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文心得(经典六篇)

10-13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读原文心得”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改变感悟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顺应自己的心情写几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就是先确定主题,确定内容,整理大纲,再整理出具体的内容。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读原文心得(篇1)

韩江有感

清代 丘逢甲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译文(m.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有人说是吹南风,来的竟是北风,时事变化不定。我道途蹭蹬多磨,心中苦闷难遣,这埋怨谁,能埋怨天公吗?

有志气的男儿为改变祖国前途命运欲施回天之策,但实施起来可要经历千盘百折的磨难,不可能一帆风顺。

注释

韩江:水名,因韩愈而得名。上游为福建汀江,至广东会梅江及大靖溪。

蹭(cèng)蹬(dèng):因际遇不佳而失势的样子。

天公:俗称天帝。

回天:能扭转不易挽回的形势。古代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某种行动的,也称回天。

千盘百折:喻屡遭挫折。

创作背景

这首七绝写于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间(1905一1907)。其时日本与帝俄以争夺殖民地为目的,竟然以我国领土作战场,开交战国以第三国领土为战场之先例,辱国丧权,莫此为甚。诗人一次来到韩江边上,见滚滚韩江有感而发。

赏析

前两句写韩江之曲折和对待态度。“南风”、“北风”,从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风,从整首诗意来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为变化莫测。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酿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丘逢甲越来越看清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道是南风竟北风’’喻国内外时势变化不定,清政府种种暴行逆施令人不满。“蹭蹬”喻诗人失意、空虚,难有作为。诗人十三年前抗日保台失败,受到遭折,现在见清政府又腐败无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又未能取得胜利,丘逢甲仍在担忧着中国的前途。所以,这时他内心有失意、空虚之感。

后两句写前途多磨,望人民有志。“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在世界上要成就一番大业,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可走,必然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这两句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人生哲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准备迎难而上,“要展回天策”的韧性战斗、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千盘百折”,事物多磨折。丘逢甲心中始终叨念着祖国的统一,台湾的光复,叨念着祖国的前途命运。

这首诗句句明白畅晓,不用僻典套语,二十八个字都从心底发出,这便是他和黄遵宪所提倡的“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的实践,和当时盛行诗坛的所谓“同光体”是有本质上之不同的。被梁启超推为“诗界革命一巨子”的丘逢甲,其诗歌熔沉郁悲凉与金戈铁马于一炉.又有通俗化、散文化的趋向。这首七言绝句,也大致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

读原文心得(篇2)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的会议。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富强的新中国。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日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科技信息中心的党员干部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切实把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担当新使命,奋斗新征程,为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

一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开辟新境界、创造新辉煌。

二是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整体,贯通起来把握、结合起来推进。要高举旗帜、坚定信心,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准备,深入推进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我市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推向前进。

三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概括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要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十九大做出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奋力拼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浩瀚深邃、博大精深,既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又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

四是深刻认识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的重大科学论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加光荣的使命。科技工作者要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国家科技战略使命,围绕科研、立足岗位、前瞻布局,以科研创新、科技发展服务国家、服务地方,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要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释放创新智慧能量、燃烧创造发明激情,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

五是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让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科技工作者要奋发有为。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帮助农牧民及时掌握新技术,用科技实现增收致富,过上美好生活。在科技扶贫工作中,要围绕各族群众需求,提升创新能力,不仅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还要让群众穿的暖、穿的好,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六是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科技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加强科技战略支撑的新要求,坚定创新自信,强化创新作为,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技界的不懈追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和促进,打造持续稳进的创新型学科,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我们科技工作者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将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对群团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工作者的新期待,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引领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工作者,并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优化科研环境、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最后两个月时间,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做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力军,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践行者。我们要振奋精神,加压前进,突破瓶颈、干出亮点、干出成绩,为全年工作划上圆满句号,向上级领导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点击查看更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读原文心得(篇3)

原文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古诗简介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悼亡词。该词上片叙天人永隔之恨,起笔直抒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无穷憾恨,虽然三年过去,沉重的哀思仍然缠扰词人,无法释怀。下片抒思念亡妻之情,设想九泉之下妻子会寄来书信,这样就能了解她死后的苦乐和相伴的魂灵。全词虚实结合,层层入深,凄惋缠绵,发自肺腑,不假雕饰。

