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大早,当你走过我们中班的教室,就会听见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声,还伴随着一声声“我要妈妈!”的强烈呼吁。当你坐在课堂上想听听孩子们上课,就会看见那个小女孩不时抹着眼泪,轻声抽涕着。当饭菜端上幼儿的桌子,准备午餐时,你就会听见她又哭着和老师“讨价还价”:“我吃不下,这些菜不要吃了!”当你想看看孩子们午睡的憨态时,又会碰到在哭着吵着“我要回去,不要睡觉!”的伤心的她。她就是上学期来我们班的新生——周艺,照理说这学期的新生有这样的表现,是在我们老师的意料之中的,但她已经过半学年的集体生活,平时又很乖巧、懂事,一点也不用老师操心,怎么这几天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可爱的女孩,你的眼泪到底为谁流,为啥流呢?我在放学前,轻轻地拉过她的手,“促膝长谈”,原来过年走亲访友太高兴了是诱因,看见体弱的同伴中午被接回家是主因,眼泪终于慢慢地止住,小脑袋轻松地点头,嘴角也笑出朵花,老师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放学时开心地挥手与我们道别:“老师、阿姨再见!”“再见!”希望明天再见的你不会流泪,再见一个全新的你!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时间,冬冬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请人困意,陪他玩游戏,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冬冬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冬冬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乖冬冬,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她要为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冬冬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冬冬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冬冬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嗯!”在心底为冬冬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冬冬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从那天以后,她进幼儿园就再也没有哭闹过,即使是噙着泪挥手跟妈妈告别,伤心时忍不住流几滴眼泪,她都很快擦去,像诉说又像安慰自己一样对我说:“妈妈很快就会来接我的!”
初进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有一段适应期,但静怡的坚强却深深地触动我的心,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适应环境,让祖国的花朵在社会的大花园中灿烂绽放!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时间,凯瑞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忍住困意,陪他玩游戏,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凯瑞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
凯瑞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
“对,乖凯瑞,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他要为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凯瑞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凯瑞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凯瑞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
“嗯!”在心底为凯瑞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凯瑞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今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昏昏沉沉的,知道自己可能感冒了,由于心里特别挂念孩子们,吃了药后还是骑车去了,身体上的不适导致精神欠佳,晨间活动时,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不高兴啊,”我说:“没什么······”,话还没说完,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
这时孩子们都围拢了过来,唧唧喳喳的说:“老师怎么哭了,我们不乖吗?我们惹你生气了吗······”
我说:“老师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冬冬说。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冬冬挠挠头,想了好一会儿:“老师可能感冒了吧,我以前感冒时也打喷嚏流眼泪。
”“对,乖冬冬,观察的可真仔细。
”那什么时候还会流眼泪呢?我随后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打哈欠是会流泪的,眼睛里进了沙子也会流泪,吃辣椒会流泪;丢掉喜欢的东西也会难过流泪;生病很痛苦时会流泪;哈哈大笑时会流泪;做错事挨批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孩子们兴奋起来,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孩子们更有精神了。
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嘘,大家不要再大声说话了,老师感冒了很难受,我们画会儿画让老师休息一会儿吧”不知是谁提议,活动室立刻安静下来。
此时此刻,我的眼里有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打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久了,便收获了一份浓浓的爱,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不愧是人间真善美的精灵。
哭,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学会的第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婴儿时期的孩子,哭泣是他们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方式,但是到了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哭泣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孩子哭是性情使然,有的孩子哭是性格懦弱,有的孩子哭是颇有“小心机”,最后的这种哭是伴随着一定的“目的”如果孩子到了七八岁还是很喜欢哭,作为教育者就有必要告诉孩子,哭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最近我听家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乐乐和小森是一对表兄弟,有一次乐乐妈妈晚上要上班,就把乐乐送到小森家里,请小森妈妈一起照顾。两个小哥俩玩的特别开心,很快乐的度过了一天。到了晚上要洗澡睡觉的时间了,小森妈妈先给乐乐洗,整个过程都很顺利,直到有一滴香皂泡沫进入了乐乐的眼里,乐乐虽然很不舒服,但却丝毫没哭,说:“姨妈,眼睛有点不舒服,好像是香皂的泡沫进眼里了,你帮我倒点水,我自己用水冲冲。”小森妈妈听了连忙给孩子冲干净,心里想“乐乐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娇气,如果换了小森,肯定又要哭了”于是她决定借机教育一下小森。换成小森洗澡了,小森妈妈故意很不小心,一滴香皂的泡沫也进入了小森的眼里,小森果然大声嚷嚷的哭起来。妈妈就当没看见也没听见,小森见妈妈不哄他,只好捧起水,自己把泡沫冲干净,妈妈这时告诉小森:“小森,刚才乐乐哥哥洗澡时,他的眼睛里也进了香皂泡沫,他没有哭,只是赶快告诉我,让我给他倒点水,他冲洗的速度,比你先哭,再冲洗的速度快,你都长大了,遇到事不能只会哭,要快点想办法解决,懂吗?”小森听了妈妈的话,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妈妈,我懂了,我以后也不哭了,要赶快想办法。”
听了家长讲的这件事,虽然事情不大,但是讲得道理却是挺深刻。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时间用哭来解决,这是孩子应该学的基本道理。最近我看了《读者》里面一则小故事,一位战士在战场上死了,有人将他的尸首带到了他的妻子面前。妻子见后却发起了呆,哭不出来。有人劝他说:“她必须哭,否则她将会死去。”但谁都没有办法让她哭。后来,一位聪明的奶娘将她的孩子带到了她的眼前,她哭了,说:“我亲爱的孩子,我为你而活着。”就这样,哭泣缓解了这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所造成的高度心理紧张,是她避免了不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候,如果能痛快的哭一场,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哭泣效应”适当的哭泣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可以排出我们身体里的毒素。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每次的哭都是在排放毒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哭泣。
教育随笔:老师的眼泪
现在大班的小家伙们仿佛有无限的精力,星期一午睡时,天天就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虽然有些忙,但还是耐心的引导他,这时,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睛。
天天看见了问:“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呀”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眼泪呢?”天天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哈欠,所以流泪了。“对,天天,你观察的还挺仔细呀”我拍拍他的脑袋。
为了防止他问我打哈欠的原因,为什么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眼泪吗?”天天兴奋起来,”吃辣椒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天天说了很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流泪,不喜欢什么时候流泪,为什么?”这下他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会令人不愉快的泪。例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每做错一件事情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说到这里,小家伙说:“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恩!”
我在心底为天天的懂事而高兴,同时也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的成因,准备回答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