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方案(经典九篇)

09-21

想要达成心中所想之事,就一定要做准备,写方案属于思维和逻辑双结合的活动期,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钢筋方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钢筋方案 篇1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2.8.1 技术内容

直螺纹机械连接是高强钢筋连接采用的主要方式,按照钢筋直螺纹加工成型方式分为剥肋滚轧直螺纹、直接滚轧直螺纹和镦粗直螺纹,其中剥肋滚轧直螺纹、直接滚轧直螺纹属于无切削螺纹加工,镦粗直螺纹属于切削螺纹加工。钢筋直螺纹加工设备按照直螺纹成型工艺主要分为剥肋滚轧直螺纹成型机、直接滚轧直螺纹成型机、钢筋端头镦粗机和钢筋直螺纹加工机,并已研发了钢筋直螺纹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按照连接套筒型式主要分为标准型套筒、加长丝扣型套筒、变径型套筒、正反丝扣型套筒;按照连接接头型式主要分为标准型直螺纹接头、变径型直螺纹接头、正反丝扣型直螺纹接头、加长丝扣型直螺纹接头、可焊直螺纹套筒接头和分体直螺纹套筒接头。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应执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钢筋连接套筒应执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钢筋直螺纹丝头加工。钢筋螺纹加工工艺流程是首先将钢筋端部用砂轮锯、专用圆弧切断机或锯切机平切,使钢筋端头平面与钢筋中心线基本垂直;其次用钢筋直螺纹成型机直接加工钢筋端头直螺纹,或者使用镦粗机对钢筋端部镦粗后用直螺纹加工机加工镦粗直螺纹;直螺纹加工完成后用环通规和环止规检验丝头直径是否符合要求;最后用钢筋螺纹保护帽对检验合格的直螺纹丝头进行保护。(2)直螺纹连接套筒设计、加工和检验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

(3)钢筋直螺纹连接。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是用连接套筒先将带有直螺纹丝头的两根待连接钢筋使用管钳或安装扳手施加一定拧紧力矩旋拧在一起,然后用专用扭矩扳手校核拧紧力矩,使其达到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规定的各规格接头最小拧紧力矩值的要求,并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正反丝型、异径型接头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 2P,对无法对顶的其他直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4)钢筋直螺纹加工设备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直螺纹成型机》JG/T 146的有关规定。

(5)钢筋直螺纹接头应用、接头性能、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和施工检验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2.8.2 技术指标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接头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2)接头性能应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和疲劳性能;应根据接头的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3)接头应根据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 下反复拉压性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其性能应分别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4)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钢筋应力幅提出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接头、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中普通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的 80%。

(5)套筒实测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套筒用于有疲劳性能要求的钢筋接头时,其抗疲劳性能应符合JGJ 107的规定。

(6)套筒原材料宜采用牌号为45号的圆钢、结构用无缝钢管,其外观及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用于机械和一般工程用途的无缝钢管》GB/T 8162、《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的规定。(7)套筒原材料采用45号钢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时,应进行退火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GB/T 3639的相关规定,其抗拉强度不应大于800MPa,断后伸长率δ5不宜小于1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的原材料应采用牌号为45号管坯钢,并符合行业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和锻制圆管坯》YB/T 5222 的规定。

(8)采用各类冷加工工艺成型的套筒,宜进行退火处理,且不得利用冷加工提高的强度。需要与型钢等钢材焊接的套筒,其原材料应满足可焊性的要求。2.8.3 适用范围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可广泛适用于直径12~50mm HRB400、HRB500钢筋各种方位的同异径连接,如粗直径、不同直径钢筋水平、竖向、环向连接,弯折钢筋、超长水平钢筋的连接,两根或多根固定钢筋之间的对接,钢结构型钢柱与混凝土梁主筋的连接等。2.8.4 工程案例

钢筋直螺纹连接已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市政工程、核电工程、轨道交通等各种工程中,如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北京中国尊、北京首都机场、红沿河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北京地铁等。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钢筋套筒连接,适用于桥梁桩基础、墩柱(包括薄壁空心墩)等的主筋(螺纹筋)的连接。与钢筋焊接相比,钢筋套筒连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作业人员的施工难度,进而保证钢筋主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的合格率。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施工工艺。如果某道工序经自检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 主要技术参数

3.1 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3.2 受力钢筋的连接街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1施 工 准 备

1、钢筋下料工具检查

2、钢筋下料端面检查

1、套丝长度检查

2、螺纹丝头牙形和螺距

3、丝头保护检查 钢筋下料

1、钢筋原材检验

2、套筒检验

3、操作人员培训

4、加工平台检验

5、工艺性试验 钢筋套丝 钢筋连接 下 道 工 序

1、套筒与钢筋规格是否一致

2、两端钢筋拧进是否对称

3、接头拧紧扭矩检查

4、接头抽样送检的规定。

表1 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形式,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焊接接头50 不限制 注: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

2.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3.装配式构建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3.3 套筒应符合以下要求: 3.3.1 套筒与锁母材料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表面无裂纹或其它缺陷。

3.3.2 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套管成品分类包装、存放,未混淆和生锈。4 工艺要求

4.1 支架布置:套丝机主轴中心线与放置在支架上的待加工钢筋中心线保持一致,同时支架的搭设应保证钢筋摆放水平。

4.2 钢筋下料:钢筋下料可采用钢筋切断机、砂轮切割机等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端部不直须调直下料。4.3 钢筋套丝:检查合格的丝头,及时将其一端戴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同规格的连接套筒并拧紧,并按规格堆放整齐待用。4.4 钢筋连接

4.4.1 钢筋连接之前,先回收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和套筒端头的塑料密封盖,检查螺纹丝扣是否完好无损、清洁。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鉄刷刷干净。

4.4.2 每连接完一个接头,须立即用油漆做标记,防止漏拧。4.5直接滚压螺纹加工

采用钢筋滚丝机(型号:GZL-

32、GYZL-40、GSJ-40、HGS40等)直接滚压螺纹。此法螺纹加工简单,设备投入少;但螺纹精度差,由于钢筋粗细不均导致螺纹直径差异,施工受影响。4.6挤肋滚压螺纹加工

采用专用挤压设备滚轮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预压平处理,然后再滚压螺纹。其目的是减轻钢筋肋对成型螺纹的影响。此法对螺纹精度有一定提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筋直径差异对螺纹精度的影响,螺纹加需要二套设备。4.7剥肋滚压螺纹加工

采用钢筋剥肋滚丝机(型号:GHG40、GHG50),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剥切处理后,使钢筋滚丝前的柱体直径达到同一尺寸,然后再进行螺纹滚压成型。此法螺纹精度高,接头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价格适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剥肋滚丝头加工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其公差为+2P(P为螺距)。

操作工人应按表1的要求检查丝头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止环规检查一次(图1)。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样10%,且不得少于10个。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钢筋丝头逐个进行检验,切去不合格丝头,查明原因,并重新加工螺纹。

剥肋滚压丝头质量检查 4.8滚压直螺纹套筒 滚压直螺纹接头用连接套筒,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连接套筒的类型有:标准型、正反丝扣型、变径型、可调型等,镦粗直螺纹套筒类型相同。

滚压直螺纹接头用连接套筒的规格与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检查及维护保养

钢筋连接完毕后,拧紧力矩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直螺纹接头安装时的最小拧紧扭矩值 钢筋直径≤16 18~20 22~25 28~32 36~40(mm)拧紧力矩80 160 230 300 360(N·m)

标准型接头安装示意图 6 接头质量检验

6.1工程中应用滚压直螺纹接头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 告。

6.2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连接工

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2)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 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3)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应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 同时尚应不小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

6.3现场检验应进行拧紧力矩检验和单向拉伸强度试验。对接头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在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的检验项目。6.4用扭力扳手按表9-74规定的接头拧紧力矩值抽检接头的施工质量。抽检数量为: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得少于一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每100个接头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接头应逐个检查并拧紧。6.5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强度试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在现场连续检验十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验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

6.6对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当3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A级接头的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判为合格。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应加倍取样复验。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试验破坏形式有三种:钢筋母材拉断、套筒拉断、钢筋从套筒中滑脱,只要满足强度要求,任何破坏形式均可判断为合理。

