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课件

10-18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自然灾害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自然灾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台风带给我们人类的危害,并知道一些台风来临时的安全措施。

2、能分辨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到的安全行为。核心经验能分辨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到的安全行为。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ppt。

2、电脑、投影仪、翻页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经验分享,引出主题(ppt1、2)--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台风吗?你了解它吗?

二、了解台风带来的危害(ppt4-8)--台风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发暴雨、引发暴潮、毁坏树木、毁坏建筑物、影响出行、影响交通)

三、听故事,感受台风(ppt10-15)--你经历过台风吗?皮皮猴和小黄鸭就刚刚经历过,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看ppt听故事--台风来临前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刮大风时,小朋友最好呆在家中,尽量少出门。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在高楼下走,要远离建筑物。

四、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自然灾害课件 篇2

一、引入

(1)老师简要介绍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传授自然灾害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老师可以分享一个真实的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或台风,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1)老师简要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对生活的危害。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学习自然灾害安全知识

(1)老师给学生分发关于自然灾害安全知识的手册或小册子,让学生静态阅读,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自然灾害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老师结合课堂讲解,重点讲解地震、台风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预警标志、应急逃生方式和自救互救的常见方法,如地震时的“钻掩抓”方法、洪水时的寻找高处避难等。

四、案例分析

(1)老师以实际案例分析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的不同应对方式的优劣,并引导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情况下,他们应该如何选择最安全、最合理的应对方式。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对于不同自然灾害的应对方式的看法和经验。

五、模拟演练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切身体验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应对过程。

(2)模拟地震、台风或洪水等自然灾害情景,挑选学生扮演灾害现场的不同角色,如“受困学生”、“救援人员”等,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表演出相应的行为和应对方法。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实际操作技巧。

六、总结与展望

(1)老师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内容,强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自然灾害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老师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自然灾害防范活动,宣传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并号召学生成为自然灾害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和推广者。

七、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报告,包括自然灾害的种类、发生原因、应对方法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防灾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2)要求学生结合家庭实际,制定一份家庭应急预案,并在下次班会时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样一堂以自然灾害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通过班会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使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弘扬自救互救的精神,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自然灾害课件 篇3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还原了灾难发生动因,分析了滑坡灾难成因。提出了预防大于救灾、系统组合实用型专家组排查地灾危险源的独到见解,举例证明了山体滑坡预防成功的重要性。基本描述了滑坡前兆和多种监测预防技术,提出应急测绘技术与综合防灾二维码分级管控的新技术思路,给出了应急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答案和目标导向。

