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琪是新转到我班上来的。他是一个很老实,也很内向的孩子。来到班上一个学期了,还没有什么朋友,也从不敢和别的男孩子一样高声呼喊。每天都只是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直到和他同班的表弟来了,才会露出笑脸,才能听到他的声音。每天上课罗瑞琪都坐得端端正正,可是从未见他举手发言,有时候叫他讲述一句话,他都无法讲清楚。有时候,请小朋友开火车朗读,到了他这就卡壳了。我问他会读吗,他用很茫然的眼神看着我。似乎他不属于这个整体。我开始有心观察他。发现他每次上课,虽然人在教室,可是心并没有带过来。老师在讲课,他的眼神却游移不定。他没有倾听的习惯,对学习新的东西没有兴趣,不愿开动脑筋。唯一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只有绘画。但是在这方面,他的动手能力明显的低于同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带着疑问我向瑞琪的妈妈提出了我的看法。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乡镇工作,工作也比较忙,平时回不了家,全靠外婆带大。外婆是个不识字的家庭主妇,在瑞琪一岁的时候,又帮忙带几个小孩,怕孩子吵,因此天天让瑞琪看电视。而瑞琪的父母回到了家,也很少跟他交流。了解了这些,我对瑞琪成为现在这个状态有了大致的理解。其实每个孩子在刚出生是的智力都是相同的。但在幼儿早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时的孩子大脑处于飞速发展,什么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以后就很难弥补。瑞琪的妈妈听我这么一说,也很着急。直问那该怎么办好,那该怎么办好。我说:“现在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只是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多带他出去走走,不要错过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在这我也希望各位家长有空多陪陪孩子。有时只是聊聊天,讲讲故事,或者陪同出去看看新事物,都会对孩子有很多的帮助。
,文珊没说话,只是从衣兜里掏出一盒伊利酸酸乳,我拿过来看了看,没什么印证,“明宇的奶就是那样的!”宏旺插口说,文珊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从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文珊你带奶了吗?”文珊还是不说话点点头,看来今天的案子有点棘手。
看其他孩子的奶、水也喝的差不多了,我就与文珊约定,等中午离园时,我问过爸妈后再喝奶,明宇也认同,没有再要奶。孩子们去区角玩了,我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等到美工区角的孩子,完成作品后坐在桌边闲聊时,我忽然发现明宇在喝奶。“明宇,奶找到了?”明宇便喝奶边笑着说:“文珊给我了。”再看看文珊,正在建构区玩的专注呢。
通过这件小事,我想:“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矛盾与纠纷,也许效果会更好。”
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只有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操作与探索,孩子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积极、有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康康,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康康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就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康康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康康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康康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康康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的去指导孩子阅读图书,鼓励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
另外,家长在家里也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
家长可以给家庭中的一些物品做一些名称标记,如“爸爸妈妈的房间”,“电视机”等等。
家长还可以通过指导孩子观察不同的印刷品来帮助孩子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义,如查看帐单、信笺、报纸或导购单等。
从不同的活动不断丰富阅读内容,也进一步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都会创造一个阅读环境,在任何自由时间,孩子们都可以自由的从书架上拿书看书,只有达到家园一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们要有耐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及技巧。
放假了,大家也不要因此放松,任由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良好的习惯还是要慢慢培养的。
因此敬请家长们朋友们利于假期多陪孩子看点书,陪孩子去书市看一看,而不是只是关注童装店和玩具店,虽然现在把金钱投资在书籍上,不会一下子就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爱上了看书,那么对他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平时也去关注更多的有关此方面的内容吧。
对于如何给孩子选书,我觉得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但是那种奥特曼、铠甲勇士……这类的书还是不要让孩子去阅读了。
教育笔记:《给孩子一点时间》
这个学期,大二班转来了几位新生,刚开始孩子对新环境比较陌生,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新集体。
有个小女孩她叫xx,她是个安静乖巧的小女孩,胆子很小,说话的声音也小小的。她每天中午吃的饭特别少,盛的饭菜每次都会剩。有一次,爸爸送她来上学时特地跟我说:“王老师,xx中午吃的比较少,少给她盛点饭,她晚上吃的比较多。”所以从那以后,给她盛的也比较少,可是发现她还是吃不完,吃饭吃得特别慢,喜欢发呆。后来跟xx的奶奶沟通过,原来奶奶看她吃饭比较慢,就直接喂孩子,所以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时不想自己吃饭。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跟xx的家长也沟通了。
在幼儿园吃饭时,每次我都会跟xx说:“老师已经给你盛少了,希望你能把它吃完。”xx点点头。在孩子吃饭时,我也会鼓励她。平时老师会跟xx谈谈心、抱抱她、拉拉她的手,这样做为的是让她不再那么畏惧老师,也拉近老师和她的距离。慢慢的xx不再那么害怕老师了,并且有什么事都会想和老师分享,这让我很欣慰。
当老师遇到胆小、不说话的孩子,不能没有耐心地训斥孩子,更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而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了解老师,也给老师和孩子更多相处的时间。当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慢慢拉近跟老师的距离,不再会有畏惧心理。总之,用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今天,孩子吃完饭,女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玩“拍照”,我就乘机观察了一下。只见,陆琦小朋友担任着摄影师,一会儿把一个眼睛对着照相机,一会对着准备拍照的孩子说:“准备好、准备好。”再看那些准备拍照的孩子,他们快乐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摆“YE”的造型,有的把头歪着,有的两两抱在一起,还有的自信地坐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她们是这样投入地进行着游戏,最让你难忘的是:那摄影师说:“喀嚓”时,孩子们那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到了平时不怎么笑的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到平时不吭声的孩子快乐地摆着造型……
我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空间比较小,其实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到“吵”。说实在,好几次我都想制止她们,可是看到她们那快乐的情景,我又有些不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疯狂地、快乐地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官兵抓强盗”“棒冰(氧太)融化”“系手绢等等。那时我们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由,在玩的时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还会照顾我们呢。
再看看孩子们,由于平时禁止比较多,难得让她们这么快乐的游戏。我发现很多次,孩子们也抬头看看我的表情,他们抬头看我时的表情有点紧张而没有笑容,看我没有吭声时,她们马上又露出快乐的笑脸,随即快乐地游戏着。
还是多给点自由,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吧!
为了管理好班级工作,管理好孩子们的常规,我每天都给表现好的孩子们一小点的鼓励,在孩子额头上贴“大拇指”或者“水果”之类的小贴画,但是,我发现孩子们还没到放学时间,小贴画就跑到垃圾桶里去了,这怎么办呢?于是,我搜集了很多光盘,在活动墙上设计了两个毛毛虫,每个光盘上写上孩子的名字,每天表现好的幼儿就把小贴画贴在毛毛虫上,这样的效果还不错,就连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每天都抢着为班级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于是我跟孩子们提出:谁做的好,老师就奖励给谁。孩子们上课、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一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都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对举手回答好的孩子,我都给他们奖励,但是班内孩子太多,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能得到奖励。
下课了,航航跑到我跟前说“老师,下一节课我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好吗?我说为什么呀,我也想多得到一个小贴画,争取是我们班得小贴画最多的小朋友,当然能,我鼓励他说。
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光盘上都贴的满满的,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贴画,却能给孩子这么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