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孩子们都接走了,老师和往常一样,在临下班前拿起班上孩子的名字,一一回忆哪位幼儿是谁接走的。当老师看到亚亚的名字时,不由一愣,“是谁接走了亚亚?”她思前想后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时的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院子里空空的没有一个人。老师推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想:“这么晚了,也没有见亚亚的妈妈再来接他,可能是他的家人已经把他接走了。”同时还不断地安慰自己,“他不会偷着跑的。”“到底是谁接走了亚亚?”“他会不会是自己偷跑的?”回家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位老师,她越想越坐不住,于是这位老师晚饭也没吃,跨上自行车冒雨来到幼儿园,查出亚亚的家庭住址,决定到他家里去看看。[处理结果]当这位老师冒雨在深夜10点左右敲开亚亚的家门时,他们对老师的深夜来访大吃一惊。老师急切地说明了来意,亚亚的父母听完之后,马上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们去接的时候,你正和一个小朋友在说话没有看见。今后我们一定注意,接孩子走时给您打个招呼。”并且反复地对老师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感谢。[评析]这位老师不知道亚亚的家长给予的是赞扬还是批评,这件事对她的震动很大。一场虚惊之后,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好像是小题大做,白白辛苦了一个晚上。但实际上这场虚惊的意义很大,它提醒老师们注意:1.在幼儿离园这个关键时刻,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2.和家长联系不够,使得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工作。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是事故发生的隐患。更重要的启示是,幼儿园应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发生意外。
按常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不可谓不幸福。
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
出乎老师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
那么自然是画不出的。
这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上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错愕。
我们不清楚这些声称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们的同龄群体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能否具有普遍性。
然而,谁都不会否认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童年的幸福。
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本该属于这些孩子的幸福?实际上,拿走孩子幸福的事情并不鲜见地存在于现实中。
当孩子们被功利化的意图驱使着做完珠算背完唐诗练钢琴时,孩子与同伴交往嬉戏玩耍的幸福就被拿走;当孩子们在“不卫生”的呵斥中丢掉手中的泥团和毛毛虫时,孩子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幸福被拿走;当孩子在一惊一咋的恐惧暗示中收回攀高爬下的冲动时,孩子尝试探索和冒险的幸福被拿走;当孩子吃饭时,在“不许说话”的教诲声中,停下七嘴八舌的讨论时,孩子自由畅谈表达自我的幸福被拿走……然而,更应注意的是,也会有以给予儿童幸福之名义而行拿走儿童幸福之事实:以物质上的百依百顺一味满足来纵容孩子的索取欲望和奢侈消费的虚荣,拿走孩子感受艰辛与挫折品味“来之不易,来则惜之”的幸福;以精神上的万般娇宠溺爱无度来加速孩子的自我膨胀与人格异化,拿走孩子在真实和平等中体验人际理解和合作的幸福;以生活中的包办代替无微不至来助长孩子的懈怠、娇气与孱弱,拿走孩子磨砺意志迈向独立体验责任与成功的幸福。
可见,锦衣丽服、华食美味不是孩子的幸福,昂贵玩具、豪华庭堂也不是孩子的幸福。
孩子的幸福在自由的游戏中,在猎奇的探索中,在无限的梦想中,在天真的欢笑中,在健康的成长中。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实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我会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发现快乐永远是孩子身上最多的元素。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一下,我们会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也许那些对于成人来说是无聊的事,对孩子可就意义重大了。记得有一天早操,一群鸽子从天上飞过。孩子们看见了又跳又笑,大声地喊着:“鸽子!鸽子!”仿佛鸽子真的听到了他们的呼喊声。还有一次小朋友去散步,在草坪里捡到两个没长熟的小果子,大家像宝贝一样拿给我看。我拿了一些麦当劳的卡片分给孩子做游戏时玩,可孩子们谁也不愿意拿出来玩,全藏在书包里准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还有墙上的一只蜘蛛、小女孩头上漂亮的小发卡、口袋里的小石头、书上被撕下来的蓝猫图片……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孩子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就是快乐的事。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呢。能发现孩子这么多的快乐我也觉得挺高兴的,想起一句话套来用一下:你快乐也给了我快乐!
