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零花钱
零花钱就是家长给孩子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的钱。虽然金额一般不会很多,但是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拿到零花钱,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小玩具等等。
▌何时给零花钱合适
父母从孩子一年级开始便可固定给一些零用钱。孩子的年龄越小,给钱的间隔越短。比如,年纪小的孩子一星期可分两次或三次给,高年级的孩子一周、半个月给一次等。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到底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为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家长可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自制力而定。但是每次的数目一定要固定(例如每周固定给10元,而不是有时给8元有时给15元),这样可以使得孩子心中有数。方便孩子合理支配这些钱财。
给孩子钱有4种方式:
1.手中有零钱顺手就塞给孩子;
2.让孩子完成各种家长布置的任务来“赚”钱;
3.孩子要钱就无条件给;
4.定期给钱,并要求孩子十分负责地花这些钱。
在上述方法中,您认为哪种正确?毫无疑问,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零花钱可以让孩子从花钱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
一、把零花钱与做家务相关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帮家里做些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切忌这样告诫孩子:“赶紧把房间收拾好,否则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或者这样“奖励”孩子:“给你五块钱,把垃圾扔到到楼下垃圾桶去。”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旦凡做事必要有报酬的思想,让孩子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将零花钱与爱孩子联系到一起
有些父母为展现自己对孩子的好,给孩子大额的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其实零花钱与爱无关,家长也不应该用零花钱来“收买人心”。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一、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给了孩子零花钱就意味着,这些钱财归孩子自己支配,我们如果过度干涉,那就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消费计划和理财能力的意义。
其实,孩子在用零花钱方面“上一些当”,也是让孩子积累经验的方式。例如孩子被“吃干脆面,收集小卡片”所吸引,我们也不妨让他尝试一回,当他发现他花光了所有零花钱买了一箱干脆面,也集不齐那几张画片时,家长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下道理,他自会醒悟。
二、学会预算和记账
在刚开始给孩子零用钱的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有合理消费意识,这时让孩子学会预算和记账十分有用。父母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比如这些钱平均到每一天是多少、单次最高消费是多少等等。为孩子准备一个小账本,让孩子每支出一笔钱就记录下来,培养孩子对于钱财的规划能力。
三、别让孩子变成自私的人
家长要避免孩子的零花钱只用在他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钱后非常小气,买了东西就自己享用,还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不给你!”不让别人触碰。父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孩子讲明白,爱是互相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达自己的爱心,比如给孤寡老人买小礼物,或者在爱心捐款箱里放一些钱...相信这些爱心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
总之,给孩子零花钱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孩子学会花钱。要让孩子真正明白金钱的概念,让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除了供应孩子吃穿和学费以外,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消费也十分重要。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辨哪些消费是有价值的?
哪些消费是无意义的?
什么是零花钱?
零花钱就是家长给孩子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的钱。虽然金额一般不会很多,但是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拿到零花钱,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小玩具等等。
宝宝还小需要在金钱方面给予引导吗?