7、注意事项

为保证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质量,拧套管的扳手必须采用(数显)力矩扳手,不可用普通扳手。用力矩扳手拧,套筒没有动,咔吧响一下,说明连接合格;如果没有响套筒拧动了,说明拧的松,连接不合格。

钢筋方案 篇2

钢筋除锈施工方案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钢筋作为建筑物里非常重要的构件,必须保证质量。钢筋的表面很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失去原有的机械性能,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承重能力。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必须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本文将介绍钢筋除锈施工方案。

一、除锈方法

1. 机械除锈

机械除锈是最常用的除锈方法之一,其方法是通过机械力和磨料将污垢、锈蚀物和涂料从钢筋表面清除。机械除锈适用于表面较平整、锈蚀物较浅的钢筋。

2. 爆砂除锈

爆砂除锈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压缩空气将硬颗粒喷射到钢筋表面进行除锈。该方法适用于锈蚀物较重、表面不平整的钢筋。

3. 化学除锈

化学除锈是通过酸洗或碱洗将钢筋表面的锈蚀物清除。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危险,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二、施工步骤

1. 准备工作

除锈施工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制定除锈施工方案、准备设备材料、搭建脚手架和安全措施等。

2. 钢筋表面清理

施工现场首先要进行钢筋表面的清理工作,将表面的尘土、油污、腐蚀物等清洗干净。

3. 制定除锈计划

制定除锈计划,选择适当的除锈方法和工艺,制定除锈时间和进度。

4. 进行除锈施工

按照除锈计划进行除锈施工,除锈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发生危险。

5. 钢筋表面处理

完成除锈后,钢筋表面会有一些氧化物和杂质,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杜邦防腐漆进行处理。

6. 完成验收

完成除锈施工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时进行记录和档案归档,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安全措施

1. 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 除锈施工场地必须安装标志,划定施工范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钢筋除锈时,必须保持工地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的聚集和危害工人的健康。

4. 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除锈施工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应对措施,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4. 施工人员必须配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手套、安全鞋等。

综上所述,钢筋除锈施工方案应是科学规范、严谨细致、效果显著的。只有严格按照除锈施工方案操作,务实可靠,才能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方案 篇3

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纬十路(西太路-污水厂)污水工程1.2、建设单位: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1.3、设计单位: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4、监理单位:省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5、施工单位:西安信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6、工程地点及主要工程量:路段 尾水管道 溢水管道 污水管道管径(mm) DN1800 DN1500 DN1800 长度(m)377 390 1560 检查井(座)4 13 17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本工程检查井共34座,均采用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井室,砼材料采用C30、C15,溜槽为混凝土及Mu7.5砖砌。1、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放样,放出井位中心点和浇注位置,并复核基础面高程、平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钢筋工程(1)进场钢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用于工程的钢筋无结疤,不弯曲和没有其它破损。钢筋保持清洁,无锈蚀、铁屑、氧化皮、油、泥土、油漆、混凝土垢及任何可能影响混凝土与钢筋间结合的其它材料。堆放钢筋的场地上方要遮盖,钢筋放在木板和支墩上,离地净距大于15㎝. (2)保持钢筋保护层的垫块用于现浇混凝土同等强度、颜色和配合比的混凝土制成。(3)钢筋的安放要求确保位置正确并牢固的固定,保护钢筋位置的支托为同等钢筋或相应的其他钢制品。绑扎钢筋的金属丝为20-22#的软铁丝,所有钢筋的交叉处均用软铁丝扎牢,其端头弯入混凝土中。(4)施工中先将直钢筋切割到要求的长度,由经验丰富的钢筋工进行冷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钢筋的切割、冷弯。 (5)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钢筋焊接作业。 (6)无论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或以后都不得将已绑扎的钢筋弯曲或拉直。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钢筋加工允许误差表序号 1 2 3 项目 剪切长度吊筋、拉杆和螺纹钢弯头的位置允许误差 ±25mm ±13mm ±25mm (7)绑扎底板筋的同时绑扎墙壁预留插筋,预留插筋按照井室深一次到位,并要做到位置准确且与底以筋连接牢固。底板上、下层筋间距使用钢筋排架控制。预留插筋必须绑扎不少于三道水平筋,内外层筋之间加绑一道排架,确保其稳定。3、模板工程(1)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局部配木模支搭。支搭时,严格控制结构外缘尺寸,以井中心返数,格方,并用水准仪监测调整模板顶面高程。模板必须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的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拆装简单,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2)根据图纸所示永久工程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做到位置正确、支撑稳定,有足够的支柱、撑杆和拉条,并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并不受气候的影响。立模时,模板要均匀、平直的布置,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匀。模板的接缝设计要与结构物的外观相协调,使竖向和平面的缝均保持平直。模板不得与结构钢筋连接,亦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的变形、错位。(3)模板内表面涂刷脱模剂,以防止与混凝土的粘结和便于拆模。在进行涂覆操作时,不得污染邻近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结构。混凝土在浇筑前,清除模板成型面上的锯末、刨花、灰尘、其他杂物和滞水。(4)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和高程将预埋件或预留管固定早模板上。浇注混凝土前,确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数量与设计图一致,安装牢固。(5)模板的验收模板安装完毕后,工长组织班组长、操作者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工长报质量检查员专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自检、专检和交接检均执行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6)模板的拆除模板拆除实行混凝土模板拆除申请制度,工长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表》,得到质检员及主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人员拆模。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拆除时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护,严防猛砸、硬撬。 4、混凝土高程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搅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车输送至模板,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如下:(1) 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2)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3)对浇注混凝土使用的脚手架,应便于人员与料具上下,且必须保证安全。(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注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不超过40㎝。(5)浇注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陪;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次振捣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有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6)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必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 (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测:a、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孔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应及时校正。b、预留孔的成型设备及时抽拉松动。c、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8)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交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还应第二遍压光或拉毛。(10)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洒水养护,天气干燥时还应覆盖养护。 5、砌体工程砌体所用标准砖须先浇水湿润。在混凝土基础上砌砖时,先清扫凿毛基础,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在基础面上铺一层10mm厚座浆,在压砖砌筑。砌砖时,严格按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发砌筑,禁止用灌浆法砌筑。实心砌体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定的砌筑形式。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填满砂浆。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厚度以10mm为准。竖缝采用剂浆或加浆方发,不得出现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控制厚度为10-12mm。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拌合时间不小于2min,随拌随用,砌筑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座浆、摸三角灰、溜槽抹面均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抹面一般分两道抹面,第一道砂浆抹面后,将表面搓成粗糙面或画出纹道。待砂浆收水后摸第二道砂浆,在用木板搓平,最后抹光,保证砂浆密实,光洁美观。检查井爬梯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做到安装牢固、灌浆密实。 6、检查井周围回填(1)现浇砼水泥砂浆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允许回填。严禁与浇注井体同步回填。(2)井周50cm宽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均应采用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3)压实机具:1按规范配置的压路机具。○2特别要配置小型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和立式冲击夯。○3在施工中,优先采用立式冲击夯。○(4)压实工艺1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沟槽的回填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2当沟槽内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用人工将井室周围50cm范○围内的松土挖去,换填预先拌好的无砂大孔混合料。3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4在进入道路结构层施工时,○除采用压路机碾压外,还应采用蛙式打夯机或立式冲击夯逐层对井周围0.6米范围内进行补夯,以清除碾压死角。7、井框(盖)安装施工(1)对井周进行加固:在井筒安装施工完成后,要对井周进行加1沿井筒周围放加固加固钢筋箍;○2放置预制钢筋固。具体做法是:○3井周浇混凝土圈,注意要将预制混凝土圈平面位置及标高调整好;○4用临时盖板将井口盖好。注无砂大孔混合料进行加固;○(2)对检查井井盖标高的调整1露出预制钢筋砼井圈;2确定检查井盖标高的调整具体做法是:○○3将检查井盖放置在预制钢筋砼圈上,井的井盖标高;○井盖沿井周用4井盖底与预制4-6个铁制楔型塞,将井盖顶面调制放线标高位置;○5每调整好一座井后,钢筋砼井圈间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填充;○用围护6井周用砼进行补填,进行隔离,直至砂浆达到强度后方可撤去围护;○并用冲击夯进行夯实。 8、检查井施工的质量控制(1)检查井施工质量应作为管道施工重点质量监控对象,检查井的砼底板浇筑及井周填土,应作为监理旁站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当检查井基坑挖好后,基底土质和状态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3)检查井底板砼浇筑后在井壁前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 (4)井周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方可进行上一层回填土。(5)井盖框的安装底用4-6个铁制楔型塞来调整井盖标高这一工序,也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井盖框是我标高应有监理工程师逐一符合。(6)其他未尽的施工要求,按有关规范和规定执行。

