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目标(分享四篇)

09-17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目标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方法。

2、通过对长度的估计、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长度的估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画、彩带三条;

学生: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计。

1.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有办法知道吗?

2.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测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有时候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3.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谁的估计能力最强。(出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引导探究

画线段

1.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肢体语言表示长度单位吗?请你表示出1米大约有多长?请你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2.我们已经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不用直尺,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

(生画线段)

3.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请用直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接近4厘米。

5.指生说自己画了多长.

6.再看黑板上画的线段,估计一下是长了还是短了?

请一生用尺测量,明明长了为什么都觉得短了呢?

7.刚才有的同学画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学画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紧,我们再来画一次.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画?

8.画完后,再测量.说说你第一次画了多少?第二次画了多少?有进步吗?还有哪些同学有进步,请举手.

9.接下来我们要向新的难度挑战了。请看题: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各自画,画完了量.

10.说说这次你画了多长?是怎样画的?

装饰画

1.刚才同学们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画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线段,真能干!老师这里还有些彩带,也要请你们分别来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这些彩带曾老师是打算用来给一张画镶边的(出示装饰画)。我们来看这张画,我想给这张画镶上一圈边,你们能帮我估计一下吗,用上面的哪根彩带会比较合适呢?(把一张画贴到黑板上。)

3.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画,两人一组,估计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长?

小组讨论。汇报

4.下面让我们来围一围,看看情况怎么样。

(动手围)

5.哪些同学猜对了?

估计身高

1.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进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个环节:估计身高。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请一名学生上来站到老师身边。你有多高?同学们,某某的身高是130厘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师有多高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已经很接近了,告诉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50厘米。谁猜的.最准?

4.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王老师上场)。同学们,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比曾老师高多了,你们能猜猜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猜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吗?

5.说得真好,可以用同学和王老师比,也可以用曾老师和王老师去比,都可以。刚才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请王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6.谢谢王老师!

7.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身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

(2)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

(3)说说估计的方法

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

B、分别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小组合作,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的圈呢。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估计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目标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目标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展示、交流各种不同的校园示意图记录方式的活动中,体会地图按“上北下南ㄗ笪饔叶”绘制的必要性。学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在学习活动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ɑ竦没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ú⒛苊枋鑫锾逶诘赝忌系姆较颉

教学难点

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初步学习了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2、复习旧知

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ㄗ笪饔叶”绘制的必要性 从学生上节课绘制的校园示意图中ㄑ≡癜焉戏椒直鸲ㄎ东、南、西、北的`四幅示意图贴在黑板上。教师指出: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ㄗ笪饔叶。”

2.留下黑板上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去掉方位词,只注明 “北” 。 然后学生在示意图上指着一起念 “上北下南ㄗ笪饔叶”三遍。

3.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根据第 4 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3)争当优秀的导游 ,根据第 2 页的主题图,组织争当优秀导游的活动。我国首都北京的天空门广场有哪些主要建筑?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能用东南西北和课外知识,向游客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请同学们先试着介绍介绍。待会儿从你们中评选出优秀导游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 4 题 学生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ǘ懒⑼瓿商羁铡

2.数学游戏 教师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ò阉墒蟮耐计贴在黑板上ú⒆⒚鳌氨薄 ㄇ胙生根据教师的描述ò哑渌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

(1)猫在松鼠的西面ㄍ迷谒墒蟮哪厦妗

(2)鹿的西面是松鼠ü返哪厦媸撬墒蟆

(3)熊既在鹿的北面ㄓ止返亩面。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认识东西南北的教学目标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鉴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特点,我对本课做出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环节旨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反馈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分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旨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畅谈收获,关注情感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数学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老虎,小老虎悄悄地对我说:“这节数学课如果我们三年二班的同学能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大胆回答问题,并且能勇敢的闯过它设的三关,它将邀请我们到森林公园去欣赏那里的美景。”你们想去吗?

(二)第一关:复习关

学生开火车进行卡片口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说出了答案,其实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刚才我们做的题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数,计算快的原因是因为你们掌握了它的计算规律,那谁能说一下它的计算规律是什么?

师:如果老师把5X10这道题中的乘数5后面在加上一个0或两个0,变成多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还适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去探究、发现,让我们一起到第二关中去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多位数乘整十数)

(三)第二关:自主探索

1.(1)出示第一组算式:5×1, 5×10,50×10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些算式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50×10的吗?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1)出示第二组算式:3×2,3×20,30×20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30×20的吗?

师:你们真棒,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3.(1)出示第三组算式:12×4,12×40,120×40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你们在计算这三个算式的时候,都是这样想的吗?真了不起!

4.探索规律

师:现在我们把三组算式都计算完成,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三组算式,找一找在计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观察算式,交流规律,然后汇报。)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现吗?有了这么好的发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了。(教师小节)

(四)第三关:巩固反馈

1.基础性练习

(1)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试一试第2题。

(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说出得数,以此巩固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2.提高性练习:练一练第1、2、3题

(巩固所找的规律,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欣赏美景

(六)口算比赛

(七)课堂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我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2.“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我觉得学生应该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

3.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交流,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我在教学时没有用书中的第二组算式,因为当我看到孩子们能很快的说出第一组中的规律,而第二组与第一组相同,所以我想可省略第二组直接学第三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现在想不知是否恰当。本来自己在预设时认为学生说出多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会有些难度,需要我帮助他们解决,没想到他们说的非常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