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本次教学活动,
是在幼儿学习了
10
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
对
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理解、
抽象的数的概念。
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游戏为
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
“趣”中练,
“乐”中长才干,
“赛”中增
勇气,
通过趣味性游戏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
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
让幼
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掌握概念、
法则等知识,
引导幼儿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进一步巩固对数字
1
—
10
的认识;
2.
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通过游戏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已会认读阿拉伯数字
1
—
10
并知道“邻居”的概念;会唱
《我的朋友在哪里》
。
2.
物质准备:
10
座蘑菇小房子,
1
—
10
的数字卡片多套,
图纸若干,
音乐
《我
的朋友在哪里》
。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五、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片展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最近呀,青青草原上盖了许多的蘑菇房子,让我们一起数一
下一共有多少呢?
幼儿从
1
数到
10
。
师:
宝贝儿们知不知道这些房子是给谁住的呢?让我们来听听蘑菇房子怎么
说?
(二)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掌握
10
以内的相邻数。
1.
出示数字卡片,给数字宝宝安家。
师:
原来这些房子是给数字宝宝住的,
现在这么多的数字宝宝,
它们应该住
在哪一间呢?
请幼儿上台帮助数字宝宝安家,
把数字卡片按照顺序粘贴到蘑菇房子上。
教
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2.
通过“邻居”引出“相邻数”的概念,并通过游戏巩固。
师:数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我们都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它的
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
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
“
邻居
”
,
使幼儿直观的了解
“
相邻
”
这个概念并初
步掌握
10
以内的相邻数。
(三)通过游戏、动手操作,掌握并巩固相邻数的概念和
10
以内的相邻数。
1.
做游戏,进一步掌握相邻数的概念和
10
以内的相邻数。
??
《拍手游戏》
。
师:小朋友,我问问你,
6
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幼儿:代老师,我告诉你,
6
的相邻数是
5
和
7
。
??
游戏《纸牌乐》
游戏玩法: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
1
—
10
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
幼儿猜“石头剪子布”
,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在剩余的纸牌中找出它
的相邻数。
一问一答,
内容与
《拍手游戏》
相同。
游戏循环进行,
教师巡回指导。
2.
动手操作
师:
现在请小朋友抽出一张牌放好,
好了,
现在就请小朋友帮数字宝宝找到
它的相邻数按顺序放好,
放好后,
就为它们画上和它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
圆
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
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的了解相邻数的概念。
幼儿画好
后,请个别幼儿到台前来展示,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四)游戏结束。
全班一起做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听音乐及老师的口令找到自己的
好朋友。
如:
“
1234567,6
的朋友在哪里?”
,
身上佩带数字
6
的小朋友就唱着
“在
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
”迅速找到
5
和
7
,并按顺序上台站好。
师:
1234567
,数字宝宝在哪里?
幼儿一起回答:在这里,在这里。
六、活动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
1
—
10
的数字卡片,
让幼儿进一步探索
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
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活动目标1、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2、能口头描述玩偶在上面还是在下面。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2页。2、挂图:《上下、里外》。3、两个纸盒、动物玩偶(如小熊、小青蛙)、水笔。活动过程1、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盒互相粘贴成上、下两层,两个纸盒盖当作门。2、把玩偶藏在口袋的两边,各露出一点。请幼儿猜猜口袋里有什么。3、拿出纸盒,打开纸盒的门,让幼儿看看里面分成两层。告诉幼儿:小动物要和大家玩躲猫猫。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将小熊从后面放进纸盒,让幼儿看纸盒外的玩偶,猜猜看是谁躲在里面。4、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小熊和小青蛙分别放进盒中的上、下层。请幼儿睁开眼睛猜猜看谁躲在上面,谁躲在下面。引导幼儿用"上面"、"下面"来描述动物的位置。5、打开挂图《上下、里外》,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哪些动物在山(桌子、树、楼)上面,哪些动物在下面。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2页,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山(桌子、树、楼)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要求幼儿给下面的小动物做标记。
活动目标1、能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会排出5以内自然数列,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
2、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确定物体排列顺序。
3、培养完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按要求操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教具:火车图片、火车音乐,1~5数字卡两套,动物贴饰:小兔、小猪、熊、青蛙、猫各两套(其中一套小动物身上编上1~5序号),楼房挂图(窗户立体设计可开合)。
学具:操作卡(树、苹果、蛋糕图形各一排,每排数量均为5),蜡笔。
活动过程一、游戏:小动物坐火车1、伴随火车开动的音乐,出示火车图片,提问:什么开来了?火车有几节?(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火车节数)谁来用数字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头,从左到右贴数字卡。
2、今天小动物们要坐火车回家去,火车就要开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该上哪节车厢,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出示小兔图片)小兔的车票上有数字几?它应该上第几节车厢呢?(请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送小猪、熊、青蛙、猫上火车。音乐起火车开动,收好图片。)二、游戏:小动物住哪里1、小动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看看它们住的房子有几层呢?(出示房子挂图)谁来用数字表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楼呢?引导幼儿从下到上贴数字卡。
2、每层楼住着谁呢?老师依次打开窗户,幼儿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上。
3、我们请小动物下楼来玩好吗?我们先到第几层楼请谁?又到第几层楼请谁?幼儿说出序数词,依次请所有动物下楼。
4、老师将小动物排成一排,请幼儿说出:谁排第一、第二?交换小动物位置,再说说各个动物排第几。
三、图卡操作请幼儿取出操作卡,老师逐一提出要求:请给第三棵树涂色,请给第一、第四个苹果涂色,请给第二、第五块蛋糕涂色。老师巡回检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二、看课件。
1. 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