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孩子的“偷窃”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09-24

那天中午,我交班后准备洗洗手下楼去。洗手前我习惯性地把戒指摘下来放在储物桌上,这时有位老师找我,我便匆匆下楼去了。等我回活动室时,正巧孩子们起床了,我发现戒指不见了,我想大概是谁不小心碰掉了,就发动全班孩子一起找。“老师,虎子手上有一个亮晶晶的东两。”搭班的申老师叫他:“虎子,你过来。”虎子边走边匆忙地往口袋里藏着什么。“你手上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虎子惊惶地说。“你往口袋里放的是什么?”申老师又严肃地问了一句,虎子这才慢慢地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竟然是我丢掉的戒指。“咦?真怪,怎么在我这儿呢?”虎子掩饰着。我拿着失而复得的戒指,一种苦涩的滋味堵在喉咙里,我久久地看着虎子:“虎子,老师没有生你的气,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拿的戒指?”“中午上厕所的时候。”“桌子上有铅笔、橡皮,为什么只拿戒指呢?”“……”虎子咬着嘴唇,小脸涨得红红的,就是不说。看来就是我想象的那样了,“虎子,你回去吧,你让老师伤心透了,也失望透了……”我的声音都颤抖了。“老师,我只是想送妈妈一份圣诞礼物,我答应过妈妈的……”虎子大哭起来。回到家,我思绪万千,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写了一个帖子发在教育论坛上,请求各位同仁帮助。一个年长的教师一句话让我醒悟:“为什么你要想得那么复杂呢?孩子只是一份好心,想送妈妈一件礼物,这个戒指在他眼里就等于他喜欢的一块巧克力。”对呀,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孩子只知道妈妈不喜欢糖果,老师喜欢戒指,妈妈肯定也会喜欢,顿时我的烦恼一下就释放了。孩子的心理本不复杂,是我们把他们想得复杂了。我们不要一遇到类似事件就立即把它们与“偷窃”行为相联系,否则极有可能因处理不当而伤害孩子,误读孩子纯洁、善良且懂得感恩的心。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孩子的小小谎言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小小谎言”,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升入大班后,班里来了一个新的小朋友,是一个很活泼、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很快就和其余的小朋友熟悉了,并打成了一片,户外活动时和男孩子们玩你追我赶的游戏,没有一点的不适应,可是通过和嘉琦妈妈的谈话,发现她却不这样认为。

一天中午入园时,我去了办公室一下,回来后发现嘉琦妈妈正在活动室里数落着坤华,坤华低着头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赶紧走过去问怎么了,嘉琦妈妈生气地说:“你看今天早上我刚给嘉琦买的一个图画本,中午回家她就和我说坤华拿去不给她了,还撕烂了。

”她还一直重复说道:“我总感觉嘉琪来的晚,在班里受欺负。

”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就说嘉琪回家后总告诉她别人追她打她了,小朋友联合起来不和她玩之类的话。

我就把嘉琦在园的情况详细的和她说了一下,孩子们之间有时会说不和谁一起玩之类的话,但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

不过临走时,嘉琦妈妈还是一脸的担心,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还很明显的用眼睛警告了坤华。

在平日的生活中,坤华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女孩子,不是会拿别人东西的孩子。

于是我把嘉琪和坤华叫过来,想问清楚是怎么回事,经过询问才知道,书是他们两个商量着交换着看的,并不是坤华偷的,而且也不是坤华斯兰德,而是嘉琦自己不小心弄坏的。

想来应该是嘉琦怕妈妈批评她才“嫁祸”于坤华的吧!

想到嘉琪妈妈总以为别的孩子欺负她,我细想了下,才弄明白,嘉琪性子活泼,在外面玩的时候会和男孩子在一起跑,她跑别人追,还经常笑呵呵地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追我。

”但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

回家后和她妈妈说是别人追她。

而她妈妈把追误认为是欺负的意思。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和嘉琪妈妈谈了很多,说了嘉奇在园里的情况,又一起问了问嘉琪谁欺负她的,是怎么欺负她的,嘉琪妈妈听完后才放了心。

不知道本文“孩子的小小谎言”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慎待孩子的谎言


原来,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说服妈妈。

东净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认读很多字且词汇量特别丰富,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开学初,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去学画画,非常羡慕,可是妈妈没给他报名。晚上,他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画画了,我们班只剩下我一个,老师都不管我了”。第二天,净瑜妈妈就这句话来询问老师:“为什么只把净瑜一人留在活动室里?”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净瑜说话了:“老师,我想让妈妈给我报名学画画”。原来,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说服妈妈。

此事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和辨析能力差,还想象不到一些话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不是恶意的,只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满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孩子只要说谎就是品质有问题,就是坏孩子,决不能发现孩子说谎就劈头盖脸地训斥,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判断,认真揣摩孩子说谎的心理,尽量用委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说谎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说话应该实事求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慎重对待孩子的谎言。

