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与别人交流的必要条件,分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包括阅读、朗读、书写。口头表达能力则主要是指口头描述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多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今后孩子的书面表达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现在就读幼儿园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侧重指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阅读”很重要。我所说的“阅读”,是指家长领着孩子一起读、共同欣赏、相互交流。而要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小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在这里提到的阅读环境包括社会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环境两方面。
何为社会阅读环境?就拿我们家来说,住在图书馆旁边,虽然孩子还没到给办借书证的年龄,但因为我常带他去那里,他总会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到里面借书了?”于是,我就会偶尔带本书,与他一起到那里看一看,让他感受一下那儿良好的阅读氛围。再比如说,多和爱看书的小朋友一起,他也会受到熏陶。其实,这和“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易看样学样、善于模仿。父母应该算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更要以身作则,在家里,自己一天之间一定要看看报,看看书,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对于小孩子,我们也应当买给他各种相当的儿童读物,给他准备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专门摆放他的书籍,让他做它们的小主人:爱护它们、管理它们、使用它们,充分感受书带给他的快乐!二、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
做父母的还应当好好指导孩子,引起他的兴趣,使他喜欢“阅读”。我觉得孩子还小,最好是进行“亲子共读”。“亲子共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看书讲故事、看书听朗读、听指令找图、听故事找图、扮演书中的角色等。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情感、想象及理解能力都得以发展;词汇量也越来越丰富;在耳濡目染下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家长要抓住机会,为孩子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例如:与孩子做游戏,鼓励孩子介绍游戏角色或者情节等,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口语;多向孩子提问,可以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方法来进行;多参加些集体活动、比赛或表演(讲故事、朗诵等)
,有益于锻炼孩子的胆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在孩子说话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话,做到有问必答。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用儿童化的语言去影响孩子。记得有一天,我的鞋子前面脱胶了,我看了后翘了翘这只脚,随口对儿子说:“你看,妈妈的鞋张开了大嘴巴,多有趣啊!”儿子听了,也很感兴趣地边说边看。一个星期后,儿子的鞋后面也脱胶了,他忙跑过来着急地对我说:“妈妈,我的鞋子也张开了大嘴巴,怎么办?”听了儿子的话,我摸着他的头高兴地笑了。
实践证明,孩子在进行了较好的“阅读”,通过“阅读”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沉淀,而后引导他以不同渠道多种方式“输出”,慢慢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现
1、创造性强
相信在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总是让人钦佩的人,他们对于一个问题、一件事常常都有独特的见解,这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性了。他们常常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2、全面性
一个人看问题时不能只看片面,要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思维强。
3、表达的逻辑性
逻辑性强的人,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4、独立性
独立性强的孩子,思维能力也必定强。无论他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独立完成,从中找到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5、灵活性与敏捷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强的人,在生活中总能反应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
1、判断力很强,非常有主见
有的孩子总是在家长的影子下,什么事情都是家长决定,自己从来不拿主意,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逻辑思维训练就会让孩子学会自己拿主意,做选择,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2、处事灵活,不死板
在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会举一反三不会死脑筋就是逻辑思维强的表现。要知道处事不灵活可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这点非常让人厌烦。
3、对事物认识更加客观
孩子成人了,在工作中思考问题很片面是很容易犯大错的。思维能力训练会让孩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只会主观的思考问题。会看到事物的多面性。
4、性格活泼开朗
如果你的孩子受过逻辑思维的训练,那你绝对不用担心他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躲到你身后,受过逻辑思维训练的孩子一定是大方开朗的。
5、做事严谨不丢三落四
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犯丢三落四的毛病。这还是因为逻辑思维不强的缘故。逻辑思维训练会让你的孩子有个严谨的处事风格。
