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爱,要让孩子知道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昨晚我让家长帮孩子们准备一个节目,让孩子们来展示一下自己。今天早上我刚来幼儿园就看见源源小朋友已经到了,他阿婆正在叮嘱他别忘了今天要表演的节目。而一旁的源源一边说知道了,一边说阿婆再见,似乎有好多的不放心,一边继续叮嘱着,一边离开了教室……一会儿小烨也由阿婆送来了:“呆会要举手,要好好表现,知道吗?”“别忘了用这个……哎呀,我们的快板怎么没带啊,别急,奶奶回去拿。”只见奶奶回去没多久,又气喘吁吁的来了,烨烨,奶奶帮你把快板拿来了,呆会要好好表演哦。”可是烨烨并不喜欢那快板,硬是要奶奶拿回去,而奶奶却拿着快板很坚持,看着这祖孙俩……我的心里惊起一阵阵的波澜,而这些似乎也曾在我身上发生过,当时的我就和现在的烨烨一样,不懂这就是爱,一种长辈对于我们无私的爱,最弥足珍贵的爱,而今我已经失去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不想让我身边的孩子也想我一样因为儿时的不懂珍惜而现在后悔。于是我接过这一块不一样的快板:呀,这块快板真漂亮,烨烨,是你的吗?他点点头。谁买的?他小声的说,是奶奶。我故意拿反了快板,敲了起来……烨烨说:不对,郭老师,你拿反了。哦,是吗?我反问,疑惑的看着他。只见烨烨变的很有成就感的教起我来了,他阿婆看了也很满意的离开了。
家长真的很容易就会被我们的孩子满足,总觉得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担心的是不能把爱全给她们,却从不考虑孩子们是否知道了我们给予了他们多少爱,以至于不少孩子不知道感恩,只把家长当成索取的源泉,我沉思了……这样的问题能全怪孩子不听话吗……其实在我们爱孩子的同时,也该让看看我们对他们的爱,了解我们对他们的爱!
而作为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乐施好善一点,给孩子多一点信心,给孩子多一些鼓励,给孩子多一份理解,给孩子多一次机会,相信我们定会“用心灵赢得心灵”——赢得孩子的心灵,赢得家长的心灵。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都要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记得有一次,骐骏的妈妈对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说我家骐骏面黄肌瘦,有这样那样的病。本来骐骏就特别爱生病,几乎每个月都得输一次液,听老大爷这么一说,我心里还很难受。我笑着说:“他是不是不好好吃饭?”“那可不,每次吃饭都是我们追着喂,到现在连筷子还不会用呢!实在不吃的时候我就把零食都给拿出来,让他挑着吃。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老师,您帮我说说他吧!”我很幽默的说:“必须的!
我暗想: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餐了,俊俊也不能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于是,我和骐骏妈妈协商首先掐掉孩子的各种零食,其次,我开使了育人计划。区域活动时,我每次都把《泥球喂奇奇》的材料让他来操作。一开始,我让他用勺子来喂,等他用勺子的能力越来越熟练了渐渐地用筷子来喂,并鼓励他:骐骏真棒,能把奇奇的小肚子喂饱,奇奇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骐骏呢?是不是也要用自己的小手喂饱小肚子,这样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的身上去呀!骐骏也会长高个子更帅更聪明的。骐骏眨着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自己吃饭,我要长高个子,要聪明。”事后,我还和奇骏有个约定,每次入园时,都要摸摸他的小肚子是不是吃饱了,只要吃饱了,就奖励一朵小红花。
其实,我觉得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育儿心得: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
光荫如梭,在幼儿园老师们辛勤的教育下,豆豆从开始上贝贝班那个离不开奶奶,随时都捧着老师脸哭着、嚷着要奶奶,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强,他已不在是我们眼中曾经的那个小宝宝了,他有时会抓住大人的缺点提出意见,直接质疑大人们前后矛盾的说话。
孩子出身后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家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从小就给孩子以身作则,对他承诺过的事情再难也一定要做到,即使偶尔做不到也要提前和他做好解释工作,目的就是想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兴趣爱好方面,我们一直都让他自由的成长,培养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兴趣爱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有一番作为,所以部分家长可能会给孩子设计一个雄心壮志的计划,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给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给孩子安排学各种学习班,一旦教育偏离了设计的轨道,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没有出息”,我们一直都认为这样不可取,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是从他这个年龄过来的,这个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培养好他的生活习惯,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强制他学习和种技能和理论知识。我和孩子的爸爸首先在孩子的教育上始终能达成一致,就是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经给自己设计的未曾完成"宏伟蓝图"拿过来让孩子来替我们去完成。幼儿的时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鼓励”。我们认为豆豆只是个平凡的男孩,我们没有给他设计任何的远大理想,我们只是希望他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健健康康成长。所以作业完成不好时,我们更多是要帮助他找出差错的原因,而不是一再批评他,我们是要让自己意识到以便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和豆爸工作很忙,豆爸在外地工作,一般孩子都是由老人来带,生活方面都是孩子的外公、外婆照顾,老人都会把孩子当做“宝”来喜欢或讨孩子开心。如果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也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家庭和睦联盟,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纪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是背着孩子沟通达成一致,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休。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步增长,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平时我们多采用沟通办法,口气婉转,
