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小舞台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不再被老师提供的音乐所束缚,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点歌,可是点歌谱怎样设计却困惑了我很久,直到我开始接触电子白板的制作。于是我结合电子白板技术,为孩子们做了一个电子歌谱,用象征性的图片链接孩子们平日里最喜欢的一些歌曲,如五星红旗对应歌曲《大中国》;荷花图片代表《荷塘月色》;大公鸡代表《晓窗》等;奶牛代表《牛奶歌》等,孩子们一眼就能找到自己认识的歌曲,再加上小主持人的组织安排和电脑操作,孩子们便能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表演了。
小舞台的主持人第一次面对电脑选曲时似乎有些犯难,我提醒她,这些歌曲都是我们表演过的,小演员们都在猜测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小主持人却有些不耐烦了:“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没错,凡是总有第一次,尝试一下自然就明白了。说完她点击了奶牛的图标,电脑中出现了熟悉的《牛奶歌》音乐,大家恍然大悟,惊奇的直拍手,小主人赶紧中断音乐,张罗着给小演员排队型,直到大家都准备好才重新响起音乐,小演员们沉浸在快乐的舞蹈中。
通过一周的尝试,小舞台里不再只有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了,一些平日里不善表演、不够自信的孩子也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小主持人不再形同虚设,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多重价值,将小舞台组织的有声有色。我想随着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游戏水平的提高,我们还可以不断更新点歌谱,增添孩子们新授的、感兴趣的歌曲,并加入一些音乐游戏,如晨间游戏《牛仔很忙》《请你和我跳个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或者加入依稀节奏练习,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多种表演形式,使我们的小舞台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知错就改,并寻找合适的教育契机,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们。
日积月累,班里的图书角里,竟有了厚厚一叠图书。这些废旧图书看之无味,弃之可惜。开始我尝试让孩子们通过剪剪、贴贴将废旧图书制作成“新图书”,但是后来孩子们的制作兴趣明显下降。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旧图画书呢?我想还是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捧着一叠厚厚的废旧图书,用很真诚的态度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是班级的小主人,大家来想想办法,这些图书该怎样处理?”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纷纷举手。希希说:“把这些旧图书上的漂亮图案剪下来,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这是个可行的好办法。辰说:“可以把废旧图书上可爱的动物剪下来做头饰,用来表演故事和歌曲。”活跃的弼衡说:“有些废旧图书可以用来折飞机,还有小青蛙。”小蒲也不甘示弱:“让小朋友利用废旧图书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以后讲给大家听。”晨光说:“老师的书上没有漂亮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废旧书上的图画剪下来贴在老师的书上。”这时,小光神情严肃的对大家说:“可以把有些撕破的图书放在图书角旁边,提醒小朋友爱护图书,不要把书撕坏。”······没想到孩子们有这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此后,我们便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充分利用了这批废旧图书。这件事让我们再次认识到:老师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周全,而且老师的想法也并不一定都符合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孩子们的智慧。
小朋友们看到雅轩的笑脸,我一回头,都跑到我的前面来,我就问:“小朋友们,有什么事吗?”他们一起说:“没有事,我们也想和你说说话。”“为什么愿意和老师说话呢?”调皮的孙宗岩小朋友们说:“平时,老师高高的,你蹲下来就和我们一样高了,就和我们一样了,我们就愿意和你说话了。”奥,原来孩子们喜欢我蹲下来和他们一起交流。
这件晨间趣事提醒了我,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感觉到亲切,才愿意和我们说悄悄话。尊重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第一要素,正如我们爱孩子,孩子才会反过来爱我们,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有一次,教室里很吵,我叫幼儿安静下来,可他们丝毫不听我的,只顾自己讲话。我不声不响地打开了录音机,播放起好听的童话故事来。这时,我看见豆豆、果果、乐乐等几个小朋友停止了讲话,静下来听故事了。可其他小朋友还在吵,他们听不清楚,豆豆就大声喊:“别说话了,我都听不清楚故事了!”慢慢地,讲话的小朋友陆续都静下来听故事了。听完故事,我请那几个大声抗议的小朋友来谈谈他们刚才的体会。他们都说刚才心里非常恼火,大家都在说话,害得自己故事也不能听了。我又问刚才说话的那些小朋友,如果换作是你们,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他们都害羞地低下了头。最后,我适时总结:“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仔细地倾听,你们说对吗?小朋友们听了都频频点头。在听别人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对别人所说的话,要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你同意,就点点头,身体要倾向于说话的人,表示出渴求的姿态,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别人发言后提出问题,适时的请教问题。这样做,给讲话的人感觉是你在仔细地听。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安静倾听的重要,我又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多嘴的八哥鸟》。听完故事后,我引导他们围绕“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八哥鸟?“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幼儿对这个故事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不愿意向故事中的八哥鸟一样让人讨厌,该讲的时候讲,该听的时候听。特别是在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地倾听,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说是这样说了,但要让幼儿真正做到认真地倾听,把理念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在不断地培养。
