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按性别决定教育方式
“富养女儿,穷养儿子?”上海出现育儿新理念
前不久,上海市一位3岁女孩的母亲把她的困惑告诉了记者,她听朋友说,现在上海流行一种新的育儿理念:“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生了女儿就要“富养”,尽可能为她创造优越条件,让她学钢琴懂艺术,上最好的学校、穿最好的衣服,同时培养她高雅的举止和不凡的品位。而如果生的是儿子,那就要‘穷养’,让他吃苦,养成坚韧性格。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她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才正确?
“女孩富养男孩穷养”似乎已成为沪上现代家庭抚养子女的理念。近日,记者参加一个高考高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也同样听到了这个说法。
新闻再创以孩子的性别选择不同的育儿方式,让女孩生长在蜜罐里,让男孩经受磨练,这是育儿理念的进步还是新的育儿误区呢?
哈尔滨:育儿理念五花八门
上海“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的育儿理念在哈尔滨是否也有所体现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家长,发现哈尔滨一些家长的育儿理念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道理。
家住哈市教育小区的赵云鹤先生是名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他的女儿目前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就近万元。女儿在周末还要上绘画、书法、钢琴课,加上女儿的名牌服饰和各种高档玩具,不到4岁的女儿的消费与一个大学生差不多。对此,赵云鹤认为:“我和妻子没想过‘富养’女儿,只是想给她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她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让她学习钢琴、绘画,也是培养她优雅的举止,如果我们生了一个男孩也会这样教育他,我们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予自己的孩子。”
与赵先生不同,哈市自来水公司的代女士对女儿要求比较严格。“我就不愿把女儿培养成娇滴滴的花朵儿。我对她采取的是‘穷养’政策,女儿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为她创造各种锻炼机会。现在我女儿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性格独立,也不像其他女孩那么大手大脚,更没有千金小姐的作派。”
黑龙江省某公路处的陆兰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颇有心得:“我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并不一样,我觉得孩子不能按照父母的规划成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我的大儿子很内向,我就不能过于苛刻地要求他,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而我的小儿子很外向、淘气,如果一味溺爱他,他很容易变得更加张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效果很不错。”
专家观点:该按孩子个性育儿
哈尔滨市第五十一中学的王岚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上海流行的育儿理念谈了她的看法——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这一点应该肯定。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一个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富养”和“穷养”的说法,是从传统的社会分工考虑的,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男孩子需要独立,女孩子同样需要有坚毅的性格;女孩子需要有艺术气质,男孩也同样有对艺术的追求,所以过分娇惯女孩,让男孩子吃苦都是不合适的。
王老师认为“穷养”和“富养”都过于盲目,教育孩子不要刻意按照某种理念,而是应该按照孩子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不同的教育氛围。家长如何教育下一代,现在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在个性自由的年代,注重性别教育还不如注意个性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极富创造力的,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发展。
王老师根据她的教学经验,向记者举例说明了她认为比较成功的育儿方法。她说:“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哈尔滨很有名气的企业家,家里环境非常好。她的父母在她14岁以后就按月给她生活费,这笔钱不很宽裕但也够花,女孩就可以按照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女孩喜欢画画,就把生活费的大部分都用在了购买画具上,这样她的父母就用比较好的方式使女孩养成了既独立又浪漫的性格。”
观点交锋:育儿新理念还是新误区?
