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的童言 能让你分分钟泪奔
相信许多父母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小小的孩子你总以为他还不懂事,却冷不丁地冒出一两个金句,叫人不敢相信这话居然是从孩子口中说出。
2—4岁的宝宝,正是出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词汇量也是突飞猛进,再加上所接受的教育规矩还不成熟,因而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习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童言无忌原因。
但其实,虽说是童言无忌,很多时候孩子们讲的那些话还真是他们的内心想法,宝爸宝妈们在笑笑过后,也要好好思考一下呢。
比如乐妈今天就想和各位分享三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
前两天,我带着乐乐去闺蜜家玩,闺蜜正怀二胎,大宝小杰四岁多。我:“小杰,你觉得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弟弟还是妹妹呀?”小杰:“肯定是妹妹,一定是妹妹,我才不要弟弟。”我:“弟弟不好吗?”
小杰瞥了一眼他爸妈,半天回了一句:“要两个儿子也太贪心了吧?要多一个妹妹就行了。”在场的大人都笑了。我:“那如果是弟弟怎么办?”小杰又说:“如果是弟弟那我就不是唯一的宝贝了。”小杰爸爸:“那就算是妹妹,妹妹也是家里的宝贝呀。”
小杰:“女孩子不是值钱的宝贝,男孩子才是,男孩子以后会跟我抢东西、争财产。”
听了孩子这话,我们几个大人都有点意外,怎么小小的孩子对弟弟妹妹会是这样的看法呢?
原来,小杰的奶奶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闺蜜怀了二胎,一向崇尚多子多福的老人家常念叨着想再要个孙子,不止在大人面前念叨,也常会在小杰淘气时说:“不听话,以后生了弟弟,爸爸妈妈就只疼爱弟弟”这样的话。
于是乎才四岁的小杰便有了生个弟弟他就会失宠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之下,自然是对弟弟一点儿也不期待了。无心的父母听了孩子这样说话也许就是笑笑了之,这样的结果不难想象,出生的若是弟弟,那大宝恐怕很难能和弟弟好好相处。
之前就有发生过,大宝因为不能接受小宝争宠,在趁大人不注意时将小宝从八楼扔下的新闻。而有心的父母应该在孩子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后,及时地去引导和教育。
孩子的童言看似天真简单,却也能“点醒”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们。
有一次,乐乐犯错误了,被乐爸罚站了。白羊座的小朋友,性格比较要强,委屈巴巴地罚站也不肯承认错误,站了好一会,小乐乐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乐爸见状故意说:“小男子汉怎么哭了?是知道错了吗?”谁知乐乐却回答了一句:“我也不想哭,可是我的眼睛装不下眼泪了,我的心也装不下了,我难受所以哭了,哭了就不难受了……”
这样的台词,老母亲真无法相信这话由自己四岁的孩子讲出。
后来仔细想想,虽然小孩子讲话总不“按理出牌”,可说的还真挺对的。为什么人想哭时要忍着不哭呢?不止是眼睛装不下这么多水,心也装不下了啊。很多大人伤心难过却憋着不敢哭,还不如一个孩子面对“眼泪”时来得自然。
所以说,有时候真的应该感谢孩子,时不时地冒点儿金句出来,“点拨”一下我们这些早已不太可爱也自以为很聪明的大人。孩子们一直在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自信而勇敢地表达着自己领悟到的很多人生道理。有时候,还真的让我们这些大人汗颜。
我教了许多年英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次在上课报名前,都会有无数个学生问我,老师,现在报名还来得及吗?
之前,我还会励志一把,鼓励他们说: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后来,直接变成了巴掌:孩子,我说来不及了,你还会继续学吗?
孩子点点头,说,反正没退路了,只能义无反顾了。
我也点点头,因为,既然没退路了,就只能往前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
去年的5月底,还有十几天四六级考试,一个孩子在微博上跟我私信,说:老师,马上还有十多天就考试了,我真题还没做完,单词还没背完,现在还来得及吗?
