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集锦(11篇)

09-13

作文是权力的象征掌握好它就掌握了思想的自由,写作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内心问题。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长期的筛选和精心编辑我们呈现了最新的“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感谢大家来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1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对妈妈的独特感受。然而,这种感受是模糊的,不自觉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幼儿的这种感受鲜明生动地在心中体现出来。这个活动的目标:幼儿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够达成,孩子们很愿意表达对妈妈的特征描述,虽然表达有局限,多为头发长短,喜欢吃的东西。在活动中,小朋友都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在倾听故事时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的专注。

孩子们的思维是广阔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同样具有欣赏美的能力,听老师讲的故事非常的生动有趣,在听故事的同时就等于在欣赏声音的美、语言的美、肢体动作和神态的美,孩子们在听我把妈妈弄丢这个故事时能如此投入认真的倾听,我认为我在讲故事的时候非常的投入,我非常积极的讲好故事,我采用不同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把故事里面不同的心情和表情都展现出来,在讲到妈妈不见了,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现出着急和焦虑的心情,在找到妈妈时,会表达出发自内心的快乐之情,整个故事牵动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真正在领悟故事的内容,大部分小朋友都能非常认真的倾听并准确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讲述完故事之后,我请孩子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很多孩子都能大胆的叙述自己的妈妈的特征,孩子们会告诉老师妈妈长什么样子,细到头发,有没有眼睛,有没有背包包等等,孩子们十分活跃的举手发言,有些能力较强的孩子还会模仿故事中说到妈妈的笑。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在孩子的课堂里,要孩子们专注的倾听,必须把故事讲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富有童趣,从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让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老师必须自己先融入其中,为了孩子,我一定会继续加强语言艺术的训练,争取以后可以做的更好的。

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12

在前三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对于小班的孩子真的是没有接触过,所以今年是我第一年带小班,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确实有很多的反思。

1、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确实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教学。原来大班的孩子的规则意识会更强一些,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一味的强调规则对于他们则是没有太大的成果。对于小班的孩子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感,他们才能听进去我们说的话语。才能和我们交流。

2、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抵抗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喝水一定要特别关注。

3、关注孩子的情绪。对于新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有心情和老师交流各种事情。

4、新小班的孩子情绪紧张,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比较焦虑。我们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我应该注意家长的情绪,只有家长的情绪稳定,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家长们才能放心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提高出勤率。

5、关注特殊孩子。对于新小班的孩子,我们对于过敏的幼儿,性格特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稳定孩子情绪。

6、小班的孩子行动比较慢,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幼儿园的事物,并喜欢上幼儿园。

通过这次月检的过程中,让我发现很多让老师们惊奇的事情,小朋友们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读儿歌,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儿歌,这样的儿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不停地去坚持渗透儿歌的结果。每天在不同的时候,利用充分的时间,为小朋友们播放儿歌,而在每次听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是在记忆和复习的过程,我建议老师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更好的让孩子去接受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

对于亿童英语来说,幼儿们通过vcd的观看,丰富的图片,琅琅上口的音乐,标准的发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样,利用充分的时间去播放vcd,让孩子在观看中加深印象,从“冒话”似地复读,到认识独立说出单词,唱出整首歌曲,而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只有老师的不停坚持,才会在阶段时间内收到效果。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天的教学环节中,都是在不停地坚持做着为了同一个目标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次月检就是一次坚持的结果,是孩子从认知到理解的过程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塑造来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的朗读,每一次的复习,都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阶梯。可爱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同一个效果,那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创造,为了自己的未来,打下最辉煌的基础。老师相信你们,加油。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2