实际上在孩子学龄前就对金钱已经有他们眼中的了解。通常来说2、3岁的宝宝还没有关于金钱的完整概念,不过已经开始对钱产生兴趣了,就像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知道“买”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父母不妨也早些准备着进行恰当引导,避免到孩子长大时候养成不良习惯。
根据孩子年龄引导孩子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4岁的孩子
4岁的孩子对于钱的理解明显要比2、3岁的时候提高了,但是还不能够理解金钱数目之间的差异。比如我和朋友一家人出去玩,4岁宝宝看上一个自己的喜欢的手工小包包,就说想要拿自己的硬币去买回来。可能有的父母也会发现自己娃会有类似的情况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去便利店、超市的时候,父母可以先教孩子认识钱,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而是要付钱;慢慢地对金钱的数目也会有直接的认识和感受,也会逐渐明白5元钱和5毛钱买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5岁的孩子
5岁的孩子对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可能也有了自己存钱罐,并且有的父母开始尝试去给孩子零用钱了。随着对金钱的认识增多,自然也会关注自己的选择,比如买一瓶水和一个棒棒糖,可能孩子会更喜欢去选糖。
那么,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中。比如,幼儿园小朋友过生日被邀请了,要花多少钱为小伙伴一份贴心的小礼物?去超市大采购,孩子所需物品要怎么买?父母带孩子全程参与既有关于花钱、预算、解决问题的过程还不失去孩子的关注的兴趣。
6岁的孩子
6岁的孩子独立意识萌芽的关键阶段,对于金钱已经明白储蓄的含义。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过年时候的红包也不再是父母能轻易“掌握到自己手里”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际交往能力放入提升,零用钱的花销也会有增长趋势,父母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允许购买的,什么是暂时不能购买的。要对孩子零用钱的消费有所观察,进行必要的干预。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到底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为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家长可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自制力而定。但是每次的数目一定要固定(例如每周固定给10元,而不是有时给8元有时给15元),这样可以使得孩子心中有数。方便孩子合理支配这些钱财。
给孩子钱有4种方式:
1.手中有零钱顺手就塞给孩子;
2.让孩子完成各种家长布置的任务来“赚”钱;
3.孩子要钱就无条件给;
4.定期给钱,并要求孩子十分负责地花这些钱。
在上述方法中,您认为哪种正确?
毫无疑问,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零花钱可以让孩子从花钱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消费习惯培养:5"W"模式,家长要熟知
小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买回一些自己喜欢但没有实用价值的小玩意儿,没几天就扔掉了。这是很多家长深感头痛的一件事。在这个问题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关键,即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国外学者将其归纳为五个“w”,建议告诉孩子怎样在行动中遵循这五个“w”。
why—为什么要买?如果孩子说不出理由,一定要加以限制,必要时可给予惩罚。但这里说的惩罚不是训斥或责骂,而是减少零花钱的数额,孩子大多会心疼自己的钱,不妨一试。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否则会前功尽弃。
what—买什么?因为孩子年龄小,要限制她自己做主购买物品的范围,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
when—什么时间去买?应向孩子说明,要按活动的重要性来安排购物时间,即使是周末的补习班也不能因为购物而耽误。如果孩子需和家长一起去购物要等到家长有空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主,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where—到什么地方去买?一般来说,消耗性的小物品如铅笔、作业本、小贴画等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对于孩子来说,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孩子之间不应为此互相攀比。但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贪便宜到小商小贩的摊上去买食品,尤其是不要在校门口的小商贩处买吃的东西,以保证饮食安全。
who—什么人去买?家长要跟孩子讲明,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暂时不能单独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购物,最好由家长或其他熟悉的大人陪同前往。当然,如果是住家附近的商场、超市,则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另外,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多长时间给一次,违反原则怎样惩罚等,都要事先向孩子交代清楚。如果孩子能学着记账,详细记录支出的内容最好,若花钱得当还可以考虑酌情给予奖励。
零花钱,平时上超市的时候找零的钱如果闺女要求了,我都会给,还有每次家里卖废品的钱都归她管,拿回去后都存到小猪储钱罐里了,每年都倒腾出来好几次,然后换成纸币用来给她买书、买玩具、买她自己中意的东西,正儿八经的给零花钱是今年她向我提了好几次再和她商量约定好后给才给了。我先给她一百元,面额有50元、20元、10元、5元、1元、一角、五角,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附带的还有一本小本子和一支铅笔,每次从里面支取钱写上日期和用途,也可以写上当天花钱的感想,不会写的就用拼音代替,本子里的内容一个星期和我分享一次,从中感觉到有偏差的地方加以引导,渐渐的两个星期再分享一次,渐渐的一个月再分享一次、、、、、、
其实我一直觉得不用太早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如果孩子明确提出来了,也需要重视,有方法的去满足,虽然可能会出现孩子与孩子这间互相攀比、花钱没概念、大手大脚、乱买零食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并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剥夺孩子的权利,这也是培养孩子自立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她认识钱的概念、付出的美德。换个角度仔细想一想,对于是否给孩子零花钱就不会再那么的纠结了!
看到德国孩子的一个关于零花钱的调查,原来居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孩子根本没有零花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每天1欧的零花钱。
我们德语老师的儿子16岁,她说每周孩子的零花钱是10欧!