当老师这些年,我隐隐约约地知道来不及。因为都快考试了,单词还没背完,这不废了吗?
我本来想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说,重在参与。可是,他焦虑的语气让我下不了嘴去刺激他。于是,我说了这句话:从现在开始,不留余力地努力吧,结果不重要,大不了大器晚成。
那十几天,他每天背几个小时的单词,然后做几个小时的真题。后来出分,果然和励志故事不一样,他差了40多分。
他留言给我,说自己心灰意冷,失去希望,不想再考了。我问他,上一次考了多少,他说,差了80多。我笑笑,说,至少进步了。那你还考吗?
过了一段时间,他回复我,考。
3
后来,我在网络课堂上看到了他的 ID 好几次,他几乎每天都在跟教学直播,也时常课后问问题。这一次,他从7月份暑假就开始准备,一直跟到了12月最后的模考班,五个月,大汗淋漓。
后来,成绩出来,他考了550分。这个分数,就算拿到英语专业中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很难想象这一路他有多么努力,也很难想象他遭遇第一次挫折后如何调整好状态重新备战。我只知道,他给我晒英语成绩时的喜悦。
现在,他养成了每天读英语的习惯,养成了每天背单词看美剧的习惯。四级刚过,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开始了六级的备考。
我让他写几句话给学弟学妹们,他说,早点准备,多给自己点时间,还要相信自己没问题。他接着说:其实,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因为大不了大器晚成咯。
4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不停地焦虑,而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刻着手去干,不拖延地迈出第一步。该出发的时候,一定要出发;该行动的时候,绝对不要拖延。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尤其是正处在最青春年少的时光。
这世界总是这样,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行动,拖着拖着,就变成了梦想。其实,只要开始去做了,很多事情,哪怕这次不成功,毕竟还有下次。你要相信,命运总会给努力的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安排,大不了,不过是大器晚成。
所以,想见一个人,就打电话给她;想学英语,就开始背单词;想去旅游,就从今天起存路费……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早的日子就是今天,最早的时刻就是此时此刻。没时间去抱怨,更别问来不来得及,很多地方,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以到达。
最差的结果,不过是晚一点看到路上的风景而已。何况,上天又怎么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呢?
幼升小阶段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称为“水泥的潮湿期”,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很好地预防注意力缺失行为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尽相同,专家建议家长进行科学测评,对症下药。
注意力差引发学习障碍
近期,各地小学生迎来期末考试,如果孩子考试粗心,出现漏看、漏写等情况怎么办?如果孩子平时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时都不会做了,或者做不完,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这些都与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度有关。家庭教育顾问王洁琼表示,考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导致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走神;健忘,作业考试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多动,自控力差等毛病。家长们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国内外的研究报告皆指出,注意力缺失的儿童,早期症状表现为冲动、身体动个不停、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不怕危险,易怒等行为模式,使得父母和孩子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孩子往往被误以为故意不听话,父母则被指责为管教不当。到了学龄期,因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学习表现不佳,常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书写困难、阅读困难、活动量大、独立性差、易冲动的情形。注意力差的孩子无法遵守上课的规则,无法等待、挫折容忍度低、话多、易与人冲突,也容易造成团体生活中人际互动的困扰,让老师认为不易管教。
温馨提示>>>
看看你的孩子有无注意力问题?