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减少居高临下的家长制批评作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很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的沟通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比如说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长了,我们采用“提醒制”,告诉他再过几分钟该休息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等等。
孩子有时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因为他还太小,更多的就是靠父母和老师去引导,前段时间我和豆豆商量着给他报了个羽毛球班,我的想法是小男孩多接触体育会对他的体质有好处,而且长大了到哪拿到球拍就能打球,是一种技能。孩子一开始不是太喜欢说每个周末都要去学太辛苦,其实我知道他心思,周末他想在家玩电脑,于是我就和他说我们先去看一下,如果确实不好玩,我们下次就不去了,但去过几次后,从发球到接球,到和小朋友之间交流,发现他玩得很开心了,现在每到周末他自己就主动要求去打球。接下来呢,还是要考验家长的耐心,只要宝宝喜欢,我也会一直坚持带他过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孩子长大了才能离开父母去实现他自己远大的理想,承担起他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栋梁”。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总之我们认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当朋友一样的交流,再配合好学校老师境况好他的生活、学习能力,只要父母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要让孩子在爱中快乐地成长,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确实是这样,孩子从出生到少年时期,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包括很多,如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智慧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等,我认为这其中最生要的是民主、平等、互爱、和睦家庭人际环境。父母之间和睦友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平等、民主有爱地对待孩子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孩童处于从无知到有知的成长阶段,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交友的心态,耐心地向孩子讲明错在哪里,使他明辩是非,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决不能对孩子呵斥、打骂。这种方法往往是父母生气,孩子受到皮肉之苦,最后错误得不到改正,孩子小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有一件事,我感触很深。我家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同岁,他们经常一起玩,晚饭后常常到邻居家和邻居家的孩子玩“益智磁力片”,去的次数多了,再加上两个孩子玩起来不管不顾,邻居孩子的奶奶不太乐意了。一天晚饭后孩子又要去邻居家玩,我对他说“不要去玩了”,儿子问“为什么”,我说“他们家奶奶不喜欢你去玩”,儿子却说“我是去和平平玩呀?”说完儿子就开了门,我从门口把他拉回来,我一转身,他又开了门要走,我顺手打了他两巴掌,儿子哭了,喊着“我就要去!”我马上意识到,孩子的倔强脾气又上来了,再打也无济于事。儿子开门走了,我没有阻止他。这次他只玩了一会就回来了,回来后我没有出声,孩子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走到哪里,他就在后面跟到哪里。实际上孩子出去后,我也有些后悔,不该打孩子。睡觉时间到了,儿子乖乖躺在床上,这时我座在他床边,对他说“今天妈妈不应该打你,妈妈不让你去,是因为对门奶奶的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你们玩得时间太长,影响奶奶休息。”儿子听后,懂事的点了点头,对我说“妈妈,我再也不去玩了”。
事后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已,我的打压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温和友爱的说服,让他改正错误,在此我要劝父母们,当发现了孩子有错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已的情绪,当情绪稳定下来时,再处理孩子的错误。用打骂来教育孩子是最愚蠢的,这只能表明我们家长的智慧解决不了问题,才能用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
及时表扬、赞美孩子的良好行为,可以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动力和自信。中国教育家陶知行深刻的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及时的表扬孩子,没有表扬,就没有教育。是啊,我们成年人都想被别人肯定、被别人表扬,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乐颠乐颠的把在幼儿园里画得画拿到我们面前时,当孩子兴冲冲得把在幼儿园得到的小红花放在你手中时,当他端上一杯水,让你喝的时候,他会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你,等着你的表扬。这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心神领会,对年幼孩子的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类似于“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等,而应该让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同时也能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一次我儿子高兴得把他在幼儿园画的一幅画拿给我看,画的右下角贴了一朵小红花,我马上问儿子这幅画为什么得到了小红花,“画得好”,
“哪里画得好?”,
“老师说颜色涂得好”
“树叶是绿色的,你怎么涂黄色的?”
“妈妈,这是秋天啦,秋天树叶都会变黄的”
我听了后,连忙表扬孩子观察大自然真仔细,并鼓励他以后更留心观察自然事物。儿子高高兴兴地点了下头“嗯”。
表扬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父母要拿出更多时间,孩子每一个细微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对他以后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地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多的关注孩子,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