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遵守规则 友好相处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05-05

教育随笔:遵守规则友好相处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也就是说幼儿只有在集体中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与伙伴在友好相处。规则意识的形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深深的体验。

通过连续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遵守情况,我发现,从刚开始的规则制定后,有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总有个别小朋友被其他同伴“请”出区域的情况,但也有个别幼儿非常想参与不愿意离开,因此出现了推搡行为,推人的小朋友振振有词“只能进5个小朋友,你来就多了!”被推的小朋友一脸委屈“我也想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进行干预,而是在区域活动小结时针对此问题引导小朋友讨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进区时人数超出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人数多了可以先去别的区域玩,有的认为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区域来玩,推人的小朋友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可以在出现人数超出时友好的帮助小朋友想办法,这样就不会出现争吵和矛盾。

从刚开始没有遵守规则、不会解决问题到最后的互相帮助想办法并友好相处快乐游戏,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得到体验,逐步获得规则的认知,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


当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如何动笔写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二)

大班的孩子中午睡觉时总是不能很快入睡,而睡觉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否则一些孩子更不容易睡着。

刚来到大x班,中午压床环节一向牵动着我的心,刚开始能安然入睡的孩子也就50%吧,还有一部分孩子睡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找寻原因后,我不停地轻手轻脚地走在寝室的过道里,一个一个地给孩子们盖被,拍打着哄孩子们入睡,慢慢的,中午入睡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我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人务必都得睡午觉。为此,我将在刊物上看到的“睡觉能够使人变聪明”的办法来教育幼儿,听了这些,孩子们都愿意自我变得越来越聪明,于是主动睡觉的孩子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有些幼儿临上床睡觉之前还会在一齐商量“我们这天早点睡着,这样下午我们就聪明了”;

入睡状况好转后,又出现一个问题,由于睡到必须的时光,总会有小朋友起来上厕所,这个时候有的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老师,我要尿尿”,可能孩子们意识不到他的声音很大,为了不吵到别的还在睡觉的孩子,我会给他示意小声说的动作,然后让他去;由于我们班离厕所的距离比较远,从厕所回来的路上,会听见“跑步”的声音,相对于如此安静的环境,这“跑”起来的声音显然太嘈杂了,我担心口头教育影响睡着的孩子,就做小花猫“轻手轻脚”的动作来提醒幼儿,令我惊喜的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异常的好。下一个去尿尿的孩子也明白了要轻手轻脚。

然后在起床前,我会和幼儿一齐讨论这个“轻”的话题,为什么要“轻”?怎样"轻"?谈到这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孩子们总是显得很认真。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我要谨言慎行,“身教重于言教”,用我的良好的举止,温和的口气来影响孩子,将孩子那份完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我明白,孩子身上需要承载这个世界上的完美与感动。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三)

周四,我们班级有个小朋友在快要吃午饭时,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张倩肚子痛。”于是我过去问她:“张倩,肚子哪里痛?痛的厉害吗?”在确认不是很严重的状况下,我决定让她先吃饭吧,吃好后还是不舒服再联系家长。

饭都没吃多少,她就不吃了,头趴在桌子上,饭菜也还都在桌子上。其他小朋友吃好的已经在玩了。当时我还在吃饭,我想等我吃好去收拾一下吧。但是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前面的小朋友放好自我的饭盒后,跑进来问了她几句,然后把她的桌子上的饭盒拿去放好,还用抹布帮忙擦桌子。当时我就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我一向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照顾别人。老师不提醒的事情很少会自我去做的。看来是我太低估了孩子。他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感受着班级里一股股暖意……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四)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潜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光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光。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之后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忙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沫沫今天到特色科探区玩种子分类的游戏,一大盒种子在桌子上,沫沫用勺子舀了起来,他先舀了一勺绿色的种子往贴有绿色标记的盒子里送,不一会儿绿色标记盒里就有了很多的绿色种子,过了一会儿,汐汐来了,和她一起玩分类的游戏,汐汐也拿了一把勺子舀了起来。我见他们玩的很认真,于是我就到隔壁的美工区去看看,结果,当我转身过来的时候,桌子上,地上都是种子,盒子里的种子也没有按照颜色分类。我很认真地跟他们说:请他种子捡起来,放到盒子里。两个人于是开始捡了起来。