为了让家长在报名前对自己的孩子注意力问题有一个科学系统的了解,王洁琼建议在报名儿童注意力测评前,家长可以在下面看到的一些关于孩子的陈述中,以打勾的方式选择符合对孩子的观察。在选择描述时,请注意你观察到这些行为已经超过3个月了;依据你的经验,这些行为模式是不适宜的。
1、经常无法将注意力放在细节或学校课业上。作业拖沓、粗心。
2、常常很难时间专注在功课和某件事情上。
3、别人和他或她说话,常常没注意听。
4、常常无法按指示完成作业或任务(排除对立行为和指示不清)。
5、对规划工作及活动常常感到困难。
6、常常逃避或者不愿意做较花心思和有挑战性的事。
7、常弄丢在课堂上或活动上所需之物,如笔、橡皮、书籍等。
8、较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
9、常在日常活动中遗忘事物。
10、手或脚经常不安地动来动去或坐不住。
11、有咬指甲等频繁出现的不良习惯动作。
12、常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发出声音和破坏规则。
13、很难静下来玩或者阅读。
14、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常像马达运转般四处活动。
15、在许多场合说话过多。
16、常在别人尚未陈述完问题便抢说答案。
17、需要别人轮流时,常常不耐烦等待。
18、常中断和干扰别人,如贸然介入别人的谈话和游戏。
针对以上问题,回答“是”可以得1分,回答“不是”不得分。如果得分在4分以下,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处在较高的水平,请继续保持;得分在4—10分,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的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缺失。这些项目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得分在10分以上,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水平可能影响到他日常的学习、生活,在人际交往、学习效率和规则遵守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及时矫正。
第一个事例
有个儿童教育中心即将举办体育课,活动即将开始,可场面上极其混乱。近20个4岁左右的孩子在教室里面大呼小叫地玩耍,当给孩子发完坐垫、老师准备开始时,许多孩子还不能安静下来。于是,老师开始利用“木头人”游戏,试图把孩子聚集在一起,可依然有几个孩子满场飞。
其中有个女孩儿拿着垫子在地上玩,时不时还招呼几个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师不时地提醒孩子赶紧坐好,说老师马上要讲故事了。几位家长都按撩不住了,马上劝说自己的孩子安静下来。而当老师真开始讲故事,所有孩子都立刻安静下来,认真地听故事了。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经常发现孩子让父母"丢人"的情况,特别是周围的眼光都聚集到我们和孩子身上的时候,不少家长真希望地上有一个洞。那孩子都做了什么?无非是当众哭闹了,或我们说的孩子不听,或孩子说了让我们难堪的话,或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表现大相径庭,或他做了不符合成人道德观念的事情,等等。而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只是自己的孩子表现得不如别人孩子“好”,有些家长就感觉丢人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家长非常在意孩子在外面的表现,难道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若孩子得到"赞许"和羡慕的眼光,就算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感觉挣得了脸面。而当父母觉得孩子犯错误,或得到鄙视的眼光,就不管孩子做得是否正确和恰当,立刻感觉自己丢人了!为什么这样,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根本就不看问题的实质,仅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荣耀与耻辱的象征。
就像上面的场景那样,假若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听从老师的话,已经坐好的了,老师说“请小朋友安静下来”,并且老师的眼光无数次扫过我们不“老实的孩子”,其他家长也“鄙视”地看着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会脸红和感到丢人吗?会去强制自己孩子安静下来,还是先带孩子离开这里?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孩子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当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是比较拘谨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能够很快适应。所以,孩子不是相对安静和审慎,就是通过大声说话、捣乱来排解自己的恐惧。如果带孩子去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上课,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适应场地和结识其他孩子。
比较特殊的是,孩子到了陌生环境里,而其中又有几个熟识的小伙伴,则环境影响会大为下降,孩子们反而会快速适应环境,并主动去发现、利用环境进行游戏,甚至是由于环境陌生反而激发出探索的欲望。
假设孩子们“散落”在各处各玩各的,老师又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这时老师想要求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孩子不仅不会跟从老师的指引,反而还会把这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利用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控制局面的关键。
另一个事例:
某男孩平时几乎不喜欢吃零食,一天看到另外一个女孩在吃零食,就向对方要,可对方却不给。于是这男孩就打了女孩几下,结果小女孩的父母开始责备女儿太小气,搞得男孩的父母也很难堪,当着众人的面训斥男孩丢人!可问题是,这男孩的父母为什么感觉丢人?就是因为自己孩子打人,且对方孩子挨打,感觉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所以让自己很丢脸?