问到童一姐姐的零花钱,她说10多岁的时候每月有50欧,她存了好多钱,感觉自己像个大富翁。
德语老师和我的老公都提到一个问题:孩子为嘛需要零花钱??给他们买烟抽??哈哈!
的确,孩子上学的相关费用父母全管了,每日交通有学生卡,从家里带饮料和点心,买个指甲油?生日啊,节日啊,随便你什么愿望就都能兑现了(德国送礼物前都会问及本人愿望,所以送的都是孩子想要的,呵呵)
德国很鼓励自力更生,孩子想要钱,可以啊,帮爸爸到花园割草吧,帮邻家小孩子补习功课吧,小女生,几乎每个都是babysitter,包括额外整理自己的房间啦,遛狗,帮邻居收信收报纸了,大人们都会多少给孩子些奖金,额度或频次都很灵活机动!孩子们的零用钱如果有累积,就会去银行把钱存起来。
原来我们家有只老猫,童一爸爸出差时,阿sa姐姐的好朋友lary每天过来一次给猫咪喂食,一般两周我们给她15欧零花钱,小姑娘很开心,每天有任务,每天有钱赚!有次我考驾照需要上急救课,也是lary给我当翻译,小姑娘很上心,把重点的词汇都先翻成英语并打印了出来,半天时间,我给了她20欧做为感谢,小妞欣喜的直说谢谢!
我想孩子们开心的不是钱多少,而是开心自己“可以挣钱”了,这感觉比数字重要,呵呵!
童一哥哥在邻居出去度假时,曾经在妈妈的帮助下帮邻居取信并给他们家的花草浇水,10多天,他每次都很积极,会主动去完成任务!peter问他是希望挣零花钱还是礼物?小男生说礼物吧,peter就给他买了个两个手动小人踢足球的小盒游戏,童一很欣喜,说是自己挣的礼物,我想和他过年过节收到的礼物,感觉肯定很不一样。
6岁左右,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些金钱概念:
有次童一爸爸给兄妹俩每人带了个小钱包,童一和妹妹两个人就天天开始搜集钱币,童一哥哥知道要纸币,给他5欧元,看他不懂是多少,就告诉他这张纸可以帮你买7个冰激凌(7毛一个冰激凌球),小男生懂了,把他那压底的5欧爱惜不已!
后来告诉他你还可以自己挣零花钱,帮爸爸洗车,帮妈妈吸地板,小朋友问多少钱一次,妈妈说每次1欧元,如果做得好,可以考虑2欧元一次,小男生嫌少,妈妈说你做两到三次就可以挣5欧了,小男生一听,就很开心的答应了,哈哈。
后来我们就常用冰激凌做度量衡,例如他帮妈妈还掉购物车,取回的零钱1欧就权当奖励他积极的帮忙态度,告诉他1欧可以买一个冰激凌还剩下3毛,如果下次你再攒1欧,就几乎可以买3个冰激凌了,小男生一听,积极性陡增,回到家就去门房和厨房四处搜集硬币。
德国使用很多硬币,最大的2欧,还有1欧,5毛,2毛1毛5分2分1分,是的,真的有很多1分2分,所以每次超市或购物回来,爸妈都会随手把小硬币放在小盒子里,现在,在哥哥的带动下,甜小妞也懂得飞快的去抢零钱了。
上次分别把兄妹俩巧取豪夺的大小硬币带到银行,哥哥比较聪明,搜罗了不少2欧1欧的,存到他帐号的一次有50多欧。甜妞不是很上心,也不知道挑拣大小,所以只有30欧不到!
兄妹俩都有自己的银行帐号,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及告诉他们现在有多少钱在账户上,两个孩子觉得很欣喜,哥哥说等将来存好多好多钱,可以买他自己喜欢的lego,想买多少买多少。
上次和一朋友聊起孩子们的压岁钱,在国内的孩子,例如上海,每年的压岁钱数字都不小,动辄都是数千元上万元,一般估计都是父母帮忙存起来!孩子对这么多钱应该也没有啥主观认识。在德国,家长们会把孩子节假日得到的钱和自己挣的自己攒的零花钱都很认真对待,例如有时候需要孩子动用自己小金库里的钱去给奶奶买个礼物,或者是自己想要的某个东西(原则上是家长认为的额外支出)!