正方:这种育儿理念很有远见。在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会更趋激烈,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男性和女性就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富养”女儿能培养品位不凡的女性,“穷养”男孩能培养他坚韧和顽强的性格。
反方: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都该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富养”的女儿只能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的个性,“穷养”儿子也该讲求压力的分寸,因此单纯以性别来选择育儿理念是种新的误区。
哈尔滨工大集团某建筑公司设计室的王晓辉女士说:“我女儿今年5岁,我对孩子的期许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开朗独立的性格,再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这些都不是单纯的‘富养’就能给予的,我认为孩子成长时期,家长最关键的是给其幸福和开心,而不是太过刻意地‘富养’还是‘穷养’。”
从事保险工作的盛春梅女士认为,上海这种育儿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她说:“现在几乎是每家就一个孩子,家长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上海这些父母采取‘富养女儿,穷养男孩’的教育方式是未雨绸缪,针对市场需要,有的放矢地培养了自己的孩子,这无疑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盛女士说:“自古以来,美丽、温柔、举止优雅的女孩就会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宠爱。让女孩子学些钢琴,穿些好看的衣服,读多点书,自然可以达到一种较高的修养和内涵。这样会使她们在社会上工作时,也能更得心应手。而男孩应该是刚强的,伟岸的,有坚韧的性格。从小就让他学会吃苦,的确是锻炼男孩坚韧性格的好方法。”
哈尔滨市公交管理部门的郑先生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该一视同仁,不该按照性别选择育儿方法。他说:“试问,‘富养’的女孩在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吗?谁能保证她总是一帆风顺,到时弱不禁风的女孩该如何面对逆境坎坷?再说,对男孩子一味增加他的压力,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他的性格是否会因这些压力产生变化?因此,我认为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都该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富养’的女儿只能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的个性,‘穷养’儿子也该讲求压力的分寸,因此单纯以性别来选择不同的育儿理念是一种新误区。”
哈尔滨远达配货公司经理高原的儿子刚刚考上北京大学,他认为上海的这种育儿理念很有远见。在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会更趋激烈,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男性和女性就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富养”女儿能培养品位不凡的女性,“穷养”男孩能培养他坚韧和顽强的性格。他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顶梁柱是男性,解决困难的是男性,所以,男孩依旧要肩负起身上的重任,从小就应该多吃苦。上海这种作法能够使男女更好地进入社会角色,融入社会。上海的父母们正是看准了社会的实际情况,才会有了这个新的教育理念。”
碰撞一:老好人和“独裁者”
情景:爸爸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妈妈则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妈妈常常要求孩子游戏完收拾好玩具;但是偶尔在家的爸爸,即使发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也很轻松地说,让孩子随便去吧!
专家意见:当爸爸在家时,妈妈要多给他机会来管教孩子,如果发现爸爸的管教方式与自己不同,可以在孩子睡着后进行探讨。力求掌握一个原则:“谁先说话,就让他把话说完。”其实,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能让孩子学到不同的东西,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对于同一种情况,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
提示: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管教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尊重父母的意见。
碰撞二:吓唬还是顺从
情景:5岁的妞妞游戏完后从来不收拾玩具,家里总是摊得乱七八糟的。妈妈认为,当孩子游戏结束,自己可以帮她一起收拾玩具,这样,能让孩子玩得更尽心;爸爸则从来不会这样纵容女儿,如果女儿拒绝收拾玩具,他就会威胁女儿说要把玩具都扔掉。
专家认为:5岁大的孩子确实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妈妈可以适时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她产生做事情的动机和理由,例如,“把玩具收拾好了,你就可以下楼去玩一会儿。”让孩子明白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但自己有成就感,还能让全家人开心,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如果孩子偶尔忘记收拾玩具,爸爸妈妈应该平静地告诉她,接下来的几天,她就不能再玩这些玩具了。
提示:如果父母已经确定用奖惩的方式来激励孩子收拾玩具,那么一定不要食言。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自觉遵守约定,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碰撞三:惩罚还是不理
情景:如果事情并没有按佳佳的想法进行,他准会大喊大叫或者大哭大闹一番,以示不满。每到此时,妈妈会认为孩子的情绪太激动了,该给他点“面壁思过”的温柔惩罚;可爸爸却不这么想,认为妈妈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安静不了10分钟,最好的办法是不搭理他。
专家认为:因为孩子的行为不够好而惩罚他,不但不能教会他什么才是正确的,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孩子觉得自己众叛亲离,无法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视和关爱。所以让孩子“面壁思过”、任其哭闹,还不如采用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的方法,不用担心拥抱会助长孩子的坏行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好起来,当他安静下来后,再告诉他哪种做法更好。
提示: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取温和的态度,采用拥抱和慢慢聊天的方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安静下来。
碰撞四:引导还是体罚
情景:2岁的蒙蒙经常乱发脾气,无论是不想吃东西还是不愿穿裤子,他都会大吵大闹。爸爸认为,采用体罚才能让蒙蒙改掉这个毛病,让他听话,自己就是从小被打出来的;可妈妈反对爸爸的观点,但她的温柔方式也并没有让蒙蒙发生任何改变。
