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阳,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切。
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赵梓琪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
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
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
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
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赵梓琪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
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
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赵梓琪,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
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
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
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
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
”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
方法二:今天,赵梓琪穿了条漂亮的新裙子。
“赵梓琪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着的变化。
“这是我妈妈给我新买的。
”她高兴地告诉我。
“是不是有点大呀?”“对呀,妈妈说这样明年还能穿的。
”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活动中,我一直观察着她,发现今天她的情绪很高涨。
我尝试请她回答问题,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方法三:上午加点后,我一边给赵梓琪梳头,一边总是要和她说说话,问问她家里的一些小事。
今天,刚坐下,她就乐呵呵地告诉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术还不如我呢,我都会转身拍球了?”现在,每个老师见了赵梓琪都说赵梓琪变了。
的确,赵梓琪是变了,变得活泼可爱了,变得落落大方了,变得聪颖懂事了。
看着她的改变,我也发自内心的欣慰,对孩子播撒的爱,终于有了收获。
爱如春风,爱似阳光,使万物滋润,使万物茁壮。
有了浓浓的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自小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一家人,所以孩子对家人很是依恋,没想到,孩子今天表现不错,对此我很欣慰,也很感谢我的同事对孩子的悉心照顾。
离园时,我接到孩子,孩子是高兴的,我见此更为开心。“晶晶,今天来上幼儿园好吗?”我问,“好”孩子说。“今天玩得开心吗?”我问,“开心”孩子接着说。我继续追问“明天还上幼儿园吗?”“还去”。“那你今天都学什么了?”“今天,我学了玩玩具,还有发贴画。妈妈,你看,我也有贴画。”孩子往上推了一下帽子,的确在额头上有一个红色的贴画。我还没来得及夸一下,孩子接着说:“妈妈,老师没给那个小朋友。”“那是为什么呀?”我问。“妈妈,那个小朋友抓破了另一个小朋友的手,老师就没给他发贴画。”孩子告诉我。我说:“就是啊,小朋友要团结友爱,不能打架。”“妈妈,我不抓你和爸爸了,因为我们是好朋友,要不爸爸妈妈就不跟晶晶玩了。”我突然感觉孩子长大了。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家人,一家人都笑了。谢谢你,我的宝贝,因为有你,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很快乐。
今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一节社会课《快乐你和我》,活动开始,我问:“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孩子们都说喜欢。我问:“为什么?”有个孩子就说:“幼儿园里有我的好朋友!”于是,我就叫孩子上来,说说他的好朋友是谁?好朋友长什么样子?孩子们描述的好朋友都差不多,大大的头,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我认真的倾听幼儿描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能用画笔,把你的好朋友画下来吗?于是,孩子们开始画自己的好朋友。
过了15分钟,大部分孩子画完了,我一边巡视孩子们画的画,一边问孩子画的是谁?我问:“陈佳泽,你画的谁呀?”他说:“我画的爸爸妈妈!”我问:“孟令昊,你画的谁呀?他说:“我画的好朋友李嘉怡!”这时,我听见一个小朋友说:“我画的是外星人!”,很有创意的孩子,我看看他的作品,是个外星人的形象,于是,我问:“你的好朋友住在哪里?”他说:“在宇宙上!”我说:“宇宙是什么?”
他很认真的回答:“宇宙是月球以外的地方!”
我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的思维好像也被扩散了一样,我以为孩子们会画出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小朋友,我没有想到外形人也是他的好朋友。
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外星人和宇宙的视频资料,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其实,当幼儿教师的快乐就是教幼儿学习的同时,自己也经常受到启发!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一说环境创设,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活动室布置、区角创设、材料准备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内容,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发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就拿一节课来说吧!外界的环境创设再好,教具再多,准备再充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就等于一个人穿着华丽的外衣却没有灵魂。试想: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精神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呢?结果可想而知。那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怎样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这种心理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只有四五岁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想而知。往往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抹杀了孩子的童真;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太严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童年只有一次,为何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首先从我做起,从我班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孩子健康的影响。每一节课都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表现。我要让我班的孩子在快乐中求和,在自由中成长。老师们、家长们,当我们要检验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时,请先问一句:“孩子,你快乐吗?”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感谢这一场雪带给了我们快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上午开始慢慢飘雪了,孩子们伸长脖子,不时地偷望一眼窗外,于是我索性停下来说:“给你们看两分钟吧,看好后不许再偷看了,等雪下得大了,我会带你们去玩雪的。