钢筋方案 篇4

钢筋除锈施工方案

钢筋在建筑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混凝土提供支撑和加固的作用。但是长期暴露在空气和水中,会发生锈蚀现象,进而影响其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必须进行钢筋除锈处理,以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 环境检查:钢筋除锈施工必须在环境条件较好的时间进行,如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气温适宜等。同时需要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施工所需人员、设备和材料,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 安全防护措施:由于钢筋除锈操作中涉及到钢丝刷和手持钢丝刷等危险工具,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帽、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等。

二、除锈方法

1. 手工打磨:这是一种传统的除锈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钢筋除锈。具体方法是用手持钢丝刷或其它打磨工具将锈斑打磨干净,然后用清水洗净并擦干表面。

2. 机械除锈:这种方法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的钢筋除锈。具体方法是使用电动刷子或抛光机等设备将锈斑抛光,然后用清水洗净并擦干表面。在使用电动设备时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三、注意事项

1. 防止二次锈斑的产生:钢筋除锈完成之后,要及时强制钢筋表面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二次锈斑产生。具体措施包括喷涂防锈漆或其他膜层材料等。

2. 周边物品保护:钢筋除锈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周边的墙面、地面、设备等进行保护,以免钢筋除锈过程中引发其它损伤。

3. 环境保护:在钢筋除锈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废水需要得到精心的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总结

钢筋除锈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能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也会对建筑的使用寿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大家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进行钢筋除锈施工,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坚实和稳定的基础。

钢筋方案 篇5

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后,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

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末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支撑末支设牢固,造成支撑松落。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或变形。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应加设垫木,确保稳固。

(3)组合小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设置,围檩及时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其间距要按要求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mm。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浆,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变形。

(四)接缝不严

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配制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3)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或裂缝。(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墙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底部基层不平整。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一定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纺注尺寸,经复核无误后认真抽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洞。

(6)梁、柱、墙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可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好。

(7)墙柱底部混凝土面施工时找平收光,平整度水大于2mm

(五)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殊浆不清除即涂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废机油脱刷模板,即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即适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或各种专门化学制品的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船糊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滴,一般刷两面三刀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受破坏。

(六)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仔细检查和进行清仓。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检验钢筋时必须连带验仓。

(3)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4)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2、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 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开设排气孔洞,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教育,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钢管支设牢固。

(3)钢管支撑体系其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短钢筋做撑脚。

(九)梁模板缺陷

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侧梁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因难。

2、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性不够。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荷载增加,底部松动,造成模板下沉。

(3)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

(4)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5)木模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易使用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或表面毛糙。

(6)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湿润木模。

3、防治措施(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向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上端固定上口,若梁高超过70c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及强度。

(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板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术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日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4)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5)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6)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

(7)用铝丝加固梁模时,应上下分绑,严禁整体绑扎,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下口胀开,上口缩小。

(十)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条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

(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4)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修整好就使用,板缝不严密。(5)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6)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做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措施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柱子底部采用短钢筋头焊制支撑,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成排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梁,柱距不大时,相互间用剪力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5)柱模立完,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拉杆或顶杆的支承点要牢固可靠的与地面成不大于45度夹角方向预埋在楼板混凝土内。(6)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7)柱模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外鼓。(8)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捣口,以便浇筑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9)模板上混凝土浇完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十一)板模板缺陷

1、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

3、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上下层板模支撑应尽量支撑在同一位置,确实支撑稳固。

(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外,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便于拆除。

(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十二)墙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模板事先未作设计,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围檩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墙根部混凝土面不平,缝隙过大。(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支撑不牢,设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位螺栓直径太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3)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

(4)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

(5)角模与墙模板拼缝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6)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

3、防治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杆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

(3)墙身蹭应根据模板设计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Φ12~Φ16mm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5)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且应涂刷均匀。

(6)墙根部采用焊制钢筋撑来控制,轴线尺寸位置及厚度。(7)龙骨不宜采用钢花梁,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应控制好。

(十三)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2、原因分析

(1)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模。(2)底模应平整,拼缝严密,尽量采用整张木模板,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过大,应加剪刀撑撑齐。

(3)采用胶合板组合模板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300~500mm,楼梯支撑底板间距为800~1000mm,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齐,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度与踏步口齐,踏步侧板下口钉一根小支撑,以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一般规定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浇筑混凝土这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在涂刷模板隔离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检验方法:观察

(3)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模板支设时,应随时检查施工方法及质量情况 检验方法:观察

3、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使用影响结构性能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应使用质量较好的钢模及胶合板模。检验方法:观察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轴线尺寸位置采用拉线、尺量,标高采用水准仪检查。(5)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检验方法:观察

(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检验方法:观察 目录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二)标高偏差

(三)结构变形

(四)接缝不严

(五)脱模剂使用不当

(六)模板未清理干净

(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九)梁模板缺陷

(十)柱模板缺陷

(十一)板模板缺陷

(十二)墙模板缺陷

(十三)楼梯模板缺陷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钢筋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原材料:

1、表面锈蚀(1)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2)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3)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4)治理方法

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混料(1)现象

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2)原因分析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3)治理方法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钢筋做出记号,以备民料时提配注意,已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刻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

3、原料弯曲

(1)现象:钢筋在运至现场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

(2)原因分析: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

(3)预防措施:采用专车拉运,对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车卸车。(4)治理方法:利用矫直台将弯折处矫直,对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

4、成型后弯曲裂缝

(1)现象: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2)防治方法

取样复查冷弯性能,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厚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复检。

5、钢筋原材料不合格

(1)现象:在钢筋原料取样检验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2)原因分析

钢筋出厂时检查不合格,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3)预防措施

进场原材料必须送样检验。(4)治理方法

另取双倍试样作二次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允许使用。

(二)钢筋加工

1、剪断尺寸不准(1)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钢筋端头不平。(2)原因分析

定位尺寸不准,或刀片间隙过大(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其尺寸,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2、箍筋不规方(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样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1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进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3、成型钢筋变形

(1)钢筋成型时外形准确,但在堆放过程中发现扭曲,角度偏差。(2)原因分析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钢筋碰撞成份;堆放过高压弯,搬运频繁。(3)预防措施

搬运、堆放时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尽量按施工需要运送现场并按使用后堆放,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三)钢筋安装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在楼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里安放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2)原因分析

成型工序能确保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多根钢筋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2、平板保护层不准

(1)现象:浇灌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或垫块垫得少。(3)预防措施

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多。(4)治理方法

浇捣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3、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摔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直。(2)原因分析

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化,或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滑及时校正。(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紧焊接联系。

4、同截面接头过多

(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对于接触对焊接头,凡在30d区域内作为同一截面,但不得小于500mm,其中d为受力钢筋直径。4)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在受压区。(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搭配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如分不清接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接受压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少),则应讨论解决。(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和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接。

5、露筋(1)现象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要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值。(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找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厚混凝土结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浆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护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

6、钢筋遗漏

(1)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2)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当,没有事先熟悉图样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熟悉图样,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样相符。在熟悉图样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无遗漏。(4)治理方法

遗漏掉钢筋要全部补上,骨架结构简单的在熟悉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复杂的要拆除骨架部分钢筋才能补上,对于已浇灌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要通过结构性能分析确定处理方法。

7、绑扎节点松扣

(1)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节点松扣或浇捣混凝土时绑扣松脱。(2)原因分析

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作业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5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紧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4)治理方法 将节点松扣处重新绑牢