怎样才能通过反思进步自己的教育行为呢?在详细的教育实践中,该怎么打开有用的自我反思。为了寻觅答案,我仔细阅览了董教授引荐的《聚集幼儿园教育教育:反思与点评》一书。该书由刘占兰、廖贻主编,本书依照教育教育之前、之中、之后的时刻次序与事例研讨头绪,引导咱们从考虑主题和方针的建立开端,逐渐学习供给合适的的环境与资源,领会真实的自动学习的“讲堂”,感悟怎么依据幼儿不同范畴学习的特色、开展进程进行有用的支撑与促进,再测验着反思与改善教育。

全书共六个单元,前五个单元中作者都以“导读——事例描绘——个人反思——伙伴研讨——专家点评”的次序来编撰了二十八个事例,从每个活动的生成布景到安排进程,再到作用呈现都十分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点评。首要是执教者作为当事者对自身教育安排的整理与反思,然后是伙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点评与主张,最终是专家理论性的总结与辅导。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点评,既明晰又全面,引导咱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知道和考虑教育的价值,为咱们一线的教师供给了学习和学习的时机,懂得了反思与点评的关键。既开辟了我的视界,对我自身的教育教育实践也有很大的启示。在最终第六单元,作者还特别加入了“教育事例研讨”,凭借对若干个事例的分析,阐释了事例研讨的视角与办法,让咱们对怎么编撰事例也有了进一步的知道。真的是一本可贵的好书。

重复阅览此书后,我对书中的第五单元“反思、改善教与学的行为”深有感触。通过对第五单元榜首末节“以分组教育的方法重视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的学习。使我进一步知道到活动方针、教育内容、活动进程要依据孩子的不同需求而设置,依照幼儿的探求问题与已有阅历分组,并提出该组的活动方针与应取得的新阅历,真实促进不同需求和不同探求水平的孩子进行有用的学习与发现,让幼儿在自傲、自动地完结阶段学习使命的基础上发生进一步探求的动机。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光和影》。

“光和影”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求活动。可是在咱们安排的活动中,会使用孩子玩影子游戏的爱好,全班一个主题,幼儿一同探求。教师建立教育方针后,全班孩子一同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后,咱们也进行反思,但是反思的成果呢,并没有改动按计划教育的方法,仅仅在调整方针,方针难了,无法到达;方针简略了,没有挑战性。总会呈现有部分孩子在活动中是活泼的,但有部分孩子却是顺从的,还会有一些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彻底是被迫的,看了这个事例之后,我学到了许多,也使我恍然大悟。咱们一同来赏识一下作者测验分组教育的方法重视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

一、改善“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测验“分组教育”。

徐春燕教师首要了解幼儿的原有阅历,把全班孩子依据水平缓爱好分为两组进行探求。活动中,孩子们在暗室里、在阳光下,用自己的身体、用各种东西,进行了一系列风趣的探求和发现。动态的小组不断的分而又和,一直振奋着的教师不断的判别、反思且寻不同幼儿的需求并给予合适的支撑。

二、判别幼儿的爱好和阅历水平,为不同的幼儿供给更合适的辅导。

榜首组幼儿阅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作影子——持续制作影子,并给影子搬迁——让影子与物体分隔——咱们的影子能够与身体分隔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求活动。

第二组阅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作影子——让影子变大变小——制作五颜六色的影子——咱们的影子能够与身体分隔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求活动。尽管两组幼儿探求活动的'数量相同,但内容却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徐教师依据幼儿的爱好点、所取得的阅历及现已到达的阅历水平供给了有针对性的合适教育与辅导,使每组都能够进行合适自己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3

随着夏意渐浓,粽叶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其独特的风俗文化,还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为了增进大班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在临近端午节之际,高琦幼儿园大三班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端午节前一周,老师请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搜集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图片和物品带到幼儿园来。6月12日上午,周映月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名为“吉祥端午节”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让孩子们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所进行的相关活动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并将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同时,在这个季节里人们还有在家门口悬挂菖蒲、蒿草、艾叶,佩戴香包等习俗。最后还让孩子们品尝了香香的蜜枣粽子和肉粽。