《指南》指出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沫沫在一开始游戏时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用勺子将种子分类,但是当有伙伴加入游戏时,就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把种子弄的一桌子一地都是。有的游戏适合单独玩,这样孩子可以安静下来,但是一旦有了小伙伴就不一样了,两个人会商量着玩出新花样来,不遵守游戏规则。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每次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班小朋友都很喜欢玩,看,游戏开始后,做顾客的孩子们都要去银行领钱,所以这时是银行最忙碌的时间。银行工作人员要听顾客领取的数目,又要相对的钱币上画小圆圈。这就对银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来领钱、存钱的顾客就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来排队等候了。这时矛盾、冲突、抱怨声就此起彼伏,没怎么断过。佳佳高声喊:“老师,老师,俊俊插队,而且还推其他小朋友”。小雨也叫到:“干嘛!老师,你看小浩推我!”瞧!前面的人被挤向前,有人被挤疼了,有人被挤到银行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妨碍了他们的办公,这样更延长了游戏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可以新增银行警察这个职务,并赋予银行警察相当高的权力,银行警察有权让插队的人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也可以直接在顾客的直接罚款2元等。有了银行警察后,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不遵守是会受到处罚的,这也为孩子们逐渐养成排队等候的行为习惯做铺垫,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就有这种意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就会把排队等候的习惯变为一种自然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排队等候做起,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以后在公共场所中,都会自觉遵守。

教育随笔:无痕的规则教育


教育随笔:无痕的规则教育

在幼儿园我们成天面对的是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无穷的精力和讲不完的话,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纯真而又美好。怎样让这那群孩子们既学会遵守规则又快乐地生活、游戏?那就要看老师的个人魅力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那生硬的规矩变得生动活泼让人能够快乐无比的接受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逐步积累经验,将各种规则变得无痕有趣。

一、快乐你我变奏曲

每天的活动都有集体游戏的时间。集体活动前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安静下来需要颇费周折。有时,就是你大声的训斥,孩子们也把它当成是耳旁风,还是继续谈笑风生。尽管你恼羞成怒,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策略,发挥音乐的指令作用,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做做律动游戏;集体游戏前,我们做做手指操。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我们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独立的音乐指令。当孩子们听到轻快的《粉刷匠》音乐知道要安静下来了。当孩子们听到温柔的《小星星》音乐知道要休息一会。当孩子们听到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知道要排队出去做早操了。当孩子们听到悦耳婉转的《森林狂想曲》时就知道要一组一组搬椅子上课了。音乐,慢慢的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着,带给孩子们快乐,带给孩子们幸福。这就是快乐你我的变奏曲,让孩子们欣然接受规则的法宝。

二、红五星的力量

在幼儿园有的孩子比较乖巧,有的孩子比较懂事,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有的孩子比较能干,但是也总是有些孩子是班上的“淘气包”。他们时不时的做些破坏纪律的事情。如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踩一下小朋友的脚,在小朋友画得很美的画纸上涂上几笔,中午别的孩子睡觉了,淘气的孩子会趴在小床上,用手去敲床板玩。这时,我会轻轻走到小床边,摸摸孩子的小手和额头,小声说:“中午睡着了才能长得又高又大。先把眼睛闭上,你睡着了,老师的小星星就会飞到你的额头上哦。”老师轻轻的抚摸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一会就睡着了。我会在孩子额头上放个红五星贴。老师的五角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红五星的鼓励下,慢慢的学会了遵守规则。

三、趣味手指游戏

每天的活动中有许多的过渡环节需要等待。让孩子们乖乖地坐着这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也不乐意接受。于是,在等待的环节中,我每天都变换着花样和孩子们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手指游戏是简单又不需要有任何准备的小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大拇指,点点头,食指,弯弯腰,中指,绕一绕;无名指,亲一亲;小指;勾一勾。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们百玩不厌。每天,他们都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新的手指游戏。左手伸出来,右手伸出来。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翻开来是手心,翻过去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我的好宝贝。让我找找谁是我的好宝贝啊?孩子们马上就全都精神抖擞,像准备检阅的士兵一样。你的活动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其实,教师无需大声的呵斥,无需太多的讲述,只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们就会在快乐中接受规则。

