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间的数学教案实用11篇

10-11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时间的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时针: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又粗又短)

分针:哪根针是分针?(又细又长)

12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格子?

12个数字:①你怎么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学生自由说)

②教师点拨,弄清位置。

请你闭上眼睛,记一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

用手势指一指。12在哪里?6在哪里?9在哪里?你是怎么记的?

那么,7在哪里?你能很快找到吗?

(三)认识整时

1、指第一个钟面,这是几时?你能读出这是几时吗?

2、你是怎么看的?

3、小结:要看几时,我们应该怎么看?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再指另一个)那这个怎么看?

分针指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四)巩固整时,并认识半时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吧!

①巩固认整时。看着图你想说什么?

②并抽1个说说怎样看时间?

③你认为他这样安排合理吗?

④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2、认识半时。

刚才小朋友们特别聪明,都知道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时间老人他说还想请小朋友来帮一个忙,小朋友们你看:(出示一个半时的钟面)

①你看这是几时?

②这时分针,时针在哪里?

③如果2时半,分针、时针在哪里?

④8时半呢?

⑤小结:看半时它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呢,指着几和几的中间。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方法。

谈话: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时丰富多彩,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选择一些板书。

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整时段时间计算,这一类计算比较简单。另一类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着重教学第二类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说说计算思路,师生共同分析。

如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想到读的算法有: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2)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钟,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钟,10+30=4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1题到第5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做完后交流。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学习你知道吗?

教学后记: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至3个),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一: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学齐数5、10、1560,;

2、认整时:用教学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

3、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蒙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他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会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间的认识。

二、新授

1、几时多一些的认识教学

利用课件做隐藏分针的钟面,比如3时15分,提问: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时针距离3的位置判断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学生判断完后显示完整的钟面。继续练习用几时多一些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教学用模型让学生练习认出几时多一些);

用钟面模型出示5时20分,问几时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数分。引出下一步的教学。

2、多少分的教学

出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有数字1至12;每两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用课件放大一部分让学生数出);有12大格。

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着出示教材例1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练习数分,并完成课本钟面上的空白。

利用课件出示只有分针的钟面,进行过了多少分的练习。

出示刚才的5时20分,教师:我们已经能认出这是5时多一些,那请同学们数数分针走了多少分?

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时多一些,再数数过了多少分。

3、认一认,用课件出示9时5分、9时25分、9时40分让学生熟练认出9时过了多少分,再变化时针的位置让学生认出几时几分。

游戏二:猜分针的位置。

利用课件出示可以隐藏分的针的钟面。如4:15,分针隐藏了,问:4时多少分学生根据时针距离4的位置判断是4时多一些还是多很多,继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现出正确答案,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继续猜5:40、6:20等。

4、时间的书写教学

出示纸做成的钟面,依次让学生认出,教师板书:10时5分、6时25分;10:05、6:25。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要强调第二种写法表示分的部分是两位数,所以5分时要写成05,另外,第二种写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写成10:05分

教师用教学模具操作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并写出,如5时30分、4时35分

5、实践操作

刚才同学们认出了老师拨出的时间,现在请你们也来拨一拨?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模型后,教师提出要求:拨出屏幕上的时间。如课件依次出示2:10、2:30、2:40、2:50过一会儿后再显示钟面,让学生同学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拨的对。

演示2:50后继续拨过10分问现在是什么时间?

纠正部分学生2:60的错识认识。分针走完一圈刚好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时=60分

同学时互相拨出某一时间给同桌认。

三、巩固

1、游戏三:贴分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椐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因为学生一时还难以根据过了多少分来把握时针偏离数字的大概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则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结合作业讲评,再次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结合钟面模型小结如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6)

中考数学答题的时间分配技巧

中考在即,很多同学对中考还有些迷茫。面对孩子,父母不知所措,不知所措。今天小编带来一篇关于中考时间如何分配的文章。大家一定要收藏!

