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孩子性格的培养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09-29

育儿心得:孩子性格的培养

大家好,我是小五班默默的妈妈,希望通过佘山幼儿园的丫丫报,与大家交流、探讨育儿心得。

在幼儿性格发展中,外界环境和父母教育对幼儿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民主的父母可培养出独立性强、大胆机灵及社交能力强的儿童;严厉的父母若经常以“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方式,会使儿童冷酷、顽固、缺乏自信;父母溺爱的孩子,易骄傲、自私任性、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数代同堂的家庭,常因教育方式不一,而使孩子养成两面三刀、投机取巧,会说谎的性格。因此,家长应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我家宝宝赶上了小班的末班车,比同班孩子更显稚嫩。他内向腼腆、胆小、不合群。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我们注重点滴小事、善于引导。最近,他总爱问“这是什么地方啊?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啥味道啊?”。此时,我们因为他的好问而欣喜,并耐心的一一作答,可是每次回答了这问题,又会引来新的问题。如今,“什么”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奇谈怪论”,不一定有问必答,我们首先应肯定其好问的习惯,其次设法引导其自己慢慢寻找答案。从中感受童言无忌的乐趣。

入园半月,在老师的教育呵护下,原来事事依赖家长的小不点,基本能生活自理,也能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玩耍,逐渐合群了。在此,我携全家真诚的感谢辛勤的园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转眼间,小孩已经五岁上小班近一年了,回首这一路走来,有欢歌笑语,也有艰辛历程。但当看到小孩健康、幸福地成长,为人父母也收获着喜悦、享受知足。我家女儿,总的说来是一个比较顽皮好动的孩子,但也有乖巧贴心一面。由于工作关系,爸爸大多时间不在家,理应照顾教育孩子的重担便责无旁贷地落到妈妈的头上,但是我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候会无暇顾及孩子,只能委托外公外婆帮忙照顾,这也是对孩子比较愧疚的一点。

都说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到底该如何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呢?我觉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性格塑造,生活习惯培养很重要。以下是我认为女儿做的比较好的几点:

第一:勇于承认错误。女儿一般情况下,是讲道理的,但是毕竟是个孩子,生气的时候,发脾气耍小性子,开始大哭大闹。刚开始时,我会给她讲讲道理,也会哄哄她,有时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也索性不理她,由她哭,最后自然停止了,我就会问她“那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她就会勇于承认错误,会说“对不起,下次不再这样了”。孩子从小要让她有一颗勇于承认错误的心,这样,在她以后的成长中,才会不断地进步。

第二:做事情比较积极主动,动手能力比较强。我家小孩在家里做些小家务都比较积极主动,比如外公外婆叫她帮忙拿个东西都比较勤快。家里大人在干活,她也会模仿,超级认真专注的研究,直到自己懂了为止。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做事节奏和方式方法,不要盲目地让小孩照我们的大人想法去做,让孩子具有天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去发现感受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过于干涉,操之过急,反而会限制了她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兴趣发展。由于她好于动手,这也导致家里的玩具全部被被拆卸,无一幸免,这一点也是正在努力克服,慢慢修正她。

第三:自觉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并非不好,只要选择好适合孩子的节目,只要控制住看电视的次数和时间,孩子还是能从好的节目中学到知识的,但是,一定要有度。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不能任其意愿。我的做法是,晚饭后她自觉上楼看电视,到了八点多了,我一般会提醒她时间到了,就准时关机睡觉,很乖!孩子在晚上有充足的睡眠之后,早上她会自然醒,准时起来,不懒床,非常好。

以上是我这个做妈妈比较欣慰的几点。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塑造个性,同时,个性展现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这对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觉得,人从小养成一些好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养育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能力习惯方面培养当然还不够,还要各方面知识的培养,我觉得一个乐观、自信的小朋友总是会受大家的欢迎,我们女儿在这方面还是欠缺了点,到陌生环境时就比较胆小,不够自信,不善言谈……,另外还有一点不是很好,就是教一些知识,她不能全神贯注听大人讲解,而且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不过我相信我们会帮助她自信、乐观起来的,慢慢能修正她能全神贯注听讲。

小孩的成长,以及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除了父母的教育,更离不开的老师们辛勤辅导和无私奉献的爱护,幼儿教育是一项艰辛而伟大的事业,我觉得只有家园共育,取长补短,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让他自己穿,每次他都依赖老师。”一让他自己穿鞋子,他就只会看你一眼,依然我行我素,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穿好鞋子坐到走廊上去了,可他还在那儿依然如故,分发点心时,他可着了急,哭了起来。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穿好了再发给他。

看到这个阵势他知道只有自己穿鞋子了,当他拿着点心时,挂着泪珠的脸上又荡开了笑容。此后,他的鞋子虽然有时穿的不迅速,但再也没有让老师给他穿过了,呵呵,真棒!