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怎么办呢?这时候宝宝发现他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孩子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从不断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的。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也是为什么用数字加减,孩子反应不过来,但是用实物举例子,就容易理解。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六到十一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多少条腿?像这些问题,就是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学会表达自己能够给小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交到朋友,让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接下来看得更远些,则可能会在未来,在他们的工作、婚姻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幼升小面试迫在眉睫,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表达能力一直忧心忡忡,如果老师询问基本情况,孩子如何清晰流畅作答?现在总结出8条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发展沟通与交流能力,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辛苦的家长朋友!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拷贝。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老师。相比较来说,交流的技能也更容易被孩子从父母那里自行吸收。从父母嘴里说出什么样的话,如何运手势、表情、声调,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与习惯。
1.讲述你自己的生活
孩子会学着模仿说任何他们听到的东西。所以,即使当你的宝宝还根本听不懂你说什么的时候,就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跟他说话。举个例子,你可以一边给他穿衣服,一边讲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妈妈(或者爸爸)现在要把小尿裤脱下来了,要把屁屁擦干净,要给你换一条干净舒服的纸尿裤。”当宝宝长大一些后,这样的解说词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你告诉他关于今天的计划,你打算去超市买点什么,你今天在回家的路上都看见了什么等。你说得越多,效果越好。要知道,你不仅仅是在教孩子如何说话,更重要的是:你做出的这个榜样告诉了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2.仔细倾听
作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达的同时,你也一定得努力、全力地去听孩子的各种话语。这样做,你将让孩子明白:当你或者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应该仔细听才对。仔细倾听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积极地参与”,“带着感情倾听”,“不要轻易打断”。
积极地参与
除了仔细聆听外,还应该及时表达出你的反应——当你同意他说的什么事情时,就点点头,或者微笑;当孩子说出某件让他伤心的事情时,就应该表达出难过的样子。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不只在听他说话,还在琢磨他的话。
带着感情听
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的同时,还表达一些这样的评论:“我明白”,“你一定很不开心”,“真棒”,那么你会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话对你真的很重要。
不要轻易打断
一些孩子可能生来就是个小话篓子。有些时候,他们话多得可能会让你忍无可忍,但是如果你经常打断他们,他们可能就会感到与你分享想法和感受是很不安全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你实在有别的事要做的话,那么试着在谈话的间歇,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会再无休止地说下去,让你抓狂了。举个例子,你可以告诉他你打算晚饭做点什么,或者问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3.保持语句简短
如果你想让小家伙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简短。简短的话通常更有影响力,孩子越小,你的句子就应该越短。
当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妻子就开始练习“一句话原则”了:用第一句话就把你的主要意思说出来。因为,这可能是孩子唯一能听见的话。比如,先说“把玩具放到一边去”,然后再解释为什么。如果你先说“妈妈不喜欢脏乱”,或者“把玩具放在房间中间很危险”这样的话,那么当你再要求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他可能早就对你的话没兴趣了。
同时,在你说完你的要求后,让孩子重复说一遍。如果他做不到的话,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话对于他来说太长了,他理解和接受不了。
4.尊重你自己的话
与其在餐厅大声嚷嚷“开饭了”,不如走到孩子身边,不管他在做什么,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加入进去,然后再要求他放下手中的事,或者关上电视,去吃饭。你的在场可以传达这样的信息:你非常严肃地对待你的要求,尊重你说出来的话。这样,在孩子讲话的时候,他也会学习尊重自己说每句话。
5.保持身体语言
耸耸肩膀,交叉双臂,皱皱眉头——很多时候,这些肢体语言要比说话有效果得多。你的样子,会让孩子也学着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
看着他的眼睛
在与宝宝说话之前,先蹲下来或者坐下来,和他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会让他明白你将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教他也学着看着你的眼睛说话。你可以在谈话中时不时地提醒他:“看着妈妈。”但是,你也要注意:不能紧紧盯着孩子,要偶尔将目光移开,这样给孩子的感觉是你在试着传达意思,而不是强迫他,或者控制他。
把手伸出去
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或者用一支胳膊搂住他的腰——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来表达你在关注他说的话,同时也能让孩子产生很强烈的被爱和被关心的感觉。不要羞于与孩子做肢体接触;尤其是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更不要因为觉得他们大了,而不再抚摸他们的头发,拍拍他们的后背,或者在沙发上搂着他们坐。
6.留心不好语言的样板
尽管你自己可能是个交流的好样板,但是你的努力很可能被外在的因素破坏。孩子们在外面总是能听到些不好的语句,愤怒的声音,然后他们可能就会去模仿,并认为这是真实世界中大人们说话的方式。
试着观察你的孩子从外面吸收到了些什么——小朋友、邻居、电视、临时保姆等。如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听到有人使用攻击性或者不礼貌的语言,你一定要记得回头和孩子讨论这件事。等你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听那个人那么说话吗?他那么说话,你觉得舒服吗?”等等。
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条关于沟通的黄金准则:用你希望孩子对别人说话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7.记住名字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教会谈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利用人的名字传达你的兴趣和尊重。这是与人沟通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不管你是在电话里,还是与邻居谈话,让孩子听到你说出对方的名字。而当你要表扬孩子的时候,也一定要时不时地提到他自己的名字;但是,当你生气要批评他的时候,就不要再着重提他的名字,只要在谈话最开始的时候提一下就行。
