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既有天生的气质因素,更有后天打造的成分。从儿子两岁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
1、创造机会让他充当“保护神”的角色
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还得对付儿子的“纠缠”,但我明白,这个阶段让他明白你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轻轻对他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靠吗?”儿子不明所以,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向我凑过来,还认真地说:“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我蹲下来把头轻轻地靠在他的肩上,赞赏地说:“是啊!我儿子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儿子咧开嘴巴笑了。那以后,儿子动不动就要充当我的“保护神”,神气着呢!
2、可以不高兴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有些孩子一不高兴就又撕又咬,乱发脾气,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遇事就会不懂得控制。我告诉儿子:“不高兴时,你可以说出来,但绝对不可以乱发脾气。”但这事不光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因此,我很小心地让自己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有我这个榜样,儿子也很少胡来了。
3、后果好坏自己担
从小学会遇事承担后果,长大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我很注意在小事上让儿子有意识地学习这一点。比如,儿子生气时把图画书扔在地上,我绝对不给他捡,也不允许家人捡。如果他当时不肯捡也没关系,就让书在地上好了。等他缠着我讲故事时,我就对他说:“你不是把书扔了吗?妈妈不能给你讲了。”儿子这时才开始着急,赶紧自己把书捡起来。
小贴士:男子汉打造计划的几种表情:
无助。经常假装寻求儿子的帮助。
事不关己。让他知道你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
无奈。我也和你一样想做某件事,但我能等待。
沉默。不高兴时可以不说话,但不乱发脾气。
哈哈大笑。高兴时像孩子一样放声大笑,随时保持一颗童心。
每一位父母都深知:“为人父母者易,易在养身;为人父母者难,难在育心。”于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情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那么,怎样从生活点滴处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其次,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7岁的磊磊出门从来不用妈妈费心,磊磊的妈妈从来不会像别的妈妈一样冲着顽皮的孩子大喊:“慢点,看车!”有时,反倒是小磊磊像小大人一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领着你。”生怕妈妈迷路和发生危险的样子;每次妈妈带磊磊去逛超市时,磊磊都会为妈妈拿购物篮,出来时还会帮妈妈拎东西。
看着磊磊小小年纪就这样“绅士”,邻居们都问磊磊妈妈:“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每当这时,磊磊妈妈就会很自豪地说:“我有一套‘打造小男子汉方案’。其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要学会在小男子汉面前‘示弱’。比如,每次出门的时候,我会告诉磊磊:‘妈妈不认识回来的路,你回来时要给妈妈带路呀’;去购物时,我就会对他说:‘妈妈力气很小,拿不动了’,他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时间长了,这些男子汉的行为就成了他的习惯。”
男孩往往是“吃软不吃硬”,你对他施加武力,也许他会害怕,但他从心底并不会服你;但如果你向他“示弱”,他便会真心实意地听你的话。聪明的磊磊妈妈正是抓住了男孩的这一心理,从而把儿子打造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小绅士”。
另外,父母们应该明白这一点,男孩一般对暗示没有反应。一位妈妈说:“男孩都属于油瓶倒了都不去扶的类型,因此,你不要指望,你吩咐他去阳台转两圈,他就会把晾干的衣服拿进屋里。”所以,如果你想把儿子培养成男子汉,你最好告诉他应该具体做什么。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孩,父母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豪豪的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后,都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她的宝贝儿子还一直“纠缠”着要和妈妈做游戏。这时,豪豪妈妈便给儿子讲道理,但看着儿子迷惑的大眼睛,妈妈忽然意识到,在四五岁这个阶段,让儿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于是,她改变了策略,当儿子再“纠缠”她时,她会轻轻对儿子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给妈妈靠一靠吗?”
豪豪并不知所以然,但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向妈妈凑过来,还认真地说:“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
妈妈趁热打铁说“是啊!你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和爸爸呀。”豪豪咧开嘴巴笑了。
从此以后,豪豪动不动就要充当妈妈的“保护神”,神气着呢!