通过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应该狠点。人都具有懒惰心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想不劳而获。小孩子在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当遇到难题后,小孩子从心理上就产生了依赖。想依靠外力来解决问题。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儿子很依赖他的妈妈,妈妈也很宠爱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从来不动手干任何事情。

有天,妈妈因为要出去几天,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很懒,就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大的饼套在他的头上。出门前还特别嘱咐他:“前面的饼你可以吃两天,两天后你把饼转一下,后面的还能吃两天。那时候,我肯定回来了。”

前两天,儿子还记得妈妈的话,慢慢地吃着前面的一半。两天后,忘记了妈妈的交代。时时想着妈妈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我肚子好饿。但是却不愿意动手把后面的饼转一下。

两天后,妈妈回来了,看到儿子一动不动。还以为他睡着了。到了晚上,去叫他吃饭,还是不动。一摸身体很凉了。已经饿死了。

这个故事虽说有些极端,但是很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温暖的怀抱中成长。没有任何的挫折,所以,一旦碰到挫折后就不知所措。脑子里想到的只有爸爸妈妈,而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

在我们今后的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面对挫折,解决困难。

妈妈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花生班育儿心得

很多朋友都说我家易寒看上去比一般小孩懂事,遇到问题也能轻松处理,哭闹的现象很少出现,活泼开朗,基本属于讨人喜欢的类型。其实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没有花什么特别的心思,只是走对了路吧。

巧虎,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大概三岁不到的时候易寒第一次接触了《巧虎》,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看《巧虎》基本成了必修课。从吃饭上厕所,到学汉字说英文,再到交往礼仪,易寒从中学到了很多。慢慢地,巧虎成了易寒的榜样,更成了她效仿的对象。每一次宝宝不乖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她“巧虎是怎么做的?”她立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即改正。有时候还能像模像样地去教育别人。有一次去玩滑滑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插队,她立马挺身而出,一脸严肃地对着那个大哥哥说:“要轮流玩!”

当然有时候也会让爸爸妈妈很抓狂。宝宝偷懒的时候会向爸爸妈妈求助:“请帮忙!巧虎说了有事要说请帮忙!”爸爸妈妈有时也会学她偷一下懒:“妹妹,请帮忙!”她怎么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巧虎说的!”昏特!

参与孩子的活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如果孩子让你跳舞,你会陪她跳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即使一些我们看起来很无聊的行为,只要孩子要求,我也会参与。易寒刚上幼托的时候,老师教了歌舞《找朋友》。放学回家,她要求我们陪她跳。当时我们住在奶奶开的店里,人来人往,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们真的站起来,她唱我们跳。来买东西的人禁不住夸她唱的好。受到陌生人的夸奖后,她本性中的“人来疯”从此开始暴露无遗。参与孩子的活动,我个人觉得家长首先要有“娱乐精神”,不要怕出丑,孩子开心了,家长还能不开心吗?其次我觉得家长要有“敬业精神”,一定要投入,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敷衍自己。对于孩子的可笑行为,家长可不能去打击,孩子嘛!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忘记疼痛

孩子在平时的活动中,难免会磕磕碰碰,撞痛撞伤。而哭闹也属正常现象。但每天都撞每天都哭,烦哪!于是我就这样处理:

“哇!”易寒捂着小脑袋大哭起来。

“撞哪了?”小家伙也算配合,没说撞脑袋,而是指着房门。

我没去管她,而是走到门边,盯着门夸张地看着。嘴里也开始大叫:“妹妹,你别哭,门好像在哭呀!你来听听!”易寒一下子停止了哭泣,跑过来和我一起倾听门的哭泣。

“咦?我怎么听不见门在哭呀!”易寒瞪着双眼问我。

“门好乖啊

,哭了两声就停了。奖它一朵小红花吧。”说着,我拿大拇指在门上按了一下。

“妈妈,我也不哭了,你也给我一朵小红花吧。”

