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日记:自然角的创设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教师教研的主题 04-09

上周向各个班级发了自然角的创设要求,并约定今天进行检查调研。今天下午,如约而至各个班级的自然角。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发现了自然角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观赏植物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比如大七班姹紫嫣红的花热闹地开着,美极了;海报精彩纷呈,让我感受到了活动的精彩,比如中三班“树可以做什么”和“种植过程”,又如中六班的“我爱土豆”主题海报,再如中七班的“直根系和须根系植物类比”等等;种植活动的多样性,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智慧,比如大一班分两队,一队的孩子种植一种植物,又如大六班和大二班不同植物在水里的生长情况比较。

但是我也看到了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很多班级观察记录没有

,那么孩子的目的不明确,可能会让我们的种植活动有缺失;所有的班级对植物、动物、种植的物品没有进行标签;很多班级缺少海报;部分班级动物很少哦;我们还应该把教室当做自己的家,老师们还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摆放才能美美哒!

个别班级存在的问题已经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也能喜欢动植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小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自然角的布置日常调研反馈


今天对各班的自然角进行了随机检查,根据自然角的布置要求,针对种类及其数量、观察记录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总体情况反馈如下:

1.缺少过程性的管理。对于自然角的种类要求有观赏类、种植类、动物和种子等,很多班级开学初是生机勃勃,但由于养殖不善,不加以关注,导致动植物濒临灭绝。自然角需要体现季节性,才能充满生机,教师对自然需要有敏感性。

2.对自然角的教育目标不明确,统观每一个班级的各类展示都是相差无几:观赏类的基本就是绿萝和肉肉,种植类葱和蒜的培育较多,动物基本都是金鱼、乌龟和泥鳅。对不同年龄段的关键经验和观察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班级也可以有班级的特色,例如,关于种植大班可以进行对比种植、向阳性、植物的测量等的探究;中班可以对植物不同地方的生长进行比较、植物根茎叶的探究等等;小班可以对生长周期较短的植物进行观察、发现……若种植的内容不一样了

,孩子的观察记录也会不一样。教师需要在了解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海报的制作也是旨在介绍自然角中孩子需要的知识点采用的形式,因此要体现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3.缺少对细节的关注。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很多班级在自然角布置中没能体现美感,例如,对各种动植物的分类、工具的收纳、空花盆空鱼缸的处理、对观察表的设计等等。

希望接下来的自然角我们既能体现自然角的教育意义,又能美丽教室环境!

自然角里的值日生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园也一直延续着自然角里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

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的种子开始发芽了,最先发芽的是黄豆,其次是方瓜与丝瓜,结合主题我们还充实了“喝水的根”,把萝卜、大蒜、芹菜、香菜等用水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让孩子观察根与茎、叶的变化。孩子们每天早上入园以后都会在自然角里观察一段时间,每当孩子们看到钻出土的黄豆、生长迅速的大蒜与萝卜的根与叶,都会跑到老师前说出自己看到的惊喜。于是我和李老师就商量:“有自然角的记录了(以前都是谁早来谁记录),我们安排一下值日生吧!”周一至周五所有的孩子都安排上,并且每组都安排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有的孩子记录,有的需要换水等等。

今天早上我和孩子们说:“看看今天是谁的值日生?”孩子们看了一下值日生表说:“星期一里没有我,我是星期三的等等。”我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自己是星期几的值日生,值日生的那天不光要照顾自然角、还有帮助老师整理卫生、换下我们的日历牌等等,上小学的时候你也会有自己值日生的那一天。”孩子们点点头高兴的说:“老师我知道了!”