?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

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根据大尺度考场的要求,考前5分钟就是发卷的时间, 考生填写准考证。在这五分钟内你不能做题,但你可以阅读题目。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后就开始看第一道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完这套论文后,这五分钟是制定整个策略的关键时刻。之前你没看题,你只是想象,当你看到题目的时候,你要利用这五分钟快速制定整个考试的策略。

学生拿着数学试卷,看后面的六大题。这六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由易到难。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我们提前做了很多练习题。试卷上的一些题可能已经做完了,或者如果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感觉很轻松,建议先把这么大的题拿下来。大题一般在12分左右。这12点就像从袋子里拿出东西一样,这对于建立信心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必须看看最后的大问题。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根本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时,我就把它打断了。我只是觉得后面只有五道题,这样我做题的时候可以控制速度和质量。 .如果倒数第二道题没有任何感觉,请在心里暗示自己:今年的题比较难,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会做的题在前面,不要急于做下面的问题。

?考前检查问题

考试开始后,很多同学喜欢写得快;但请记住:考试必须小心而缓慢。数学问题往往隐藏在单词或数据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你不理解单词或数据,要么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么你看错了问题。如果你是在误读的基础上做的,你可能会觉得做起来很容易,但这道题不得分。因此,您必须仔细检查问题。只有理解了问题的意思,才能正确地得到题目。你能做的问题不会浪费时间。真正浪费时间的是在复习题的过程中,在寻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了思路,简单的写那些步骤是不占时间的。

?节省时间的关键是第一次就做对

有些同学,当他们最终遇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时,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争取时间去做自己做不到的问题。众所周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面的大题难度和难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分数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的同学不看前面小题的分数,认为后面大题的分数“值钱”。 ,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希望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第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通过期末考试就力挽狂澜。考试越重要,回来检查的时间就越少

因为题目越难越难,你可能会卡在里面拿不到出去。

?题目顺序: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考试都有伏笔,比如前面的题,往往比较容易入手,他们越难,他们就越难。有利于学生的正常表现。 1979年的高考,数学吓坏了很多人。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被吓坏了,整个考试一团糟。为了避免后期出现同样的情况,提出命题时状态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进入状态,再增加难度。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不关心那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只是从最后一个问题开始。这种方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道题一般难度很大,一旦卡在这个地方,不仅会耽误很多时间,还会大大影响你的心情,影响整个考试的表现。

当然,从易到难并不意味着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问题。以数学高考题为例。数学高考题一般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选择题中。最后一题的难度属于难度级别;第二个小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难度也比较大;第三个小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所谓由易到难,就是把握这三个小山峰。

?控制速度,稳步前进

通常学生喜欢问老师:“选择题我做多长时间,填空题做多长时间比较合理??”

< p>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最好的节奏就是平时的节奏:平时做题用什么样的速度,考试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考试期间不要强迫自己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很可能会导致您的答案质量下降。在大规模的考试中,你能做的题只有这么多。如果你加快了简单的问题,你会在你将做的问题中出错;而你腾出时间去做背后的难题,却久久不能解决。 ,那么很可能导致困难和简单的问题不得分。

不要担心“完成太慢”。把握一点:一门考试,如果考生总是专注于自己会做的题,那考试一定是正常甚至超水平的表现。

所以,在考场,请以平时训练的速度稳步前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还有一些问题你可以稍后再做,但为时已晚,这不是遗憾。结果。你会发现你的最终分数往往会高于你的实际水平。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控制好速度,这是考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考越来越近了。希望家长们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同时也要多多开导孩子。中考只是普通的考试。希望同学们在中考的考场里,能严格练习,能放松。我祝愿所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7)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干个。

1、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3、《龟兔赛跑》故事导入

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教案.出自:.教案网.)(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4、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第7册教科书第91页例4,92页的练一练及相关练习。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

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思考方法.

3.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如何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2.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活动投影片一套,小黑板两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读题

(2)用两种方法解答

2.导入:

(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相遇求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以后解答

(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

(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现在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相同?

(3)现在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

3.归纳

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相同的.