翻译/译文

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注释

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夜台:指坟墓。

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

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这首词即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农历五月三十日,为卢氏亡故三周年之时。

文学赏析

词一开篇,作者就化用李之仪《卜算子》中“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成句,看似突兀的一个反问句,却真实地道出纳兰对卢氏之死所表达出的哀伤痛悼之情,虽然卢氏已经去世三年,但是纳兰对她的思念却一直没有停止,他也曾想开始新的生活,却又始终放不下旧情,在亡妇忌日之时,他的这种郁结已久的矛盾心情终于得以释放,一个“恨”字,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接下来作者交代了时间、地点,“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卢氏的忌日是农历五月三十,此时正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暮春季节,因此说是“葬花天气”。屋外雨声连连,而纳兰的心情则沉重凄清,所以他虽然身在春季,却感受此时已是“寒更”。

对于卢氏的离世,纳兰始终不能承认这个事实,因此他总希望这只是一个梦,等到梦醒之后,卢氏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但幻想终究是幻想,不会有梦一做就是三年。对于卢氏之死的原因,纳兰猜想是因为她“料也觉、人间无味”。因为坟墓虽然冷清孤寂,但是却能够把所有的愁苦都埋葬于地下。

上片结尾“钗钿约,竟抛弃”呼应开篇“此恨何时已”,似有怨恨之意,你和我本有钗钿之约,如今你却要违背誓言,让我独自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全词到了下片,纳兰开始倾诉自己的别后生涯。“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纳兰在这里设想阴问如果能通书信,自己也就能够知道卢氏这些年来的苦乐哀思与准一起相伴度过。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从生前的恩爱,到关心亡妻死后的生活,甚至在其逝去后经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地思念她,可见纳兰对卢氏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湘弦”一词在这里明指纳兰害怕睹物思人,因此不忍再弹那哀怨凄婉的琴弦,也暗含了他不忍续弦再娶之意。

据记载,纳兰在卢氏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可见,纳兰不但把卢氏当成了自己的贤内助,更是把她视为知己,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观念,因此在妻死不能复生、自己又不忍续弦的情况下,纳兰想要和卢氏“待结个、他生知己”,这虽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安慰。但是纳兰对此无比的执着,甚至还害怕他们两个人即使来生结缘。却也像今生这样命薄,美好的光景、美好的情缘不能长久。

在词的结尾,纳兰终于从内心世界回到现实,在那空阶之上,亲手点燃了祭奠亡妻的纸钱,并且自己心中所有的情感都化成一句话,“清泪尽,纸灰起”。

读原文心得(篇4)

原文: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译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注释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双林禅院:指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七公里处双林寺内之禅院。双林寺内东轴线上有禅院、经房、僧舍等。

孤檠(qíng):即孤灯。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荐:进献、送上。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从“风雨消磨生死别”句来看,其伤悼之意已明。其所谓“有感”,便是这天上人间生死之别的不能忘情;可见纳兰与卢氏夫妻情爱之深笃,亦可见纳兰于爱情的真纯诚挚。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纳兰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虽然蓄发,内心却如灰烬一般,毫无生气,对红尘不再眷恋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消磨时光罢了。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句“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纳兰在最后感慨“薄福荐倾城”,纳兰福薄无法消受上天赐予的礼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此篇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读原文心得(篇5)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悬影分千雁,辞根散九秋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

,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

公元799年春季(正元15年),宣武节度使及其下属在董晋死后叛乱,然后中光,蔡和其他州长吴少诚再次叛乱。唐朝派遣了十六名士兵和马匹进攻,战争发生在河南省。当时,南方水运主要通过河南关内运输。

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

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告别家乡,四处漂泊,多么像深秋的蓬草断根,伴着萧瑟的西风,飞走了,无限期地飘来飘去。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每个人都在仰望这一刻勾起无尽怀旧的明月,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流泪!

