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通用

10-01

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篇1】

[案例实录]:

幼儿园为弟弟朋友安装了专用便池,新来的孩子们对它十分感兴趣,我们小二班的弟弟朋友们也不例外,一到幼儿园就被这个不常用到的东西给吸引住了,特别是便池上控制水量的水龙头,顺时针转就有水,逆时针一转水就关了。孩子们只要一到上厕所的时间就争先恐后的去摸摸转转那个有趣的水龙头。

可是兴头一过,对水龙头的热情也就“降温”了,只有小T每天还是不停的去转动它,有时甚至就一直开着水龙头眼睁睁的看着水哗哗地流,好几次我都进行阻止,但是效果都不好,小T仍然转着,水仍然流着。。。。。。于是有一天,等孩子们都上完厕所,我把小T叫到面前,悄悄地问他:“这个水龙头好玩嘛?”

“好玩的!!”小T原本胆怯的小脸突然展开了灿烂的笑容,好像还在回味刚才玩的水龙头。

“知道为什么要装这个水龙头嘛?”我用试探性的语言在他耳边轻轻地问道。

“小好便后很脏的,用水把它冲走。”

“对阿,可是你一直转,转坏了,水流不出来,厕所就脏了!”

“我下次就转一次,好吗?”

接着,我在生活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为什么厕所冲水的道理,小T因为在前段日子对此事很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表现很活跃。

[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会对幼儿园中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而这个便池,也是引起孩子们兴趣点之一。以往碰到类似的事,往往简单批判匆匆了事。但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的教育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发的经验价值,尽量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幼儿生活活动中,会发生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有时孩子的想法隐含着教育契机。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对平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要多个心眼,从孩子的角度多想想。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小T一直玩不停,显然是好奇心的驱使。如果我一开始用强制性的手段阻止了小T玩水龙头,可能也阻止了他对事物探索的欲望。我觉得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才能成为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这个故事以后,每次我们班上上完厕所,小T都会兴冲冲的转开水龙头冲走污垢,然后又赶紧拧紧,有时看着他这样的动作,我会忍不住笑起来。

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得到的教育结果不一样,现在正值二期课改,幼儿有100种语言,那么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会100种方法呢?

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篇2】

如何接待新生入园营里镇岔河幼儿园刘炳霞春季招生开始了,我们班吴志潼小朋友入园的第三天,吴志潼入园时依旧又哭又闹,这时我看到吴志潼又紧紧抱住了妈妈的腿不肯进班。于是我走过去说:“吴志潼,叫妈妈进来陪你一块玩好吗?”听了我的话,吴志潼拉紧妈妈的手进了教室,坐到位子上。这时,我故意靠近吴志潼的妈妈和她热情交谈起来。几分钟后,我拿起吴志潼画的画说:“吴志潼画的小草真漂亮!这样吧,你来教老师画一张”边说边暗示吴志潼妈妈离开。正当妈妈起身要走,吴志潼又开始哭了:“妈妈不要走。”“妈妈要去上班,这是任务,宝宝在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唱歌玩游戏,妈妈一下班就会到幼儿园来接你。”我故意很随和的说。一番话让吴志潼心情平静了许多。待妈妈走到门口,吴志潼不忘追过去,带着哭腔说:“妈妈,你早点来接我。”“看,你现在不哭了,妈妈肯定第一个来接你。”我肯定地告诉他说。看到孩子不哭了,我终于松了口气。

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篇3】

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源源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源源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

从源源的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源源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必须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源源尽快入园。

听了源源爸爸的话,我解释说:“孩子还小,有些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后,我真诚地对源源的父亲说:“给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改变源源的不良习惯,让他尽快来上幼儿园,好吗?”源源父亲高兴地表示同意。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送教上门。(下面选三个指导场景)

9月份

这是第一次上门,我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二是送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给家长;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教育孩子。