现在如果易寒再有个什么伤痛,她肯定拉我过去听听被她撞上的桌椅,一起聆听它们是否哭了。而易寒的眼泪也越来越少了。

育儿心得:性格培养是教育的关键


育儿心得:性格培养是教育的关键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都很重视小朋友的身体发展情况,我也认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小朋友个性的培养才真正是教育的关键。毕竟孩子以后会长大,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所以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性格。下面我会谈谈自己培养俊俊健全性格的一些做法。

一、爱心和善良

我曾经读过一本育儿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女儿经常磕磕碰碰,很容易受伤,但是作者不会打“肇事者”复仇,而是教育女儿“给小板凳揉痛”。作者从小就为女儿播下了爱的种子,后来女儿也真地成为一位善良的女孩。平时我注重培养俊俊的爱心,除了在玉树地震时为他讲解捐款的意义,我还让他关心身边的人,尽可能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某日俊俊在医院看到同事的女儿在吊针时大哭,他就对我说:“妈妈叫妹妹不要哭。”但是我叫他自己过去说,他就不说话了,可能是怕陌生人吧。但是过了一会看到她哭到声嘶力竭就跑过去站在妹妹旁边,妹妹也真的不哭了,看来小朋友的影响比我们大呢。于是我叫他给提子干妹妹吃,俊俊马上扭开盖子伸手拿了好几粒提子干,然后踮起脚跟放到妹妹的嘴里。当我说“俊俊真乖!”时小家伙就偷偷笑了。同事的女儿最后也顺利地吊完针,全家开开心心地回家了。当天晚上我再次表扬了俊俊的爱心和体贴。此外,前几天我在番禺带回了一对小螃蟹让俊俊去照顾,让他学会用心呵护小动物。俊俊那几天都会摘菜叶给它们吃,还把自己吃的米饭倒到养螃蟹的盒子里。

二、胆量和勇气

俊俊生性不是很大胆。但是男孩子应该要具有胆量和勇气,所以我从外部的环境和父母的榜样两个方面去培养他。我首先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各样的人打交道。平时,我会积极利用各种场合让他去见世面,例如周末带他到附近的社区走走,学校组织活动时也带他去见见陌生人,和他们打招呼。慢慢地俊俊已经不再怕羞,能和我的同事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玩,看来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有一次,俊俊因为感染手足口住院,我一直陪伴他,特别是晚上要挨夜,真的很辛苦。但是星期六晚上发生了“破门”事件,又感到很安慰。那天晚上我准备给俊俊洗澡,就把沐浴露和衣服拿进冲凉房,顺手把门关上。然后就马上发现门锁坏了,出不去,当时真的很惊恐,因为没有其他家人在医院,我出不去,那俊俊怎么办?这时听到俊俊叫“妈咪”,原来小家伙偷偷尾随我来,在门外叫我!刚好旁边有一位阿姨,听到我的叫声马上跑出去找人帮忙,同时把俊俊带回病房。五分钟后,终于有人用木条破门而入,我飞快跑回病房,心想俊俊肯定会大哭大叫,却惊喜地发现他乖乖坐在病床上等我,眼睛望着门口,只是不时跟隔壁的阿姨说“妈妈在那里(浴室)。”阿姨就说“妈妈很聪明,会自己出来的啦。”原来俊俊很大胆了,就算妈妈不在他也不会惊慌。

三、独立性

育儿教育专家指出,如果父母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学会自己走路。我从俊俊一出生就十分注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俊俊从小睡独立的床,一岁半左右就能自己用汤匙吃饭,两岁半左右就可以用筷子夹菜,也会简单地穿衣服和鞋子。当然我的教育需要全家人的支持,但是老人家通常都溺爱孩子,所以我的做法他们不太认同,矛盾也会不时产生。但是我以俊俊的发展为重,顶住压力,在爸爸的配合下严格要求孩子。就以吃饭为例,我特意培养他在上幼儿园前自己喂饭,为他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平时我要求他自己喂饭,吃完饭才能玩,否则就不能再吃。同时鼓励他多吃青菜,及时进行表扬,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俊俊在幼儿园吃饭这一方面经常受到表扬。

