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天要上《三只蚂蚁》和《蚂蚁搬豆》,所以今天我特地安排孩子了解蚂蚁的一些常识,给活动准备一些感知经验。
在教室里稍做要求后,请孩子带上一次性杯子出发了!赵老师提醒我说:“现在可能捉不到蚂蚁的,你应该在明天晨间活动时放些饼干屑,然后做完早操就可以捉到了!”当时,我马上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惭愧,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捉过蚂蚁,甚至由于小时侯的因素对蚂蚁有种恐惧的感觉,虽然我看过一些关于蚂蚁的常识,但是捉蚂蚁心里还真没有底。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为了给孩子一次探索的机会,就带着孩子们出发了!
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十分兴奋的带着杯子四处寻找,看着,跑着。
赵老师在几个垃圾筒旁边放了一些饼干屑。
因为没有蚂蚁,孩子们似乎有点遗忘了要干的事情,有的男孩子甚至开始追跑起来。
当一位新来的小朋友在干的水池边缝里捉到一只蚂蚁时,孩子们的兴致重新被点燃。
他们开始在边缝中找了起来,他们仔细的搜寻着。
看着他们认真细致搜寻而又充满好奇的模样,我忍俊不禁的笑了!
不一会儿有一两个孩子大声的叫起来:“这边有蚂蚁!”原来,赵老师放的饼干屑起作用了,虽然没几只蚂蚁,但孩子们的兴致如热浪翻滚。
接着又发现其他两只垃圾筒那里也出现了蚂蚁!孩子们争抢去捉蚂蚁。
虽然到最后5个杯子中一共捉到十几只蚂蚁,但是在捉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快乐!
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神奇,他们有着及高的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一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快乐有效的学习。
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应该时刻带着一颗虚心好问的心,要经常与比我年长的老师交流、询问,减短自己冗长的摸索,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在看着他们画的同时我突然想到,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美术教学活动吗?孩子们可以不受任何的局限,不受纸张大小,不受老师命题自由大胆的尽情的绘画,真的,我不想破坏这美妙的时刻,于是就大声的说:“孩子们,今天我们第二堂是美术活动,就用水来作画,你们画吧。”
事后,我在想这次活动是孩子们不经意中自然生成的,它体现了孩子们的聪明才能,积极的创新意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从某种方面说明,调皮的幼儿并不是消极的,它从某个程度推动了班级的建设。记得一个伟人说过:“一个好教师,不能让幼儿那种成为好人的火焰熄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走入孩子的世界,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信,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机会,孩子一定会成就天空一片蓝。
女儿一向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不得不随时提醒她。
老公见我整天在她耳朵边叮嘱这叮嘱那,不解地问:“你有必要成天这样喋喋不休么?难道没有你的提醒,她就真的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我马上给他搬出一大堆例子:“上次学校开运动会,她把一件刚买的小背心给弄丢了;前天美术老师交代他们买一张卡纸,她给忘得一干二净。
我还不止一次告诉她,在奶奶那边吃完饭回家时,记得不要把书、红领巾之类的东西给落下了,结果她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还不如我自己帮她整理。
”
老公说:“可是你不试着让她犯一次错,她怎么能长记性呢?”我瞪大眼睛:“给机会让她犯错?如果她因此受罚怎么办?”老公说:“受罚也是她自找的啊!罚过一次之后,也许她就记得了。
”想了想,觉得老公说的也颇有道理,便决定实践一次。
这天女儿跟往常一样,做完家庭作业后,就把作业本和教科书扔在了一边,说先出去玩一会儿。
我说:“好啊,这次妈妈可不会再提醒你了,你要记得回来后把书包整理好。
”女儿蛮有信心地点了点头。
玩得一时兴起的女儿,直到上床睡觉时,也没记起整理书包这事。
我有些不忍,就在伸手打算替她代劳时,老公用眼神制止了我。
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女儿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她的书包里塞作业本和课本,然后急冲冲地坐上了我的车。
就在快把她送到学校门口时,她才猛然记起:“妈妈,那本语文书,我好像把它放在电视机旁边了。
今天早上第二节就是语文课呢,语文老师可严厉了。
”
女儿的用意我是再清楚不过了——让我返回去给她拿语文书。
我看看时间,这么往返一次,再赶到单位,我肯定是要迟到的。
想到这,我狠下心对女儿说:“妈妈已经没时间替你回家拿书了,你就凑合着跟同桌共用一本吧。
”女儿马上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不让的,还要用棍子打手的。
”我说:“妈妈上班迟到了,也是要受罚的。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打就打吧。
”
等女儿放学回家,我问她:“老师打你了吗?”女儿难过地低下头:“没打,但被拉到教室角落里站了一堂课,腿都站酸了。
”我顺势告诉她:“以后,你要自己记得整理自己的书包,妈妈再也不会帮你做这些事了。
因为妈妈也有妈妈的事,不可能经常守在你的身边提醒你。
”
自那以后,女儿就改掉了不记事的毛病,并且比我想像中的还要能干。
有时候,她还会主动要求我帮她把已经做好的事再审查一次,看有没有什么给忘记了,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要求,一般我是很乐意帮忙的,毕竟女儿还小,在许多事情上都需要做家长的协助和引导。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次骄傲的机会
我们班有好几个各方面发育都比较迟缓的孩子,高梓宸是这些孩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我是在一次无意的问话中,发现高梓宸的问题的。课后,我问徐老师:“高梓宸怎么回事?和他说话怎么没反应?他是内向还是怎样?”这才得知,高梓宸的语言方面有些障碍,和同龄孩子相比,他是属于比较特别的。