【关键词】山体滑坡、危险源、易滑体、粘接、裂隙、拉张、摩擦、崩塌、能量

一、还原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动态能量

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在2017年6月24日5时38分55秒发生了山体滑坡。滑坡周边5公里内平均海拔约2967米,新磨村海拔为2308米。根据计算,还原灾难动态真像,崩塌出现猛烈下滑与继续下滑两段过程,一段猛烈下滑持续时间约100秒。二段继续下滑时间约148.42秒,两段滑坡完成时间为4分多钟,能量切换时间非常短,滑坡体大约有800万立方米,基本容重为2400万吨,滑坡最大落差约1600米,斜向倾角65~70度,平面滑动距离2500米至3000米。茂县山体滑坡崩塌体群屑流冲击力学计算:根据我对山体滑坡多次观测、多次治理、成功处置滑坡,用技术进行客观论证,多次观测到落差不一类型不同的山体滑坡,斜长100米、倾角在60度与70度左右的山体,上百吨易滑体通常在6~8秒钟不规则的完成崩塌。茂县山体滑坡动态也是不规则崩塌运动,易滑体在含水状态下随着65度的倾角在第一阶段产生不规则的撕裂能量、崩塌、乱窜、弹跳、直落方式,崩塌的山体与非滑体在第二阶段产生巨力摩擦、挤压、前拉后、后推前的动作和姿态,形成群屑流瞬间下滑,整个滑坡体出现拉张、撕裂、崩塌、乱窜、弹跳、挤压、摩擦、追赶等姿态,全部完成时约4分多钟,经过测试和计算分析,800多万崩塌体约等于2400多万吨,2400多万吨的崩塌体在斜高1765米的崖上,形成了一定能量,能量初始速度每秒为0米,末速每秒14.21米,平均速度每秒7.105米。易滑体滑动完成时间是248.428秒,约合4.14分钟,可见4.14分钟完成2400万吨滑坡体的冲击能量远远超过人力不可抗拒的万倍能量。巨大的能量突然在2017年6月24日清晨5时38分释放,把茂县叠溪镇新磨村40多户人家突然吞噬,山体崩塌冲击能量把房屋摧毁坍塌、埋压,受灾民众被砸的面目全非,部份受灾人员在滑坡应力的直接冲击下,以切割、撕裂、猛捅的动作方式,把受灾人员砸、撞、戳、砍、劈的尸首分离和臟器暴露、肝肠落地被快速被埋的迹象,场景惨不忍睹。川西高原茂县叠溪镇滑坡区和附近,由三个行政村组成,系两山夹一沟的峡谷地貌,松坪沟对河两岸的山势海拔较高,植被茂盛,气侯湿润,低温天气较长,在6月24日5时38分的叠溪镇天色还处于麻黑状态,多数人们还在睡觉,根本就没有逃生准备,所以死亡惨重。茂县叠溪镇滑坡是一次体积多、能量足、破坏性强、社会影响性特别巨大的灾难。要想在10米至40米的乱石堆和掩埋体、泥沙、碎石、混合泥土一共五种山体地质,以群冲群屑流方式释放滑坡能量,要想寻找到一名幸存者,真是难上加难,救援官兵只好擦干泪水,强忍悲痛,继续投入另一处搜救任务。根据滑坡灾害难度,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滑坡灾难事故应急救援,难度系数超越地震救灾,根据滑坡定性和事实分析得出结论,预防大于救灾。

二、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的综合性诱因分析

茂县叠溪镇新磨村位于岷江支流松坪沟,根据山洪灾害评价调查成果显示,[²]该村上游流域面积为50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平均比为3%,水流方位呈东南流势。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叠溪镇新磨村松坪沟上游14公里,在滑坡事发前一月,累计降雨量达到119毫米,事发前三天降雨量为12.5毫米,事发当天总降雨量6.5毫米。根据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地质结构分析,叠溪镇新磨村属于青藏高原挤压四川盆地的东缘地质能量聚积区,茂县是川西高原东部,我曾到过茂县叠溪镇两河口村、新磨村、磨房沟村,顺便对岩结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用地矿动力学分析了沉积岩、千枚岩、粉沙岩、石灰岩几种岩质,对岩体的节理、裂隙、粘接性、摩擦性、能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浅表堆积层作了动力分析,得知地质薄弱环节形成重大危险源。加之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释放能量的影响,导致岩石裂隙新增,岩体破碎,在高温严寒影响下出现热胀冷缩的反应,岩质开始加速风化,岩体变得更加松软,粘接系数与支撑系数逐步丧失,破碎的岩石难以支撑和维系易滑体重量,从而出现岩石结构撕裂与崩塌的糟糕状况,在雨水的诱因下,易滑体能量突然释放,厚薄不均的片片石,大规模的形成群屑流,不规则的圆石头呈弹跳、乱窜的方式砸向村子,导致了茂县新磨村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事实。

三、茂县滑坡灾难给我们生命安全带来的反思

地灾无情的吞噬很多生命,给我们带来一次次锥心之痛,一次次撕心裂肺,残酷与悲痛的客观事实,早已让我们痛心疾首,并多次发出反问,地灾的频繁发生,究竟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面对鲜活生命被死神无情的夺走,我们显得多么无奈,多么被动。谁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应当成为研究目标,应该成为总结的课题。我们面对灾难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认真想想,想清楚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怎样维护和保障生命安全?生命安全从地灾方面如何入手,如何开启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应急救援如何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系统工作。单纯性的事故救援频繁的出现杯水车薪的局面,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就是客观事实,代价又太大,教训也惨痛!残酷的客观事实面前,证明了单纯的事故应急救援肯定行不通。也说明了灾难事故必须从系统的预防工作做好,摄入可行的安全应急技术预防措施,全面贯穿安全应急的系统思维,扎实做好安全应急救援系统工作,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闭环管控为保障体系。着力建设系统的应急科学与工程,夯实应急管理系统保障,创新和捕捉跨学科技术支撑应急救援,净化应急管理泡沬物质,改善应急管理虚幻不实的忽悠局面。