说实话,小男孩的父母感觉丢人,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当问起男孩为什么打人,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饿了”!而男孩为什么饿呢?因为这一天小男孩是在中午11点半吃的午饭,而事发时间是傍晚7点,孩子不饿才怪。虽然那女孩不会分享,有可能有一定问题,但这么长的时间,男孩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需要进食,是不是责任更大呢?
所以,孩子出问题了,就应该找问题的根源。而不要看表象。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其天性的自然体现,成人的道德观在他们那里,是说不通的。做父母的忽视孩子的最基本需求,怎么还能要求孩子展现优良的精神?
这两个例子是很相像的,对家长而言,感受都是难堪和丢人。但两个例子比较大的区别是,前者家长可以暂时旁观,因为孩子没有什么错误。而后者则必须向孩子承认错误了,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尽到照顾孩子饮食的职责,导致孩子饿了才向别人要吃的,是爸爸妈妈的不对。同时非常重要的是,必须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
许多时候,父母看待孩子的表现,不能站在自己的“脸面”立场上。孩子让家长“丢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的心态是否平和,是否耐得住环境的眼光。只要我们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就算“丢人”也没什么。而当家长感觉“丢不起人”的时候,对自己和对孩子都会失去耐心。当然,当孩子做出-些出格的事情,就需要及时制止,一是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二是让孩子明白界线在什么地方。
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不能总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和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丢人”事小,错过了观察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机会,则损失更大。
一个家长遇到孩子让自己“丢人”时,其实不是坏事。一方面,很多父母感觉“丢人”实际上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孩子正常和充满活力、探索的表现,也充分说明我们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做一些预防,让孩子学会快速适应和正确应对。而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说明家长有忽视孩子的地方,或是自己教育不到位了,让你知道问题所在。
有一句我们家长们都耳熟能详的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也不想输啊,于是爸妈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教汉字、拼音、算数、英语,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轮流上,大人忙兮兮,孩子苦哈哈。
后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家长们开始迷糊了,对不对呢?我那么辛苦地陪孩子学习是不是根本没用呢?是不是在消耗孩子的潜力呢?是不是对孩子的未来不好呢?然后你家孩子零基础入学,第一天学三个字,轻松,第二天又学三个新字,还成,第三天再来三个新字,孩子懵了,你就傻了。
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也写了一篇文章《不让孩子第一名》,文章说:“其实,现在这些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当年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更好。”
家长们又开始想了,原来让孩子的成绩中等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更优秀?然后现实一巴掌把你打醒,“什么!考试差一分进不了重点班!”
家长们,别傻了,你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吗?你是散文大家林清玄吗?你怎么知道他的育儿经验就能够适用于你的孩子。他的孩子不用在起跑线上挣扎,不用去抢第一名,因为他的起点本来就很高。
要知道,你,才是你孩子的起跑线!
你的智商和情商,决定了这个孩子的起点,这是基因的遗传,基本很难改变。
你的钱包和人脉,决定了这个孩子的弹跳高度,勤能补拙,更何况在智商相差无几的状态下,你的资源可以助力他飞翔。
你的意愿和认识,决定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发力,人生虽然是长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许他会乏力,会累,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后半程就可以爆发,也没人可以保证那些跟跑的孩子的信心在前半程已经被打击殆尽。
你的眼光和运气,会发掘这个孩子的天赋和特长,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你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你太强势孩子会唯唯诺诺,你太焦虑孩子会有压力,你管太多孩子会叛逆……所以如果钱包不够鼓,人脉不够广,那就多爱他,多陪他,这是你可以做的。
另外,给家长们几个忠告:
第一个忠告:零基础是骗局,孩子至少得跟上大队伍,字要认,故事要讲,英语儿歌要学,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会,这是上公立学校的标准,否则孩子会跟不上的。
第二个忠告:考试是对普通人的恩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更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天赋,至少考试可以让他走得更远,过上更好的生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个忠告:教育,从来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就行的事情,它明里暗里比拼的都是父母的素质和能力。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自己就行,那要父母干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