源源一见我就显得很高兴,他说:“老师,爸爸说我乖了以后就可以上幼儿园。”看来小家伙很渴望上幼儿园,我对他点点头说:“是呀,源源很乖的,老师盼望着你早点来上幼儿园呢。”他接着说:“老师,平时爸爸修摩托车,源源一个人玩积木。”说着就去一旁玩起了积木。我就开始和他父母讲解起了本月主题活动的内容,源源也时不时地过来听听。我讲完后,源源父亲也讲了自己的困惑。他说:“我几次带源源去他外婆家,他多次打了小表哥,我一直批评他,但还是改不掉。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真没办法。”

源源的父亲有教育孩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只能简单地批评和打骂,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小年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开导并解释说,孩子打人总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愿望未被实现,也可能是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

这时候源源又过来了,向我问长问短,还不停地说着同一句话。他爸爸马上阻止说:“不可以这样的,说这么多的话太没有礼貌了。”接着又对我说:“他平时在家也是如此,总喜欢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我说:“没关系的,孩子是这样的,喜欢模仿。源源喜欢模仿别人及反复说同一句话,其实也是在学习语言。你还可以让孩子将他说的几句话连起来一起讲述,这样有助于孩子口语的发展。”

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自动模仿看见或听见的行为和语言。因此我告诉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和制止孩子“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在孩子喜欢表达时,家长首先要倾听,然后再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运用这些通过模仿习得的语言和行为等。

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篇4】

清清是刚转来不久的小朋友,刚开始我们在活动、生活、情感上都给与她足够的关注。她虽说年纪不大,但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她很放心,认为她比较独立,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其他幼儿。

但是最近她的情绪有些反常,活动中不够热情、活跃,而且还爱哭鼻子。起初,我不以为意,只是安慰她几句,可是星期二中午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清清突然哭着要回家,我把她叫面前正要发问,这时清清问我喜不喜欢她。我说当然喜欢了,因为她又懂事又听话。她又哭着说:“那你怎么总也不拉我的手,不请我来当小老师领着小朋友读书呢?”

我顿时醒悟了,这段时间因太“放心”清清以至于很少牵她的手抱她和她进行沟通。让她感到老师不在关心她,爱她而出现反常现象。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不管她的性格如何,发展水平如何。关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时刻体验到我们的爱。

幼儿园教育心得小班【篇5】

20xx年12月10日,无锡市教研中心副主任——李俐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讲座。讲座中李主任提到:“支持孩子学习比教育更重要”“课程中含有物质世界和人际世界,我们应更加关注人际间的世界。”

20xx年12月13日,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园长——林剑萍老师又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座“以有效的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其中林园长同样提到:“让教育支持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应在支持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虽然是两个不同内容的讲座,但其中却蕴涵着同一个观念——我们要做好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是啊,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是教师不能替代但能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的支持,作为教育核心的部分,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结合《纲要》精神,聆听着两位老师的话语,在我的脑中不断呈现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在进一步的反思后,让我对种角色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案例:

每一次与陶陶讲话,他总是会时不时地、无意识地东张西望。终于有那么一次,我忍不住要求陶陶在我与他讲话的同时,眼睛要始终看着我。我对他说:“与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是对别人的一种礼貌。陶陶想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那我在跟你说话时,你的小眼睛就得一直看着老师,能做到吗?”陶陶听了我的话,对我点点头,继而出现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举动:陶陶把自己的头凑在我的眼前(距离很近),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的眼睛,小嘴展现出“O”字型。不一会儿,他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你的眼睛里有白的,有黑的,还有金色的。”“老师请你看着我的眼睛,是让你有礼貌地听我说话,不是让你看我的眼睛里有什么。”我假装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继而陶陶还是保持着原本的姿势看着我,让我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入园,陶陶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的眼睛很漂亮,有白的,有黑的,还有金色的。”“怎么还有金色的呢?”那是当我听到他讲述后的第一反应,由于不知该如何解释,我以“哦,真的吗?”忽悠了过去。更没想到的是,陶陶开始喜欢去戳同伴的眼睛。当妈妈用不解的心情向我阐述陶陶最近在家同样喜欢用手戳别人眼睛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当我要求陶陶在我与其讲话的时候,要看着我的眼睛的同时,他第一次认真地去看对方的眼睛,并对眼睛产生了好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