四、滑坡的预防、启示、前兆及测算公式

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滑坡,客观的看待灾难事故艰巨性,整个川西高原海拔较高,具有微弱的高原反应。预防地灾可以在直升机和相关装备配合下,也可做到实地勘测和评价危险源,完全有能力化解这场滑坡灾难。事实胜于雄辩,成功化解滑坡灾难大有案例,[³]云南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腊早村一村民就成功预警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在政府的协调指挥下,转移并安置了群众,避免181人的遇险遇难。就在事发前一天,一位心细的村民发现腊早河突然断流,村后山上乌云密布,加之近日连续强降雨,很快他意识到这是滑坡泥石流的前兆,他迅速将情况上报到村委会,逐级上报至县政府,并在同一时间协助村委会疏散了河道两边的村民。[³]

山体滑坡在笔者家乡四川彭州、都江堰、汶川很常见,笔者也多次成功化解规模不等的山体滑坡灾害,并做到无人员伤亡和贵重财物的损失。笔者从实际场景总结了一些滑坡规律和测算稳定系数的公式,期待各级专家斧正。

(一).大滑动之前,坡脚与易积水处有泉水再次复活的迹象,易滑体下部边缘泥浆涌出,水井有突然漏水迹象,或者水质浑浊、茶黄色等异色出现。

(二).在滑坡之前山体有倒“八”字的裂隙裂缝出现拉张、失衡,此种现象说明了易滑体部份在向滑落带产生坠性摩擦和挤压,此时,已进入临滑、崩塌、搬马牙、走山等状态。

(三).山脚浅表堆积土体和原貌不一样,出现隆升涌高和下沉现象,山体上部有裂缝产生分裂式拉张、顺滑式拉张以及摩擦运动等下沉现象,上沿浅表层有孤石的地方,它会发生沉降,位移和滚动的迹象。

(四).山体滑坡有裂隙裂缝的地方,要发生滑落之前,由于强降雨的开始和结束时,地表温度和裂缝温度不一样,裂缝里会出现雾气,而且易滑体均出下拉裂隙至裂缝演变。

(五).山体滑坡的外沿山体层纹、节理和裂隙发生沉降,或呈“Ⅴ”型断裂,外表常垮落泥土和撕裂岩石,随着倾斜倾角的度数摩擦发生,倾角度数越大,加上有水,粘接系数随之降低,推垮性破坏力学越强,相反,倾角度数越小,粘接系数不易丧失,推垮性破坏力学减弱。

(六).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山体物理支撑,把山体下部、两侧掘空、让山体形成悬崖形、孤岛形、侧凸形、侧凹形,修复和治理措施未及跟上,出现治理措施失效,上部山体重力坠向破坏的脆弱带,稍遇降水更快,更严重。

(七).由于强震烈度强,导致直接对山体破坏或次生灾害破坏。地震把山体浅表层震裂,岩体层纹裂隙裂缝增多而且很深,这类滑坡可通过降水或通过自身重力释放能量致灾。

(八).山体滑坡前也有地震前相似的宏观异常,如鸡鹅乱飞,狗不进舍,马不进圈,野生动物逃离,水冒泡,变色,变味等违反常规现象。

(九).山体滑坡的预警与工程改善获取数据计算方法,将N块易滑体滑动面剪切强度参数为tgΦ,C是全部除稳定系数fos,并使剪切成N个条块的易滑体沿滑动面全部处于静止平衡,此时得出fos,即为滑坡稳定系数,N块易滑体滑动面稳定系数基本上相等,差值微小,甚至没差值!