8、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1)现象: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3)预防措施

绑扎时使用权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柱心。(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除,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除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做,不但会拧松绑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9、基础钢筋倒钩

(1)现象: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的网时,钢筋弯钩平放。(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产生露筋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4)治理方法

将弯钩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重新绑扎。

10、板钢筋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平板钢筋施工时板的主副筋放反。(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3)预防措施

绑扎现浇板筋时,要向有关操作者做专门交底,板底短跨筋置于下排,板面短跨方向筋置于上排。(4)防治措施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应及时重绑返工。如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

二、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原材料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等到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报告。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2、一般项目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二)钢筋加工

1、主控项目:(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拆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2)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庆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弯折角度应为35°,弯后来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且不小于10mm。

2、一般项目:(1)钢筋加工尺寸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三)钢筋安装

1、主控项目: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一般项目: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绑扎钢筋网片尺寸允许偏差±10mm,绑扎骨架尺寸允许偏差±5,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5,保护厚度±3等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

(一)常见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墙体烂根:模板拼缝不严、或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缝隙,混凝土跑浆造成;

6.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个别部位截面“颈缩”。

7.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8.墙面气泡过多:一次下料过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不够易造成墙面气泡过多。

9.顶板裂缝:顶板裂缝形成原因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和养护不当也易引起裂缝。顶板浇注后,上人上料过早,上料集中,也易造成裂缝。

本工程采用快拆体系做为顶板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时有工人不按快拆原理进行施工现象,拆模时将立杆全部拆除然后回顶,也易造成顶板出现裂缝。

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仅为游离水的20-25%,而大部分水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这些游离水在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毛细孔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掺加粉煤灰、矿渣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10.错台:墙体产生错台原因是大模板与木模板拼接位置未拼紧,混凝土浇注时,造成木模板移位。顶板产生错台原因是顶板支模时次龙骨未仔细筛选,模板拼缝不紧,模板与龙骨钉子过稀,未钉紧。11.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原因是浇注墙体时,将减石砂浆或润管砂浆未均匀入模,而是集中到一点,造成部分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强度受影响。

12.墙垛、阳角受损:拆模时吊升大模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部分墙垛只有100mm,截面过小抗冲击力差。

(二)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防烂根、防墙根砂浆过厚:所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预拌同混凝土配比的去石砂浆30mm~50mm,沙浆用料斗吊到现场,用铁锹均匀下料,不得用地泵直接泵送;模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模板外侧根部用砂浆堵缝。

2.严格分层浇注,控制每层浇注高度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配备足够振捣棒,钢筋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

3.模板拼逢严密,粘海绵条堵缝,模板对拉要拉紧,浇注前撒水湿润。4.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均匀,用扎丝将垫块绑扎牢固; 5.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 6.洞口浇注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离析,底部振捣应严格按方案操作。8.振捣时垂直落棒。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剪力墙插点间距30cm,由于不好观察混凝土表面特征,插棒振捣时间用时间控制,约20~30S,至顶端以砼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均匀泛出浆液为准;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砼5cm左右,以便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砼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到主筋。9.防顶板裂缝:

顶板浇筑时及时振捣,及时进行找平收面,先用木抹子搓毛,再用铁抹子压光,然后扫毛。掌握我时间火候。混凝土强度未达1.2Mpa不得上人。吊放材料时不得集中,应分散进行吊放。模板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上下层位置对应,拆模严格执行快拆原理。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两周。

(三)本工程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

1.将局部用水泥砂浆修补过的部位重新进行剔凿,冲洗干净,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查看,判断为蜂窝或孔洞,然后按下面方法进行处理。蜂窝处理:较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麻面处理: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4.孔洞处理: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露筋处理:表面漏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缝隙与夹层: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7.错台处理:错台处将凸出部位进行剔凿或打磨,使错台大小和截面偏差达到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胀模处理:将胀模范围进行标识,标识后进行剔凿或打磨,使截面尺寸满足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梁变形、洞口变形处理:对变形位置进行挂线,凸出部分进行剔凿或打磨,凹下部分视情节进行挂网抹灰找平或凿毛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

10.阳角处理:阳角出现保护不周缺棱掉角的根据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较小的剔除松散石子撒水润湿,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较大部位剔除松散石子后打孔植入钢筋头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

11.顶板裂缝处理:先对裂缝进行普查,根据裂缝大小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表面处理法:用胶拌灰浆对裂缝进行表面涂抹,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当建筑做法上有界面处理时,此类裂缝可不处理。

填充法:用水泥基防水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宽度大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灌浆法:适用于处理宽度大于0.3mm,深度较大的裂缝,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环氧树脂)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12.墙体底部处理:墙体跟部砂浆厚度超过50mm的,将顶板进行支顶,然后剔除跟部砂浆,撒水润湿,支模灌高一标号膨胀混凝土。13.空调板处理:个别二次浇注的空调板上侧跟部出现裂缝,将原板进行剔除,调整钢筋位置,重新支模重新浇筑。14.门洞口、梁端变形处理:挂线对变形的门洞、梁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处理。

超出线外的可采取剔凿或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剔凿过程必须保证截面。线内偏差不超过10mm的,可用钉钢丝网抹灰进行找平。线内偏差超过10mm的,立面采用钉钢丝网抹灰找平。梁截面偏差超过10mm的,对偏差部位进行剔凿,露出主筋,在梁上打孔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

15.墙垛、阳角处理:根据墙垛受损大小采取不同措施。

墙垛、阳角缺棱掉角不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撒水润湿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墙垛、阳角确棱掉角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在界面处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

墙垛立面受损贯通的。将贯通外侧全部剔掉,露出主筋,表面用云石机切2mm深细缝,沿细缝剔凿整齐,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混凝土或高一标号膨胀混凝土。

二、钢筋工程

(一)钢筋工程常见问题

1.柱主筋移位: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位; 松扣和脱扣: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规定绑牢,或操作不妥,损坏骨架等造成;

3.箍筋弯曲变形:箍筋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梁中钢筋骨架自重大,梁的高度大,没有设置构造筋和拉筋等,使箍筋被骨架自重压弯;箍筋加工时尺寸偏大也易造成箍筋弯曲变形;

4.组装的钢筋弯钩反向:主要原因是,操作者不熟悉规范的规定,施工不负责任,导致钢筋弯钩方向反向; 梁、板标高偏差:支模偏差引起钢筋绑扎一同偏差,柱头剔凿不到位引起梁顶标高偏差。

6.梁柱节点处主筋打架引起梁端截面偏差,箍筋位置偏差; 7.板筋弯曲不直,扭曲变形,观感差;

8.梁箍筋保护层偏小或无保护层,梁主筋保护层左右不均; 9.滚轧直螺纹连接露扣大于规范要求; 10.梁柱节点处箍筋缺少或有箍筋但被切断; 11.箍筋平行、间距不均匀;

(二)钢筋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1.主筋位移:测量工放线完毕后,绑扎墙柱钢筋前,先根据墙柱边线及控制线将主筋按1:6打弯,调整到位后再进行箍筋的安装和绑扎,若先安装箍筋并绑扎,而后进行位置调整,难度加大;在柱内设置定位卡或定位箍,保证调整后不再变形。

2.松扣和脱扣:严格采用八字扣进行绑扎,扎丝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绑扎牢固,成型后注意免受冲击荷载。

3.箍筋弯曲变形:绑扎梁筋时及时穿构造钢筋,每个钢筋交点处都用扎丝绑扎牢固,及时垫垫块;后台加工箍筋严格按放样进行。4.钢筋弯钩反向:绑扎过程中,加强自检和互检,发现后无条件改正到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顶标高偏差:模板提前进行预检,模板标高偏差及时调整;绑扎钢筋前提前处理柱头,剔凿到位,避免出现“枕头”状,主筋在节点处高于梁中部;顶板马凳正确摆放,马凳高度根据班厚提前做好备用并做好预检。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密集,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此时应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后截面一般偏小,从柱边开始逐步调整梁截面,梁筋可按1:6打弯,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14或12钢筋,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7.绑扎板钢筋时应通长拉控制线或在模板上弹控制线,排筋时从梁边、墙边50mm处起步,与控制线重合(当拉小白线时与控制线平行),第二根与第一根平行,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扎完一段后进行微调,将偏差的部分调整到位;

