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真实的恐怖故事吧:某宝2岁,家住东四十条附近,划片二幼。但是!二幼已经整整五年没有收过她们家楼的孩子了!五年~整整五年~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确是离您家最近的幼儿园,但您不是离我们最近的住户。”隔壁家孩子去年上幼儿园,一幼、二幼、五幼、新中街都报了,没中!连朝阳的幸福天使都报了,还是没中!最后,孩子去了红黄蓝。红黄蓝的大名好多妈妈都听过,口碑、档次、性价比就不用细说了吧,大家都懂的。落差啊!所以,今年宝妈各种提前电联、各种实地考察、各种专业对比,最后,只听了某园一堂公开课便交了1万的定金!为什么?满意?并没有!说到底:占名额!
简单说说幼儿园的名额有多稀有吧。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大类。
公立幼儿园录取是有一定顺序的:第一顺位,子弟园。比如空军子弟去蓝天、海军子弟去海娃、国务院二幼啦、住建部幼儿园啦……第二顺位,有背景的。第三顺位,共建单位。第四顺位,能找到砸钱地儿的。第五顺位,占坑儿班适龄孩子。第六顺位,附近片区适龄孩子。注意,所谓“附近片区”“适龄儿童”,除了父母名下房本、孩子出生落户、年满3周岁、独生子女证书这些要求外,幼儿园还拥有最终解释权,可不管你附近不附近。
所以,那些说自己没有动用任何关系,孩子裸面就顺利进入知名公立园的亲,其实真的可以去买个彩票什么的。不过,有时候,幸福来的太突然,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您问为什么?话说教委最新不是又想出一新点子了嘛:“公立园严令禁止小学化!”什么概念?就是您家花个10万赞助费把孩子送一级一类以后,老师在8小时/天*5天内只负有托管责任,想学点什么,孩子加班、家长加钱。另外,说起托管,某顶级高校子弟园的妈妈曾经这样形容:有次在窗外悄悄看,一个班30多个孩子排排坐,仅有一个老师坐镇,教室里竟鸦雀无声,确定是雅-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到的那种。我们不禁要问怎么管的?宝妈说,不知道!瘆人就瘆人在谁都不知道怎么管的!监控也不给家长看,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身上也没伤,但是小孩儿,那么多小孩儿凑一块儿,没一个出声的,您说可怕不可怕?
私立幼儿园也分两种,有资质的纯私立幼儿园和没有资质的家庭园。管理正规化、理念国际化的私立幼儿园通常收费非常贵族,而且很多会有国籍、身份的限制,名额属于洛阳纸贵。理念有特色、口碑不错的家庭园因为规模较小等原因,需要提前排队才能确定名额。其他幼儿园报名相对容易些,但也需要预交定金才能确定名额,龙年、小龙年、马年宝宝扎堆,学位紧张程度在各大论坛已可窥见,妈妈们还是别存侥幸心理为好。
那咱孩子不去幼儿园不行么?有的帖子里说了,别人家孩子自个儿爷爷奶奶带的,上学以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亲,那是别人家孩子好么?别人家宝爸宝妈已经是红三代兼富二代了,请审视自身,量力而行!还是聊点有营养的吧,不去幼儿园?
老家儿看着?如果没有权威的专业的且与时俱进的教学经验和育人理念,就先放弃这种封建思想吧。哪个80后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检索过自身的性格缺陷?这里难道就没有折射出我们父母性格中些许特征么?现在都讲性格决定命运,原生家庭决定原始性格,如果不想孩子拷贝家庭习惯、家庭人格,那还是送幼儿园理智一些。
保姆看着?这个话题还用讨论么?您要是靠谱的人,就别干这不靠谱的事了!
父母辞职看着?这话题太沉重了。要是展开了聊,估计爱恨情仇就说不清理还乱了。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
1.辞职带孩子,等6岁上小学,父/母那时候再扔人力资源市场上,竞争力怎么样?工作适应性怎么样?是否具有空杯心态?
2.如果父母的职业发展带有不确定性,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因为“陪伴孩子”的这种自愿选择而抱怨?永远不会给孩子精神压力?
3.如果双方或者一方不工作,家庭收入水平,注意不是工资水平,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因为收入变化引发家庭生活品质的变化?
4.父母的育儿水平、对幼教理念的认知范围和理解程度能否与孩子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5.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能否形成时间观念?很能否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能否构建与人分享的沟通观念?能否有效锻炼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6.父母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比如普通话的水平、外语能力、语言表达吸引力、可为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等等。
总之,亲,忘了那些什么不上幼儿园的幻想吧,也别指望幼儿园随时对你开放怀抱,抓紧报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报名!报名!报名!
