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强,而有的孩子则动作发展很好,这都是正常现象,请不要着急。孩子虽然不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儿歌和连贯地叙述故事,但已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已经很不错了。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简单的、感兴趣的图画,要求他记住画面内容,然后遮盖部分画面,让幼儿回忆遮盖的是什么,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中小班的儿歌一般内容都不是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可以进行问答式游戏,家长说一句,幼儿答一句,这样的一问一答,幼儿感兴趣。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可以共同进行表演。一开始,要求孩子复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当孩子掌握以后可以分角色表演。在孩子表演时,家长应是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助时,家长应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帮助孩子完成表演。这样既消除了孩子紧张的心理和压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了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用录音录下孩子念的儿歌和复述的故事,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格外地激动,这可激发起孩子进一步讲述的兴趣和欲望。
2、帮助孩子积累一些素材。
如:好听的故事磁带,好看的动画片等。故事磁带可以规范孩子讲述故事的语言,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动画片是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这一心理,对孩子提出要求:每次看完以后要讲给大家听。
3、家长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孩子看图讲故事。
开始,家长让孩子一边看图,一边指着图画中的人和景,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讲,然后让孩子合上画册,一边回忆,一边讲。然后再大声地在大人面前讲述。这时,家长要给以热情的鼓励,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述。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连贯通顺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4、结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化材料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的话,相信会带给孩子很多的收获。
1、充分利用旧的包装纸和宣传画册或是一些旧的图书,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图书,然后进行讲述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游戏活动,给幼儿创设积极的环境,如象老师说到的可以开设“小小电视台”活动,“新闻播报”活动,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盒子、瓶子等创设一个电视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相信孩子一定受益匪浅。
3、在语言区可利用盒子、彩布等做成“小小故事袋”或“小小故事盒”,让孩子们进行自由讲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要丰富语言环境:家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跟他多说话。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教他树木、花草、汽车,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同时有意地教他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比如,红色的花、小鸟快快飞等,以提高他口语表达的能力。
5、经常与孩子对话:父母需多与孩子交谈,每次说话时均注意尽量多用词汇,语句要完整,使孩子有模仿的榜样。同时鼓励他大胆地说话,不断用词汇延长语句。
6、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养成孩子认真听发音的好习惯。只有听得准,才能将音发准确。说话时平静自然,不撒娇,不模仿坏习惯。这样才能使他发音准确、咬字清楚,才能全面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些家长常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言语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语境特征决定着儿童的言语特征、讲话风格。父母应当通过控制语境,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控孩子的言语发生。
长久以来,我们已将与孩子的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冰冷冷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我们将为孩子说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录音机;我们要孩子面对各种无生命的“物”,却忘记婴儿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边。他们没有讲话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让孩子常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家长和宝宝之间已经能够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此时是丰富宝宝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家长应抓住时机,培养和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
1。家长多与宝宝交谈。通过谈话可了解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父母还应处理好孩子的情感表露与语言表达的矛盾,不要让本来讲话清晰流畅的孩子一见到父母就变得嗲声嗲气。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要明确地提出:“你把你要说的事情清清楚楚地给我讲一遍。”帮助宝宝正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当宝宝说“我要那个”“我要这个”时,要及时帮助他说明所要的具体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父母要注意用富于启发性的谈话,使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得以充分展开,有些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做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种谈话是封闭式的,不利于孩子流畅语言的发展。当孩子有动作上的要求尽量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里再次提醒家长禁用“娃娃腔”同孩子讲话,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口齿是否清楚、发音是否准确,对于错误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切不可重复宝宝错误的发音。
3。父母应多鼓励孩子说复句和完整句,并不断提高词汇的概括水平。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听觉能力。用朗读和背诵训练孩子具有良好的语感。用绕口令帮助孩子练习发音和正音。并且要真对孩子发音存在的问题选择内容。
提高“三动”教学方法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使幼儿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了较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为生成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摆脱以往课程设计的预成型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随时调整课程内容,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幼儿主动
每个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发生变化都极为感兴趣,都想及时发现、及时探索。教师也就应支持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例如: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快,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而作为教师的你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采取各种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二、幼幼互动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时时在进行着互动,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游戏。教师也很关注他们的活动变化,由此也生成了许多活动课程。幼儿彼此间地位平等,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放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也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区角的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协调和帮助。教师在指导时应捕捉良好时机,积极推动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互动。
三、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师幼互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重视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诱导,并作出决策、生成课程。幼儿参与了课程的设计,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程的实施。教师则应依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惑,支持、帮助、引导他们去研究、探索,并和他们一起探究。通过这种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