8.梁绑扎完毕后,及时垫底部保护层垫块,垫块垫在箍筋与主筋交点处,采用大理石垫块,主筋、腰筋与箍筋交点处均绑扎牢固,上下排丝扣方向相反,保证梁骨架不变形。

9.滚轧直螺纹接头用专用扳手拧紧,完成一段后进行复检,检查完毕在套筒上点红油漆做标识;

10.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绑扎梁筋时先插底筋,然后绑扎柱箍筋,再插梁上铁。

11.箍筋安装时在主筋上用石笔做标记,保证箍筋水平,间距机均匀,绑扎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不水平不均匀的马上进行改正。

三、模板工程

(一)墙体全钢大模板的施工 1.合模前检查墙底部是否干净。

2.按放样图,先立角模,再立一面平面大模,上穿墙螺杆,用钢管斜撑简单固定大模。

3.调整大模板与角模的接缝,调整大模板垂直度,简单加固模板。4.立另一侧模板,调整模板和垂直度及接缝,加固模板。5.调整角模,使角模紧贴大板,紧固各部位连接螺栓。6.在模板上口拉水平通线,调整上口平直。

7.再次检查模板位置和钩头螺栓松紧,清理现场、挂上线坠、备好大钢尺、拉上通线,报验。

8.大模板的下口及大模板与角模接缝处要严实,不得漏浆。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2mm。

9.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并用水泥砂浆堵缝严密。隔离剂涂刷均匀。墙体钢模刷脱模剂。

(二)顶板模板的施工

1.顶板木胶合板必须紧紧压住梁侧,必要时加密铁钉。梁顶顶模撑在拼缝处必须有。

2.木胶合板钉铁钉之前,必须先用手提电钻在木胶合板上打眼。3严格按照立杆排布图放线定位后支满堂架子,严格按照排板图加工木胶合板;280宽板带只能在后台锯,用4000以上转速高速锯,否则容易出现边缘毛刺,尺寸不准确,必须保证板带尺寸的准确。中间整板严禁乱锯。

4.梁侧压帮的木胶合板略向后移2mm,避免将来吃入混凝土内。5.用于顶板及梁的所有的横、竖方木均需双面过刨,并严格检查,验收。

6.所有梁、柱接头、顶板模板接缝、拼缝处必须粘贴5mm厚海绵条 7 早拆体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快拆头与竹胶板必须顶紧,次龙骨摆放均匀整齐,间距不超过300mm。顶板快拆时,严格执行方案。工长和班组长进行现场监督,杜绝回顶。

四、成品保护措施

(一)钢筋工程

1.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尤其楼梯平台钢筋),顶板钢筋在绑扎好后,垫上马凳,上面铺上脚手板,以便上人行走及浇筑混凝土。2.水电专业在预埋各种管道时如遇钢筋时,必须同土建专业协商,严禁私自任意切割钢筋。

3.对直螺纹套筒和已完成的钢筋套丝扣保护,应盖好塑料保护帽和塑料套筒盖,不得将丝扣损坏,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 4.绑扎墙柱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踩踏钢筋; 5.在首层通道处设搓泥凳,防止脚带泥。

6.钢筋成品放在硬化后的地面上,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防止雨天泥土污染。

7.墙体混凝土、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将竖向钢筋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方式保护,既可减少对钢筋的污染,也可减轻钢筋清理的工作量。8.教育水暖、电气、土建专业施工时不要滴油到钢筋上,若有油污及时清洗,并用清水冲净。

9.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用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变形; 10.浇注混凝土时,派专职调筋人员调整钢筋位置,确保钢筋不变形; 11.涂刷涂模剂时,不能污染钢筋。

(二)模板工程

1.模板吊装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棒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3.拆下的钢模板,应及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修整,防止下次使用时出现粘模现象;

4.钢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码放; 5.模板的存放场地,平整硬化,排水畅通;

6.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吊装其它模板时不得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及平面产生偏差;

7.在顶板模板上堆放钢筋等材料时,集中荷载不能过大,材料尽量分散堆放。

(三)混凝土工程

1.不得用重物冲击楼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踩踏,应搭设脚手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已浇注了混凝土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要加以保护,必须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立杆,立杆和钢管的下部应垫好竹胶板(测量放线人员除外,放线完成后,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为防止现浇板受集中荷载过早而产生变形裂纹,钢筋焊接用的电焊机、钢筋不得直接放在现浇板上;外墙外挂架在墙体砼达到7.5Mpa后(现场可按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方可提升。

3.门窗洞口等处用旧竹胶板或木片加工成150mm*1500mm板条,用铁丝进行保护。

4.顶板的防护: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顶板放线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并应在顶板混凝土上铺设脚手板或竹胶板行走,不能直接踏踩混凝土表面。

5.墙体在模板拆除后,及时检查混凝土外观是否有缺陷(蜂窝麻面漏浆漏振漏筋等),如有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若没有问题及时对柱边门窗洞边进行防护,将旧竹胶板或板条用铁丝捆绑做好护角;剪力墙采用浇水养护。

6.顶板竖向钢筋的施工和混凝土墙柱施工缝的凿毛处理,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后方可进行,严禁过早处理。

注、该文为实践经验总结,对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钢筋方案 篇6

根据20XX年6月16日椒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颍州区分局对滨水御景A、B楼的监督巡查意见,我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颍州分局下达的文件组织了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针对A楼三层进行全面检查及验收把存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实体(三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框架柱箍筋弯后平直段部分长度不足10d,部分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达不到135°,框架柱骨架角部主筋绑扎不到位,保护层偏大。

○2框架柱主筋直螺纹连接未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XX规定操作。

○3、剪力墙纵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存在轴线位移,夹角过大、焊包不均匀、轴线夹角大于3°。

○4、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接近100%,搭接长度偏小。

○5、剪力墙预留洞口漏留置,事后切割钢筋。

○6、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位移、保护层偏大。

○7、剪力墙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下部位移纵向受力钢筋未连接。

○8、剪力墙混凝土表面大面积粘浆、疏松等现象。

以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这次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员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对工作不够认真,没有责任心,对质量意识不够重视,更没有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而造成以上质量问题。

○1、箍筋加工时没有控制好造成箍筋一边平直段满足过多一边达不到10d,有的箍筋下料时没有控制好尺寸造成箍筋部分平直段达不到10d。框架柱骨架角部主筋不到位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碰撞及浇筑后没有及时校正造成角部主筋绑扎不到位。

○2、框架柱主筋直螺纹连接未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XX规定操作,钢筋开丝有的超长,有的力矩达不到直径25的250(N.m)要求,各项资料填写不全,主要是项目部管理人员质量跟踪不到位,过程控制把关不严格,对质量意识不够重视。

○3、剪力墙纵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位置位移原因:

1)、钢筋过长

2)、电压稳定和钢筋下送压力等都可能造成焊包不均匀

3)、安装上下钢筋时中心不一致,纵肋上下不对齐会产生接头错位,

4)钢筋切断时刀片不快钢筋端头产生偏角,焊接时未及时调整产生夹角大于3°。

5)、在每根焊接完成后,操作人员没有自检,管理人员也没有检查而造成质量问题。

○4○5、剪力墙主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在墙体钢筋下部放置水平固定筋或箍筋,钢筋在浇筑过程中碰撞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在浇筑振捣时发生了钢筋位移,管理人员没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

○6○7钢筋绑扎时没有事先考虑钢筋绑扎锚固搭接长度,连接区域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洞口位置,绑扎前没有交底清楚产生锚固搭接长度偏短、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超大。

○8、由于拆模过早拆除,混凝土没有达到拆模强度产生表面粘浆、疏松等现象。出现以上该情况主要管理原因是,我项目部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尽到相应的管理职责,对工作不够认真仔细,没有责任心。