专家认为:以蒙蒙这样的年龄,有这些行为是正常的,这种“挑衅”行为完全来自于成长的力量。当他挥舞着小手说“不”的时候,他感到了自己的力量。
当爸爸妈妈了解了这一点后,还必须接受一个观点:坚决不能打孩子!这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要想改掉蒙蒙的坏脾气,爸爸妈妈应给予蒙蒙更多的关注,并让他多注意那些“大孩子”的行为,例如,自己吃东西、唱歌,自己做游戏等。
提示:当孩子发脾气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有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他不愿穿裤子时,给他讲他最喜爱听的故事,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被故事所吸引,情绪就会安静下来,一切会变得简单起来。
育儿心得:教育方式要统一
对于孩子,我对他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他是个男孩子,以后长大就是一个男人。所以对于他的教育,我基本是有放有收的,在给予他自由的同时也会相对约束下,我希望他从小就是一个有担当,诚实的孩子。“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习惯是从小的时候就慢慢形成的,如果小时候没有好的习惯,慢慢长大再去培养就会晚了。
刚生下孩子,我婆婆说我是个狠心的妈妈,我觉得不是的。记得那个时候,他刚生下来还在医院,很多孩子的奶奶都抱着,晃着叫孩子睡觉。我们家的一直躺在床上,包括喂奶,基本很少有人抱他。所以他的习惯很好,在3个月内,都不需要人抱,睡觉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且他从来不会晚上闹着不睡觉,基本晚上8点睡觉,一夜除了尿尿,都不会醒。孩子嗷嗷落地的时候,什么习惯都没有的,后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所以从小就该培养好的习惯。对于教育孩子,我下面谈谈我主要做的几点,有的地方也有不足,还请老师在学校帮忙指导他。
1家里人的教育方式要统一,要不孩子不好管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他爸爸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是最开始爷爷奶奶会偷偷的做一些和我们观点不统一的事情,这样教育其他非常麻烦。比方说他2岁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总是不吃饭,等大人吃好饭,他奶奶端着碗到处追他喂饭。我建议过很多次,但是他奶奶担心孩子吃不饱,偷偷喂饭。这样我们最一开始教育很麻烦,后来我们专门回家管了这个事情,好了很多。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和他说你不吃饭,等下饿了家里是没有东西给你吃的,爷爷奶奶也不会给你吃东西的,最一开始他不相信的。后来饿了2次,不管他怎么哭,我都叫他奶奶不给他吃任何东西,第三次,他就知道了,吃饭的时候大口大口吃。所以教育方面,家长一定意见统一,包括爷爷奶奶。不然孩子很不好管的。
2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
我们家孩子14个月才会走路的,他会走路后经常摔跤,我从来不会去扶他起来,我都会说,宝宝你可以的,自己爬起来哦。最一开始他会哭,但是后来他都是自己爬起来,从来不要大人抱起来。他2岁的时候,我们就鼓励他说,你看爸爸妈妈都是自己吃饭的,宝宝也可以自己做的啊,他也喜欢学习大人,2岁的时候就回自己吃饭,虽然弄的到处都是,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他26个月的时候,自己就会用筷子吃面条了。
3不能对孩子不讲信用,说过的话要做到,要不他以后就不相信了
现在的孩子,不要看着小,但是记忆力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说妈妈等周末带你去水族馆玩,后来周末我忘记了,但是他记得的,早上起床就开始和我说,妈妈今天去水族馆喽。我当时很吃惊,他还记得。后来答应他的事情都做到了,我和他说妈妈答应你的事情做到,你答应妈妈的事情也要做到的,他真的是这样的,每次做喜羊羊,我说只能坐一次哦,他只要坐完一次,就主动下来,有的小朋友会不走,他不会的,坐一次,自己主动和我走了。所以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他也会和你讲信用的。
4远离手机电脑电视机IPD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这点我深有体会,后悔家里的设施太全。最一开始,他玩IPD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怎么样,而且觉得蛮好,他玩了电脑就不会一直跟着我,这样我可以做事情了,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样真的很不好,好在他现在不是上上瘾,要不我真就后悔死了。孩子其实需要家长的陪伴,而不是冷冰冰的电脑和电视机。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
孩子上幼儿园了,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很重要的,我儿子在学校打人,管人,沈老师和我说了情况后,我回家问了孩子为什么打小朋友,他说因为别人讲话了,我就和他说,小朋友讲话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老师的或者和他说上课了,我们要安静的,但是不能打人哦,因为这样你自己也犯错了啊。他应该是懂了,后来沈老师也引导了下,到现在都没有打人了,这个还是要感谢沈老师的。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情绪教育——批评与爱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接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边的人也不再是以她为中心且宠溺她的家人,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点反抗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作为家长我觉得我首先得让孩子学会诉说自己的心情,说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方式,说完那些事小情绪也就没有了,同时这也是孩子与我们分享她生活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有些小情绪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记得还是小班的第一学期的时候,有一天她情绪很低落地对我说今天老师骂她了。我心里一惊,倒不是真担心老师骂她这件事,而是怕她因为这件而抗拒对去幼儿。于是我面不改色问她,“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骂你吗?”她很认真地说自己什么事情(忘了具体什么事了)做错了,所以老师说了她一句。于是我面带微笑告诉她:“心心这不是骂,而是批评。你在家里做错事情,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批评你?”她很乖地点点头,“爸爸妈妈批评你是希望你做得更好,老师批评你也是一样的。妈妈跟你说过,你现在还小,会做错事是正常的,如果同一件事情你老是做错妈妈会很生气,但是再生气的妈妈还是最爱你!所以老师批评你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生气的老师也是爱你的老师。因为你会改正,对不对?”于是第二天放学她就很开心地对我说,她今天得了大苹果,原因是她昨天没做好的事今天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也很开心地她说道:“你太棒了!你看你一改正错误,老师就表扬你了。所以以后做错事情被批评了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地去改正,这样老师会更爱你,你也会变得更勇敢,更快乐!”