小孩上幼儿园虽然学不到多少专业的知识,但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立性,而且能加强孩子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让孩子交到更多同龄的小朋友,但是家长要注意上幼儿园的时间,那么2025年幼儿园入学年龄 4岁上幼儿园是不是晚了?我们来了解下吧。
3周岁至6周岁
2025年幼儿园入学年龄为3周岁至6周岁。根据相关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应当优先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2024年9月幼儿园招生年龄范围为(参考):
小班:2020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出生的幼儿
中班: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出生的幼儿(补录)
大班: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出生的幼儿(补录)
宝宝4岁上幼儿园不晚。
大多数的宝宝会选择3~5岁的时候上幼儿园,宝宝在4岁的时候上幼儿园也不晚。可根据宝宝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等选择具体的上幼儿园的时间。在上幼儿园的初期阶段,很多孩子因为不适应比较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而此时作为父母,建议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上学。建议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上学,并给予孩子奖励,这样孩子会因为获得奖励而喜欢上学。
一般来说,孩子三岁以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学会走路、说话、吃饭、运动等基本能力,世界观也在慢慢形成,所以三岁以前一般是不建议送去幼儿园,不过有条件的人或者工作繁忙的人可能会将孩子过早地送往幼儿园。
一般来说四岁上幼儿园算是比较好的时间段了,毕竟四岁以前入园又太早,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情感问题,虽说家长省心不上,但肯定不利于孩子心身发展,可能会让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而且相对来说,男性是比女性发育是晚两年的,所以女性比男孩会更理解老师的话,显得较为懂事一些,男性可能会听不到老师说什么,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日渐下去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阴影。
宝宝在3岁左右,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同时,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家庭的空间,而产生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需要,伙伴关系也开始发展,也有了与小伙伴交往的兴趣和愿望。所以,这个时候才是宝宝入园的最佳年龄。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幼儿不仅要听得懂对方所说的话的意思,还要有能表达自己所有意愿的70%左右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表示出自己的意思,和别人做简单的沟通。
小孩子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3岁和3岁半的宝宝在脑部发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3岁半的宝宝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这一阶段,大多3岁半的宝宝都会自己上厕所,拿勺子吃饭,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更强,而刚刚3岁的宝宝可能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更差,长时间下去,孩子会变得更加地厌学以及性格变得内向。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没有父母,孩子需要独立面对一切,所以入园前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孩子具备所有这些能力,入园后自然能更快适应,也会让孩子更自信。
2、帮孩子正确的认识幼儿园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有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把自己和父母分开的不好的地方”。这时,家长就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幼儿园。比如,经常和孩子聊聊幼儿园有趣的事。
3、带孩子一起准备开学用品
在上幼儿园之前,还需要准备一些物品,比如小书包、床上用品套装、姓名贴、水杯等。有些物品会统一发放,不要准备重复发放。另外,可以买孩子喜欢的新衣服新鞋子,让孩子开开心心上学,让入园更有仪式感。
4、家长避免过度焦虑
一入园,就有比孩子还着急的家长。如果你是这些家长中的一员,你要提前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一点都不焦虑”的孩子,增加入园难度。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幼儿教师不是平凡的人》,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金秋的九月,又是开学的季节!这次开学我迎来了小班的宝宝们。分离焦虑症使得开学的头几天我们是在宝宝们哭声中度过的!我们要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要应对家长的不安!
每天都有哭哭啼啼要找妈妈的孩子,那我们就把她们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抚。忙不过来时要一下子抱着好几个,温柔的哄着她们,中午不睡觉,老师要抱着拍着睡觉,看到睡着的宝宝,虽然身体很疲惫心里却很欣慰!
这头孩子睡了,那头还有不安的家长需要我们来安抚。我们在QQ群里耐心的回答着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这还要考验我们老师的记忆力,因为家长不仅关心孩子吃了多少饭,还要问问宝宝在园里大便几次,细节问题我们时刻都要关注到,真的是不容易呀!我们时刻抓拍下宝宝的精彩瞬间,发送到群里面,有时间就更新照片,让家长了解宝宝在园动态,让家长放心!
俊雨和梓旭宝宝睡觉要有人抱着才睡,在开学的第一周里我们两个老师每天中午要轮着抱着他们睡。梦琪是抱着也不睡,搂着他也不睡,她就像复读机一样,一直在重复着两句话:“我要找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为了别的孩子能睡个好觉,只能为她开绿灯了!哄睡了其他宝宝,带着她出去玩!
班里有个晗钰宝宝,吃饭特别慢!每到中午饭,都要耐心的去喂她,直到她吃饱了,我才快速的吃几口饭,基本上前几天我都没吃饱,本来就有胃炎,加上吃饭不注意时常会胃疼!可是看到宝宝们被我们照顾的很好,心里又是暖暖的了!
每天我们都是这样照顾孩子的,为孩子擦屁股,洗尿湿的衣服,忙到喉咙发炎也顾不上休息,变着法子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陪他们运动、睡觉、吃饭,其实一天下来筋疲力尽。
做幼师的还要有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画画弹琴唱歌跳舞数学还要讲故事,也要会编头发……
可是我们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做着这些平凡的事,只要我们把这些平凡的事做好了,我们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幼儿教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