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多年接力奋斗,我们与全国、全省一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也要看到“全市仍有边缘户400户807人、重点监测对象18户37人”,基本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人员,这类群体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扶贫产业初具雏形,技术、资金等支撑不够有力,抗风险、稳收入能力还不强。要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优化市县(区)两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用足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我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90亿斤左右,用不到全省5%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相对于“中低产田占比超过50%”的实际生产条件来说,非常不容易。从目前形势来看,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价格”,现在玉米收购价持续上涨、已经达到1.5元/斤、创2014年以来历史高位,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另一个是“人力”,受疫情和市场用工需求影响,部分青壮年选择留乡,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期,以实施种植结构调整“62111”工程为牵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要牢牢守住1100万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有更大提升;又要多措并举推动粮食产量质量“双升”,突出“良种、良法、良技”结合,优化调整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等重要农作物面积,为全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作出大庆贡献。

三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这几年,大庆农业改革基本保持“小步快跑”的推进节奏,农村土地确权、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要牢牢把握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以抓好“两块地”为重点,牵动农村改革全局。一块是宅基地,这项改革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情况非常复杂,必须在做实调查摸底、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前提下,稳慎推进杜尔伯特县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推动取得实质性试点成果;一块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随着《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已经破除,但在交易要求和程序、权能完善、收益分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如果在这方面先人一步作出成功探索,就能够高效激活农村最大的“沉睡”资本。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等重点改革,创新农村产权交易、乡村建设债券等制度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是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我们一定要顺应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加快编制重点村实用性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选择一批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中小乡镇和村庄开展示范建设,总结推广可行模式、扎实迈好第一步。要把“基础硬件”建设好,既注重整村覆盖、又突出向户延伸,全力实施5G、物联网等乡村新基建项目,全面提升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条件,使农村宜居更宜业。要把“服务软件”开发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要把“环境要件”管护好,持续开展五项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宣教等手段,加快村庄绿化、屯内净化、庭院美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要全面加强乡村治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乡村治理也是一次大考,特别是前段时间省内多地出现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基本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在大庆也有所体现。比如,有的地方责任落实不细,开展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有的地方缺乏精准措施,执行政策一刀切、简单粗暴;还有的地方陋习久治难除,在防控紧要时期还发生聚众赌博现象,等等。要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巩固扩大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村痞村霸、宗族势力和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持续加强农村生态治理,重点抓好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治理修复,把农村打造成为美丽的绿色田园。

六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去年,我市县域经济占比为18.6%、加上大同区能够达到22%,尽管比重有所提升,但整体实力不强。前几天,省里公布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排名,我们四个县都处在“中下游”,肇州县是第20位、肇源县是第23位、杜尔伯特县是第35位、林甸县是第50位。大庆经济要振兴,县域经济必须先振兴。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稳财源、富百姓、促繁荣的关键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产业链”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各县区要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水平,持续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力争每个县区都培育形成1-2个主导产业,切实把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三、紧扣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农”工作

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农、绿色促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根本上打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基础。

一要坚持市场化导向,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资源要素市场化,基本路径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市482个行政村及4个村级单位拥有村级资产33.9亿元,折股量化资产12.4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31万人,推进“三变”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这两年,我们在全市确定了13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生成产业项目39个、引进承接主体27个,流转土地1.2万亩、引入资金4000多万元,年纯收益达到630多万元。要系统总结“三变”试点经验,充分借鉴贵州六盘水等地先进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农村市场体系,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主动进入市场,加快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的股份化、资本化,使产业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真正让农业“不只是营生、更是经营”。

二要树立产业化思维,加快三产互动融合。农业全链条产业化,直观地讲就是“一产起步、接二连三”。比如,肇州县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优势,成立“肇州糯玉米”产业联盟,高标准建设“老街基食品产业园”,订单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75万亩,2020年销售总额突破1.8亿元,在“接二”上迈出了新步伐;大同区林源镇规划4处总面积近4000亩的药旅观光基地,药材花海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连三”上取得了新突破。要坚持全域化、全链条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宏福、北园、鲶鱼沟等龙头企业做大种养基地、延伸体验功能,带动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观光花园、采摘乐园、市民农园等多元业态,配套提升农产品冷链加工和运输体系,集中打造一批生产基地、特色小镇、生态园区综合体,最大限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市场供应链、提升产品价值链。

