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选九篇

10-08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

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第 1 页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课 题:解决问题(例1、例2)

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P1-P5) 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第 2 页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 (二)、教学新课

1、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3、出示例1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啊?) 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第 3 页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 4、出示例2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可以怎样解决?

=24(个) 22(22+8)=24(个) d.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

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 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

男生有22个,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

第 4 页 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

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 教后记:

完整教学设计点此:点击此文件

第 5 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负数(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第2课时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除法◆教材分析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学习了何为平均分的基础上,

(一)中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除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课的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因此孩子们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

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除法

所以本课的教学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学习除法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用实例更能让孩子们加深理解,所以在实例中分析,融入知识的学习,并还给孩子们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说,是很好的方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

,认识除号,会读写除

法算式。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的价值。

问题的能力。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课前准备◆PPT课件、师生平板◆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谈话引入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个呢?”提出问题: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生:是“平均”放在师:“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

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结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三)语言描述平均分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二、学习新知。(一)引出除法。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

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3个。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

2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二)除号的由来。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

+”、

“-”、“×”,除法也

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

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师:请大家试着将“把

法算式表示出来。生:12÷4=3。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师:这个算式读作学生读。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

12、4、3分别表示什么?3个,所以最后等于

3。

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

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

12除以4等于3。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师:除号表示什么?(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

示的含义,分以下三种情况: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 三、运用新知,自主学习。(一)基本练习。练习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8 ÷ 4 = 2 9 ÷ 3 = 3 6 ÷ 2 = 3 15 ÷ 5 = 3 16 ÷ 4 = 4

读作:读作:读作:读作:读作:

。。。。。分析:记住“÷”这个符号的读法,每个算式都是从左向右读作:几除以几等于几;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所以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即可。答案:五个算式从上到下分别读作:

8除以4等于2,9除以3等3,6除2等于3,15除5等于3,16除以4等于4。每个算式的含义略,只要符合实际即可。练习2.把15条鱼平均放在

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5 ÷ 5 = 分析:可以1条1条地分;也可以

2条2条地分,最后在1条1条地分;还可以

3条3条地平均分完分,然后再2条2条地分……,只要最后5个盘子里鱼的个数一样多即可。后,每个盘子里鱼的个数就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答案:3 (二)辨析练习。练习1.分一分,填一填。

4 分析:这种平均分的问题就是用除法算式计算,分成几份就在除号后边写几,然后按照要求分一分,每份是多少,最后的得数就是多少。答案:(1)2 5 练习2.

(2)5 2 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平均分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3)”。

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略。

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板),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条热带鱼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条热带鱼都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热带鱼的条数和所用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关于6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们观察,找出6的乘法口诀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类比、归纳等数学。

教学准备:卡片、制作一条又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鱼,三张小猫的图片(小、中、大)

2、复习1~5的乘法口诀,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并说用那句口诀

2×5=2×2=5×1=3×4=

1×5=5×3=2×4=5×4=

1、学习“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

(1)观察这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用数字怎样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有不同的表示吗?

(3)能不能根据我们所学的口诀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2、学习“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诀.

(1)2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它能有几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4)学生的学习表现。

3、自主探究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师再依次出示实物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诀的编写。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四个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诀)。

(3)、通过多媒体验证。

2、书本63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多媒体演示,并要学生说出是运用哪一句口诀。)

1、找朋友。

2、算题比赛。

3、到6元超市购物。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书本63页第7题。

3、算题比赛。

4、自选商场6元超市(样样6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

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第1页/共6页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课 题:解决问题(例1、例2)

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P1-P5) 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第2页/共6页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 (二)、教学新课

1、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3、出示例1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啊?) 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第3页/共6页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 4、出示例2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可以怎样解决?

=24(个) 22(22+8)=24(个) d.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

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 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

男生有22个,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

第4页/共6页 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

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后记: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第5页/共6页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完整教学设计点此:点击此文件

第6页/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师:这不,最近老师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认识整百数

一、复习旧知,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捆成一捆。

提问:是几根几根数的,数到多少根捆成一捆。10个一是多少?。

课件演示:10根10根数小棒,数到100根捆成一捆。

提问:10根10根数,数到多少根捆起来了?10个十是多少?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借助小棒初步认识整百数

1.小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

(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各分得100根小棒。)

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组大约分得多少根?然后提问:到底多少根呀,怎么才能知道呢?讨论数法。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一共是多少根?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2.借助小棒初步感知整百数

(1)初步感知200。

请两个小组的组长各带100根小棒到讲台前。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小组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吗?(200根)提问:怎么数这么快呀?你们是怎样数的?(一百一百地数)

请各组将刚刚数好的10捆小棒再捆成一大捆即100根。

(2)初步感知900。

请9个小组同时到讲台前将刚刚捆好的100根小棒依次举起来,引导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00。提问:900里面有几个百?

(3)初步感知1000。

提问:刚刚我们数到了900,再加1个百是多少呀?教师将10个小组数出的10大捆小棒再捆成更大一捆。让学生轮流捧一捧,比划比划,感受1000根小棒的多少。

提问:1000里面有几个百?10个一百就是多少?

2.借助方块进一步认识整百数

多媒体依次出示1个方块、10个方块、100个方块、1000个方块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100是多少?

观察前面所数的二百、九百、一千的方块图,进一步理解二百是2个百,九百是9个百,一千是10个百。

3.借助计数器深入认识整百数

(1)拨出200并读写200。

边演示边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百用小棒表示要这么多根,用方块表示要这么多个小方块,那你们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工具来帮我们表示出二百呢?(引导学生思考用计数器计数)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比较200根小棒、200个方块和2个算珠,思考:这里为什么只要拨2个算珠就可以了呢?(因为有了数位的帮助,2在百位上,表示2个百)

复习已学的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百位。

要求学生对齐数位写200。

追问:这两个0可以不写吗?

(2)拨出900并读写900。

(3)拨出1000并读写1000。

学生在千位拨上一个算珠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在百位拨出10个珠呢?(因为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拨10个珠太麻烦,直接在千位拨一个珠很简单。)

用计数器演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尝试写出1000。

4.揭示课题

刚刚认识了200、900、1000这样的数,观察一下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我们把这样的数叫整百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5.认识生活中的整百数。

介绍生活中的整百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整百数。

(二)计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多媒体呈现方块图。

先让学生看方块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再思考: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些算式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看,小兔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数轴跑来了,丢三落四的小兔少写了几个数,你们能帮他补全吗?

追问:他还有一个问题:200和700,哪个数接近500呢?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可爱的小狗也来了,他带来了三个杯子,他数了数第一个杯子中有200粒黄豆,那么这里的第2和第3杯中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列式计算并填写表格。评讲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共要走的路长度不变,已经走的越来越多,还要走的就越来越少。

四、总结激励,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3、小组交流讨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喜欢《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选九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