四、开朗的个性

我们都希望俊俊开朗爱笑,所以周末总会抽时间带他四处活动。我们或是去爬山,或是到公园游玩,或者是去海边。通过家庭日的活动,我们既增进了情感,又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培养了开朗的性格。其次,我会尽量找借口让爸爸多带儿子,让俊俊更有男子汉的气概。开始的时候,爸爸也老是抱怨看孩子很累人,后来接触多了,儿子就粘着爸爸,甚至爸爸上班也要穿鞋出外找爸爸。有一次爸爸还能哄俊俊乖乖睡觉呢。我发现只要放心交给爸爸,他也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实际上,教育孩子无小事,父母需要把握契机,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方法要得当,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很急躁,批评俊俊的语气比较重,有时也会后悔。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要多读育儿的书,及时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探讨,进一步完善教育的方式。

浅谈孩子性格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在宝宝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宝宝的优点和缺点,对好的要多点鼓励,不好的要及时指出,让宝宝生活得更健康。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做法:

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

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当你发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嫉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

假如你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同桌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派队,而自己却没有被邀请。这时候我们决不能指责那个过生日的孩子“不够意思”,而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别难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请来吗?这样,孩子就会理解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受欢迎而未受邀请,也不会因此而记恨那个过生日的同学。

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假如此时家长能够诱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觉得球队一个队友比自己上场的时间长,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加强练习的话,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时,孩子会发现,虽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练的选择,却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通过联系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

或者,当孩子对别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重视感到嫉妒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消除孩子的误会。5岁的美美因为妈妈错过了自己在学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满,“别人的妈妈都来了!”于是,妈妈就让美美在家里面给自己开了一个专场晚会。这样一来,美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关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别的同学了。

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婷婷越来越可爱了”,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

有一次,美美的妈妈跟一位阿姨说,邻家女孩的卷发很可爱,可惜自己女儿的头发却是直的。没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厅要把头发烫成卷发!美美妈妈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同时非常注意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而且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而骄傲的资本。假如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天赋,家长就应该多多鼓励。每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道算术题,也应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注意到了,并且为他而骄傲。

专家指出,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别人艳羡的本领。

培养孩子坚强性格


地震貌似已经远去去了,其实远远没有,留下的那许多急待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恐怕难以圆满解决。

今天听了《锵锵三人行》中客座心理专家的话,很受触动。专家说他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抚慰者会对其抚慰对象说“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之类的鼓励说辞,其实这样的说法非常不正确,不但起不到安抚作用,反而会给受难者施加很大的压力!那怎么说才是正确的呢?专家说,其实只需要转变一下话语方式,将“你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说成“你已经很坚强,很勇敢了,你是我们的骄傲。”那么,被抚慰者从中感受到的则会是完全不同意味。

对这番话,我回味了很久很久。一个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人,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感同身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伤痛根本没有任何话语可以安慰,那些干巴巴的“要坚强要勇敢”就像来自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很自然的想到平日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设身处地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我们通常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无论是用呵斥或循循善诱的语气,都掩饰不住“你必须听我的”意思。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不光和大人不同,不同孩子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可由于缺乏耐心,父母通常采取比较单一和粗暴的方式,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而是最终通过施加压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些,孩子往往不会明白,也很难从大人这里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甚至连大人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让孩子这么做合理性究竟有多少。

其实,互换角色教育法目前是育儿教育经常提倡的一种方法,以游戏的方式,旨在通过和孩子的身份互换,让孩子能够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场,体谅父母的苦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反过来,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应该常常在精神上主动换位吗——多召唤自己童年时候的记忆,多理解孩子的需要,减少一味批评、指责的强硬态度,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宝贝,会怀有一颗善良健康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将来的一切,而不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事情的恐慌。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因此对于赞美也很悭吝,尤其对自己的孩子,非但不喜欢表扬,甚至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除了说“哪里”外,还会找出另外的不足之处加以贬低,仿佛不如此孩子就会骄傲自满得飞上天。

我非常不认可这样的作风,我的做法是:在别人当着我和儿子的面夸奖他时,如果情况属实,我不会表现出夸张的兴奋,如果言过其实,我不会断然否认,而会附和着说“嗯嗯,还行吧。”要知道,无论多大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对别人的赞美也非常渴求,被人肯定后非但不会骄傲,反而会努力做好以名副其实。这个情况与文章之前提到的地震专家的理论相互呼应,当一个人被肯定后,他的自豪感会放大,继而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但如果在努力没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情况下被要求再好点,再更好一点,恐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长,我们对孩子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明。今天儿子跟他爸爸通电话时居然主动问他:“爸爸地震时候你去哪里?”我非常吃惊,陕西今天又发生一次5。4级余震,可能我们大人在讨论时他留心听了去,并且懂得用来关心爸爸的安危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如果最终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最大的责任应由家长来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