说谎的孩子


我班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调皮、犯了错误从不主动承认,常常恶人先告状。

记得一天我和小朋友们上厕所,刚进教室我就看到庄浩然在用脚踢王健琪,当庄浩然看到我时立即走到我面前说:“王老师!王健琪用脚踢我”。

其实这一情况我看得很清楚,知道是他先踢别人,但当我问他有没主动踢别人时,他却否认。

天真纯洁的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这已日益成为所有老师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

“说谎”,往往被人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

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通过讲故事“狼来了”,来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首先了解,放羊的孩子以撒谎为乐,看到那么多人受到愚弄,心里便有了一种满足感;其次,就是说谎一旦成了瘾,仿佛不说谎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再则,说谎者损人并不利己,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快感;最后,说谎者可以骗人一次两次,不可以长久骗人,不可能不受到惩罚,最终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到了大班重在教育孩子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懂得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寓教育于孩子一日生活之中。

另外加强家园共育,以身作则,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错要和风细雨的讲道理,这样孩子才会成人在信任感,肯说出真话。

谎言像利箭刺痛孩子的心


儿子活泼调皮好动,回家翻个底朝天,一刻也不得安宁。所以我常常骗他说:电视机联网,你在家不听话,老师就能从她家的电视机上看见你,就会批评你,还把你的小标志撕了去。,以至失去他应有的活泼、天真的笑容。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集中精力,往往会采取一些激发性的语言(谎言)来吸引他们,效果很好。于是为了调皮的儿子变得听话,回家用“谎言”欺骗他,可是没想到,却深深刺痛了儿子幼小的心。

由此可以看出,谎言、欺骗的运用技巧,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个性特征,还要把握时机,讲究场合。有了这样的“教训”,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再拿谎话欺骗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我给他说道理,通过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导他。渐渐地,儿子淡忘了过去,回复了往日的笑脸。

魅力“七色花”

一天吃过午饭后,孩子们在活动室内吵吵嚷嚷,有的甚至到处乱跑,我生怕有什么闪失,天气又比较冷,所以也没有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忽然想起孩子们特别爱听我讲故事,于是就在活动室内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七色花》故事,以此来引导孩子展开讨论,也算是打发时间吧!

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得到了老婆婆给她的七色花,珍妮用这七色花瓣,实现了自己的一些愿望,前六颗花瓣太浪费,最后一片帮助了一个叫威嘉的小朋友,并让他健康起来,威嘉健康后,珍妮感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非常高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活动室内鸦雀无声。故事讲完后,我启发孩子们想象:如果自己也拥有一朵美丽的七色花,想用它来做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答案,新宇说:“老师,我想用七色花瓣,让它把世界上所有病人的病都治好。”开心说:“我想用七色花瓣帮助世界上的穷人都富起来,让七色花瓣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上学”。郑迪说:“我想用一片花瓣让老师变的最美丽。”我听后非常感动,孩子虽小,但有博大的美好心愿,都是为别人着想,实在令人感动。接着于晓阳又说:“老师,我想让我爸爸妈妈永远不老。”可见,孩子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王涵说:“我想让它把幼儿园整理得干干净净。”……在我的启发下,每个孩子将自己美好的心愿说了出来。

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带来对生活这么多美好的向往,我觉得通过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会更适合我们的孩子。

儿子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小孩子也不例外。前段时间,少儿频道频繁播出了《奥特曼》的故事片。于是奥特曼自然成了很多男孩子崇拜的偶像,我家儿子也不例外,而且是崇拜到了极点。每天穿衣服要穿带有奥特曼的,戴帽子、穿鞋子、穿袜子都得有奥特曼的,还经常摆出架势,嘴里吆喝着:“咔咔,我是迪迦,我是超人”等话语,弄的你哭笑不得,有时还对着小朋友摆架势

幼教随笔:慎待孩子的谎言


原来,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说服妈妈。

东净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认读很多字且词汇量特别丰富,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开学初,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去学画画,非常羡慕,可是妈妈没给他报名。晚上,他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画画了,我们班只剩下我一个,老师都不管我了”。第二天,净瑜妈妈就这句话来询问老师:“为什么只把净瑜一人留在活动室里?”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净瑜说话了:“老师,我想让妈妈给我报名学画画”。原来,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说服妈妈。

此事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和辨析能力差,还想象不到一些话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不是恶意的,只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满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孩子只要说谎就是品质有问题,就是坏孩子,决不能发现孩子说谎就劈头盖脸地训斥,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判断,认真揣摩孩子说谎的心理,尽量用委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说谎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说话应该实事求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慎重对待孩子的谎言。

孩子,怎会撒谎?


