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班的那些淘气鬼经常互相讲起一些不文明的话语,小朋友们接二连三到我身边来状告某某小朋友说不礼貌的话了。为了平息孩子们之间的纠纷,也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只要有小朋友或者是老师听到有不文明的语言时,老师会向孩子指出这句话不好听、不文明。让孩子知道这是不良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和改正。同时,教师示范给孩子如何用文明的语言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为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打下基础。并且引导他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督促孩子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会用“请”、“谢谢”“不客气”等一些礼貌用语的孩子。另外,还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如果孩子会文明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就能成为“文明之星”,在每周五的时候,我们会请成为“文明之星”的孩子选择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大家一起观看,以作表扬,从而激发其他的小朋友,努力争取下个礼拜当“文明之星”。在幼儿园我和配班老师以及保育员阿姨也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小朋友见面时亲切的打招呼,请他们做事时不忘说声“请”和“谢谢”。当我们不小心撞到孩子,及时并且真诚的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应悄悄的说声“对不起,打扰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使用各种文明礼貌用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进步很大。来老师身边告状的小朋友少了。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礼貌地说“请你帮我一下好吗?”“谢谢”……。渐渐地提高了孩子们的文明礼貌习惯,个别家长们都说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了。为了巩固孩子们这一良好的习惯,我们还要求在家与在园一样,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都要学会常用的礼貌用语,最有礼貌的就是“文明之星”。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它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必须长期坚持,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幼儿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应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相信我们会继续努力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个个成为“文明之星”。
这个月,小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幼儿园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他们开始脱离自己的温暖的家庭和熟悉的爸爸妈妈,不断的适应幼儿园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懵懵懂懂,老师们在与幼儿们不断的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教授幼儿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常规。这些三岁的幼儿,他们从各个家庭中来,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的各项常识,同时他们的年龄特点,一件在成人看起来是小事的事情,在幼儿眼里就有可能是一次挑战,幼儿园的生活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学习。
就说简单的喝水这件事吧,班级里的幼儿不会排队、不知道如何接水、不懂得等待,对于这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班里的老师将喝水分成了很多细小的步骤,如何打开水杯柜门、怎样拿水杯、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排队,怎样接水,这些都是要仔仔细细的告诉幼儿,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示范,慢慢的说,慢慢的示范,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明白的听见、看见。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语言、动作不仅要慢和规范,还要带着儿童化的语言,将活动更加游戏化。幼儿无疑是喜爱游戏的,并且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的短,游戏化的活动更加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一天一天不断地重复示范、联系中,慢慢的掌握了这个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入学的第一个月里,是幼儿的适应阶段,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阶段,这段时间里,将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好,将对幼儿的整个的幼儿园生活都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每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在幼儿眼里有不是小事,要认认真真的对待。
教育随笔: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动手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句话很有道理,人在少年时期正是接受德语,修养品性的最佳时期。
进入中班阶段,发现孩子们在进餐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吃饭墨迹、爱讲话、挑食、偏食、撒饭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后形成很多食物的浪费。而孩子的年龄还小,对于什么是浪费粮食这样的行为及认识完全是体会不到的。