人,哭着喊着跑到这个世界上来,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你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就业、晋职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我们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和下肢力量,运动员常在教练的指导下做一种压杠铃的负重练习。通过压杠铃的练习,运动员的力量尤其是腰部和下肢力量会迅速增强,奔跑和跳跃的能力会突飞猛进。当然,杠铃的重量一定要适当,轻了效果甚微,重了运动员受不了会闪了腰,而且杠铃重量的增加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此我想到,这杠铃,就像我们人生在世所必须背负的压力,适当地背负一些压力,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压力过度,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就会使人身心俱损,甚至彻底崩溃。当你感到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及时给自己减压。
于是,压力,就像我们平时训练时的杠铃。每天都压压杠铃,才有足够的力量奔跑和跳跃啊。记得时时调整你那副杠铃左右两边的杠铃片。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至于总因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痛苦不堪。
人生,快乐是需要理由的。
不快乐也是需要理由的。
什么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理由,也有自己不快乐的理由。
关键是,你是否主动去寻找那些快乐的理由。
比如,有的人工作轻松,自由,压力小,但工资有点低。他要想感到快乐,眼睛就不能老盯着工资低不放,而应该多想想——自己多自在啊。
反过来,有的人工资很高,但压力大,不自由。他要想感到快乐,眼睛就不能老盯着工作压力大不放,而应该多想想——自己的工资待遇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
上帝不可能把什么都给你。
紧紧抓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就是你总是觉得难受的原因了。
当你感到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及时给自己减压。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至于总因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痛苦不堪。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估量自己,一般不要去做自己力不从心的事情。“盈则满,花至半开,酒至微醉,是为最佳。”做自己无法胜任的事情,无疑是自找苦吃。
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收拾心情,重新上路,轻松的旅程将伴随着愉快的收获与你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一段岁月!
让感动的融融暖意,永远留在心中,即使有一天你不得不背负巨大的苦难,也不会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今年我教小班,我班有个小朋友,入学好几个月了还不会在点名时喊“到”,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平时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还好,但一遇到老师就不说话。我询问家长,家长说他在家也不喜欢说话。于是在一次点名时我站在他身边跟他说:“你为什么每次都不喊到呢?老师很想听听你的声音呢。说一次给老师听听好不好啊。”但他还是不说。以前遇到他这样我通常只是说下次要喊之类的话,但是这次我找来另一个和他比较要好的小朋友站在他身边并温柔的对他说:“你来跟这个小朋友学一下,他喊一下你再试着喊一下好不好啊?”在那个小朋友喊了声之后,“到”,我听到了一个细小的又带有些许怯懦的字眼从他的嗓子里被挤了出来。于是我乘胜追击,说:“再大声一点好吗?来,再来一次。”之后我听到了大胆而又响亮的一次喊到声,而且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自己的心情也异常的激动,喜悦之情沾满了整个心脏。一个声音从心底响起“他学会了,他喊到了”。在一次家长会时,家长听到他喊“到”,是那么的高兴。
只要用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就像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他特别突出的主题,只有慢慢深入其中我们才会发现这些内容都是能令我们受益的珍宝。