二、对存在以上质量问题经设计、监理、甲方、施工单位共同商讨研究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1、箍筋下料长度调整严格按《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XX抗震要求5.3.2规定执行对有抗震等要求进行下料,对有抗震结构的箍筋必须弯135°,箍筋平直段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下料前应试做加工,达到规定要求后再开始全面下料加工。对箍筋部分平直段达不到10d的增加同钢筋的钢筋直角型每边长400mm且两端弯135°,采用绑扎连接处理详见附图。

2、框架柱主筋连接严格按照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XX)规定严格控制钢筋端头平整度、开丝长度及丝口完整,在钢筋直螺纹套筒接头连接时严格控制用力矩扳手将下钢筋与连接套、连接套与上钢筋拧到规定的力并做好各项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资料。签于直螺纹套筒连接的质量控制与气压焊比较,气压焊易于控制工程质量易于保证。在征求有关单位的同意后,B#楼正负零以上主楼柱、梁主筋大于20以上采用气压焊。将气压焊施工方案编制已经审批。

3、剪力墙电渣压力焊接头位移、夹角、焊包不均匀的全部割除,重新焊接达到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标准,并现场取样试验符合要求。在焊接时钢筋过长的采取搭设钢筋支架,焊接时检查上下钢筋轴线位置一致后再放入焊剂,检查电压符合然后再开始焊接。

4、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XX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的比例调整钢筋意思:如果钢筋位移了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钢筋位移>20mm≤40mm: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8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40mm: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

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直径14的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并经过检测中心拉拔试验合格后在进行绑扎。具体见下图及报告附后:

柱箍筋平直段不足10d及弯角达不到135°见附图:

5、在剪力墙同一连接区内钢筋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接近100%,钢筋绑扎接头有效长度不足的采用单面焊处理焊接位置按《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XX抗震要求5.4规定执行及洞口补强措施按照设计结构总说明8.9施工,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接近100%处,在钢筋离结构面350~500mm处采用隔一焊一单面焊连接。

6、三层西单元的剪力墙拆模过早产生表面粘浆、疏松等现象,按《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XX第4.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执行施工,产生的表面粘浆、疏松处理方法采用麻面:在马面部分充分浇水湿润后,用同混凝土标号的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酥松脱落:较浅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部分凿去,冲洗干净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深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后支模,用比结构砼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

三、预防以上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对班组实施工程质量奖罚措施,并及时兑现。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

1)箍筋下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结构构件截面及抗震设计要求取料,加工时要试加工箍筋确保弯钩135°平直段两端长度达到10d后再开始全面加工。

2)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施工队挑选有经验的工人进行钢筋纠正,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施工现场挂牌明确看筋责任人。

3)浇筑完混凝土后,竖向钢筋位移预防措施:应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水平梯子筋,在柱钢筋上口放置定位套卡。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水平筋位置,间距不符合要求预防措施:墙体绑扎钢筋时要有竖向梯子筋,绑扎过程中应搭设高凳或简易脚手架,以免水平筋发生位移。钢筋绑扎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暗柱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

4)门窗洞口预留位置尺寸必须按照图纸设计要求事先预留,洞口边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加强,加强筋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位置画出,绑扎加强筋时应吊线找正。

5)B#楼直螺纹套筒连接改为气压焊连接。

6)气压焊连接及电渣压力焊连接严格按照钢筋技术连接规程现场接头加工及连接要求操作:

1、操作人员必须由专业持证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接头的加工及安装的质量;

2、操作人员在加工接头连接时,必须做好各项的质量自检工作并上报项目部由质量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到施工工序;

7)剪力墙钢筋连接区域内,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4倍d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8)剪力墙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的情况下才能拆除。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而导致混凝土延迟硬化。拆除侧模时应先拆除一个构件看看。不得将大面积螺杆松动。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有关图集和规范要求执行,对各项施工质量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各班组长加强管理,组织好交接检验收工作,以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执行,项目部质检人员按要求不允许混凝土浇筑,并开据《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通知单》进行相应处罚。

编制单位:建筑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XX年6月26日

4

蒙汇柱子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在蒙汇时代物流广场基础施工中,筏板砼浇筑完后二次复核轴线,发现部分剪力钢筋偏移超过施工规范要求,具体部位如下:

地下车库○15轴交○U、○V、○W轴处KZ3,向○15轴方向位移100mm;○14轴交○U、○V、○W轴处KZ3,向○15轴方向位移30~40mm;经过研究分析,确定如下处理方案。

一、原因分析:

(1)墙插筋固定不牢固。

(2)砼浇筑过程中对钢筋有碰撞,产生位移。

二、处理方案:

经分析复核结果,钢筋位移为30~100mm,使主筋无保护层。经现场符合,所位移钢筋为主要受力钢筋,位移钢筋的处理方式如下:

1、主要受力钢筋位移在计算高度的5%以内时,且不大于50㎜,按规程方法将竖筋调整至钢筋原位,调整之前在竖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100㎜,从混凝土坑底开始按1:6斜度调整钢筋。

2、主要受力钢筋位移超过计算高度5%以上,且大于50㎜,按规程还需采用植筋方法进行补强。

○A、植筋截面积计算(采用重心法):Agh0=0.9Agh0+△Agh0Ag——主筋截面积△Ag——植筋截面积h0——受压区边缘至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上式得△Ag≥0.1Ag既符合要求位移钢筋规格为220,318,KZ3截面积为b×h=700×650㎜。

1)、位移18钢筋植筋截面积计算:△Ag=Ag-0.9Ag=0.1Ag=0.254相当于6(△Ag=0.28)≥18(0.1Ag=0.25)

2)、位移20钢筋植筋截面积计算:△Ag=Ag-0.9Ag=0.1Ag=0.314相当于8(Ag=0.503)≥20(0.1Ag=0.314)

为保证植筋与原主筋受力的均衡,植筋的直径比主筋直径小二至三级为宜。位移主筋规格为20和18,植筋直径选取16和14.

○B、植筋长度计算:植筋全长L=2Lm+6△aLm——锚固长度△a——位移值L1=2×34×16+6×100=1744㎜L2=2×34×14+6×100=1552㎜植筋钻孔深度不小于20d,根据植筋钢筋规格,钻孔深度分别为20×16=320㎜,20×14=280㎜

三、植筋的施工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洗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四、材料要求

1、锚固胶:植筋用锚固胶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d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XX的规定。

2、钢筋:钢筋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在植筋前要清除表明的铁锈。

五、施工操作

1、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数量及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2、钻孔

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8mm左右。

3、洗孔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和碎渣带出,再用空压机吹出浮沉。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壁。不能用水擦洗,因为用酒精或丙酮容易挥发,水不易挥发。再者用水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

4、注胶

锚固胶要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水,产品要有合格证明,要能够满足我项目植筋施工要求。注胶要从孔底开始,这样可以排出孔内的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

5、植筋

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宜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宜2-3㎜),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

6、养护

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

7、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检测试验合格后就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六、施工要点:

1、注意天气变化,植筋施工开始前要查看天气预备,要确保在植筋施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不要在阴雨天气施工。针对本工程在厂房内部施工,故无需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

2、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明不能有油渍等杂物。

3、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

4、植筋施工用电要按照项目的用电规程操作,避免违章。

5、植筋所用的设备及机具必须按找该设备或机具的操作规程操作,不允许违章操作。

6、植筋所用的材料不能到处乱扔污染环境。

7、在主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时,要小锤轻击,不能振伤混凝土。

8、所有墙模板支设加固后,在模板上标出轴线,用钢筋卡具将钢筋全部校正到位,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准确无误。

钢筋方案 篇7

钢筋加工棚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钢筋加工棚的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方法,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加工棚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

1.选定施工场地:钢筋加工棚的施工场地要满足平整、无积水、土质扎实等要求,使钢筋加工棚有良好的基础。

2.制定施工方案:根据钢筋加工棚的设计图纸,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确定加工棚的准确尺寸、操作流程、安全保障等。

3.准备施工设备:钢筋加工棚的施工需要准备规范的设备,包括钢筋加工机器、起重机、扶梯等。

4.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钢筋加工棚的施工需要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过程