8.忽略言语小错误
为了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孩子们需要毫无心理负担地多多练习才行。所以,不能让他们对自己如何说话有任何的担心。我总是告诉每一位父母:“让孩子们在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之前,先学习如何舒服自在的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总是试着让孩子用完美正确的语法表达,他们很可能会发展成语言障碍,或者尽可能地拒绝说话。
但是,无论你的孩子说出多么无章法的话来,你都必须保证自己用“成人正确的语法”来回应孩子。比如,当孩子说“果汁不要”时,你就应该说:“噢,你不要果汁啊。”而不是像许多妈妈习惯的那样顺着孩子来说:“噢,好好,果汁不要。”
让我们发动一场谈话吧:
不管什么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给问题以一个词的回答。比如,当你问他们:“今天过得如何”时,通常的回答就是:“还行”、“不好”。
所以,你如何问问题就成了关键,孩子是说个简单答案,还是长篇阐述就看你的提问水平了。
问更具体的问题:比如你可以问“为什么”、“谁”、“在什么地方”、“说了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需要孩子回答比“是”,或者“不是”更多的内容。
问特别的问题:不要问“幼儿园好不好啊?”而是应该问“今天在幼儿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问细节问题:问一些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比如,“你今天有没有在做值日的时候,把老师的桌子也擦干净啊”——这样的问题,将开启孩子的话匣子。当他进入角色的时候,他就会愿意再多说些别的事情了。
留心交流的障碍:
以下这些举动将会扼杀孩子说话的主动性,或者让他觉得表达自己是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避免:
负面的表达:“你不应该说这话”
绝对化的表达:“你总是这么说”
没有重点的问题:
“你到底想让我说多少次才听话?”
威胁的语气:
“如果你要再说这样的话……”
嘲笑的语气:
“你还能说得更有趣些吗?”
情绪是孩子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能否符合自我需要的心理体验。良好的情绪能成为事业,学习,生活的内驱力,不良情绪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产生破坏。自我控制能力,能让情绪处于理智,健康的范畴。
情绪是匹野马,只有智者能驾驭它。爸爸的任务,就是从小把孩子培养成驾驭情绪的智者。孩子年纪尚幼,对情绪的掌控技能很生疏。爸爸要把孩子心理聚积的情绪山洪,疏导成涓涓的细流,让孩子懂得排解不良情绪。
建议一: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情商”
情商就是情绪商数,情绪智力,是一种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亦指情绪觉知:
二是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不要让情绪像脱缰野马,控制不住,
三是自我激励能力,在困境,挫折面前,在不良情绪缠绕时,能够自我激励获取信心,走出重围:
四是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知己知彼才能调控好自身情绪,让人不轻易对自己发脾气,也能够帮人疏导情绪,
五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人交往,就掺杂着各种情绪,一个人际交往能力高超的人,必是一个情商高的人。
建议二: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睡眠和情绪有关系吗?答案是:有,关系密切。罗拉德·达尔教授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对人的情绪影响极大。睡眠充足的人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乐观。许多时候,人的心情烦闷、暴躁,都是睡眠不足惹的祸。
充足的睡眠,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也影响身体健康。爸爸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心情,就要使孩子的作息时间变得规律,让他能够按时休息、起床,保证体内的生物节奏规律、正常。
建议三:让孩子经常运动
运动是驱逐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健身运动能让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一种提神醒脑的物质.人在情绪不佳时,运动能缓解不良情绪。
爸爸让孩子爱上运动,就是在帮孩子管理情绪。孩子一旦情绪失控,就要找一件事来发泄,运动无疑是个好办法。如果孩子不喜欢运动,那么再多的情绪,也不会想通过运动发泄。运动是最佳方式之一,爸爸要让孩:严经常运动,喜欢上运动。
孩子在情绪不好时,哪怕是散步10分钟,情绪也会有缓解。多数人是宁愿呆着不动,也不愿意去运动一下,缓解一下情绪。让孩子多做有氧运动,能够塑造开朗、乐观的性格,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
建议四:让孩子亲近自然,合理饮食
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从事园林劳作,在花草树木中,我的不快也慢慢娴消云散了。”孩子情绪不佳时,不妨走出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让大自然平复他们灵魂的躁动不安。孩子能够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熏陶,就多厂一个控制情绪的场所。
合理的饮食习惯,也能够确保孩子心情愉快。研究显示,各种水果,稻米,杂粮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情绪是孩子内部的变化,爸爸除了提高孩子的情商外,能够做的就是外部环境的创设了。
语言是生活中人们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每当看到少儿频道的小主持人们那么的口齿伶俐,做父母的看到也都是羡慕得不行吧,我想家长们肯定也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宝宝的表达能力,其实啊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只要平时多注意和宝宝的沟通方式以及培养,正确地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和少儿频道的小主持人们一样的能说会道。燕子以自己的经验给姐妹们推荐,和宝宝一起讲故事。
和宝宝一起讲故事,不但可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算是一种最简单却综合性非常全面的一种方法吧。
不知道姐妹们是不是也经常给宝宝买故事书?丫头他爸爸经常会买一些不同的故事书,而且是带着丫头去挑,有精美插图的那种,也有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当然也少不了生动形象的漫画。
当一本书买回来后,不要先急着给宝宝讲故事,因为你一开始就给宝宝讲了故事情节,那宝宝的心思就在记住故事情节上,很多宝宝听两三遍就能复述出故事,这对宝宝的记忆培养是很好,但限制了宝宝的想象力。也因为有故事情节的限制,宝宝会变得对故事书里的插图也会不在意起来。会忽略插图,使得颜色、形象都不重要了,虽然同一幅插图可以看出很多不同的意思,可是因为你先给宝宝讲了故事情节,宝宝能够得到的只是一个情节,,宝宝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实例一:就讲这两天的事情吧,丫头的作业本。
丫头:妈妈,这个小企鹅喜欢吃金鱼,
燕子:那这个呢?(我指着那个大的企鹅)。
丫头:这大的企鹅也抓了到了大鱼,它好开心。
丫头:这两个小鱼好笨的,等一下就游到企鹅那里,又被他们两个吃掉….