通过这个值日生表的安排,充分调动了孩子爱劳动的积极性与照顾自然角的责任感,使孩子成为班级里的“小大人”,树立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还增强了班集体的观念,也为孩子以后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随笔:小有妙趣的自然角设置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区域中非常重要一个区角,它不仅能让幼儿认识各类植物,了解事物的成长变化,而且能够让小朋友关爱身边的事物,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小的特点,我们两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奇思妙想。通过有趣的装饰,巧妙的点缀,把不同的蔬菜、水果打扮成各种可爱的小模样。瞧!各种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活泼可爱,笑得合不拢嘴,好像在说:“来吧!我们一起做好朋友好吗?你们一定会慢慢喜欢我的”。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小朋友高兴地一个个争抢着和水果宝宝做朋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苹果,老师老师我喜欢橙色的橘子,我喜欢石榴,石榴娃娃真可爱呀……”

再看看桌子上花盆里的百合花,风采别具一格!它们一朵朵簇拥着,围成半圆,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它们的衬托下,绿色的植物显得格外青翠。自然角的各种不同的小植物,蔬菜宝宝、水果娃娃,给五彩缤纷的秋天带来无线生机,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到秋的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通过不断充实小小的自然角,我惊喜地发现,一到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围在它们的身旁,一个个像小蜜蜂一样闻着草香、花香、水果香……,绽放着最甜蜜的笑容。

自然角这一环境创设的小事,让我明白了:幼儿教育应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教师自我做起。因为教师的小做法,会换来幼儿健康成长中的大发展。

幼儿园小小自然角,创意无限多


3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季节中,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把小小的自然角装扮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首先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所谓人多力量大。请家长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作花盆材料,制作出丰富多样且又具有特色的花盆,并在亲手制作的花盆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家长们都相当支持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满腔热情中纷纷行动起来了。

紧接着我们班内两位老师商量,决定把原本在走廊内的自然角搬至小阳台上。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植物终日照不到阳光的缺陷,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动手欲望。自从自然角搬家以后,我发现整个自然角“活”了起来,宝宝们蹲下来、踮起脚、排着队和小花小草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们亲密对话,播撒了爱的种子。植物们在阳光的沐浴下也越发地葱郁起来了。我们在收到家长带来的动植物的同时,发现种类颇多。于是我们给每位小朋友的盆栽中插上一个爱心小牌,上面有孩子的姓名和植物的名称。并且给植物们分分类,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草本植物、水培植物等。下一步就是请孩子们来照料这些植物宝宝了,让孩子们与这些动植物对话、交流,用心去呵护它们。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创意设计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小角落,变成一个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天地,从而使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我们给这个小小的角落取名为绿色伊甸园,代表着孩子们美好的乐园,也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乐园中,唤起内心更多真挚的情感,也满足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态度。

自然角的背后故事


为了丰富自然角,我给孩子安排了种植大蒜放入自然角。孩子们把种在八宝粥罐里的大蒜摆放在自然角等待着大蒜的长高。我也懒得去看只是偶尔去浇一下水。

有一天,任同磊跑过来说:“老师、老师不好了,我们种的大蒜生病了,我们带他们看医生吧。”我说为什么啊,“老师,大蒜的叶子怎么会不高兴啊”我一看是我好久没有浇水的原因啊,我说:“大概是它们口渴了吧,我们给它们喝点水就好了。”“老师我帮你。”“好啊”。我没有多说一些话,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吧。

下午孩子已进活动室第一件事就是看大蒜高兴了没有。“老师、师大蒜高兴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说:“大蒜就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喝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我们不只是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而且是在想喝水的时候就喝水,水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力的毒素排出体外的,所以我要多喝水啊,”老师知道了。

自从那件事以后孩子们喝水的次数多了。不用刻意提醒了。

在孩子的心里万物都是有“活力”的。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面前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也可让让们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就想大蒜口渴一样。老师们说是不是这样那。

教育随笔: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教育随笔: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我们的自然角最近好像不太丰富,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量之下,孩子们决定每人拿一个老姜来种,丰富我们的自然角。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果然都陆续拿着自己的老姜来到幼儿园里来放到了自然角中。

这时,观察仔细的张怡文突然问:“陈老师,小朋友拿来姜怎么有的种在泥土里,怎么有的种在沙里,有的什么都没有放呢?”说实话,我一下子也不知怎么回答他。突然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我引导孩子们探索,思考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对啊,那你们想一想姜最喜欢住在哪里,是泥土、黄沙,还是什么也不需要?它住在什么地方长的最好呢?”我的话刚落,就引起了孩子们的讨论。“是黄沙。”“是泥土。”“水也可以的,我看见老师在自然角的种土豆也用水的。”孩子们的讨论真是热烈的不得了,这时我又说到:“你们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究竟结果会怎么样呢,老师请你们每天都去观察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好吗?”于是,孩子们天天去自然角观察,记录。

