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是很聪明的话,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另外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的资源帮助您教育孩子,解决孩子比较棘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这里的聪明的妈妈要怎么跟老师交谈,一起来看看吧!
一、与老师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
有些父母误以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搅老师的工作、生活,怕老师不欢迎。其实父母主动联系老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一个个去家访要很多时间,家长主动到来,可以了解很多重要信息,可以交流商讨教育方式,这是家长老师都乐意的事。
联系要经常,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或者问题严重再被迫去学校。
联系要适时适度,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联系太频繁没有必要,间隔太久,达不到效果。
二、与老师沟通要理性和明智
当老师反映孩子问题时,父母态度要冷静。孩子在学校难免犯错,老师通报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注意纠正。家长如果当场责骂孩子,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使孩子怨恨学校和老师。
对老师的看法,家长要做细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当然,老师也是人,老师也会有看错的地方。家长不必惟命是从,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设法让老师意识到他的错误。
孩子有时为了逃避处罚而传递错误信息,家长就更应该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当沟通渠道畅通,才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的小聪明也不会耍了。
三、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1.约定会面时间
作为老师,没有什么比在上课前、放学后或课间时间遇到家长开即兴会议更糟糕的了。尽量尊重教师有限的时间,不要忽然间出现,老师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时间充分解决你的问题。
2.学会用各种方式沟通
包括面谈,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电子邮件往来等,以达到经常与老师沟通的目的。
3.愿意承担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师们可能已经对现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说实话,一些老师对在满满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会感到非常具有挑战性。你需要确保老师知道你愿意配合他们的工作,并在家庭里支持他们。
4.与老师成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师应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你可以尝试通过一些非正式的聊天来建立关系。时不时的给老师带杯咖啡。在教室里做志愿者或主动提出在家里帮助做一些项目。如果你每次见孩子老师的时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语攻击,老师会开始躲着你或对你有所防备。请别忘了,你与老师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你的孩子。
第一,要积极主动,但是也要适时适度。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去跟老师交流孩子情况的话,会耽误老师的时间。有的家长脸皮比较薄,认为如果自己主动去跟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的话,可能会打扰到老师的工作、生活,担心老师不欢迎自己。
其实,这个担心是没必要的。家长如果主动去联系老师的话,对老师来说其实更加方便。因为如果老师一个个去家访的话,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父母能够主动联系自己的话,不仅老师省时间,对孩子的了解肯定也更全面。很多老师其实更欢迎家长主动来联系自己,跟自己一起交流、商讨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是,联系老师的时候,一定要适时适度。不要堆积一堆问题,或者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再去找老师。
第二,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简单讲给老师,但是不要过多地抱怨。
很多家长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往往倾诉比较多。其实,在跟老师交流孩子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简单讲给老师,而不是把老师当成知心大姐姐、当成倾诉的对象,一直抱怨。如果家长过多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愤的话,不仅令老师尴尬,对孩子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所以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家长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把这些讲给老师之后,再多听听老师的意见。
只有当家长能够放平心态,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才能得到有效的建议。这样的话,对孩子也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第三,要注意一些禁忌。
很多家长都以为给老师送礼的话,老师就会多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但是,给老师送礼的话,不见得有好处。即便是给老师送礼的话,也不要过于盲目。
孩子如果爱学习听话的话,自然老师也会欢迎的。如果想着是通过送礼,就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网开一面的话,显然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可能还会助长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更容易犯错误。所以,在跟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的时候,要注意礼数周全,更要注意跟老师交往的禁忌。
第四,抓住一切机会,跟老师多多互动。
很多家长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往往倾诉比较多。其实,在跟老师交流孩子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简单讲给老师,而不是把老师当成知心大姐姐、当成倾诉的对象,一直抱怨。如果家长过多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愤的话,不仅令老师尴尬,对孩子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所以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家长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把这些讲给老师之后,再多听听老师的意见。
只有当家长能够放平心态,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才能得到有效的建议。这样的话,对孩子也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和班主任怎么沟通孩子的情况
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家长最常联系的就是孩子的班主任了,一方面是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去更好的学习等,那么,和班主任怎么沟通孩子的情况?