品质教育——坚持 我觉得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总觉得说说容易,做起来很困难,所以当我想锻炼她这一品格时,我一般会选择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说服她坚持做。心心喜欢画画,一开始老师经常表扬她,但到中途课程时她对涂颜色有点烦躁,常常会涂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就去玩其他事情了。我知道我如果直接点破她一点,她肯定会直接放弃画画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能开心地画画了。于是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她只要提出要画画,我就会放下手中的事陪她画画,她画一张我画一张,每次碰到要涂眼睛等一些小画面时我总会用她听得到音量故意对自己说:“这里我要小心一点涂,尽量别涂出了!”,需要涂大面积颜料时,我会故意放慢速度对她说:“心心,你涂得慢一点,等一等妈妈好不好?”让她在涂颜料的时候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她就会更愿意坚持下去,现在她有时候没有我的陪伴也能坚持画完、涂完一大幅画。我想不在乎她画得多好,关键是和之前比她已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进步。
生活教育——生活习惯 我个人认为习惯比知识重要,尤其在幼儿园阶段,知识教育还不是主要教育内容,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以后更顺利地学习知识,学会自律。这一方面我觉得幼儿园里的习惯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心心对于折衣服、穿鞋子等小事已经很有范了。3岁之前心心白天和奶奶在家,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觉我对这些生活方面没什么特别的感悟。但从幼儿园起她就和我们同睡同起了,慢慢地就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自律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她。如我自己是一个餐巾纸控,擦手、水果、桌子等只要需要擦东西时都是用餐巾纸,估计这个坏习惯心心看在眼里,慢慢也就学会了。平时奶奶总会说这餐巾纸怎么那么不经用,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心心更是不把奶奶的话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上班时收到了一张照片,是心心吃完早饭后留下了一桌子的餐巾纸。我这才发现问题之大,下班回家后和心心商量以后决定每吃一顿只能用一张纸,洗完手后用毛巾擦干等,而且全家人都必须遵守。很多习惯的养成与改变需要家人的陪伴与参与,大人小孩必须一视同仁,孩子才会觉得公平并且愿意遵循。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他学习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难,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或训斥。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在这里,我愿意试着分享一下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或许会给父母们一点启示:
习惯培养第一步
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对一个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好习惯会终生受益,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时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要牢记于心并提前落实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会好,为人处理也会爱到欢迎。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
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一个男孩子上课时很调皮,把任课老师惹生气了,下课了全班同学都埋怨他,这个小男孩很懊恼,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做过4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丰富,是位全国特级老师。她听了小男孩的话,对他说:“犯了错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那你决定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点头道歉缺乏诚意。”那个男孩愣住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
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孩子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老师,她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有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习惯培养第三步
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少年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对青春期的孩子极富吸引力,许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样的因素,善于发现和引导的父母老师完全可以把偶像变为榜样。
习惯培养第四步
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再主动再到自动。
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裤子都找不到了,东找西找的,很乱。这就是没养成一个习惯。
这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
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假期到了,这个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
这种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可以奖励一颗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换1颗大星星;获3颗大星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并期待着明天的进步。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
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家里有个学生,就需要家庭成为书香之家。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在客厅看电视,韩剧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泪水涟涟,还说:“孩子,别看电视,你要好好学习,写作业去。”孩子能专心学习吗?