(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

(3)如果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问:是不是呢?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提问:

(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

(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

(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

①270米是路程

②90米是速度

③3分钟是时间

④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

三、巩固发展

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改变条件出示:

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说解题思路

①如果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如果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思考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

③如果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

2.根据条件列算式并说明理由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54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1)(65+70)4=540(2)540(65+70)=4

(3)54065-70=65(4)54070-65=70

(5)540-654=704(6)540-704=654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复习题小黑板

速度时间=路程

例6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的和)(相遇时间)(速度的和)(相遇时间)

270(50+40)

=27090

=3(分)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和1克的物品、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质量单位

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质量单位,我们习惯上也称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

2、复习质量单位

①、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吨、千克(公斤)克)

②、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掂量,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感知。

③、想一想,1千克是由多少个1克组成?

④、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⑤、那么比千克大的单位有什么呢?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

我们经常见到的水泥每包是50千克,10包有多重呢?20包呢?我们规定1000千克为1吨。(那么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

⑦、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p79页上。

3、做一做:教科书p79页质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1、导入课题

问:刚才你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1分、2分)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时间单位)

继续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呢?

2、教学年、日的来历和世纪

①、教师结合教具讲解年、日的来历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1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②、教师讲解世纪

3、复习时间单位表

①.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2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②.1天有多少小时?1小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③.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5、7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做练习十八第8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第6题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板书设计31(1、3、5、7、8、10、12)

质量单位、时间单位30(4、6、9、11)

28(平年二月)

29(闰年二月)

吨1000千克1000克世纪100年12月日24时60分60秒

平年(365日)

闰年①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10)

合理分配高考数学答题时间

明确目标,珍惜时间,高效

——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高考数学

广州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周轩轩

经过漫长的

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同学们已经熟悉了每个知识点的演练。我们称这种策略成熟。 临近高考,不到50天,如何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依靠战术上的努力似乎很快就会成为瓶颈。此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战略调整。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科学地分配答题时间,对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应试者来说是必要的。战略技能。

“我们不可能完成每场考试,尤其是后面的两个大题。”我经常听到学生们痛苦地抱怨。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必然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就我省高考数学试卷而言,按照“16/3/3原则”可分为三部分,即客观题(16题)、简单答题(回答前3题)问题)和最后的问题(回答最后 3 个问题)。学会合理分配这三个部分的答题时间,可以让考生以从容的态度面对考试,也可以帮助考生从最佳角度获得分数。

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花40分钟左右来解决前面的客观题(选择填空题),然后用剩下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但是,正如没有一刀切的策略一样,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也无法用一个标准来定义,时间的分配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实力。考试前,考生需要设定自己的考试目标,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战术。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保留简单的问题很重要。鉴于客观部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可以稍微放慢速度,把时间控制在50-60分钟,力求准确细致,尽量保证基础知识点70分的成绩不输。接下来的三个易于回答的问题平均需要 10-15 分钟才能完成。至于最后三个大题,建议先看题,根据题意写下能与题相关联的常识点。例如,可以导出涉及函数单调性和切线斜率的函数,可以建立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找到序列中的第一项,依此类推。如果你没有其他想法,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剩下的时间回去检查之前的问题。

对于目标分数在100-120之间的学生,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客观题应在40分钟内完成。每个简单的答案问题应该在每个问题大约 10 分钟内完成。对于倒数第三个问题,这是一个在大结局中相对容易的问题。在 15 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解决方案。如果时间有限,你可以先把更复杂的计算放在前面,但要尽量保证前四个问题的答案。完整性和规范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扣除。不要轻易放弃两个困难的结局问题,并写下您将执行的所有步骤。即使想法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尽量罗列一些要点。

对于分数超过130分的同学,需要在30分钟左右快速准确地完成客观题,简答三题按7分钟时间限制,分别为 8 分钟和 10 分钟。训练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剩下的时间将按照3:4:5的比例分配给最后三个主要问题。同时,认真复习题目,解题步骤符合规范,做的题尽量给满分。

总之,结合自身实力,明确目标,高效安排答题时间,是成功应对高考的助推器。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最新时间的数学教案实用11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时间数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