”“耶!”孩子们兴奋得大叫。
后来的课上得还算安静与专心。
下了课,马上就有孩子围过来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下去玩雪了吗?”“还不行,你看地上还没有积上雪。
”孩子们只能站在走廊上,伸出双手,让雪花飘落掌中,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兴奋地望着这难得的雪,忽然有孩子对我说:“老师,你快蹲下!”我有点不解地蹲下身子,有小手替我轻轻拭去头发上的雪花,哦,原来是有调皮的雪花沾到我的头发上了!有孩子的手心里积到了一些雪,马上激动地跑过来说:“老师,快看,已经有好多雪了!”“哦,是吗?雪花怎么跟你那么好啊,都跑到你的手掌里来了!”孩子听了,笑得很是灿烂,然后对我说:“老师,你要不要?我给你一些吧。
”“不了,谢谢你,我也想和雪花交朋友。
”然后我也伸出双手去接雪花,有了雪就有了期待,下吧下吧,等一下好好玩个痛快。
中午吃好饭,雪大了很多,孩子们又围着我问我可不可以去下面玩,我说:“再等等吧。
”“老师,已经有小朋友在下面玩雪了。
”“老师说带你们去就一定会去的,等最后那节课好吗?”“那好吧。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守侯在走廊上。
其实,不是不可以,只是担心现在带孩子下去玩,等一下弄得身上湿透的话,那接下来坐在教室会冷的,弄不好着凉了怎么办呢!所以我在等最后一节课,这样纵然玩得湿透了,正好放学回家换身衣服就不会冻着了。
心中期盼雪下得再大些,这样等一下玩起来才更尽兴。
终于是最后一节课了,我让孩子记好回家作业,孩子们很是奇怪,今天的作业怎么比平时少了一个,我说:“让你们回家继续玩雪啊!”“耶!”孩子又一次兴奋地大喊,有孩子甚至连说:“谢谢老师!”真是可爱。
孩子们迅速整理好书包放在桌子上后,我们就整装待发了,我看见不少的同学还拿了袋子准备装雪,临出发前我照例叮嘱了几句,主要是上下楼梯注意滑等,然后就带着他们到了楼前的草坪上,“老师,你看树上都是雪啊!”我摇一摇,雪簌簌而下,好美啊!我张开双臂任雪飘落到身上。
“老师,我们玩打雪仗吧!”“好啊!”未等我啊字收起,马上有雪球朝我飞来,我躲闪不及,落到了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一看原来是班里最调皮的王涛,我立刻还击,抓起一把雪朝他扔去,这小子鬼机灵,躲闪得很快,我竟打在了文静的汤瑾怡身上,不料,她这回也毫不示弱,立刻举起一团雪朝我抛来,旁边的同学纷纷响应,一时间,雪球纷纷向我掷来,我上蹿下跳,最后只得求饶:“孩子们,我不玩打雪仗了,我帮你们拍照,你们自己玩吧!”孩子们欢呼着继续玩,我掏出相机抓拍孩子们快乐的瞬间。
望着孩子们在雪中撒欢的身影,不由感慨,快乐其实很简单,让孩子快乐的理由更是简单而微小,一场雪、一堆沙、一片树叶、一群蚂蚁……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正因为这些过于简单和微小,才常常被已经长大的我们忽略。
回教室了,我让孩子们互相拍掉身上的雪,这时竟然有孩子也过来替我拍身上的雪,甚至连我纽扣上的雪也细心地帮我一一擦去,望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我的心里格外温暖,感谢这一场雪带给了我们快乐。
关于“感谢这一场雪带给了我们快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本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再次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愿意与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知道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菠萝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活动“快乐岛”也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身体的平衡。
首先是一个热身运动,小海龟们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教师扮演的鲨鱼发出口令“我要吃掉小海龟”,小海龟们便要迅速的结伴手拉手,大鲨鱼则没有办法追逐找到伙伴的小海龟。热身运动以后就要进入游戏“快乐岛”的环节。教师把旧报纸瘫在地上,每张报纸表示一座快乐岛。教师带着幼儿在海里围着快乐岛游泳,教师发出指令“海浪来啦”,小海龟们迅速的找到快乐岛站上去。每个快乐岛只能站两只小海龟。海浪越来越大,海水涨高了,小岛变小了,幼儿把报纸对折,表示小岛小了。然后教师再带着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数次,快乐岛越来越小,幼儿站上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了合作的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一个多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行为。因为人数以及幼儿个人的主观原因,难免会有个别的幼儿落单,没有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只是单独的站到了岛上,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的拉起孩子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我一起游戏呢。教师若忙于指导,也可以让落单的孩子参与到其他的小组里,虽然要求是两个小海龟站在一个岛上,但是对于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出特殊的调整的。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落单,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在昨天上午的教育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活动材料》中的数学题。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做好了,拿着做好的《活动材料》向我“邀功请赏”,我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微笑。月月也拿着她的《活动材料》兴高采烈地朝我走过来,我接过一看,便皱起了眉头,但还是耐着性子说:“你还有两个没做完呢,数一数几个星星然后点上相应的圆点。”她使劲点点头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走了过来,我一看,还是老样子,于是我又一次对她说:“数一数几个星星然后点上相应的圆点!”她有些懊丧地走开了。没过多久,她依旧拿着没有做好的《活动材料》走到我面前,我一看,很生气:“不是叫你画上圆点吗?为什么不画?去把它画好完。”我分明看见她的眼圈有些红了,小嘴翘得老高,我没去管她,后来看见她做好了,便没太在意她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说的“不会做题”,应该就是源于此了。我反思自己的行为,的确是我错了。首先,因为看到小朋友都很快做好了,我便觉得内容很简单,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对孩子们的要求就一刀切了。当月月来向我求助时,我没有与她很好地沟通,没有了解她到底需要什么,对她的指导不够耐心、细致。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我在看待孩子的行为时,依旧注重结果,而没有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虽然是做好了,可孩子却没有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快乐,反而让她对数学题产生了厌倦情绪,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应该把孩子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快乐的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活动内容再有意义,但如果孩子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就不是好活动。快乐的体验能让孩子积极地面对一切,能让孩子对一切活动感兴趣,孩子做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画得怎样,唱得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快乐的感觉最重要!
孩子们虽然有时会令我着急和劳累,但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感动和欢声笑语。每天看着孩子们开心快乐又安全的放学回家,我想这一点也属于我们每位工作人员的最大成绩。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