他经常不说话,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总是要老师多次的提醒。此外,他总是喜欢去“攻击”别人,我总能听到坐在他周围的小朋友说:“老师,高梓宸打我的手”、“老师,高梓宸捏我的脸”、“老师,高梓宸要拉我的头发”……起初,我以为是孩子们间的嬉笑打闹,可是经过好几天的观察,发现他确实有这种坏毛病。我开始尝试用说教、批评、示范等方法,希望可以纠正他这些坏习惯。可是效果都不明显。我在想,就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吗?我一直都没有想到什么好方法,直到一次手工课后。
那次手工课是要把纸板上的图画都剪下来。我在教了几遍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剪。当时很多小朋友都在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会”我边观察边教,不经意看到高梓宸剪的却是最好的。我感到很高兴,我当即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了小红花。等到第二天来,我看见他把小花贴到红花角里自己的照片边上,原来他这么在意老师的表扬。我明白了那种肯定给了他自信。在以后的的手工课上,他不仅会自己做,还对需要他帮助的小朋友施以援手。现在的他,还在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我相信他可以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作为老师的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批评他们,更应该善于去发现他们的特别之处,给予帮助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在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也面临着不爱学习、偏科、上课听不懂、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没办法,学的苦、学的累,成绩还提不高的苦恼……孩子四轮学习法,每天花5毛钱,就能够让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是一笔终生的投资,何乐而不为?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萱萱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世钰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请能力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我们就剥夺了能力强的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我听见了身边的涵涵小朋友和着音乐轻声地唱着,唱得很好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就请她也来表演一下。她扭扭捏捏地走了上来,一个词也唱不出来。还不时的紧张地扯自己的衣服。
从事幼儿教育也有十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在班级里显得特别乖巧的孩子,他们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似乎不用做老师操多少的心思。而这些孩子大多属于那种内向,不善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也是集体生活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一些个性明显,活泼好动的孩子和敏感,能力较差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
在平时的游戏中也是如此,那些活跃的孩子往往会在你还没有把问题说完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兴奋时候,他们还会把手举到你的面前。和这些孩子不同,象涵涵这样的孩子他们明知道答案,也不会大胆地举手表示自己知道,他们只会乖乖地坐着,或轻声地在嘴里说着。
而老师也常常把发言的机会给那些积极举手的孩子。
如果在平时能有技巧地把机会多给这些孩子,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他们会乐于表现自己,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机会会变成自信的翅膀,插上翅膀的他们就能自由的飞翔于未来的成长天空。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不知道各位老师们有没有觉得,在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纪律上常规上都不尽人意,可是在玩闹的事情上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怎样引导他们呢?
我们这个班的孩子是我从小班一直带过来的,现在已经是大班了。
我们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他们的常规学习纪律样样都让我很头疼。
不过好在他们不是特别让人讨厌,还算是比较会讨人喜欢。
后来在中班的时候,有一次练习跳高,通过检测,这一对双胞胎是我们班里跳得最高的,而且动作上干净利索。
后来,我想了想,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平时闹腾惯了,对于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比其他的小朋友熟练一些。
再后来,转呼啦圈的时候,他俩刚开始的时候直接不学,一个都转不起来,后来我盯着他俩学,我发现他俩学得很快。
我就在想,应该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学习常规纪律都没法好好表现,这个应该没问题了,我便让班里其他的小朋友过来看他们是怎么跳的,注意其中的技巧。
他们很高兴,表现的很积极,很热心的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要怎么跳,应该跳的多么高。
后来,到了大班跳大绳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胆子很大,所以在跳的时候也是他们俩个先学会的,甚至是跳的上瘾了,我便让他们带着其他的小朋友跳,这让他们的自信心瞬间满满,这个自信心同时也转移到了学习上,这让他们的爸爸妈妈感到无比的欣慰。
其实孩子不是不好好学,只是缺乏对他们的肯定,缺乏一个表现的机会,缺乏其他孩子对他们的认可。
大人尚且需要别人的欣赏,别人的肯定,更何况一个仅仅四岁的孩子呢?
关于“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