今天像往常一样护导幼儿用餐之后是老师最忙碌的时候,组织幼儿活动,还要帮忙收拾室内卫生。这时一件本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刚刚组织好孩子,在扫地时,有几名幼儿在打闹,新来不久的陈康龙被老师指责后,又在教室里乱动玩具,老师在批评他无效的情况下,又用手拍了他的后背一下。巧的是被孩子的妈妈看到了,老师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怕家长误会,急忙解释,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没想到早上家长来园并上访领导,说了很多,情绪激动并说:“亲眼看见老师打孩子了!”老师用诚恳的话语与家长交流,并再次得到了家长的信任。教育反思:通过这件事情之后,老师才意识到对这名刚转来的孩子及家长了解太少,对幼儿的教养工作也过于急躁,在工作上一次的不理智才造成了这么大的失误,为此老师及时调整心态,诚恳道歉并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了更多孩子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此后,家长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待孩子的这份关心与温暖,最后上访的家长成了班里最支持老师工作的一位家长,真是真心换真心呀!希望广大老师在工作中戒骄戒躁,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我们的师德,做一个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老师。
小为是我班最顽皮的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的而且爱和周围的小朋友讲个不停,真让老师揪心。
经调查发现,这孩子的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时间管教孩子,长期由奶奶带着。
鉴于这种情况,我多次给孩子的父母交流过,而他父母却无计可施,通过观察,我试着用以下的几种办法让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是判若两人。
一、发现优点,大大表扬。
这孩子他爱劳动,最爱帮老师做事,每次做之后,我就
借此机会表扬他,奖他一朵小红花、一颗巧克力,孩子此时高兴万分。
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时间。
孩子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他们自己找玩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多余的体能得以释放,在玩中找到自我。
三、实行家园共育的奖励制度。
这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爱买零食,每天晚上必不可少,我就给家长说,孩子每挣一朵小红花可买一次零食,挣得一次表扬可以买零食,坚持一星期之后,我发现孩子真的变了,变乖了。
总之,顽皮的孩子不是无计可施,只要你有耐心,用慧眼去观察孩子,他们生上都有众多的优点,将优点进行积累,优点更优,缺点自然就少了,孩子就变乖了。
今天下午我带着孩子们学习一首新歌谣“openshout”孩子们学的很快,短短几分钟,有的孩子已经说的有模有样了。于是,我来请几名小朋友上来表演。孩子们争先恐后纷纭举手,连平时最调皮的巢智沼也想加进。为了鼓励智沼,这次我和他单独表演给大家看。第一段智沼和我配合的非常有默契,但唱到最后时,智沼好象上足了发条的发动机一般,频频出怪相,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孩子们顿时被这场出色的演出吸引住了。哈哈大笑,竟然还有几个男孩也学着智沼得样子在地上打起了滚。这堂我精心策划的英语课终极在智沼的闹剧下结束……巢智沼在班里属于较外向,有些调皮的孩子。除了在课上,平时在班里游戏、排队、户外运动都有他的身影,也经常搞出意想不到的小状态。曾经,一时气急的我会训斥他,然后教育孩子不要跟他学,但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用处。这次,我压住了火,无语了几秒钟,让他们尽情的闹了一会,大喊一句“狼来了”,孩子们逃命似的跑回了自己的椅子上。这次的局面就这样控制住了,但对付这个“带头人”还得好好研究一下啊。针对巢智沼这些情形,我对他做了认真的视察,发现了一些原因: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调皮是他生长发育中的必定表示。调皮的孩子也想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老师发现他的存在。同伴们也关注他,因此,智沼就用自己奇特的调皮办法往引起四周人的关注。这样往往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对四周环境的影响。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因此,在进行集体运动中给予他关注与鼓励的根本上,天天与他交谈几分钟,懂得他的心坎所需,走进他的心坎世界,及时发现题目,避免再次涌现调皮等过激行动,让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特殊的关注。最近的智沼明显有了进步,自控能力提高了许多。孩子们由于自身经验的缺少和自控才干原因避免不了会有像智沼涌现的这些现象,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大胆地给予孩子们发泄的机遇。但不是一味的纵容。当他做错事时,看重事后的教导,不是要一味地斥责孩子。而是接受他所犯的过错。让他熟习到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并想想以后碰到类似情形应该怎么办。引诱孩子们减少走弯路,逐步加以完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