男孩都有保护别人的欲望,尤其是保护女人,如妈妈、奶奶等。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儿子的这一心理,并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女性角色,给儿子机会,让他做你的“保护神”。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到:“在所有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他们喜欢冒险、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对诱惑免疫力低下、性格倔强、爱制造麻烦。这些性格特点在我家孩子的身上一应俱全。
虽然作为父母的我们平时工作比较忙,爸爸早出晚归,妈妈在外地工作,很少能系统性得管教孩子,我们的循序渐进跟不上孩子的快速成长,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也迫切希望能从小抓起,让孩子的性格特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总结了几点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要从小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我们的孩子在现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知道自己是小
男子汉,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比如:
跌倒了,告诉他:要自己爬起来;
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父母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和勇气。
我家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觉得我的小男子汉真的有点长大了:
外婆生病了,很严重,每次从医院回来都是外公背着上六楼的家里。那天,儿子说:妈妈,外公背外婆很累,你为什么不背啊?我说:妈妈是女的,没那么大的力气,背不动啊。儿子说:那等我长大了,我来背外婆,因为我是男子汉,力气大。顿时,我觉得很感动,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显得那么值得,这也许是孩子一时不经意的言语,但是他已经认识到了作为男子汉的担当,这很难得。
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没人理解、没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最不怕的就是武
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强项。如果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过后,他就会把你当做“敌人”。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我家的孩子异常地调皮捣蛋,像个充满无限能量的机器,只有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才能安静一会。作为父母,有时候真的觉得不打不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师的教育,我觉得讲道理和让他换位思考比打骂来的有效果。正确利用动画片里的情节和故事书里的事例,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方法。
三、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所谓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
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很多父母特别宠爱男孩,所以一切事情都依着他;
很多父母经济都比较充裕,所以给男孩更多物资享受;
很多父母都很有能力,所以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其实,父母的过度宠爱会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明智的父母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我家的孩子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音响设备,家里新的旧的一大堆。每次去超市,看到新鲜的东西,还会想买。我跟他说:家里的音箱已经够你研究的了,等你以后长大了,学到了很多本领,就能自己买喜欢的东西,爸爸妈妈现在的钱财就是让你学本领用的,自己挣来的钱才能自己支配。
四、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自己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总会唯唯诺诺;
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
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总会自我安慰:等他长大了,自然会
懂的。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因此,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是小小男子汉,面对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动画片里的喜羊羊,它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它勇敢、爱动脑筋,所以它能保护自己和朋友们,总是把灰太狼打败,也能成为宁宁最喜欢的好朋友。宁宁也要像喜羊羊一样,让家人、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大家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教育得当,善于将男孩的个性弊端转变为一种成功的优势,每个男孩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卓尔不群的男子汉!
教子五大建议:从小就培养男子汉
男孩是未来家庭的支柱,要承担许多责任和义务。主人翁意识能够让男孩愿意为家庭承担起责任,学会为家庭付出,对家人尽保护、照顾的义务。
【教子个案】
程显从小被妈妈精心呵护,是妈妈的“心头肉”。程显7岁了,还每天让妈妈帮他穿衣服。妈妈问他:“有一天,妈妈老了,你会细心照顾妈妈吗?”程显说:“不要,我还要妈妈照顾我。”程显自理能力很差,对妈妈很依赖。有时候,妈妈做得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大发脾气,让妈妈尝到了苦头。妈妈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却一点也不懂事,更无法体味她的苦心。周末到了,妈妈提出一个计划,以后每个星期日让程显当一天家,程显刚接任时很兴奋,他对父母指手画脚,显得很威风。不到半天,他就发现问题了,他不安排的事,父母也不会做。同时,程显自己也要做一些事,父母还要推脱、抱怨任务不合理。一天下来,程显也尝到了当家的苦头,他明白了:父母为他做的事,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专家剖析】