第一方面:学习成绩
询问老师孩子这学期的成绩怎样,趋势是比较平稳还是忽上忽下。再询问老师孩子的期末成绩,最好能见到试卷。期末考试是对孩子一学期学习情况的测试,非常能说明问题,看看孩子卷面在哪些题型上失分了,这样也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查缺补漏。
第二方面:学习习惯
孩子每天在校时间,基本都在老师眼皮子底下,老师是最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的,比如上课是否专注;课堂纪律如何;作业完成的准确率如何等。
第三方面:学校生活
这里要和老师询问一下孩子的社交、品德、体育方面表现如何,有没有影响品德的事件,孩子人缘如何等,这些都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内容,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很多出问题的孩子基本都是在这些方面有所表现,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想办法解决。
第四方面:不足之处
老师一般不会主动和家长说孩子的不足之处,除非家长主动询问。比如前两天我跟儿子班主任沟通,主动询问后,老师说孩子应该发展些兴趣爱好,每天学习很上心、认真,但是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才艺。导致孩子在班会课上没有可展示的,会对孩子自信心有所影响。
第五方面:表示感谢
感谢主要从两方面表达,一是:感谢老师一学期以来的辛苦付出。老师也是普通人,辛苦了一学期,如果能有家长为此心存感激,老师也会感动。二是:感谢老师如此细致的反馈,让我对孩子一学期的情况有所了解,知道了孩子表现好的地方,也清楚了孩子的不足之处,便于我们家长有的放矢。
和班主任沟通孩子情况时,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1、在沟通中尊重班主任的判断,相互尊重才能友好沟通。
2、保持平等的心态和老师沟通,老师只是一门职业,对工作负责但不是家长的私人员工。相互平等才能使整个沟通过程顺利完成。
3、不护短,不要在老师指出孩子过错时打断老师,会对老式的工作造成困扰。
4、主动联系老师,可以在微信上联系老师询问孩子情况,还能让老师留下好印象。
5、注意分寸,和老师沟通时不打听别的孩子的隐私。
(1)母乳中蛋白质主要是乳清蛋白、酪蛋白等,其中以乳清蛋白含量最高,其生物利用率高,能保证婴儿期神经细胞快速发育所需的蛋白供给,而且母乳中含有利于脑细胞发育的物质如牛磺酸等。
(2)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酶、乳铁蛋白等,这些能增强婴儿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疾病对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保证智力的正常发育。
(3)母乳中含有多量的不饱和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廿二碳酸等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牛乳,而这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对脑发育、神经髓鞘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细胞同大脑灰质一样富含这些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高浓度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智力、视力发育。母乳中胆固醇含量是牛乳的3~4倍,并且易于吸收,而胆固醇是形成神经髓鞘所必需的,对发育中的脑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4)乳糖是母乳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能保证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其能促进肠内钙的吸收,且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从而可减少佝偻病的发生及其对智能的影响。
(5)母乳中铜、铬含量及初乳锌的含量均较牛乳丰富,母乳中铁的含量虽不高,但其吸收利用率可高达50%,故比其他乳品喂养的婴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少,从而避免缺铁对智力的影响。锌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和细胞分裂,是婴儿智能发育所必需的,母乳特别是初乳中锌的含量高,一般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6)通过喂乳,母亲可对婴儿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婴儿智力发育,而且哺乳时母子间的皮肤接触、目光交流、爱抚及哺乳前后语言和感情交流,都有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育。
故生后母乳喂养(至少生后6个月内)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
你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妈妈吗,你知道一个聪明的妈妈早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运用的那些方法呢,我们下面的内容就是想要告诉妈妈们怎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妈妈,及所用的教育孩子的法宝,希望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法宝一:理解
因为尚未成年,叶彦君必须住在寄宿家庭里。南澳大利亚州缺水,寄宿家庭对用水有严格要求:洗澡、洗头不多于7分钟,刷牙、洗脸不多于3分钟。这两项制度还被贴在洗手间的门上。
“那一段时间,每天在QQ上一碰面,或者一打电话,她就会跟我诉苦。”叶彦君跟妈妈提出,想换一个寄宿家庭。黎咏梅说,首先要倾听女儿的烦恼,好好地听本身就是一种抚慰。“家长应该在安慰好子女后,再引导子女去理解别人。”
“我告诉彦君,就算换了寄宿家庭,也可能会碰到新的问题。”叶彦君听了以后,开始尝试去理解寄宿家庭的家长,后来双方都相处得很融洽早期教育。
法宝二:尊重
“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我们从来没有帮女儿做决定,或者强迫过她。”黎咏梅说,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尊重她个人的意愿。高一暑假,父母在送叶彦君出国的时间问题上各执己见:爸爸觉得女儿应该出国读高中,在国外考大学;妈妈则倾向于让女儿在国内念完本科再出去。