随后,陆xx老师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美术活动纸工“做粽子”和绘画活动“粽宝宝”。还和孩子们一起将收集的图片、香包、艾叶和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展板,共同迎接端午佳节的到来。

端午节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大班的小朋友了解到传统的节日风俗,感受到节日的亲情和快乐,更加体验到一种爱国的情怀。

延伸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已经完结了,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总结该考虑了!写好活动总结的初衷是充分分析问题,总结有益经验,你对写端午节活动总结的格式规范掌握了多少呢?为此,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呈上“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4

在组织幼儿“做中学”《吹泡泡》活动中,教师首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泡泡本身是一种无色的薄膜,它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它把光给分解了。肥皂泡有正面和背面,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会产生反射。在肥皂膜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光会得到增强,有的光却会减弱,甚至消失。)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导致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还未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泡泡那时是椭圆的。

在此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多提一些类似: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想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的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教师敢于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实践的反思把经验与理论的或哲学的探究结合起来了”,而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反思者坚信: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写教学反思,可以承前启后,扬长避短,挖掘教师个性智慧。我们习惯于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有时不妨珍视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经历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写一点教学反思,与心灵对话,做个主体的人,自己的经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只要长期坚持,必定能逐渐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最新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反思]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5

小蚂蚁是孩子们非常常见的,孩子们对蚂蚁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进行了一节体育游戏《蚂蚁运粮》,将孩子的兴趣融合到体育游戏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三个活动目标。

优点:

1.针对游戏中不同的场景,我准备了五段不同节奏和氛围的背景音乐,用音乐来很好的创设了游戏情境,烘托了整个游戏的气氛。

2.整个活动都贯穿有趣的情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了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教育,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3.整个活动的设计层次性强,环节清晰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4.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合作。

5.教师指导语简洁清楚,评价及时到位,有针对性。

不足:

准备活动密度稍欠,动作不够丰富。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6

1、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的图片可以从交警队找一些生动的能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图片。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我觉得在上这堂课之前可以带幼儿去参观一下大汽车,让幼儿去大汽车里面坐坐,观察一下是否能从反光镜看见车后面的人或物,让幼儿对人站到车子后面是否安全有个全新的认识。

3、本次教学幼儿的目光都专注到了图片上,老师第一次的情景讲述的时候一边讲一边出示图片效果会更好些,要不然他们就会不停的对着图片讲话。

4、本次活动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幼儿也明白了不能在车后面玩耍的道理,但是还应该告诉幼儿这不能效仿,告诉幼儿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以生命的可贵入手来上这堂课,告诉孩子们时时刻刻要珍爱生命。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7

一、从一个典型案例看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活动尚处于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新的过渡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请看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中班科学活动:蔬果的沉浮

这里有很多水果和蔬菜。它们是什么?

儿童:西红柿、香蕉、苹果、土豆、葡萄

老师:现在老师让孩子们动脑筋。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是重的还是浮的?猜猜看。

幼:会沉下去;会浮起来;沉下去……

老师:猜猜看,如果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沉还是浮?

看,这里有很多这些蔬菜水果的**,你们去拿一张,如果觉得是沉下去,就把它贴到这个黑板上画的大鱼缸的下面;如果你认为它是漂浮的,把它贴在大鱼缸的表面。(小朋友纷纷去猜、去贴了……)

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水果和蔬菜。你可以选一个放在旁边的桶里看看会是什么样子?(幼儿尝试,但比较感兴趣的是东西丢到水桶里溅起水花的样子,并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尝试每一种蔬果。)

师:来,老师再试一次。(老师在座位前放了一个透明的水箱,还有五种蔬菜和水果,还放了一串葡萄)怎么样?

