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闹,你会怎么做?
刚看到一则新闻,一家人因为三岁孩子的哭闹而发生的不幸。事情源于在高速路上一对夫妻带着三岁的儿子去旅行,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方向盘产生了兴趣,提出想要摸摸方向盘,这个要求一开始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没想到孩子马上哭闹起来,看到孩子哭闹不止,孩子的妈妈一心软就说“反正路上也没有什么车,就给他摸一摸!”但是孩子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想开摇摇车一样转转方向盘,孩子的父母又再一次拒接。于是孩子又再一次哭闹起来,孩子的妈妈再一次心软,对孩子爸爸说:“你在一旁看着,手扶方向盘,如果有危险你也能及时阻止。”孩子开了一会儿后回到后座位。可是孩子似乎还是不够过瘾又开始哭闹起来,妈妈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再一次让孩子开车,没想到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车子过桥时撞破围栏直接冲到了水里,就这样一家三口全部遇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
看到这则新闻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悲哀,因为孩子哭闹不止,竟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在高速路上开车?这不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呀!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生命不应存在侥幸!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家庭教育,其实家庭中类似的情节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不吃饭想吃冰淇淋,不吃就哭闹不止;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一定要买,不买就哭闹耍赖;孩子一定要喝饮料,不喝就哭闹;作为家长,当你的孩子一味的提出无理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孩子哭闹不止,你会怎么做呢?是心软妥协?是严厉打骂?还是理性对待?我想对于心软的父母,我能充分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众中之重,但是心软不代表一味地妥协。作为成人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应该理性对待,妥协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蛮不讲理,打骂也不能从根本得到良好的效果。有一段话我十分认同,“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哭闹是从“心软”到“反思”再到“愤怒”变化的,以至于后来家长感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蛮不讲理,大人最后坠入了不大骂就管不了的无边深渊,遗憾的是大人正是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那么怎样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止呢?孩子是十分聪明的,观察能力堪比甚至超过成人,所以要给孩子我觉得首先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行为,其次要有一定规矩,再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机会,当然这个选择是孩子喜欢并且家长也愿意发生的,最后就是家庭理念一致,我想只要做到这以上几点,我们的孩子都会是个可爱、有礼貌的孩子!
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你让他他画画,他说不会;让他折飞机,他也说不会……
“我不会!”孩子经常这样说来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是孩子真的不会吗?还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去做?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再做结论。
有些心急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就会大包大揽,把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总结的说:这个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我不会”呢?
一、真的是能力达不到,不会做
你已经给3岁的童童讲了许多遍小红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还是缠着你讲故事,你说:“那你给妈妈讲一遍吧!我都给你讲好几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说:“我不会!妈妈讲!”。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讲,3岁孩子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连贯得来讲故事。尤其是有许多家长是读书讲的,语言会更流畅,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复听家长讲,然后他们再不断积累。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时,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词空出来,让孩子填充,这样孩子会觉得简单,然后又有兴趣。慢慢的家长再增加难度,直到帮助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孩子就觉得不难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爱唱歌的妞妞给大家唱个歌,妞妞却躲在姥姥怀里不肯唱,最后红着脸说:“我不会!”怎么办?
首先在众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还有准备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他们会感觉倍受注目,而变得紧张。
如果孩子喜欢表演,家长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选一个小节目,在家里练习好。当有场合需要表演时,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不要强迫孩子,要多鼓励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没有完全表演完我们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来的。
三、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以不会为借口
妈妈在擦地,地中间摆着牛牛玩的积木,妈妈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妈妈要擦地!”牛牛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敷衍的说了一句:“我不会!你帮我收吧!”怎么办?
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习惯的养成,因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对。他说不会是不想现在放下电视而去收拾,不要让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换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某种知识,比如识字、英文等等,我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孩子有兴趣了再学也不迟。
分析过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们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动画片,我建议妈妈把积木给他留着,并通知牛牛:“请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现在你看电视,可以等动画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帮他做也不要去做,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要独立面对社会就是从自己照顾自己开始的!
不要让“我不会”成为孩子懒惰、推卸责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他可以,也许他还没有能力。没关系,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不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你让他他画画,他说不会;让他折飞机,他也说不会……
“我不会!”孩子经常这样说来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是孩子真的不会吗?还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去做?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再做结论。
有些心急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就会大包大揽,把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总结的说:这个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我不会”呢?
一、真的是能力达不到,不会做
你已经给3岁的童童讲了许多遍小红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还是缠着你讲故事,你说:“那你给妈妈讲一遍吧!我都给你讲好几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说:“我不会!妈妈讲!”。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讲,3岁孩子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连贯得来讲故事。尤其是有许多家长是读书讲的,语言会更流畅,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复听家长讲,然后他们再不断积累。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时,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词空出来,让孩子填充,这样孩子会觉得简单,然后又有兴趣。慢慢的家长再增加难度,直到帮助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孩子就觉得不难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爱唱歌的妞妞给大家唱个歌,妞妞却躲在姥姥怀里不肯唱,最后红着脸说:“我不会!”怎么办?
首先在众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还有准备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他们会感觉倍受注目,而变得紧张。
如果孩子喜欢表演,家长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选一个小节目,在家里练习好。当有场合需要表演时,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不要强迫孩子,要多鼓励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没有完全表演完我们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来的。
三、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以不会为借口
妈妈在擦地,地中间摆着牛牛玩的积木,妈妈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妈妈要擦地!”牛牛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敷衍的说了一句:“我不会!你帮我收吧!”怎么办?
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习惯的养成,因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对。他说不会是不想现在放下电视而去收拾,不要让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换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某种知识,比如识字、英文等等,我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孩子有兴趣了再学也不迟。
分析过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们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动画片,我建议妈妈把积木给他留着,并通知牛牛:“请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现在你看电视,可以等动画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帮他做也不要去做,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要独立面对社会就是从自己照顾自己开始的!
不要让“我不会”成为孩子懒惰、推卸责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他可以,也许他还没有能力。没关系,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不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