昨天柳老师跟他说:“你下次自己3:50下去,问你们老师时间到了,就走。
”嗨,小东西居然记得了。
昨天下午看人家上围棋的老师来喊人了,他就赶紧问:“老师,时间到啦?”今天呢看人家打乒乓的回来了,也知道时间接近了,又过来问:“老师,3:50到没到?”今天郑宝宝作业全对,还拿了三颗星,郑妈妈如果看到此帖该高兴了吧!刘奕邵呢也转变了,作业也是三颗星,完了之后问:“我们看书是在哪里?”因为不打乒乓的作业先做,完了后拿书到外面去看了。
刘宝宝大概是能观察出在外面看书的都是不打乒乓的,所以加问一句。
搁开学他保证是拿了书就飞奔出去了。
只有一个李心妍“照疯依旧”,小朋友举报她喊胡佩嘉“老胡”,把胡宝宝气死了。
胡宝宝说:“她还喊陈柯羽老陈,喊陈羽珊也是老陈。
”我笑了,对李宝宝说:“你喊人家老啊老的,人家要是愿意你就喊,人家不愿意你别喊哦。
你是老李不?”她扑哧笑了,我说她“疯”吧,下午作业好几个“叉叉”,按理她是会做的。
每次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总是担心他们会磕着、碰着,因而都会站在孩子们的旁边,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又到了,我组织幼儿来玩《给大灰狼揪尾巴》的游戏,同往常一样,我照例站在一边看着这孩子们。这时,小梦晨歪着头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玩呢?”我脱口而出:“老师跑不动了,老师年龄大了,要看着你们!”他疑惑的看着我,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赶紧改口说:“那你们愿意接受我这只大灰狼吗?”梦晨说着拉着我的手,来到了幼儿的游戏队列之中。
我的加入,立刻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拉我加入自己的行列,虽然被孩子们拉的团团转,但是我却感觉到自己玩得很开心,孩子们也很兴奋,没有我盯着孩子们也不一定会碰上孩子。
是啊,孩子们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而我们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孩子,难以做到真正的平等,只有加入孩子们的行列,我才会发现我们与孩子之间其实也没有什么距离。
新的学期,我们又迎来了一群好动可爱的孩子们,由于孩子们刚刚离开父母对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都不怎么熟悉,玩得时候好好地等到睡觉时孩子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忍不住哇哇大哭,一个哭影响到其他宝贝,瞬时间午睡的寝室就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老师身边抱两个,搂三个的总感觉胳膊不够用。
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总是闲不住,每天教室里总是在一片嘈杂声度过,一上午我们两位老师会想尽办法带孩子们玩这玩那,转移注意力,总觉得孩子们上午都玩得很累,中午孩子们肯定能睡一个好觉了,我也能利用中午的时间好好准备一下下午的课。我的“如意算盘”可谓是打的叮叮响,可是真正到了中午午休时,请跟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的战况吧:几个不喜欢午睡的调皮的孩子,在床上扭来扭去,像小虫子一样。尤其是的新来的茗淇小朋友每次到午睡时,他就会和我大眼瞪小眼,只要我不盯着他了,他就会“伺机”制造各种声音或者自己在那里抠小床影响到别的小朋友。
我想可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孩子们现在还小在上小班,等上了中大班以后他们精力旺盛就更不能睡觉了,于是我想一定要想一个办法能让孩子们安静入睡。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每天中午只要睡前没有声音,老师就会奖励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故事”那可是宝贝们的最爱,所以多数高兴的答应了。在温馨的音乐背景下给他们讲故事,慢慢平复他们焦虑的心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觉环境,在故事的吸引下没有说话的,只有一个个躺在床上静静的成为倾听者。慢慢的多数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睡着,但是还有及个别幼儿没睡,我会答应他们睡醒以后奖励给他个小贴画,或者我会轻轻的抱一抱那些需要安慰的宝贝们,一会的功夫他们也都乖乖的睡着了。
这时就剩下茗淇宝贝了,只见他把自己的袜子脱下来,套在手上。在那玩得不亦乐乎,我急忙走过去把他的手轻轻握住放到被子里,可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原因,他说;“我就是睡不着,我就想去多功能活动室玩。”三岁的茗淇宝贝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他一门心思就是想着玩,在幼儿园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多功能室里面的那些大型智能玩具。于是我俯下身在他身边躺了下去说:“宝贝,只要你中午好好睡觉,起床后老师答应带你去玩智能玩具。“真的?”茗淇兴奋地睁大眼睛问。我点点头。“那咱俩拉拉勾”宝贝又不放心的跟我说了一句。我两伸出手来拉了一下,他开心的笑了。接下来他轻而易举的带着满足睡着了。于是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茗淇还真的睡着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里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我的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觉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任何事情要认真分析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我们老师要变成一个医生,大多时候要对症下药,并且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适时表扬,这样事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