幼:沉下去了。

师:一起与老师说:葡萄是沉下去的。(幼儿重复)

现在你知道了,西红柿在漂浮,土豆在下沉,葡萄在下沉,苹果在漂浮,香蕉在下沉。(有个孩子说:香蕉是浮的)

老师:不管这些东西是沉的还是浮的,你可以再拿一块**贴在画在另一块黑板上的鱼缸上。(幼儿纷纷去贴)

师:有没有贴错的。

幼:没有。

师:再仔细看看。

幼:有错的。(有幼儿上去纠正)

师:再看看,有没有错。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没有试之前贴的**有没有错。

幼:有错的。(幼儿上去一一改正)

师:现在再看看有没有错。

幼:没有。

s: (小结)苹果在飘,葡萄在沉,土豆在沉,西红柿在浮

老师:现在让我们玩一个游戏,用你的动作来展示水果和蔬菜的盛衰。(苹果在漂浮。一起站起来,双手高举;土豆是沉的,一起收起手臂,蹲下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忽视科学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尽管教师在观念上已开始从单纯注重科学知识的教学转移到全面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幼儿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空有形式。本案例中教师课后反思时觉得自己既给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材料,也提供了探索的机会,“活动效果不错”,“新《纲要》上所提倡的新观念我都反映了”。

但从活动看,“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仍比较明显,幼儿的观察技能没有得到引导,猜想没有验证,实验缺乏价值,科学**的方法、技能及科学的态度、精神在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地位。

(2) 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是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压抑。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然而,实践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过多地把知识的学习作为首要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时间和条件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学习发展的特点,不知道幼儿喜欢**什么,能**什么,怎么**。

如本活动,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告诉他们蔬果的沉浮,总结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操作有些“象征性”。

(3)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无法为儿童建立感知或认知的支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要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但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活动的形式,热衷于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上下工夫以吸引幼儿,而很少关注教学语言的使用,致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出现“启而不发”“不感不悟”的现象。虽然这一现象在上述案例活动中并不明显,但也是当前科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大班的《热胀冷缩》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热水中,这时红色水银柱缓缓上升。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细管中红色东西慢慢上来了。

师:为什么细管中红色液体会上来呢?

孩子1:因为外面有热水,水柱就上来了。

幼2:是不是下面的水把它(管子中的水)推上来了?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感觉一下玻璃管的底部没有破裂,但是管子里有什么变化?

幼:是热的。

老师:因为外面很热,里面的水也很热。随着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变大,水柱上升。

孩子们一脸茫然地听着……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水温———体积———水柱上升的问题中抽象、枯燥地说教,在进行引导时,并没有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更没有给孩子提供感悟与思考的情境,致使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无法过渡到理解当前的问题上,幼儿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强加于他们的抽象的概念。

(4)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而忽视非正式的和偶然的科学活动。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往往是以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非正式和偶然行的科学活动一般是自由的、随机的,大多是在区域性和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的。

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顾及不到幼儿各自**的欲望,因而需要通过非正规与偶发的科学活动来补充。但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关注比较多的是正规科学活动,在组织科学活动中把较多的力气花在主题的选择与系列活动的安排上,强调全体幼儿统一进行探索。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比较忽视非正规与偶发的科学活动,既不支持,也不压制,致使幼儿经常出现的探索、发现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二、从“儿童是小小科学家”反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显得很孩子气。”反思当前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会发现,科学活动没有充分顾及到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教育活动中更多的还是通过幼儿的参与、操作,老师得出预先设计好的科学结论。然而,美国在这方面与我们不同。② 美国科学活动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提供非正式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而不需要教师的任何干预和指导;第二阶段,活动处于老师个性化的指导之下,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活动;第三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从具体的情感发展到抽象的概念。比如,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我们习惯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幼儿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如给幼儿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让他们每天给一盆浇水、一盆不浇,并贴好标签,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以此类推,一次一个变量,一盆施肥,一盆不施,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暗室里,最后引导幼儿概括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