“分糖了!”司仪喊了一声。新娘李某端着糖果盘抓起一把把喜糖向围观的人群抛撒,大人小孩一阵骚动,纷纷弯腰低头争抢喜糖,沾点喜气。突然,一枚金灿灿的戒指随着糖果落到了我班幼儿——小刘晴的脚下,她蹲下去捡糖,又发现了戒指,她捡起来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这样,小刘晴站起来时比别人晚了一点儿。

新娘不久发现戴在手上的戒指不见了,意识到可能是分糖时不小心扔出去了。可戒指到底被谁捡了去了呢?聪明的新郎马上让司仪回放当时的分糖场面,结果发现扬第二把糖时戒指还在,分第三把糖时戒指就不见了。当别人都要站起来时,只有一个小女孩——刘晴,还在地上有所动作。于是,新郎的母亲找到小刘晴询问,孩子怎会撒谎,她承认自己曾捡到了一枚戒指。新郎的母亲非常高兴,毕竟这枚戒指不仅意义不凡,而且价值不菲。她对小刘晴说:“你把戒指给俺送回来,我给你买很多好吃的,带着你出去玩。”

小刘晴想把戒指送回去却受到了妈妈的阻止。当新郎母亲再去问时,小刘晴说戒指放在口袋里又掉了。满腹狐疑的新郎母亲满脸焦急得找到了我,让我帮着再问一问。在幼儿园里,我把刘晴单独叫到办公室里,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并确定这枚戒指并没有再丢失。于是,我请刘晴妈妈到园谈一谈。没谈什么大道理,我只对她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后果,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从小心灵蒙尘,也许会彻底改变她的一生。一个小小的戒指今天看来是“西瓜”,对将来说它是“芝麻”。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孰轻孰重,泾渭分明。我的话如惊雷震醒了执迷其中的刘晴妈妈。她拉着我的手说:“多亏老师,要不然刘晴就有可能发展坏了,我这就领着她把戒指还回去!”

真金不怕火炼,诚信是一个人的试金石。一个孩子,学会了诚信,便学会了做人。我庆幸:一个幼小的纯洁心灵没被金钱所污染,我们的社会又多了一个高尚的灵魂!

孩子撒谎行为


早上入园时,孟鑫莹小朋友的妈妈说昨天穿的那件新衣服上有许多漂亮的金星星,昨天晚上回家后妈妈才发现衣服上的金星星都掉了,问她是怎么弄掉的,她吱唔着一会儿说是国振娟小朋友给我摘掉的、一会儿又说是王丽斐小朋友给我弄掉的。

孟鑫莹妈妈这一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孩子们入园后,我晨检时注意过她的新衣服,我还夸奖她,说她的衣服真漂亮。

没想到一件衣服就穿了一天就弄坏了、不漂亮了。

可是孟鑫莹说是国振娟和王丽斐给她把衣服弄坏的,我怎么也无法相信,因为无论是在活动时还是在寝室孟鑫莹离她们两个人都很远,怎么会是这两个孩子给她弄坏的呢?我决定先了解一下再说。

我用严肃的口吻问孩子们:“是谁把孟鑫莹小朋友衣服上的金星星弄下来的?”活动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又说:“谁给她弄坏的主动承认错误。

老师原谅他。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出声。

我有点生气了,决定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想先单独和孟鑫莹谈谈。

我尽量用最温和的语气问她:“是谁给你弄坏衣服的?”她看着我,吱唔着没说话。

我接着问:“你自己弄坏的是吗?”她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她一下子慌张起来。

这时我已经有了答案。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问她:“是你自己摘下金星星给了好朋友是吗?”这次她点点头。

我说:“知道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不小心犯错误,而当成年人严厉的批评时,他们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撒谎。

怎样对待孩子的撒谎


最近,我在班上发现了一个让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情,那就是有个孩子有了说谎的现象,我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

刚开始时我对这名幼儿进行了说教,但是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从中了解到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

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

但当孩子确实在撒谎,而不是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时候,就必须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了,那我们怎样去对待撒谎的孩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首先,成人要识别真假谎言。

如果孩子的确是说谎,就要以浅显的例子帮助他认识错误。

例如用故事《狼来了》等来教育孩子。

其二,成人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

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职责孩子,更不要因为面子对孩子的错事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

其三,成人要避免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机会。

比如,孩子一说头疼、肚子疼,妈妈就同意他留在家里,不送幼儿园;孩子一“告状”,老师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被告的小朋友。

这样一来,孩子因说谎而尝到了“甜头”,下次就可能故意重演。

其四,成人要以诚实的行动作表率。

比如,家里来了不受欢迎的客人,妈妈就躲起来让孩子去说“妈妈不在家”。

年幼的孩子会把成人的谎言当成正当行为去仿效,妈妈无形中就成了说谎的启蒙者。

另外,当成人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时,一定要避开孩子,免得孩子辨不清是非,产生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