由一个作业本封面引发的想象。
当一本书买回来后,燕子和老公一般都只是和丫头一起看故事里的插图,然后一边问她插图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因为宝宝们看的书都是颜色亮丽,人物形象简单的,既培养了宝宝的观察能力,也同时在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每个故事插图都可以是另外一个故事,可以完全由着宝宝的想象去纺故事,不要求情节,也不要管合不合逻辑。然后再按书上的故事给宝宝讲一遍,可以让他自己比较下她的故事好听还是书上的故事好听?
实例二:插图是一个小鸟孵了几只小鸟。
丫头说:妈妈,你看那个小鸟肚子那么大,肚子里肯定还有好多的小宝宝吧。
燕子:那有好多小宝宝怎么办呀?反问,并不加以纠正
丫头:生好多好多的小宝宝,就是快乐的小鸟
燕子:鸟爸爸呢?
丫头:鸟爸爸赚钱去了呀,不然鸟宝宝们会没有东西吃的....
由此展开丫头的想象,任她天马行空的想,不加以限制。
实例三:丫头在学校听了老师讲的白雪公主,回来复述给我听。
丫头:………..(故事情节省略)
燕子:宝贝,你把妈妈也加到故事里去好不好啊?
丫头:不好
燕子:为什么啊?
丫头:把妈妈加进去了不没有妈妈陪小宝贝了
燕子:那把小宝贝也加进去啊
丫头:那爸爸就没有人陪啊,他好可怜的
燕子:那我们把爸爸也加进去啊,我们都去陪白雪公主好不好
丫头:妈妈,还是不要吧,小矮人那里没有床睡,也没有水喝,还没有我们的家,也没有超市,也没有KFC……..
由此去引导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的跳跃思维。
丫头现在可会编故事了呢,看到什么图片或者是身边的事。
实例四:
故事的原版: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和妈妈去超市走丢了,小朋友很聪明,就自己找到路边值岗的警察说:警察叔叔我找不到妈妈了,你帮我找妈妈好不好,我是明升幼儿园的。
于是,警察就把小朋友送到幼儿园,并且等待园长联系上家长,家长来接了小朋友,警察才离开。(祝福下这位好警察)
丫头的版本:妈妈,妈妈,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好笨的,昨天和他妈妈去大新,然后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然后小朋友碰到了一个坏的警察,坏的警察还打了他一枪….
然后又来了一个好的警察,用枪:“啪啪啪”把坏的警察打跑了,然后把小朋友送到幼儿园了。
可以看出丫头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模拟声词了(这是丫头爸爸的功劳,他给丫头讲故事是布置任务、设疑问、提问题,表演法、复述法、接续法、配音法、可谓是把故事训练七大法全给用上了,每次他给丫头讲故事都是表情动作一起来,很多时候故事被父女两讲得早就远离了故事的本身,哈哈)
另外也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没有台词的动画片,让宝宝完全看画面去想象,充分发挥宝宝的想象能力,这对宝宝的思维逻辑是非常有帮忙的。例如:原版的,《猫和老鼠》,所有英文版的动画。当然,如果你时间够多的话可以陪宝宝一起看,偶尔给她讲解。
聪明的、用心的父母们,创造出属于你培养方法,只要用心,一定可以用讲故事开户孩子智慧的大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