只身一人远赴南半球生活,这个挑战对当时只有17岁的叶彦君来说非同小可。最后,还是她自己决定到澳大利亚念高中。离家前,叶彦君从未在父母面前流露出一点伤感的情绪,黎咏梅也几乎没有给女儿做过思想工作。“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决定权。”
法宝三:俱进
黎咏梅说,虽然远隔重洋,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和女儿之间有什么隔膜。“她每天在忙什么,遇到了什么人,我们都知道。家里有什么事也及时告诉她。”母女俩都加了对方的QQ,叶彦君一上线就会给妈妈“请安”:“妈咪好!我作业好多,要去用功啦!”如果没有作业,母女俩就在网上侃大山。“建议家有留学生的父母都学会熟练运用电脑,这样有利于加强亲子沟通。”黎咏梅说。
外国的多元文化对年轻人的思想有很大冲击,黎咏梅和老公给女儿的3条底线是:不能做犯法的事情,不要跟毒品沾边,中学期间不要谈恋爱。此外的事情,靠女儿自己去判断。黎咏梅坦言:“有些事情,我们自己也不了解,更不能代替小孩发言。家长也要学习,要与时俱进,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变化。
这些方法都是身为一个聪明的家长所具备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他的家长也可以帮助选择这样的方法,来教育自己孩子,相信效果也是非常的好的。希望每个妈妈都是聪明的妈妈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
儿子出生后我就不断地指着屋里的东西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里人取笑我“唠叨”,我却照说不误。不久我发现,只要我问他:“宝宝,挂钟在哪儿?”或是“布贴画在哪儿?”他的眼睛就会有意识地看向这些东西的位置,而那时儿子才三个月。此外,我还把我所有能记起的儿童歌曲手舞足蹈地唱给他听,或者配上动作绘声绘色地给他讲童话和寓言故事,每当这时候儿子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不哭也不闹,有时还会笑出声。
天气好转,我和他爸爸就尽可能带他到外面去玩,并且不停地把沿途看到的事物讲给他听,因为我知道即使是一片树叶、一个行人,对儿子来讲也是新奇的。
我的苦心没有白费,七个月儿子叫第一声“妈妈”,十五个月背出第一段歌词。现在的儿子不仅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而且还常常“妙”语惊人。一次他不小心掉到床和暖气片的夹缝里,奶奶忙把他拉出来问他怎么样,他边哭边说:“都人仰马翻,头破血流了!”弄得大家忍俊不禁。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宽,为此我渐渐有了一种紧迫感。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儿子,至少为了不至于有一天和儿子无话可谈,看来自己还得不断充实,活到老学到老啊。
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我有一个孩子。30岁时我生下他,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母子间平等的交谈,母亲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儿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
男孩子需要母亲倾听。母亲的倾听,培养了男孩子的幽默。幽默是男人的魅力。而男人的幽默是女人给予的。第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或他周围的女友。
女人一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男人,她觉得幽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塑造有幽默感的男人,首先必须培养一批忠实的听众。而男人的第一个听众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懂得倾听的艺术。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儿子不爱说话,或说话紧张,甚至听你讲话时漫不经心,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否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你必须马上改变自己,不然,你会后悔终身。
女孩子更需要母亲的倾听。母亲的倾听,会使女孩子成为有素养的女性。
当你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听者时,便是你成为高明的说话者之时,你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妈妈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你的面前,你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地俯下身来,像小时候你对他那样,听你说话,跟你谈心。那时,年迈的你,会从内心里感到做母亲的宽慰和满足。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我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01.做出听的姿势。
(一)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二)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三)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四)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02.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妈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03.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妈妈是孩子语言的第一位老师。而语言,又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吗?那么,就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吧!
伟大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别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