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加入“家长记者团”,点我查看详情,享受个性化服务。
[教育观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题--投稿
小朋友洗手经常是在水里沾一沾就拿出来了。
妈妈:“你洗干净了吗”
小朋友:“洗干净了”
妈妈:“你涂洗手液了吗”
小朋友:“涂了”
妈妈:“真的涂了吗(明明就在孩子身边看着她洗手)”
小朋友:“真的涂了,妈妈你相信我”
遇到这样的情景,心理一直很费解,急躁的时候就会和孩子起争执,展开关于小孩子不应该撒谎的教育工作。
最近慢慢的有些心得,其实孩子都很单纯。她们不知道什么叫撒谎。她们遇到选择题就会做选择题。
既然妈妈的问题是个选择题,洗了还是没洗,既然有两个答案就有两个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
当家长看到孩子选了自己不希望看到的答案心理又会不痛快。
对于孩子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可以和她们商量,
但对于那些要求必须要孩子做的事情,就不要用选择疑问句,而是用简单命令句。例如
时间到了,我们吃药好不好?不好!(最后搞不好要“武力解决”)
先刷牙再讲故事好不好?不好,我要先讲故事再刷牙。。
诸如此类。。有些孩子的抗争,是因为我们不希望她们选择又给了她们选择。。
本来他的孩子很老实、很乖巧,但是前一阵搬来了两个新邻居,邻居是从乡下来的,在教育孩子上面不是很注重,邻居家的孩子有偷过家里钱的劣习。本来她觉得孩子有了新玩伴会开心一些,但是现在自己家孩子也跟着学从家里拿钱去乱买东西送人。她想禁止孩子再去找那两个玩伴玩,但是又担心伤害孩子。很纠结,很矛盾。
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有时我们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可有时我们又怕孩子长大了就会远离我们;有时我们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这位妈妈一方面她希望孩子能有玩伴过的快乐,跟着胆大的孩子玩锻炼孩子独立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她又怕孩子不是那些玩伴的对手,会跟着学坏。
可能是我的两个宝贝现在都比较小,对于选择玩伴上还没有过多的经验,现在基本上她愿意跟谁玩我都支持,再加上都是女孩不是很淘气,但是对于那个烦恼的妈妈,她的孩子已经九岁了,九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有明辨事理的能力,对的行为和错的行为他也能进行区分。只是自制能力有限。长时间呆在一起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
但是我觉得孩子的童年是属于自己的,当然玩具也应该自己选择,九岁多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再说除去上学、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影响应该也是有限的。如果怕玩伴的缺点影响到孩子,父母可以正确的进行引导,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去帮助玩伴改正缺点,还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义感呢。毕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后就是坏孩子,有的只是身上的行为习惯家长没有培养好。
虽然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但是对于别人家孩子的小错误和不好的习惯,也不用太介意和纠结,只要孩子们玩的开心就好。当然最后我也建议那位妈妈,如果真的真的不想让孩子再跟那些孩子玩,也不要采取强硬措施,可以让给孩子找一些新的玩伴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兼作家的美籍波兰裔女士 Jeanne Chall 博士 1983 年在纽约出版《Stages of ReadingDevelopment(阅读力进阶)》一书,在书中,Jeanne Chall博士将美国孩子从阅读入门,到阅读流畅的过程,划分成六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美国孩子喜欢听大人朗读绘本。绘本语言简单,大多一页仅一句话,句式经常重复,比如:I like the dog.I like the cat. 孩子喜欢简单的文字,也喜欢重复的句式。大人的朗读,有助于孩子内化语言。
所谓内化语言,是指孩子吸收的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个话语”。比如,孩子反复听过“I like the dog. Ilike the cat。”之后,孩子吸收的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单词“I”, 也不是孤立的单词“like”,而是像“I like……”这样的话语结构。日后,孩子想说喜欢什么的时候,就会直接调用“I like…”表述自己的喜好。
在这个阶段,孩子常常利用绘本的画面提示,一边看书,一边复述念过的故事。孩子往往并不认识书上的单词,孩子只是通过复述故事来假装阅读。
在第二阶段,孩子时不时猜测单词。通过猜词,孩子逐渐明白阅读既包括“看字”的过程,也包括“理解”的过程。相比于看图听故事,孩子觉得阅读费脑子。在这个阶段,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阅读文本的能力。因此,孩子常常拒绝朗读文本。在这个阶段,可以教孩子认识视觉词汇(SightWords),教自然拼音(Phonics),教孩子注意英文字母与读音的联系。
视觉词汇,比如 at, and, that, the, he, it, on, she这样的单词,孩子应该见词能读,无需分析字母发音。有的美国幼儿园把视觉词汇写在星形卡片上,并把卡片贴到布上,挂起来,方便小朋友记忆,如下图:
美国孩子母语阅读能力的六个台阶
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单词形状和读音上,不去关心单词的意义。比如,孩子或许能轻轻松松读出下面的单词:there,their, they're 但孩子不知道 3 个单词的意义差别。