最好是家里有专门的书房,孩子一张桌子做功课,父母在另一张桌子专心看书、练字。这样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写字的好习惯。
然“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上帝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需要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习惯的培养是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悲哀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
二、每一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就应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十分久的时光,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光,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必须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我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个性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就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我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她明白自我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育儿心得:新家庭、新父母、智慧爱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天真无邪,干净的像白纸。
孩子们来到世上父母就成了他们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更有可能决定孩子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巨人,但却让他们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哪怕她没有大的成绩,但是正确的处事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些才是我想要教给她的。我也经常教育她要孝敬长辈、尊重别人、礼让他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在家中父母或大人的行为和动作孩子都看在眼里,慢慢的都在模仿,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就是孩子们的镜子,在家中要不时的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引导孩子学会关爱社会、国家,他人和朋友等。使孩子学会尊老爱幼,相互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二、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每一言一行,只有知道尊重的孩子才会去尊重别人。父母与孩子平时相处时应多夸孩子,不能说“你好笨,别人家的孩子多聪明”这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多夸孩子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过于暴力,拳脚交加或者过于宠爱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让孩子接受失败
太一帆风顺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承担不了重任,一遇到困难就会想要逃避,或者失败后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只有接受过失败的孩子才会懂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四、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巨大
环境,可以铸造一个人,也可毁掉一个人。从小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激励人奋进。
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那么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关爱之中,那么他便学会了友爱;如果生活在平等之中,那么他便学会了公正。做父母难,做个好父母更难。所以做父母的也需要和孩子一起不断的去学习。
性格:活泼、乐观、爱问、兴趣广泛、有点倔强但是很讲道理
兴趣:各种车类尤其是工程车、开扭扭车、骑自行车、开小汽车、烧饭做菜游戏、参加活动、美食
优点:爱笑、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动手能力不错
缺点:只要眼睛是睁开的,手脚嘴巴一刻不停
目前就读于太仓实验幼教中心苗苗班
以上是我们对宝宝的总体评价,不知道老师是否有同感或者不同的看法希望老师可以一起分享。
谈起孩子,有句话是非常的贴切:“痛并快乐着”,为了孩子,牺牲了休息时间、和朋友聚会的时间、自己玩乐的时间,收获的是孩子天真的笑容和对父母的亲热感,每每想到这些只能一边叹气一边开心。由于我们是第一代在城市生活的父母,因此相比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一起生活,孩子被众星捧月的情况,在孩子生活教育方面,我和孩子的爸爸付出的比较多一些,多了些严格少些娇纵。
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孩子在性格上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养成能够伴随一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自己独立开拓。为此,我们在他成长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几点:1.在吃饭方面:在宝宝还未满一岁的时候,就帮他买好桌子椅子勺子碗,让他自己单独吃饭,无论是否撒的到处都是,都让他自己完成,对于撒在桌子上的饭粒也让他自己拣的吃掉,这样不仅养成他自己动手吃饭的良好习惯,让他把吃饭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大人非要他吃,而且他也从吃饭中找到很多的乐趣。一直到今天,他对吃饭都充满着渴望,我们从来不追着他到处跑,他不吃也不强迫他吃,让他自己承担不吃饭带来的饥饿感。养成习惯后我们也省心,他也吃的很饱很开心;
2.在睡觉方面: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睡觉一直非常好,夜里也从不哭闹。小的时候每天上午睡一觉下午睡一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让他每天下午睡一大觉,他也养成午饭以后休息一会就睡觉的习惯,这样让他养养力气,晚上等爸爸妈妈回来可以尽情玩乐;
3.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尽量做到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比如上厕所、脱衣服鞋子袜子、拿玩具、出门带拿钱包带钥匙等,让他能够体会做事情的不容易,而且在看电视动画片的时候去提点教育,让他记忆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利用动画人物让他自觉行动,比如在赖床的时候对他说勤快的喜羊羊早起去割草,在他不肯喝水的时候和他说乌鸦是怎样干渴的去弄水喝,把他形容成故事里的小动物,他会非常喜欢;
4.在培养习惯方面:大人的言语和行为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用刻意去说教,孩子都会听在耳朵里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的。譬如,在吃饭时候,要等所有人都入席了才能开饭,不能用手乱抓菜,也不能把喜欢吃的东西拖到自己边上等等;在出门的时候,要和家人说再见,因此宝宝每天会按时站在门口和我们告别,叮嘱:“早点回家”、“路上小心”之类的话,和小大人一样;晚上下班回来会跑过来开门,拿好拖鞋等等。在受到帮助的时候说“谢谢”,在造成损害的时候说“对不起”等等,因此他现在对于这些礼貌用语比较熟悉,有时候还会反过来教育我们;5.在兴趣方面:我们买了一些儿歌和一些小故事,放给他听,他在玩的时候也可以去听,不是很刻意的,他喜欢什么放什么,不喜欢就不放。能够记得多少算多少,不造成他的负担。他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去哼哼他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嘴巴一直不停;他尤其喜欢车类特别是工程车,我们也在给他买玩具的时候根据他的喜好去购买一些,但并不是满足所有的爱好,譬如我们会在挑选的时候对价格较高的就会跟他商量这个车很贵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