3、 互动式组织儿童科学**活动

幼儿对科学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概念,所理解的科学理论,往往是从生活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这些概念有些类似于正式科学概念,有些则似是而非。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是以自发概念为中介,必须把自发概念融入科学概念体系中,以他的经验来思考科学概念,并且在具体与抽象间来回思索,最后才能凝聚发展成一个稳固的概念系统。如何从幼儿的“天真理论”出发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索的技能、方法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以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过程,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手动或自动手动操作,利用各种感官扩大全身活动。教师应通过场教学和活动教学,尽可能地帮助儿童发展科学概念。所谓实地化教学即是指教学活动应尽量在自然发生的现场实地进行,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徜徉、自主探索。

(如观察、推论、分类、比较、**、实验等)获得科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发展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心脏运动即是指孩子的具体操作,也是要促进孩子的积极思考,以实现身心的融合。一般通过两种情境活动来进行,即“经历科学能力的活动”和“解决问题情境的活动”。④ 在第一种情况下,孩子们经历了观察、比较、推理、分析、实验、交流等过程。

如关于“蔬果的沉浮”,通过老师提问,幼儿猜想、操作、比较、验证,幼儿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如“如何让蛋站起来”,幼儿在运用各种方法试**决如何让蛋站起来的问题时,思考也必进行其中。当然,如果要使两种活动情况真正发挥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话中,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尤其是提问来引导幼儿讨论,促使幼儿的探索不断进行下去。

人动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种科学活动中,通过小组或团体方式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澄清自己的思路,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观点,促进概念的理解,或通过讨论,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调整自己的观念。这其中老师的“支架”或“穿针引线”的作用必须淋漓尽致地发挥,以使幼儿充分协商。

他动即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户外环境、区域(角)要精心布置,操作材料要及时提供,活动时间也应弹性调整,以利于幼儿的探索和问题解决。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8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并最终付诸行动,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以景育情,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因此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愿望。如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的管理,让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了解自然界;组织幼儿观看“寰宇探索”、“动物世界”等电视录像;借春游和秋游之机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幼儿游玩的同时给他们讲解,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另外,让幼儿自主地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寓教于乐,加深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环保启蒙教育本身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了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识,幼儿很难理解与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含义。因此,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不能以说教的方式来灌输,而应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做,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艺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回收利用废物的手工活动,如用旧报纸做时装,用旧挂历做垃圾盒等,让孩子动手操作,见识变废为宝的神奇,引导孩子知道合理利用废物,培养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健康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袋子》《可恶的苍蝇》等活动,认识垃圾的危害。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环保教育除了在教学中进行外,还可以结合幼儿爱唱、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把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酸奶杯、碎布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使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游戏中。此外,教师还可结合环保教育的有关内容,设计和创编各类游戏,丰富教育形式,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在自然面前,在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如故事表演“狐狸办工厂”,情境表演“小河边”、“逛公园”等,引导幼儿将在情境中学习的正确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可设置分类垃圾箱,让幼儿将垃圾投入相应标志的垃圾箱内,以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还可开设环保科技兴趣小组,让幼儿从小就加入节能行动的队伍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拓展整合,增进幼儿环保教育的实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资源不可忽视。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时,可通过倡议书、宣传画册、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环保教育的意义,并传递环保教育的信息、传授环保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在家里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或让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一些无毒无害的材料,带到幼儿园供幼儿利用。

家庭教育又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请家长有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超市、公园等地方认识一些环保标志;带孩子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请家长做孩子的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与老师、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环保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实施教学时必须研究多种方法和途径,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充分利用幼儿园及周边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种角度地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从感性认识和自身的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并转变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9

上个周看了差不多一个周的讲座视频,在这个周中我学到了许多,也增长了许多的常识。比方观看了早上入园、吃饭、睡觉、厕所等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日子。

观看了孩子们早上入园的视频,教师们早早的就在自己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一个个连续的来到教室门口,在教师的辅导下一个个仔细仔细的收拾着自己的衣服、书包等一些物品,收拾好之后规整的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并且孩子们在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分,比方说收拾自己的衣服的时分还有小儿歌。