滑坡稳定计算比较,强度储备稳定系数与超载法稳定系数不相等,可以把强度储备法稳定系数看作fos1,超载法稳定系数看作fos2;

1)强度储备法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为fos1:

1=(wcosα·tgФ/fos1+C·L/fos1)/wsinα

2)超载法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为fos2:

1=(fos2·wcosα·tgФ+C·L)/fos2·wsinα

①其中fos1、fos2为强度储备法系数、超载法稳定系数,

②W为易滑体重量(KN)

③tαna正切、缩写α为易滑体倾角( ° )

④C为易滑体内聚力(kpa)

⑤L为易滑体动面长度(m)

⑥cos余弦、sin正弦是三角函数

山体滑坡动能释放的强弱,一般取决于易滑体与非滑体接触层面倾角度数大小,易滑体摩擦层面的韧性,均由易滑体的容重、地貌的凹凸系数、地质结构脆弱性而发生改变,系统的结合以上公式算出内聚力或粘接系数。我把能量释放方式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五、滑坡的应急预防技术概论

认识滑坡前兆对预防滑坡灾难、滑坡监测与预警、工程改善滑坡能量很重要,预防滑坡可采用应急测绘技术,边坡雷达扫描技术,失衡观测技术,区域类比技术,地形地貌物理评价技术,小范围的可采用烟雾压入技术等!根据滑坡类型的成因选择实用技术,科学获取拉张、位移、沉降、变形、粘接、摩擦、支撑、内聚力稳定等系数,掌握山体滑坡薄弱环节,展开滑坡前兆能量转换和监测。获得科学可靠的能量数据后,针对性的建立防灾减灾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紧盯危险源能量转换,精确削减危险源能量,把危险能量削减到最低风险。建立群测群防机制,优化组合权威技术、地矿实务、民间资深融为一体的专家组,全面系统的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分出地灾四级风险,并由上到下列出关键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低度风险,系统结合地理、地物、地质信息数据,绘制灾害风险实景图,给出投影坐标,结合工程改善、监测转移、应急救灾、双重预防机制等处置技术!用数字矩阵生成黑白相间的综合防灾二维码,畅通公众信息了解渠道,有效削减风险能量和消除隐患。

世上无难事,有心人事竞成,普通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防、可测、可改善!夯实发展安全应急技术为应急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导向。以尊重生命、安全为天为防灾减灾主旨。鼓足勇气、俯下身子,清谈废务、真抓实干,切实把灾难预防工作抓细、抓实、抓牢!

*注:文中应急测绘技术系笔者与同道开发,所涉领域包括农业灾害、国土灾害、洪水灾害、建筑物坍塌、矿山生产事故等!共分为防灾监测、决择指挥、事故救援三阶段内置,应急测绘部份科目已使用过,效果很好,实现了精确救援。文中部份数据是笔者经过多年观测、设置实际滑动场景进行论证、再进行物理解算,具有独创性。

自然灾害课件 篇4

一、活动目的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

(二讲解各种自然灾害

1、洪水灾害

2、干旱灾害

3、气象灾害

4、地震灾害

(三自救常识

1、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迅速转移

2、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3、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4、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5、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三、活动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自然灾害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学会自救和抢救他人。

自然灾害课件 篇5

第一单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全球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全球环境问题、公害事件等的**、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性有所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危害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公害事件、全球环境问题等**和影像资料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强化学生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目的。

2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全球合作的理念,共同防灾减灾。

[教学重点]

1土壤侵蚀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2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全球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4. 工程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与教具]

多**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讲授过程]

知识储备: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类型?

生态破坏: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壤盐碱化;④臭氧层的破坏;⑤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⑥森林面积减少

环境污染:①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城市垃圾污染;⑤大气污染 ⑥水污染;⑦酸雨污染;⑧光化学污染

本部分以综合性问题的形式呈现:以地区为载体(在中国更经常被测试),经常提出三种问题:

1、此区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原因?

3、应对的措施?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加剧自然灾害频发

2、案例:

案例1:

阅读教材第23页,思考:1。什么是水土流失?2、土壤侵蚀的原因?3、土壤侵蚀的后果?