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在这里,诗人用绵邈真挚的诗意,勾勒出一幅五岳望月思乡的画卷

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读原文心得(篇6)

中央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发力,严格务实、全面细致,把“党章党规”蕴藏着的“纪律基因”,植入每一个支部的每一个“细胞”,目前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讲,如何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尤其是让每一名党员都在这场学习教育活动中能够真正学懂党章党规,笔者认为,首先要奏好学懂“党章党规”的三部曲。

体悟学习初衷。

知行要合一,先解决“知难”。弄懂为何要“知”为何要“行”,更是难上加难。用心体悟党中央要求学习“党章党规”的初衷,是突破思想障碍,学习真正走心的第一步。

中央为什么不开列那些鸿篇巨制的“大部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却偏偏强调学几本薄薄的“党章党规”?学习教育的初衷,也许有三点。其一,深学笃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固然离不了原典原著的理论滋养。而扎扎实实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直接最见效的,则是以纪律规矩上的严要求,矫正言行举止里的不合规,以言行举止的端端正正,摆好理想信念中的定海神针,科学排列“细胞工程”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其二,建设一个富有青春活力的执政党,必需一批理论上的“关键少数”,以确保理论建设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而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则需要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及便于执行的方式,引导“普通多数”把理论建设的精华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其三,失之于“宽、松、软”的治党环境,最终只会失之于“散”,纪律散了,人心散了,队伍也就散了,人民的愿景也就落空了,而重点学习“党章党规”的预期效果,就是要营造“严、实、细”的治党环境,矫“散”成“紧”,务求治国理政新思想能够按计划按程序按要求,贯彻到五湖四海的角角落落。党员干部只有灵魂深处真正认同“党章党规”在“两学一做”中的奠基功效,言行表现上才有对规章规矩的敬畏、对违纪乱制的鄙夷、对责任义务的用心。

注重学习方法。

知行要合一,知易行不易。难易要互换,突破在方法。怎么把学习“党章党规”收获的深刻体悟、真诚信仰、良善愿望,具体化为扎实有效的真学真用?首先,要通读规章文本,清楚纪律要求。作为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党章党规,语言精练,体例严整,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论是在风雨晦暗的建国前,还是波澜壮阔的建国后,不改初衷,不减决心,不断研究国情世情,永远励精图治,始终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上累积起来的实践经验与历史智慧,又突出了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时期的问题导向,散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方面倡导内心世界的自省自律自管,另一方面精确定位当前纪律问题高发领域,详细规定各项违纪行为惩罚措施,确实做到内外兼顾、不留死角。而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发文《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直接点明再学党章的必要性,亲自辅导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党章。只有扎实阅读规章文本,纪律红线高悬于心,事情临头,在“为”与“不为”之间,方能进退自如,不乱方寸。其次,要研究正反案例,熟悉实际情景。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达到。善于参照先进人物事例,勇于向榜样模范看齐,苦干硬干真干实干好好干,干出属于本职岗位的突出业绩,贡献出共筑中国梦缺不了的点点滴滴。诚于结合各类违纪案例,精于剖析案发过程,提前熟悉人情世故可能创设的违纪场景,预先学习化解违纪风险的有效方法,努力在遵德守纪中,发展“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注入一股净化政治生态的新鲜空气,而不是被“甘如醴”的小人之交,被攻破纪律底线,拖入圈子漩涡。

务求学习效果。

知行要合一,行要体现知。以学促改,以改促学,改学相长,才算学习有效果。衡量学习效果,一要看学习过程中是否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二要看学习结束后是否树立强烈的党员意识。不论是“关键少数”,还是“普通多数”,只要带着问题学,就会不枯燥,就能有收获。针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带给在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细读“党章党规”,重温“入党誓词”,定会再一次唤醒党员干部灵魂深处尘封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学懂“党章党规”,入脑入心;唤醒“四大意识”,归根到底,就是要锤炼八千万个“细胞”的党员意识。以党员意识的清醒明白,保证组织肌体的硬朗清爽。这种珍贵的“意识”不在“文山会海”,不在“数字出官”,不在“形象工程”,而在于敢对“设租寻租”说“不”、敢对道德败坏说“不”、敢对“团团伙伙”说“不”、敢对“妄议中央”说“不”。

学懂“党章党规”,不能仅是抄几遍党章,听几节党课,参加几天义务劳动,更本质的,是要从学用结合中培养遵章守纪、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