在第三阶段,孩子不断熟悉字母与发音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书籍,体验流畅阅读,培养阅读自信。
在第四阶段,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孩子把阅读,当作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窗口。
在第五阶段,孩子阅读各种观点的书籍,孩子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字面意义,而是能回应文本,能够提出疑问。
在第六阶段,孩子成为具有批判和反思意识的阅读者。孩子熟悉各种文体类型,能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等等阅读策略。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初步跨越文字壁垒,成为熟练的阅读者。
上述六个阶段,虽然针对美国孩子划分,但是对中国的英语阅读教育,亦有启迪。以我的观察,中国孩子的英文瓶颈,自第三阶段开始出现。孩子从绘本书、桥梁书,进入章节书阅读,明显感到难点增多。我看到不少优秀的孩子,在跨过第四阶段之后,很难走向第六阶段。英语学习,越往后走,越是崇山峻岭,同学们,加油!
晚饭时间到了,饭菜已经上桌,5岁的儿子一休在玩具角落玩积木,爷爷叫到:“宝贝,快来吃饭了!再不来饭就冷啦!”儿子边玩边说着:“哦,知道了。”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积木。我轻轻的走过去,问到:“宝宝,你是想现在去吃饭还是玩一分钟?”儿子看着我的眼睛,笑眯眯的说:“妈妈,我想再玩一分钟去吃可以吗?”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放下手中的玩具,边走到餐桌边说:“妈妈,一分钟到了吧,我来吃饭啦!”
天气变冷,我回到家,发现老人在追着儿子穿外套,一个追一个逃。儿子见我回家,一下扑到我怀里,我抱着他问:“宝贝,天气冷了,你是要穿这件黄色外套呢,还是穿新买的红色马甲?”他想了想说:“红色马甲吧。”于是自己噔噔噔的走到房间去拿衣服了。。。。。。
回想曾经的一幕:吃饭时间到了,家里总要经历一场争吵,孩子磨蹭,一次次提醒他吃饭却仍在玩玩具,于是我一次次大声的叫他,接着没收玩具,哭闹,生气。。。。。。于是闹得一家人心情不快。似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命令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却总是不听,甚至和你唱反调。于是家长生气,孩子哭闹,结局总是不能圆满收场。面对这样的场面,大家都会把责任放在孩子身上,都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其实,家长只要动点小聪明,适当的尊重一下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来选择做主,这样会助长孩子的娇气,是对孩子的溺爱,家长也会失去权威。其实,孩子只要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反而会回应给你更多的尊重。从小事做起,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权利,比如吃饭时用筷子还是勺子?今天吃苹果还是橙子?现在去睡觉还是再玩5分钟?你想画画还是搭积木?每一次的选择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平等的对话,每一个的提问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避免成人和孩子的冲突和矛盾,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孩子从小在自己的小事上学会做决定,那么,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人。所以,让孩子成长,先让孩子来选择吧!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缺乏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却没注意到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近日,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专家对记者表示:“想让孩子‘听话’,家长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但家长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专家提醒: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细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学习、购物、吃饭、穿衣等生活的各方面,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促使孩子在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具体建议:
选择前
——给孩子更多机会去选择,尽可能少提或者不提意见,真正让孩子做主,让孩子从中自然地积累经验。
选择时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提太多的意见,即便他们选错了,除非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否则不要轻易纠正。不要害怕出“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必要途径和成本。
选择后
——假如孩子的选择是适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高兴。假如选择有误,家长也不要指责和讽刺,孩子自己已经从中获得教训。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说,下次依然给他们机会,“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更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