思考:1、什么是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侵蚀基础上的土壤侵蚀,由于人为因素的增加,侵蚀强度突然增大。)

2、土壤侵蚀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人为原因:过度、开矿)

3、土壤侵蚀的后果?(侵蚀区:干旱、山洪;沟谷侵蚀:泥石流、滑坡;下游地区:洪涝)

**:教材p24页活动,土壤侵蚀与下游地区形成洪涝的关系?

结论:洪峰流量随洪水位升高而减小

原因:因湖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面积、容积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课堂练习:练习册《教材解析》p29例题

案例1小结:

案例2(复习):水土流失

请分析一下黄河下游洪水灾害的成因?

案例3(复习):

案例四: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森林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教材解析》p26例题1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事件(区域和全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页: “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完成活动题。

2、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热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1、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并完成活动题。

自主学习:第26-27页(臭氧层破坏与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

课堂练习:练习册《教材解析》p27—28页例题2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工程活动自然灾害

城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山体沉降、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等

采矿崩塌、滑坡等

修水库**等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页:“大型水库诱发**三例”,并完成活动题。

课堂练习:1、练习册 《教材解析》p28页:例题3。2、练习册 《教材解析》p29—31页:例题2—例题5

本节小结:

人类活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关系密切,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时,要联系到人类活动(即人为原因)。

板书设计: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加剧自然灾害频发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事件(区域和全球)

2、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热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工程活动自然灾害

城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山体沉降、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等

采矿崩塌、滑坡等

修水库**等后记

自然灾害课件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二(10)侯思齐的家长,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这里发言。

我发言的主题是《时时不忘防灾减灾》。

同学们,生命的确很脆弱。不久前的雅安地震、“新闻夜班车”播出的娱乐室火灾、一次次交通事故以及无法救治的各种病症剥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由此可见,健康生活一辈子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周围的一切,电磁辐射,自然灾害,交通隐患、运动伤害,水、火、电等等都考验着每个人的生命力量。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有我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充分认识生理健康知识,扎实掌握一些自救技巧,才能避免各种侵害和伤害,才能让自己和周围的朋友过得舒心健康。同学们,以前我们学校举行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就是比语文、数学重要得多的一课。现在,你一定明白为什么每天上学时,你们的父母总会唠叨着:“过马路时要小心”,“注意安全”了吧。就是这些充满善意与爱心的提醒,告诉你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时刻不忘防灾减灾,做到警钟长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自然灾害课件 篇7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引入】。

【活动目的】。

1.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1)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地震后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活动小结】。

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学校预计会在下周一、周二,进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听从老师的指挥,确保演习活动的安全,千万不能在为了安全的演习中出现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风。

2、对台风的形成及危害有初步的了解。

3、掌握基本的自保方法。

4、能够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对台风的看法。

活动准备:气球、风铃、电风扇等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逐一出示物品:气球、风铃,风筝然后教师请出一位神秘的朋友,看它来了,知道它是谁吗?引出风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的变化都是因为风来了。

2、引导幼儿思考风是怎么样的呢?突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东西师可是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风的踪迹,用身体感受到风,(如没风用电扇)

二、引出不同种类的风,了解风知识,知道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1、让孩子大胆的说出台风来时的感受用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物体在台风中的情景。同时诵读一段文字内容为:台风来了,台风来了,它卷起的飞沙走石像疯狂的野兽到处破坏,到处毁灭,房上的瓦片飞了,窗上的玻璃破了,大树被高高卷起又狠狠的摔下。

2、让幼儿观看录像,与孩子一起说说说说感受

3、及时教授孩子在台风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传授绘画方法:引导孩子用图画表现自己眼中的台风,并展示孩子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在区角增设其它气象灾害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气象灾害。

2、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安图标设计并进行作品展示。

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台风及其危险性,知道台风的基本预警级别。

2、学习当台风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3、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台风的看法。

【活动准备】

1、视频《台风的由来》,和风的声音。

2、关于台风各种图片的PPT。

3、画图纸和彩笔。

4、幼儿的阶段发展和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起幼儿表达情感的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呢,老师要介绍一位宝宝给大家认识,但是,这位宝宝很淘气,先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声音吧,猜一猜他是谁?这风破坏性很强,看看图片,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1、教师播放PPT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有天,台风宝宝问老师他是哪来的?老师也不知道就请来了燕博士来帮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燕博士是怎么说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台风的由来)

