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宝宝都比较小,自我控制力还比较差,再加上在家里被爷爷奶奶惯着,平时都比较容易发发小脾气,面对这些宝宝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办了?
1、置之不理
孩子发脾气时,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这是最见效的方法。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理、搂抱都不会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终放弃这个行为之前会加倍的哭闹,你要坚持住,也可以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你不哭了咱们再一起玩。”不要多说。如果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时把这话重复一次。孩子不再发脾气时,若无其事地欢迎孩子回来就行了:“过来吧,咱们去街上玩。”不要说:“你刚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类话。
2、表扬和鼓励
孩子不发脾气时必须表扬他,但要注意说话方式。可以说:“你能安安静静地看画书,我很高兴,你真听话。”不要说:“你没有发脾气,真是好孩子!”不要强调“发脾气”这个词。孩子发起气时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为此应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你的注意和表达他的沮丧情绪。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你碰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现时,更要关注他,给以表扬。
3、尽量避免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场合和情境
如果任务或玩具太复杂了,孩子会因完不成、不会玩而沮丧,你可以把任务定得简单点,让孩子能够完成。必要时提供帮助。当孩子变得急躁时,你可以给他一点提示,或说几句鼓励的话,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但不要包办代替。应避免孩子过分疲劳或兴奋。要在他玩的筋疲力尽和极度兴奋之前,结束活动,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绪。
4、不要让孩子发脾气来逃避责任
应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能帮助他逃避任务。向孩子讲清楚:他的任务若不干会给他惩罚;随他怎么发脾气,任务必须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给他应得的惩罚。惩罚之前先给他一些警告。惩罚之后让他继续完成任务。
6、马上就地解决
这是控制发脾气行为的关键。不要事后再惩罚孩子的行为。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今天又听到几个家长在说:"我家宝宝昨天上街一定要买那个东西,不买就不行。”另一个家长说:“我家的也一样,不买就哭、打滚,一直闹到你买了为止。"这样的谈话我已听过很多遍,家长们总是让老师在班上说说,让孩子回家听话,别乱要东西,可是老师的话在幼儿园管用,出了幼儿园就不管用了,所以家长们还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能凡事靠老师。
我们班的孩子年龄都偏小,通常很难分瓣出什么是合理要求,什么又是不合理的,所以他们容易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做父母就需要掌握如何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时在面对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我们家长应该表现的严厉一点,让他们知道我们态度坚决,没有协商的余地,并且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家长总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那只会让我们的孩子行成习惯,胃口也会越变越大,不管是老师还是做为家长都应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的要求为客观条件所不允,就必须放弃和节制。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口径一致,不让孩子有机可乘,另外,家长在拒绝孩子时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最好不要挫伤孩子情绪,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张弛有度的假日活动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放假可以允许他们多看一会儿,也喜欢游乐场的游戏。但也要学会节制自己,和家长沟通、安排内容丰富而有度、帮助孩子有计划的学习做事。
2、培养“任务”意识
家长带幼儿旅游尽可能提早一天回来,以便及早消除身体上的疲劳。通过一天的调整使幼儿的生物钟恢复。
3、一个小小的“约定”
放假时和幼儿达成协议,在放假期间把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来园后和小朋友一同分享。
4、注意安排作息时间
父母要注意假日为幼儿安排合理作息时间,早起早睡、中午休息等。如果没有合理的作息,幼儿来园就很不适应。
5、不暴饮不暴食
假期孩子最容易出现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来到幼儿园就会出现肚子不适的现象,影响孩子在园一日活动。要在假期为孩子进行合理饮食,不吃生冷食品、有规律的进餐。
6、不过度疲劳
假期家长会带孩子到各地游玩,幼儿运动量较大,精神过度亢奋,家长需要给予适当调节,有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恢复体力,还要在游玩时注意幼儿衣着,以防止孩子感冒。
很多家长来电,说家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抱怨多多。例如无法沟通、叛逆、不听话、也不知道一天都在想什么等等。确实,我处接到的大量青少年案例中,青春期叛逆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有位家长来信说:孩子刚上初二,也不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每天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要么上网聊天玩游戏,要么就是看电视。和他说话吧,也爱理不理的,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我们可急死了,也很愁。不知该和孩子交流,也不知怎样来教育他。
恩诺教育首席心理专家周建林老师分析:
像上述案例中说到的孩子是青春期很典型的表现:沟通困难、与家里人矛盾重重、逆反心理滋生,他们基本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际关系紧张。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都有着深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生看得很紧,除了学习似乎其他并没有多么重要。而同学之间也或多或少都只限于学业分数的竞争关系。与老师家长关系紧张、同学相处不融洽,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第二,逆反心理严重。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希望能得到家长、大人的尊重,希望自己能被像个大人一般地对待。但是往往在家长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于是依旧用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他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强制性的压迫只能将孩子越推越远,逆反心理越来越重。更有甚者造成人格结构异常,对周围的人均抱有敌对和戒备心理。
第三,学习负担过大。
社会竞争的激烈,学校老师一味强调升学率,家长也只关系孩子的成绩好坏。所以现在孩子的身上背负着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是平日在课堂上,还包括休息日的课外辅导。家长似乎想通过一切方式来为孩子的成绩提升扫平道路。可感到学习负担沉重的孩子,被压迫得太狠就会产生逆反厌学的情绪。有些孩子甚至以离家出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学业压力的反抗。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
青少年是接受新兴事物的主力军,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家长老师的理解,从而遭到指责。在接受了大量这样指责负面的信息后,原本正常的积极向上的角色也会随之法伤改变,在家长和老师“你就不行”的指责中真的表现出了不行的状态,渐渐也放弃了读书,原本热衷的兴趣,只投身于网络游戏、早恋等行为当中。
恩诺教育周老师:针对青春期特殊阶段的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理解、尊重和信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伙伴交流,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去爱。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恰当的循循善诱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时,就会在生活方式及语言上出现较之其年龄更小的状态,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
为什么会退行呢?原因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失补偿”。不管你是多大年龄,你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对过去失去的未满足的东西的补偿,或许是朋友,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爸爸妈妈的爱。所以当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爱有了要求,也多了指责,当他们在你面前开始撒娇、耍赖的时候,便是他们又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像以往一样的爱,产生了安全感。
父母对于孩子这样撒娇、耍赖的行为多为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们更该自省: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了附加条件,孩子觉得父母不再像过去那样爱他了,所以孩子失落,想要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爱。尤其是有了弟弟妹妹的家庭,父母更应该对老大有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让他们能够重新体会到过去独子那样的宠爱。父母也应该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给孩子造成的失落都是无心之举,对孩子说说抱歉。当孩子有了“退行”,父母应该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因为那是孩子小小的坏心思,他在检验你的改变,检验你的爱的真实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