三要实施品牌化战略,构筑区域竞争优势。品牌是产品溢价、获取利润的重要砝码。一般来说,经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普通产品价值至少提高20%以上,特别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冠名,既传承农耕文化、寄托风土记忆,又具备品质保障、拥有市场认同。比如,肇源大米品质优良、“食味品质值”达到世界顶级的89分,过去一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价值长期被市场低估。近些年,肇源县成立了大米协会,加大了品牌塑造、营销力度,不仅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两次获得国际大米节银奖,今年春节期间肇源大米日外销量达到1900吨、成为大庆最抢手的年货。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在全面发展绿色有机生产的基础上,有序组织企业申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产销与电商大会等大型展会,综合运用电商平台开展整体包装和品牌推介,切实把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要用好科技化手段,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总的来看,大庆农业生产走过了依靠地力、肥力、政策、种力、推力、科技和投入、综合技术7个发展阶段,正向着以生物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迈进。这些年,我们除了在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保持优势外,也在现代科技育种等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比如,我市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源香1号”水稻品种亩均增产100多斤,荣获2020年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鉴评”金奖。要继续向科技基础运用环节聚焦发力,坚持一手抓技术装备,提升大马力深耕等现代农机普及水平,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物质装备短板,加快物联网、卫星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试点示范应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一手抓技术推广,依托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八一农大和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一对一培训、新媒体培训及考察学习“五位一体”模式,打通种植养殖、检疫防疫、防灾减灾等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通道。

五要搭建组织化载体,培育现代服务体系。抓农业既要抓生产效益、也要抓市场风险防控,核心是搞好生产成本控制,关键是创新经营方式、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起来、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比如,林甸县润琦集团发起组建果蔬、玉米、农机和奶牛养殖4个合作社,吸纳农户2600余户,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农民增收2800多万元;杜尔伯特县恒盛农业为托管地块购买大灾保险,最高赔付额可达每亩900元,有效规避玉米现货价格下滑风险。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创新实施无人机“飞防”、庄稼医院、测土施肥等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展土地全程托管示范创建,确保全市全程托管经营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推动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小主体与大市场对接进程大幅提速。

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三农”工作

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深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市县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深入研究解决瓶颈问题,各级党委农办要履行好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等职能。现在,乡村换届已经启动。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引领发展能力强、依法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两好三强”标准,加大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推荐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干劲足的农村工作队伍。

二要加大政策投入。“十三五”期间,我们通过优化项目摆布、加强基础配套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81.7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效果。要牢牢抓住今后15年这个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研究把握农业农村领域重大政策导向,对可纳入规划的布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能争取的项目尽最大可能争取,该配套的资金积极有效投入,不断加强与省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市农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涉农企业股权融资、农业保险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同时,要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市县两级要加大农业、粮食、畜牧、水利、农机等领域资金打捆使用力度,持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三要夯实人才支撑。据媒体报道,2019年东三省常住人口净减少42.73万人、其中我省占51%,引不进人、留不住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虽然我们通过实施“村级千名后备力量”计划,公开选拔包括113名本科生在内的优秀人才978人到村任职,一定程度缓解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但引才留人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乡镇事业编制和涉农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常态化“打捆引才”力度,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整合组织、人社、农业等培训资源,依托驻庆高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农广校等平台载体,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离岗创业等制度,鼓励引导大庆籍优秀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回乡就业创业。

四要健全考评机制。坚持把抓好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工作纳入县区党委和政府、涉农部门绩效考评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市级层面要因地制宜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充分赋予县区更大工作自主权;四县和大同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考评制度,让胡路、龙凤、红岗三个区要立足“只有1个乡镇”的区情探索精准化考评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审计、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整改纠正发现的问题。

当前,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一旦出现散发病例,第一时间阻断传播链、扑灭疫情;二是抓好春耕生产,扎实推进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下摆,支持农民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合作社广泛拓展“订单”渠道、作业单位抢前抓早开展设施检修,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三是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养殖、屠宰、运输等全过程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备足备齐防疫、灭病、消杀等物资;四是抓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压实落细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属事责任,确保全国“两会”等重要敏感时期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稳定事件;五是抓好秸秆禁烧任务落实,引导采取秸秆还田等方式科学整地,鼓励生产企业加快秸秆收购存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六是抓好向上对接争取工作,结合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重要项目谋划,及时向国家部委和省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力争将更多涉农项目纳入市级规划盘子。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拼搏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大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加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脱贫攻坚报告(篇6)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扶贫开发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总结以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工作,特撰写此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

二、成果回顾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斗以来,我国紧密围绕中心工作,采取一系列务实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政策引领: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如“精准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持。

2. 攻坚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同时,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3. 精准施策:我国较早开始探索精准扶贫的道路,通过大数据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全面摸清贫困人口、贫困村情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扶贫计划和项目,确保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4. 资金投入:政府不断加大脱贫攻坚资金的投入,确保资金的精准使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5. 整体推进: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拆除“穷窝窝”到发展“富民产业链”,确保贫困群众不仅脱贫,而且能够持续稳定地过上好日子。

三、存在问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部分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阻碍了脱贫工作的推进。

2. 帮扶政策执行不到位:在某些地区和单位,执行扶贫政策不够精准,导致扶贫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3. 在某些个案中存在脱贫“假象”:一些地方急于求成,出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导致脱贫指标虚高,贫困人口再次陷入贫困。

四、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持续加大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扶贫事业,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

2. 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加强精准扶贫相关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对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分配和有效利用。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脱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4. 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不同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五、结语

脱贫攻坚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福祉的根本性工作。通过前期的总结和回顾,我们对取得的成就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看到了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心、思路和方法得到广泛的贯彻和落实,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信《2024脱贫攻坚报告六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脱贫攻坚报告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