(三)组织幼儿学习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及其危害

(播放PPT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

教师:小朋友,台风也有大小的区别,那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

(播放PPT图片,让幼儿认识到台风的危害)

教师小结:台风经过地区将会发生大风、暴雨天气,狂风会破坏建筑物、倒翻船只,暴雨会引发洪水,造成水涝灾害,有时还会造成雹灾。

(四)引导幼儿思考与讨论,学会交流分享

教师:告诉老师当你们遇到台风的时候在哪里?心里是什么感觉?那小朋友们知道么?当台风来的时候,该怎么办?

(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与幼儿总结讨论台风来临前后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小结:

1、发生台风时,电视上都会出现红色,橙色,黄色三种颜色的警报,见到台风警报后,尽量不要出门。

2、准备充足的水、手电和食品,关好门窗。

3、尽量躲在房间的墙角,不要到处走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4、发生台风不要害怕,要想想如何保护自己,逃生,自救

(五)让幼儿用图画表现自己眼中的台风,并展示作品

【活动总结】

台风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在福建这个台风多发省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必要的。通过这堂课,让幼儿认识台风,知道台风的基本预警级别,了解台风的危害及影响,使幼儿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保护自然生态,面对可怕的台风时,冷静思考,学会逃生,自救。

【活动延伸】

1、在区角增设其它气象灾害,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气象灾害。

2、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按图标设计并进行作品展示。

自然灾害课件 篇9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分析其原因,解释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三。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

4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5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诱发自然灾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教会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洪峰流量与洪水水位”、“水库坝高和诱震概率”**数据资料和**等信息的呈现,培养学生解读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类滥砍乱伐导致土地荒漠化,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向环境乱排乱放废弃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诱发自然灾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为前提。

2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报告和辩论呈现知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3.通过对人类工程建设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的学习,教会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环境观,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全球各国共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

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的建立。

[教学**与教具]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案例

[课时安排]

2课时[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程介绍]天,地,人三种系统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中协统共作。他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整体性,同样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三者之中,变化最频繁的是人,它总是影响着天地的变化。

马克思说过:“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作用越大,自然反馈给人类的力量就越大。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即人为灾害可以诱发自然灾害。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案例一】伊甸园是《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生活的家园。后来,他们因为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上帝也派天使来守护这条通道,永远不让后代再找到它。伊甸园从此消失了。

我们的家园曾经是人类历史上的伊甸园。它是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千年前,这里有好天气,肥沃的土壤,茂密的森林,绿草如茵,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世界著名的古代国家巴比伦就诞生在那里。

但是由于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过度砍伐了森林,结果失去了积聚水分的地方,连绵不断的沃野变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的伊甸园变成了贫瘠的沙漠。丰沛的雨水不见了,肥沃的土壤刮走了,繁茂的植物枯萎了,这里的动物迁走了,灿烂的文明湮灭了,人类的“伊甸园”消失了。

如今的这里成了挖掘史前文物、考察古代文明的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专家,骑着骆驼,出没在沙漠,寻找被黄沙淹没的座座古城。

【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伊甸园成了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获得木材和土地,生存和发展是错误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乱垦滥伐,过度放牧,不适当的旱作农业,使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了土壤的风蚀和雨蚀的速度,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使土壤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旱情,暴雨时,形成山洪,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思考]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土壤不被侵蚀吗?

【讲述】有,但没有这么严重。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加剧。据研究,约1万年前,黄土高原黄土堆积大于侵蚀程度。一万年前以来,黄土高原以侵蚀为主。

自人类历史开始,它已由单纯的自然侵蚀演变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的双重作用。根据侵蚀累积相关计算,黄土高原全新世中期侵蚀量已达7500万吨/年。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侵蚀量迅速增加。

(如下图)

[结论]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从位于洞庭湖入口的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获得的水文资料表明,由于淤积和洞庭湖湖区围垦,在大体相同的洪峰流量下,20世纪80年代的水位比50年代的水位高出2米以上,洪水威胁因此明显增大。