有次给小朋友买生日礼物,付账时排在前面的小男生特意腼腆的给我说他花的时间会比较长,请原谅!原来他在给朋友买生日礼物,付的是存钱罐里的零钱,得数老半天!收银员,他的妈妈,包括俺这个观众,都面带微笑等着他在那里1欧1毛1分的在数,直到数够了13块5毛,只所以记得这个数字,是收银员和妈妈都在帮他数,说他还差多少才够13块5毛,哈哈!
在超市也经常会碰到,妈妈买单之前,是自己的小不点孩子拿着几个硬币,在付自己的糖果钱!收银员都会认真的数零钱,然后再打出收银条给孩子。这些成人的认真态度我想也是孩子们渐次懂得金钱概念的一个有力帮助吧。
一个10多岁的孩子某日想要个名牌运动鞋,他聪明的妈妈没说不可以,只是说请你自己买单,你需要积攒零花钱支付200多欧来买这双名牌运动鞋!
这个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一个暑假都积极的帮邻居帮社区打零工,一欧一欧的去攒钱,开学了,看着手里的200多欧,回想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该小男生自己决定:我不要去买那个名牌运动鞋了,这200多欧挣得太不容易了,我要存起来。
我们在民风比较淳朴的巴伐利亚,这里的孩子们吃的用的都很普通实用!如果孩子有郊游或外出活到,家长们会为孩子准备好点心和饮料,然后给孩子1欧或2欧做为零用!有次童一他们去动物园,大热的天儿,我就给童一书包里塞了5欧元,一负责陪同的家长瞪大眼睛告诉我:“太多了,孩子如果乱花了,或弄丢了,都不合适”!
关于挣零花钱,小女生开化到底比较早些,邻居家的小姑娘8岁不到,她负责每天给家里的兔子到后面田野去采青草,每次2毛钱!小姑娘说她有个表格,每次完成了就划个X,每周7天,妈妈一把给她1欧4毛!攒得超过10欧20欧了,妈妈就带她到银行存上!她的12岁哥哥负责帮助邻居家老奶奶购物,每次按照奶奶给的购物清单如数买回来,奶奶会奖励他2到3欧(取决于买东西的多少),然后妈妈会再给哥哥奖励1欧元!
再大的孩子,像童一的姐姐19岁,大学生,除了学费和买衣服,大笔的支出(例如买个新手机或者去澳大利亚的机票),其他的社交支出,包括买生日礼物参加party或者和同学一起的短途旅行,时间和费用都是自己筹划!姐姐除了帮中学生补习功课有收入,还有周末打工,或者棒球赛时她帮忙验票,都有收入。这些钱她都可以自由支配!