男孩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要求男孩应该早日明白:一个男人对家庭的重要性,一个男人应该如何保护、照顾他的家人。男孩的主人翁意识要更强烈,这样他才会为了家庭顶风遮雨,才会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
妈妈对男孩精心照顾,包办代替,男孩的责任意识会慢慢淡薄,依赖性越来越重。男孩从对家庭负责,进而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工作和社会负责。家是培养男孩一切优秀品质的摇篮,家也是男孩体现一切品质的舞台。男孩在家里呈现最自然、真实的自我,任何品质都会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
妈妈从小让男孩当家,让他学做主人翁,就是早日培养出男孩的家庭责任意识。男孩具备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不仅会对父母孝顺,也能给自己的未来收获更多的幸福。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让男孩体验当家作主的权力
权力的背后是责任和义务。妈妈给男孩当家的权力越多,男孩越能体会到责任之重。妈妈想让男孩当家,就将一切家庭事务都交给他打理。男孩接过这副重担,才能深刻感受到家庭责任之重。
妈妈要服从男孩的调度,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给予男孩建议,但是不要直接反驳、抵抗。妈妈只有转换了角色,放下了家长权威,才能让男孩更真切地体味到当家的责任。
建议二:给男孩一把家门钥匙
陈方5岁,他的衣服里挂着一把钥匙,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时挂着,不轻易取下来。几个小朋友想到他家玩,陈方大方地同意了。小朋友问:“你妈妈在家吗?我们能进去吗?”陈方说:“我有钥匙。”一群小朋友进来后,他赶紧招呼大家换鞋,俨然就是一个小主人。
妈妈想让男孩把自己当成家庭重要的一分子,对家庭负起责任,可以在男孩4岁后,给他一把家门的钥匙。妈妈要仔细讲解保管钥匙的重要性,不要被坏人知道等。
建议三:为男孩安排家务工作表
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些公共家务,妈妈可以安排一个家务日程表,制定每天的值日人员,男孩也是一分子。例如早晨取牛奶、报纸,周末大扫除,晚上收衣服等家务。妈妈安排男孩值日,会让男孩更强烈地感觉到家庭的责任及义务,更像一个主人。
建议四:赞赏男孩维护家庭形象的举动
每一个家庭都有他的家庭形象,一个主人翁意识强烈的男孩,会在家庭形象受损时,马上站出来维护,这是男孩爱家的表现。妈妈发现男孩为了家庭荣誉挺身而出时,无论男孩维护的是对是错,都要给他的这种表现加以赞赏。
建议五:让男孩自己管理零花钱
男孩的零花钱是他可以自己做主的,父母管得太紧,会让男孩觉得是在花父母的钱,不是花自己的。男孩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的主人翁意识就淡化了,他会认为当家是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
赵青一天有两块钱的零花钱,妈妈管得严,他不能多要,也不能借别人的钱。妈妈偶然发现,赵青花钱很大方,仔细观察后,发现他偷拿家里的钱,为此,妈妈狠狠打了他一顿。可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偷钱了,他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开口找妈妈多要些钱。妈妈发现,赵青从不认为零花钱是自己的,他认为是妈妈的,花得越多赚得越多。他偷偷地拿钱,就认为自己赚了。赵青将自己排除到家庭主人的身份之外了。
男孩有对金钱的支配权,是当家后一项重要的权力。男孩要学会当家,就得学会管理家庭财富。妈妈让男孩自己管零花钱,男孩会更爱家。
移动支付时代,如何培养孩子对“钱”的概念?
欢迎打开《家长日刊》,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移动支付时代下如何培养孩子对“钱”的概念?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金钱变得越来越隐形。人们使用现金的机会减少,相应地,孩子能接触到的数钱、找零以及核对账单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移动支付时代下,孩子对金钱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金融时报》理财专栏(FTmoney)的专栏编辑克莱尔?贝瑞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英国哈利法克斯银行发起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1700多名年龄在8岁至15岁的青少年,以此来了解青少年的理财意识。在调查中,孩子们认为一品脱44便士的牛奶价格为17英镑,而原价1.06英镑一条的面包则被认为需要15英镑。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年薪估计都在110万英镑(约948万元人民币)以上。
贝瑞特把孩子们错得离谱的估计归咎于现代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可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拿着现金去商店购物,更没有机会见到收据和零钱。“现代儿童的首次花钱经历不是在商店购买糖果,而可能是在App内购买。”贝瑞特还提到,他朋友的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充值又没有金钱概念,结果给父母带来了大量债务。
对此,贝瑞特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为孩子开一个储蓄账户,并和他们讨论账单,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钱。二、不要低估了孩子对金钱的兴趣。电费账单、信用卡账单都是最好的教材,他会向孩子展示自己的信用卡账单,并让他们计算:如果每月没有全额还款,会有多少利息。当孩子问起自己的薪资和财产时,很多家长都会面露难色。贝瑞特认为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时刻都应该变成理财教育的机会。比如,他曾经带孩子拜访一个朋友,孩子在网上查到朋友家的房子价值200万英镑,并当众惊呼出来。贝瑞特就在回家的路上给孩子解释,虽然那栋房子价值200万英镑,但它可能是用一大笔抵押贷款买下的。
大方的和孩子谈论你的薪资、养老金、保险甚至是遗嘱。最好在他们小的时候就与他们分享这些东西,这些信息会像秘密一样令他们兴奋。愿你的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坦率地与你谈论金钱,也能在未来明智地处理自己的财务状况。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贝瑞特的建议对你有所启发。
注:本文内容摘选自《孩子对钱没概念,该发愁吗?》;作者:克莱尔?贝瑞特;FT中文网教育专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