城陵矶水文站洪峰流量变化与洪水位上升

1根据上表数据,得出了城陵矶洪峰流量与洪水水位上升的关系。YJS21.cOm

2谈谈洪峰流量与水位的关系。

【点拨】1.图略(横坐标为年份,双纵坐标:左轴为洪峰流量,右轴为相应水位,描点即可)

2洪峰流量随水位升高而减小。结果表明,由于河湖淤积,河湖调峰能力下降。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欢乐。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灾害层出不穷。

【板书】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案例二】拉开科技发展帷幕的人当属瓦特,蒸汽机来到人间之后,工业生产绕着科学技术这个轮子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飞跃,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财富飞速地增长着。然而,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排放的迅速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工业文明的推动力之一就是化石燃料资源,然而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进而带来了“温室效应”、“酸雨’’等影响。工业污染物被大气或被水稀释,进入地球物质循环系统,并逐渐改变这一系统,使环境污染危害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扩散。如果进入循环系统,与天然生物质发生反应,会将无害或低危害的物质转化为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灾害和事故。

电气化和电子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电视发射塔、高压输电线、雷达站、移动**的发射台等,各种电磁波充斥我们周围。他们会增加癌症和心脏病暴发的风险。

[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科技发展,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

【思考活动】阅读教材25页材料“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思考:

1造成上述公害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2你能列举出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公害吗?

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甲基汞、重金属粉尘、镉、多氯联苯、光化学烟雾等。

2.公害事件:如:(1)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现代派露天**会上,当震耳欲聋的**声响起后,有300多名听众突然失去知觉,昏迷不醒,l00辆救护车到达现场抢救。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噪音污染事件。(2)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l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3)发生于1984年印度**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第二课时

【过渡】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所导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和危害?

(2) 臭氧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臭氧层遭破坏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1)气候变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温室气体增加。

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有:一是海平面上升。二是加剧洪涝、旱灾等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的主要功能:具有非常强的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使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大量人类排放到大气中,如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大气中臭氧含量的降低意味着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有害的紫外线会损害人体免疫力,增加癌症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传染病的发病率。

【**活动】阅读课本26页活动材料“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了解气候变暖对家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影响有利,哪些影响不利?

【点拨】气候变暖对家乡的影响因地而异,比如南北方的差异:气候变暖,对于北方有利的是农业生产的积温值可能增加,但是可能降水减少,造成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思考活动】为什么你说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判断理由。

【点拨】氟利昂作为氯氟烃物质中的一类,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极难被分解、不可燃、无毒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氟利昂用于清洗溶剂、制冷剂、保温材料、喷雾剂、发泡剂等。当氟利昂在使用中被排放到大气中时,其稳定性决定了它将在这里停留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由于氟利昂不能在对流层中自然消除,只能缓慢地从对流层流向平流层,在那里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分解,分解后产生的原子氯将会破坏臭氧层。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cl+ o3→clo+o2,clo+o→c1 o2。

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l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l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o3+0→2 o2,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l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起反复分解o3的作用。o3被氟里昂分子释放的cl原子引发的反应所破坏。

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规模生产也会对臭氧层造成危害。在氮肥的生产中,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0),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n20+0→n2+o2,n2+ o2→2n0,no+ o3→no2+o2,no2+0→no+o2.o3+o→2o2,n0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1987年签订了《蒙特利尔条约》,即禁止使用氟氯烷和其他的卤代烃的国际公约。然而,臭氧层变薄的速度仍在加速。

在北半球的南极地区和中纬度地区,o3的含量均下降。同时,关于臭氧层破坏的机制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例如大气的连续运动性质使人们难以确定臭氧含量的变化究竟是由动态涨落引起的,还是由化学物质破坏引起的,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由于提出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对大气臭氧进行的观测是局部和有限的,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和紫外线强度的监测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臭氧消耗所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了估计,认为臭氧每减少l%,具有生理破坏力的紫外线将增加l3%,因此,臭氧的减少对动植物尤其是人类生存造成危害是公认的事实。保护臭氧层有赖于国际合作和各种积极有效的对策。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自然灾害课件》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自然灾害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