而咱们平常在幼儿园的时分,孩子们以来就协助孩子脱衣服,叠衣服,没有让孩子们自己着手做这些自己能够做到的工作,每次都是咱们去帮他们来完结,彻底的掠夺了他们自己着手的权力。

视频中孩子们吃饭的时分,会把今日吃的什么用图片的方法展示出来,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报餐员,让小报餐员给孩子们介绍今日正午咱们吃的是什么,这些饭菜都有什么养分,然后再请孩子们吃饭。关于大班的孩子吃饭的环节我很喜欢,便是自助餐;也是把今日的饭菜都准备好图片,让孩子说说饭菜的养分,然后教师会给出相应的主张,什么菜吃多少,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那咱们平常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分便是把饭菜分好了,就让孩子们吃,有许多的时分家长回家问孩子今日在幼儿园吃的什么,孩子们的答复就仅仅米饭,其他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吃饭的办法能够让现在的孩子知道饭菜的养分,也不会导致现在许多孩子会发生挑食的现象,也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的言语才能。

午睡的这个环节,视频傍边小班孩子也有关于睡觉的儿歌,教师还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让孩子们逐渐的进入睡梦中,起床的时分还有一个起床操,这个我感觉是很好的,音乐的崎岖没有太大的改动,让孩子逐渐的清醒过来,伸伸腰,敲敲腿,转转脖子等一些动作,让孩子逐渐放松。那咱们平常一到起床的时分就说:起床啦,穿鞋子厕所小便喝水哈,不会留意这些细节。

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入厕习气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厕所贴上了相应的标志,小女子在两边画上了小脚丫,在上厕所的时分小女子就知道怎么样厕所,正确的上厕所的办法,小男孩也是。那咱们平常入厕的时分时不时的就会听见孩子们告状声响,不是他推我了,便是他挤我了,看了视频傍边的办法,孩子们很有次序的入厕,不会发生咱们平常这样的工作。

听也听了,看也看了,感触十分十分的多,看似很简略的一日日子,可是其间的常识的十分多的,一个好的习气是需求从小养成的,今后咱们会尽力让孩子们高兴的在幼儿园生长日子。当然这些都是需求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进自己的常识,当然这些也都离不开爱!由于有爱,咱们的孩子才会如此高兴和自傲;由于有爱,咱们的教师才会如此尽责和自豪;由于有爱,咱们家长才会如此欣喜与自豪!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10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迷路的小兔”,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

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反思随笔 篇11

学习体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思考

教育活动的设计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当然,如果我们想把活动做得更好,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反思。所以这个班的安排对我们乡村教师来说是非常好的。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们很少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实践反思,甚至几乎没有。

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如何,以及应该反思什么。但听了陈琪老师的课后,我发现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首先我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现状是:在课题的选择上,我们一直都是来自于教材,而且在选课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到这些课题是否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只是一味的跟随教材。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我们只了解其表面。

更别说是活动设计了,我们都是“拿来主义”。活动结束时,我们也知道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也有一些不好的原因,但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方面。简单思考之后,没有解决方案。

听完陈琪老师的课,我觉得智慧顿时火花四溢,击中了他的灵魂。我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要彻底改变。首先在课题选择上,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面,我们可以从幼儿身边找课题,比如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从大众**中找课题等。其次在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应该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反复研读,深入挖掘,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第三,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1、 在确定目标方面,要以儿童为主题,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目标。

2、 在活动准备方面,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在物质方面,要突破“越多越好”的观念。

3、 活动过程必须是完整的和分层的。从整体性来看,活动导入、活动扩展、活动结束和活动扩展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分离。在水平上,我们应该从容易到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

四、反思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从孩子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目标的设定、活动的准备和活动的过程。为了找到缺陷,找到解决方案,以便进步。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不可能一天就学会这些理论,但我们只能在工作中慢慢学习。

学员:张滢滢

2012年9月15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