过了几天,孩子们来找我,吴予恺说:“沈老师,我发现我种在黄沙里的姜先发了芽所以老姜最喜欢住在沙里。”查生说:“是的,我种在泥土里的姜发是发了一点芽,但是比张怡文的小一点。”“我放在水里的也能发芽的。”葛文静说。只见俊杰低着头说:“老师,我的姜已经干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这几天观察的结果,最后我问:“那你们找到姜最喜欢住在哪里了吗?”“找到了,姜最喜欢的是沙,因为沙它能留住水分,使水分不会流掉,这样姜就不会干掉了。”焦思远说到。这时,孩子们都点头表示同意认可。

幼儿就是这样,他们一旦碰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聚在一起谈论,甚至会发生争论。但是幼儿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话在幼儿之间没有一定说服力,这时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抓住他们交流中的和困惑来引导他们的自己探索。而新《纲要》中提到:要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成的活动,把握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孩子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孩子们的探索欲望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教师要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化解自身的疑问,满足其探索的欲望,相信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惊叹!

自然角里扁豆的成长


这学期我们的自然角进行了重新布置,制作了扁豆的攀登架。小朋友也很关心我们自然角里扁豆的成长,每天给它们浇水,盼着它早点开花结果。一天天,扁豆的藤蔓越爬越高,终于爬到了竹竿上,还开出来紫色的花朵,小朋友都纷纷转告这个好消息。今天是东东值日生,刚出去一会儿就急急忙忙跑回了教室,边跑边说:“不好了,老师,扁豆上都是虫子。”大伙儿听了都跑出去看,果然,扁豆花和藤蔓上都是小虫子和蚂蚁,“怎么办?”大伙儿都非常着急。晨晨说:“我们一起把虫子捉掉吧。”铭铭说:“那么多,有的还那么高,我们怎么抓?”桐桐说:“应该给扁豆打药水,把虫子杀死,在家里奶奶也是这么做的。”桐桐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同意,但也小朋友提出了疑惑:“我们打什么药水?”“药水会不会把扁豆也毒死?”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然角是我们小朋友经常接触到,喷洒农药肯定不行,怎样来解决扁豆上的蚂蚁和虫子?一时间我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忽然间想到我们小朋友都来自农村,家长们肯定有很多好办法,于是,我让小朋友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来“如何杀死虫子,拯救我们的扁豆”。果然,第二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办法,“在扁豆根的四周撒一些石灰粉,这样蚂蚁就不会爬上去了。”“用杀蚊子的‘雷达’喷,可以杀死虫子。”……我们采用了最安全、方便的办法,在扁豆上喷杀虫剂,喷洒以后提醒幼儿不用手去摸扁豆叶子。过了几天,扁豆上的虫子没了,还结出了果实,小朋友高兴地互相转告这个好消息。

自然角观察记录:玉米发芽了


天气渐渐暖和,自然角的植物在慢慢发芽。今天一早小毅和桐桐就来到自然角,小毅看到自己种的玉米发芽了,开心地说:“哇,老师老师,我的发芽了!真的发芽了!我可以摸摸小芽吗?”一边的桐桐说:“哎,你要轻一点!”“我知道的!”小毅伸出右手的食指,轻轻地点了一下玉米的嫩芽,又点了一下,然后收回手。“他怎么是卷卷的?”小毅问我。“因为它还是小宝宝呀,还没有长大长直呢。”“他什么时候能长大呀?”小毅眨巴的眼睛问我。“只要你每天都来照顾它,它就会慢慢长大哦!”“哦,好吧!”小毅又伸出小手轻轻地摸摸玉米小芽。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活动场所。案例中的小毅为自己种下的种子发了芽而感到喜悦和骄傲。孩子天生是善良的,从小毅的对话和神态中可以看出小毅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想要好好照顾自己种的种子。而孩子照顾植物也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