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优选9篇

10-13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通过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强调“平均分”在分数认识中的作用,感受分子、分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强调“平均分”在分数认识中的作用,感受分子、分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分”的情境,把整体分开。

1、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将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二、把几个物体看做整体。

老师这有一盒乒乓球,里面有3个黄色的,2个白色的。

1、黄色的球占这盒球的几分之几?

2、白色的球占这盒球的几分之几?

3、好象分数应该和平均分联系起来的,这儿有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情境中找整体。

第59页图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完成书上几个问题。

四、巩固与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2、有4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3、你是怎样想的?

4、练一练第2题。

5、按分数圈一圈。

6、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五、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不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

板书设计

分一分(二)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2】

分数部分:

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 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 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2、 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 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 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4、 面积单位:

(1)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能正确读小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米尺,纸条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课前测量的身高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在量一量中,认识小数

师:米、分米、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米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1、2、4、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2.认识小数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师: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3.初步理解0.1的含义

师: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4.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5.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小结: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6.比较小数的大小

在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有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给他们排出名次。

小组内讨论:怎样比较这四名同学的成绩?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发表意见,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5】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沛,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研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扮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同学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身的方法,说明自身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身的理由。)…………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身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研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同学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来到了游乐场。(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局部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极速风车、旋转木马······。

1、解决游玩中数学问题。

师:他们在游乐场中又碰到问题了,继续吗?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同学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5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18×104≈20xx(元) 18×104≈2200(元)

20 100 20 110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他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帮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使同学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和小结。评价一下自身在这节课中的表示以和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反思:本课从设计上体现“从同学动身,为同学的发展而预设”原则,课堂上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朴实、自然,时刻体现对同学发自于内心的关心和引导,突出的表示在以下方面:

1、找准同学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我从同学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动身,让同学“试一试”,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并没有将本节课的观念强加给同学,而是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观念,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知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改变自身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协助同学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3、整节课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同学通过解决问题、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等方法,特别是协助同学自身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探索估算战略,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是在同学对玩超速风车游戏时,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有争议时,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18×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是钱不够;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20×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却是能买到票。对此,我只是引导同学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却错过了一次进一步挖掘错误的原因,从而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机会。

2、课前,我设想:在导言后告诉同学,我们秋游时,无论坐车还是玩游戏都要注意平安,对同学进行平安教育。但是课堂上忘记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7】

设计说明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复习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笔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逻辑性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视对算法的复习。

在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个击破,通过解决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回顾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复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就要经常地复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复习不仅是快乐的,它还能让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提升,进而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打开教材看第二单元的内容。想一想,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样口算呢?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个十, 想:3×80=240

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240÷3=80

240÷3=80

2.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数不变,先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

123÷3≈40

120÷3=40

3.回顾交流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1)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验算方法。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教材111页2题中关于笔算除法的习题并验算。

注意:对于商中间有0与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容易出错,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估算,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判断出商是几位数,或在计算后,通过验算来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先,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加入了催化剂,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8】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师:你们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同时出示不完整的竖式如下)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口算过程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不够商1时商0”的道理,并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

①从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从除法本身计算的规则去理解:用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时,不够商1,需要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在个位上商4。

(2)结合口算,说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写出了912÷3的竖式计算过程,请大家结合口算的过程,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学生能够透彻地了解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喜欢《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优选9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