1.准确测量:测量施工场地的尺寸、地形地貌等,确保钢筋加工棚的尺寸和高度准确无误。

2.打地基: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挖掘大型基坑,按照地基的设计要求施工,确保钢筋加工棚的稳定性。

3.搭建架子:在地基上,搭建钢架结构,按照施工方案一步步施工,保证钢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安装设备:安装钢筋加工机器、电气设备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提高生产效率。

5.安装覆盖物: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在钢架上安装覆盖物,包括墙板、屋面、门窗等。

6.验收上线: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钢筋加工棚进行试运行,保证其安全性和生产性能。

三、施工安全

1.施工现场应该保持整洁有序,避免杂物乱放,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2.进行防护措施,包括搭建安全网、制定工作计划、配备安全用品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

3.规范操作,遵守施工流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钢筋加工棚的施工需要严格遵守规范,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选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钢筋方案 篇8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案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工程概况

滹沱河大桥是新城大道工程的一部分,桥梁设计起点为K0+260.5,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与滹沱河交角90°。桥梁全长2414.06m、分为17联,其中跨滹沱河主桥采用9×66米跨径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板拱。全桥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桥墩基础采用φ1800mm的钻孔桩,矩形承台(承台高度分为2.5米与3.5米两种)。

桥梁横断面为双向8车道,两侧设置人行道,标准断面总宽度49米:2×(6.0米人行道+15.0米机动车道+0.5米防撞护栏+3米中空带),桥面铺装为10cm厚的沥青混凝土。

二、编制依据

(1)、合同文件;

(2)、施工设计图纸;

(3)、国家、交通部、建设部、河北省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及有关文件;

(4)、项目办及总监办下发的有关文件;

(5)、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条件;

(6)、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可调用到本合同段工程的各类资源。

三、主要工程数量

主拱圈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拱,截面高1.0m、宽221.5m,采用C40混凝土,一个主拱圈混凝土理论数量1435.3m3,全桥左右幅18个主拱圈共计25835.4m3.

四、现浇拱桥施工方案

(1)、基底处理

1、地基处理

根据桥位处水文地质情况,滹沱河河道内地下水位较高,且基本上为砂层,因此承台开挖需要采取1:1.5的边坡并采取防水措施,河道内有水的承台采用施打钢板桩防水、开挖。

现浇拱桥在施工过程中荷载较大,因此在搭设支架前对地基进行全面处理,首先把施工区域内的淤泥、杂物及泥浆池中的泥浆清理干净,换填砂层(采用水压)。整体整平后再填筑30cm厚以上砂砾层,分层碾压成型,并做出单向横坡。处理后测试地基承载力,地基符合要求后,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收面、压光、必须保证砼面的平整度。在收完面以后进行洒水,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2、排水沟挖设

地基范围一米外两边挖设60×80cm的排水沟,排水沟要做防渗处理,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地基沉陷,碗扣支架产生不均匀沉降。

(2)、支架搭设

支撑方式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碗扣支架采用WDJ式支架,架杆外径4.8cm,壁厚0.35cm,内径4.1cm。支架要求钢管表面无锈、光滑、无裂纹,具有出厂合格证,所用钢材符合有关规定。根据主拱圈混凝土的重量,支架纵桥向间距0.6m,横桥向间距0.6m,横杆间距0.6m。考虑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架顶部及底部设置水平剪力撑,中部剪力撑设置间距小于4.8米;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力撑,其间距不大于4.5米,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 ≤1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杆扣接的情况时可采取横杆扣接,扣接点牢固。斜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处设2个扣件,两端扣件位置距端头不小于10cm。

1、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现浇拱桥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并用白灰撒上标志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由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碗

扣支架。

2、碗扣支架安装

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斜撑杆通过扣件与碗扣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框架结点上。

支架安装要设置扫地杆,底托下垫方木或木板以使地基受力均匀,底托伸出量控制在20cm以内。

2.1、人行坡道的搭设:

①人行马道立杆纵向间距1.2m,横桥向间距1.2m,横杆步距1.2m。内侧横杆与马道面平行。

②人行坡道搭设宽度为1.0米。

③人行坡道坡度1:2。

④人行坡道踏步高度不大于25厘米。

⑤在外侧立面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两侧立面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八字斜撑;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

⑥上栏杆上端高度1.2m,中栏杆居中设置。

⑦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墩身的内侧。

⑧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2.2、搭设要求

①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②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同步设置。

③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

④安全网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⑤搭设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时,使用普通钢管搭设水平剪刀撑。

⑥安装碗扣式脚手架时,立柱和纵、横桥向水平杆的安装必须同步进行,接头必须锁紧。支架搭设完成后,对碗口进行检查,必须保证所有碗口都已敲紧锁死,并检查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斜杆扣接点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拧紧程度。

⑦脚手架顶自由端高度不得大于600mm,超过后设置水平横杆连接。

⑧搭设脚手架因地势情况出现端正时,用十字扣件连接水平横杆。

3、顶托安装

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拖,再运至支架顶安装。每个断面横向设置5个控制点,顺桥向在拱脚、1/8L、1/4L、3/8L、拱顶设置控制面,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以便校验。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以设计图纸确定最终标高,注意加上预拱度),顶托伸出量控制在20cm以内。

4、拱顶支架固结

由于现浇结构为拱桥,因此在支架顶(拱腹下方)位置将纵横向立杆用钢管连接,连接钢管采用两道,间距为60cm,钢管确保与立杆的每个接触点用十字扣件扣接牢固。

(3)、纵横梁安装

顶托标高调整完毕后,在其上安放15×15cm的方木横梁,在横梁上安放5cm厚的纵板,横梁长度随桥梁宽度(21.5m)而定,每一边各宽出至少100cm,以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安装纵横方木、模板时,应注意横向方木的接头位置与纵向方木的接头错开,且在任何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

(4)、支架预压

1、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支架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拱桥质量,在拱桥支架安装完毕,拱桥底模铺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超载系数为1.2。

预压目的:

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控制梁体线形。

3)确定预拱度。

2、预压方法

安装好底模模板后,对支架进行预压。支架预压荷载为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20%。支架预压分为3级加载,依次为预压值的60%、80%、120%。预压采用袋装砂土预压,加载的顺序尽量接近于浇筑混凝土的顺序,布载与混凝土重量相当;横向加载时从砼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级加载,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观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3、监测方法

在预压前对拱底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监测各观测点标高并计算沉降量,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每间隔12h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当预压结构符合支架合格规定:各监测点最初24小时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0mm,各监测点最初72小时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0mm,判定支架预压合格。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监控点的布置按拱脚、1/8 L、1/4L、3/8L和拱顶,每个截面按

5个控制点均匀进行控制。

4、预设反拱

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理论计算按设计实施,施工中反拱的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预留拱度=设计拱度+支架弹性变形值,设计图纸中已提供设计拱度,包括施工阶段的恒载、预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挠度,预压沉降量根据现场地基承载力试验可得。

5、卸载: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的同时继续观测。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

6、支架调整

在支架预压完成后,重新标定桥梁中心轴线,对拱底模板平面位置进行放样。预压后通过调整承托精确调整底模板标高,其标高设定时考虑设置预拱度。预拱度设置要考虑拱自重所产生底拱度,下沉曲线与预留拱叠加,为成型后拱体底模标高。

7、线性控制

支架预压后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拱底标高。拱底立模标高=设计拱底标高+预留拱度。

在顶托上先铺横向方木,再铺设纵向木板,接头相互错开;在纵向木板上面铺15mm厚的竹胶板,用水准仪按梁底立模标高控制高程,保证梁底曲线符合设计要求。

(5)、模板工程

为保证现浇拱桥的外观质量、光洁度、表面平整度和线形,加快施工进度,外模、侧模均使用竹胶板。

1、底模安装

拱桥底模采用竹胶板,模板加工时按照拱桥线形将模板分段制作,将每一段视为直线段,按照抛物线X与Y值调整模板位置,保证线形美观。

在支架上横向铺设15cm*15cm方木,在横向方木上纵向铺设5cm厚的.木板,再安装底模,底模板各种接缝要紧密不漏浆,在模板接缝上贴密封胶带,保证接缝平顺。

2、侧模安装

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底板边线,施工时要求侧模与底模板对准,调整好侧模垂直度,并与底模联结牢固。侧模安装完后,检查整体模板的长、宽、高尺寸及平整度等,并做好检查记录。不符合规定者及时调整,以保证安装准确。