如今,80后的“小皇帝”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童时期,已经为人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让现在的孩子更是要什么有什么,小学生上了学识了数,对钱逐渐有了认识——钱不单单是个数字,还可以有很多用处,自己不挣钱怎么办,但可以向爸妈索要零花钱。然而,家长也开始纠结: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怎么个给法,如何监督孩子用零花钱?为此,记者采访了众多家长、老师及理财专家,希望他们的经验及建议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专家支招
有很多家长不反对给孩子零花钱,可是却从来不过问孩子零花钱的用处,使许多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等到发现时却后悔莫及。到底该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呢?家长们在这上边犯难了,给的太容易会让他们缺少对钱的珍惜,给的太多又容易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对此,中国农业银行烟台分行的理财经理李亮令建议说:“怎么花零用钱是孩子人生理财的第一堂课,适当的零花钱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钱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训练孩子存钱用钱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正确的金钱观念能使人把握好人生坐标;优良的理财能力可能成为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家长支招:
1.将“金钱奖惩制”引入孩子生活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家长纪清涛表示:“我把一部分零花钱通过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孩子的成绩不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学习是个人责任,所以不应得到任何报酬。一般做家务和好人好事会给一定的奖励,让孩子认识到钱是需要劳动获得的,惩罚的几率很小,金额都在5角到2元之间,能让孩子有个”对错“的认识。”
帮助孩子制定零花钱使用计划吕冬梅的女儿刚上三年级,她表示给孩子零花钱是十分必要的,但不需要太多:“每周只给女儿10元的零花钱,帮她制定消费计划,鼓励孩子记小账本,通过花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孩子可以学会自己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有限的,而她想要的东西肯定会有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
2.监督孩子零花钱用在何处
家住莱山凤凰小区的唐小雁女士告诉记者:“我儿子刚上四年级,平常我让他把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记在账本上,一方面方便我去监督他零花钱使用方向,随时告诉他哪些能买哪些不该买;另一方面又能让孩子对自己零用钱的使用形成计划性和目的性,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老师建议:
1.让孩子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或带孩子看看自己劳动的情形,让孩子知道家长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教育他们爱惜父母的劳动,节约用钱。也可以在零用钱的发放上做文章,规定零用钱要按孩子每个月所做家务劳动的多少给予,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这样既让孩子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制定完善的零花钱给予计划与方案
把按劳和按需给予相结合,把各种家务劳动明码标价,在制定家务劳动获得零花钱方案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紧急需求,可以让孩子以“预支工资”的形式提前购得急需物品,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3.根据各方面条件给予孩子适量的零用钱
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家庭条件及孩子年龄和其周围环境来确定给孩子多少零用钱,要在孩子学前、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几个阶段分别根据孩子周边环境,周围孩子零用钱多少来确定自家孩子零用钱
4.让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在孩子五六岁时给孩子买个动物形状的储蓄罐,当有硬币或零钱时就让孩子放入储蓄罐中储存,逐渐培养孩子储蓄的兴趣,等孩子上学后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建立一个储蓄账户,把零用钱存入孩子的账户并告诉他花不掉的零花钱要存好,让小钱变大钱,最后买一件理想的物品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还能让孩子逐渐了解利率、零存整取等关于银行的金融知识。
看着我家的昙花打了一个骨朵,两个星期后,突然在晚上7点绽放了。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照,乐于欣赏。都说昙花一现,可见昙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这也是昙花为什么在人们心目如此高贵吧。那是因为它的辉煌时刻就是一瞬间。既然昙花一现,我们全家都不想睡觉了,一直观赏到11点,仍然是鲜花怒放,我们都熬不住了,期待也许我们的昙花能开24个小时呢,明天起床再看也可以的。可是第二天起床,我们都大失所望,昙花只剩下一个凋谢了的骨朵。这颗昙花养了两年了,今年才开花,而花期只有8个小时左右。想想孕育了两年就只等这8个小时的辉煌展示,真是难得的可贵。
感叹之余,让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教育孩子是否也是这样。
先说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昙花一现式的教育方式吧。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老少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我们都感觉遗憾,没有尽力把时间给孩子一些。哪怕是几句话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哪怕是陪着孩子下盘棋,哪怕是关注一下孩子近期是否快乐…总之,很多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但是有一天,突然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了,找你告状,你的孩子在校的劣迹表现,更为可气的是你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于是我们家长火冒三丈,把孩子一顿臭骂,一顿狠揍,还美其名曰:“我两天不教训你,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狂批一顿,家长该喝酒喝酒,该应酬应酬,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再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
这种“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我们家长都有过吧。其效果是很差的,孩子口服心不服。而且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给他分析原因何在,更没有告诉他今后应如何改正。
我们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踏上了育儿的漫长之路,其中的辛苦,喜悦,困惑,无奈,我想做了父母,其中滋味才会晓得,而且都领略过的。那么我们几年,几十年的辛苦就像孕育昙花一样,需要我们平时精心的去呵护,去施肥浇水,锄草捉虫。而收获也就是一刹那的瞬间,那育儿的辉煌也是“昙花一现”的。
所以,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切忌拔苗助长或急功近利。“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不可取,而我们的收获会像“昙花一现”那么辉煌和高贵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