四、和故事约会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美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似乎老师的脑海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师讲的故事孩子们也是百听不厌,每天,他们都会嚷嚷着让老师讲故事。当下最流行的绘本是孩子们的故事源泉。幼儿园的阅读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图书,我组织孩子每天与故事来约会。在给孩子们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时,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在我的诠释下变得那样活灵活现。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还和孩子们戴上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饶有兴趣地表演,让孩子们在故事表演中理解故事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生动演绎的“故事大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懂得,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能听到“燕子姐姐”讲故事,这是我与孩子们和故事最快乐的约会。

教师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能够非常轻松把规则都隐藏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这样班级中生活、学习是幸福的。这就是无痕的规则教育,它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欢乐!

教育随笔:规则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集体活动“钻山洞”中,小朋友分组进行活动,在玩一玩塑料圈的游戏中,探索钻圈的方法,有三位小朋友在我的指导下示范钻圈,孩子的示范过程还没有结束,其他旁观的孩子就忍不住自己开始进行游戏了,原本排好的队伍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这时我停止了游戏,并向幼儿说明了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前大家大家先排好队,等小朋友示范结束后再进行游戏,小朋友的示范刚刚结束,其他小朋友就一拥而上,我只能再次中断游戏,告诉他们要一个一个轮流进行。

4~5岁幼儿的规则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每当幼儿在运动中发生争抢的时候,都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规则。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节活动的内容。我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神情动作,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使每个幼儿都挑战了自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经过前几次的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一定明确规则要求。因为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例如:进区前要进行插卡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操作时不随便走动,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幼儿动作慢,听到结束信号不及时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齐等),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这样提醒幼儿: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规则的遵守贵在坚持,教师的引导提醒,幼儿的自我约束,才能使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帮助孩子不断形成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不要违反规则


教育随笔:不要违反规则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活动之一,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可是在每次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有意或者无意的去违犯游戏规则。

今天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大部分幼儿都手拉手围成圆圈作粮食囤,四名幼儿在圆圈里面扮猫,其余的幼儿扮老鼠在圆圈外面。老鼠要设法钻进“粮食囤内偷“粮食”(皮球),幼儿把偷到的“粮食”放到老鼠洞中。

游戏开始了,扮猫的四个幼儿非常灵敏,四个幼儿东窜西蹦,玩得热火朝天。这时一只球正好滚到作粮食囤的李光浩的脚边,李光浩顺势把球踢出了圈外,这个动作正好被我看见。于是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我让李光浩和另三名小朋友扮猫。我和小朋友一起拉手作粮食囤。这时,正好有一个皮球滚到了我的脚下,于是我也一脚把皮球踢开了,这是立刻有几个坚持正义的幼儿大声喊道:“李老师犯规了,李老师犯规了”。这时,我故意做出检讨的样子,低下头说:“我不是故意的,我错了,”。显然理李光浩也看见了我的举动,脸儿刷得就红了。我大声喊道“李光浩,我不犯规了,你快点捉老鼠。”

在接下来的几轮游戏中,李光浩小朋友东非常遵守规则,一次也没有犯规。

孩子在游戏中有意或无意的不遵守规则时,需要我们及时提醒,只要我们提醒的方法得当,他们很快就会改正。

教育随笔:和孩子平等相处


教育随笔:和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时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所以,教师首先要摘下大人的面具,做孩子的新朋友。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与其交流思想;其次,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管理,听取并采取孩子的合理化建议。再次,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引导其改正不良习惯,最后不能溺爱孩子,不要让孩子有“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感。

平下身子和幼儿共同玩耍,共同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师生的感情,不让孩子对老师有种恐惧感,认真关心每个孩子,无论丑美,干净和脏的,当孩子学不会时,都要平静,耐心地去教幼儿。

记得新孩子刚入园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水杯和毛巾放在哪里,通过讲课,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多少号,然后在多给予鼓励,当孩子忘记自己物品位置时,适当的给予提示,耐心的指导孩子。现在每当看到孩子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毛巾和水杯时,我们都挺开心的。有的孩子还能帮别的小朋友拿水杯,真的是很让我出乎意料。

其实生活本就很简单,平等、和蔼地对待孩子,会使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进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