3、顶模安装

顶模在拱圈钢筋绑扎以后及时安装,安装要注意各方面尺寸,固定牢固。按照浇筑段落预留孔洞,以方便混凝土的振捣。

(6)、钢筋工程

钢筋施工时,首先在钢筋加工场完成钢筋下料、弯曲、成型和必要的焊接,验收合格后,运至需要地点,利用汽车吊、塔吊和人工卸至作业面。钢筋需要接长时采用搭接焊或采用机械连接,钢筋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垫块形成,以确保均匀可靠。

钢筋安装前核对钢筋规格、型号、种类是否与图纸相符,确认钢筋已进行检验并合格。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加工制作,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误差。制作完成后按照钢筋编号分别存放,并挂牌标识。

钢筋绑扎前先在底板上精确按设计放出钢筋点位,并垫设砼垫块,然后进行钢筋绑扎,绑扎成型的钢筋尺寸,箍筋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待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钢筋绑扎采用分段预留的方式,待相应段落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再进行机械连接。

(7)、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拌合使用商品混凝土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采用罐车运送,泵送入模,现场采用3台泵车浇注混凝土, 1台泵车备用(3孔同时浇筑)。

1、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

1.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1.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放慢,油压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1.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1.4混凝土泵送保持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停止,保持运转。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1.5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又较长时,每隔5min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采用每隔5min正反转2—3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1.6当施工时气温较高,采用温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1.7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2、浇筑前准备工作

2.1原材料准备

砼用原材料包括砂、碎石、水泥、外加剂,在材料进场后使用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施工前进一步核实数量是否足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浇筑顺利进行。

2.2机械设备、电气检查

现浇拱桥浇筑量大,连续作业时间长。在施工前对拌合站、砼运输车、泵车、备用发电机和所有的机械设备认真地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满足施工的需要。

2.3施工人员到位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要进一步检查作业班组的分组情况。现场配备架子工、钢筋工、模板工进行施工中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检查现场砼施工人员、机械驾驶人员是否全部到位,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人员,和意外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的人员。

2.4施工现场检查

浇筑前,对模板的稳定性、螺栓连接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积水等。模板、钢筋、波纹管、锚具、预埋件等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2.5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的配制根据设计的强度等级、弹性模量及耐久性能要求,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弹性模量、耐久性满足要求,从中选出符合板拱设计要求的耐久性砼配合比。

砼拌合利用商砼站集中拌制,拌制前,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及时测量,每班抽查2次,雨天随时抽查,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搅拌时,按选定的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实际需要的各种材料用量。浇筑梁体混凝土之前与之联系,安排水泥、材料、配合比等有关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拌和。

2.6混凝土浇筑

拱桥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段(分为5段)浇筑,中间设间隔槽,对称于拱顶进行,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砼的浇筑按照由低到高逐层、逐段落进行投料、振捣,并且要在下一层砼振捣密实后,再进行上一层的投料工作;层与层之间要在砼初凝前使其连续上。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振捣时,振捣棒与侧模应保持5cm距离,每一处振捣完后,徐徐提起振捣棒,严禁碰撞钢筋预埋件与模板,砼浇筑的间断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振捣密实的标准是砼表面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

初凝后,养生期间采用土工布覆盖,经常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特别要注意混凝土的湿润、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天,湿养护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或未达到一定强度之前,防止遭受振动。

(8)、拱上结构的施工

待主拱圈强度达到100%时再进行立墙与腹拱圈的施工。立墙使用定型模板,工作方法同立柱施工,腹拱圈的施工采用满堂支架同主拱圈。主拱圈与腹拱侧墙的施工方法同上(参考墩柱施工)。

(9)、支架及模板的拆除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再行拆模板和支架。先拆除腹拱支架,对满堂支架的拆除,应该在两个单向推力墩之间三孔同步进行拆除,要从每孔的拱顶向两端拱脚对称进行,在横向同时一起卸落。每次拆支架,拆除程序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松顶托,使底梁板与梁体分离,随时注意观察梁底是否变形(可按照预压时确定的观测点,进行主拱扰度的监测),主要是拱脚位置的水平位移,若发生变形须立即停止支架拆除,若未发生变形则将模板拆除,然后拆除剪刀撑、斜撑,最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底模→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敲松碗扣。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临时增设斜撑加固保证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必要时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

(10)、支架拆除的安全防护措施

⑴工人作业前必须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子链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避免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高空或悬空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

⑵架子拆除时划分作业区,周围必须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监护和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⑶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⑷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离空抛掷。

⑸每天拆架下班时,不留下隐患。

(11)、满堂架搭设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11.1、质量保障措施

1、操作人员施工前必须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

2、支架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落实所有技术措施和人身安全防护用品。

3、杆件材料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杆件及配件不得使用。

4、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

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6、脚手架施工完毕,进行验收方可使用。

7、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11.2、安全保障措施

1、支架施工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不适宜从事此项工作的疾病的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佩戴安全冒、安全带、穿防滑鞋。

3、不得随意向下抛丢物品,不得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

4、雨雪天气及六级大风严禁施工。

5、模板安装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牢固,不得浮搁或悬空,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6、在吊装作业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参与吊装人员要有明确分工。

7、吊装作业前,检查起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试吊,在吊装时应防止吊装物撞击支架。

8、每幅支架两侧各搭设宽度不小于1m的作业平台,平台上铺设脚手板,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1.5m。

9、施工场地要求平整,夜间施工需要有足够照明设施。 10、如遇影响排架基础稳定情况立即停工及时上报,待问题解决后再行施工。

(12)、支架受力计算

1、立杆承重计算

本工程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支架高度最高处预计15m。 主拱圈荷载:主拱圈混凝土1453.3m3,钢筋自重287764.25Kg,底板宽度全断面21.5米计算 混凝土重

G1=1453.3m3×24KN/m3=34879.2KN 钢筋重

G2=287764.25×9.8/1000=2820.1KN 一条主拱圈重

G=G1+G2=34879.2+2820.1=37699.3KN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拱圈自重荷载取1.2倍系数计G=45239.2KN。

以全部重量作用于底板上计算单位面积压力: F1=G÷S=45239.2KN÷(21.5m×60m)=35.1KN/m2 施工活荷载(包括振捣荷载)F2=4.5KN/㎡

每一计算支架间隙内荷载F1=35.1×0.6×0.6=12.64KN F2=4.5×0.6×0.6=1.62KN 立杆轴向力N=1.2F1+1.4F2=17.4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N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N=17.4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50m;

h —— 最大步距,h=0.60m;

l0 —— 计算长度,取0.6+2×0.50=1.600m;

—— 由长细比,为160/1.58=101.3;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58;

经计算得到=17.4KN/(0.58×4.89 cm2)=61.35N/mm2≤[f] =

205.00N/mm2 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2)地基承载力计算:

支架之托支撑在15cm厚的C20混凝土面上,底托的大小为10cm×10cm,按45度角进行扩散。混凝土垫层与砂砾接触的面积应按0.25m×0.25m即0.0625m2,取受力最大的单杆进行计算,产生的最大的基地应力为:17.4KN/0.0625m2=278.4KPa,到达原状地基的接触面积为0.6m×0.6m即0.36㎡,产生的最大地基应力为:48.3KPa.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回填土取0.4的折减系数,故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80.5Kpa,砂砾层承载力大于464KPa。

钢筋方案 篇9

质量通病整改措施

1、常见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3、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负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的原因:

(1)在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1.5、缝隙和夹层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未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高,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1.6、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在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在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1.7、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防治的措施

2.1、蜂窝的防治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麻面的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孔洞的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露筋的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 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

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缝隙和夹层的防治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 50~100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当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2.6、缺棱掉角的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N/mm2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2)将缺棱掉角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用比原来高一等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2.7、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幼儿活动方案《钢筋方案(经典九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活动方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钢筋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