在一次进餐过程中,孩子们在吃西红柿鸡蛋米饭,大都吃的津津有味,干干净净,就注意到浩浩的碗里剩下了一些西红柿,翻来翻去始终都不吃,餐盘里的绿菜也不怎么吃,上前问他怎么不吃呢,多香呀,特别有营养,你尝一尝。浩浩的回答说自己不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自己会肚子疼。问他是真的肚子疼吗,他也不讲话,怎么哄他吃一点都不愿意吃。餐盘里的绿菜也没有吃完;寻看着其他孩子的碗里,大都也是会剩一些西红柿、饭或者绿菜。存在着有的孩子本身吃的就不多,有的孩子挑食,也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爱吃或者不想吃,也有的孩子吃饭的速度太慢了,别的孩子吃完不吃了他也就跟着不吃了。结果桌子上多多少少都会剩下一些饭菜。孩子们也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的来之不易,看不到,也体会不到劳作人民的辛勤。
然而,培养孩子进餐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则是需要循序渐进,家园配合,都要有信心和耐心,多给与孩子鼓励和引导,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爱惜粮食,从小做起,从小给孩子讲勤俭节约的思想,从小牢记,如:《悯农》告诉幼儿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最近,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交流活动以及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之间在交流时,如果有孩子走路时跑了,有的孩子就会像老师那样,说:“走路不能跑。”如果让某个小朋友来做小班长,他就会像模像样的当起小老师,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师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样。看着孩子的样子,有时我就会想他们怎么会模仿的这么的像呢?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样子,突然就会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会有什么不适的行为会被孩子无意识的模仿,从而影响到他们。
面对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让孩子学到了一些不正确的言行。
教育随笔:从点滴小事做起
最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很喜欢听,有的孩子们常会对我说:“老师,午餐钱放会故事磁带听听吧!”于
是,这些天,我都会找些好听的故事磁带来放给孩子们听。可是,慢慢的,都是这些故事,孩子们都听过了,基本上都会
说了。有孩子提议:“老师,换一个吧!”我有点犯难了,老师的故事磁带都给孩子们听过了。许多孩子举手说:“老
师,我家有,我明天带来给大家一起分享听。”孩子们都很积极。“好的,那我们就请小朋友从家带来一起分享,可是人太多了,我们轮流带,好吗?”大家都同意了。于是,请了凡凡和月月两位小朋友第二天带故事磁带来。凡凡和月月别说又多开心啦!
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可是月月很不高兴的,一直躲在妈妈的后面,不敢进教室。我过去和月月打招呼:“月月,快来吧,吃早饭了哦!今天早晨可是你最喜欢的面条哦!”月月,还是不理我。“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呀?”我的话还没说完,月月就伤心地哭起来了:“今天我该带故事磁带来和小朋友分享的……可是我忘带了。”
我说:“没关系,老师原谅你,明天记住带过来好吗?”月月使劲点点头。
早餐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月月小朋友:“今天月月,虽然没有带故事磁带来给小朋友分享,而且早晨还哭
鼻子了,但是老师今天还是要表扬月月小朋友。因为月月小朋友还想着我们班级的事情,还记着要带磁带来,证明月月很
爱我们大一班这个集体,很重视这件事,只是下次不要忘记就好了。我们应该向月月小朋友学习,要有责任感!”小朋友
们都不由自主的为月月鼓掌。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它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孩子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责任感。这
也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而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环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因此,我们利用孩子一日活动中的一些转换环节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散步时与孩子一起读朗朗上口的环保儿歌、午睡前老师给他们讲环保故事、餐后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环保图画,组织幼儿到户外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儿歌、故事、图画复制后发给每个家庭,让每个家长都有意识地参与到环保教育中来。
二、将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
我们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融入环保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如科学小实验“水变干净了”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个装满脏水的容器,一个干净的容器,小筐子、毛巾、纱网、布、海绵,让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的过滤可以变干净,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能将脏水变干净的同时,也懂得了干净的水和脏水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教育幼儿美丽的花是供我们来观赏和美化环境的,不能动手去摘等。总之让幼儿通过看、听、说、唱、操作等方式,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将环保教育融入主题探究活动之中
一直以来,我都采用主题教学,我们选用一些可以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题探究活动,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我们带盒子一起做植物生长条件的对比试验,将植物用黑色塑料包起来,不让空气和阳光进入,将植物存放在不透风的室内、给足阳光和空气而不浇水;带盒子一起做根的试验:根的力量、根能找东西吃、根能固土等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试验、观察与记录,了解植物与人类与环保的关系。
四、寓环保教育于环境创设中
《纲要》中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途径。”幼儿园的环境是符合幼儿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既能与幼儿对话又能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因此,老师与盒子们精心设计并打造种植角,如让幼儿收集废旧塑料瓶、罐、排烟管等进行种植、探索试验,如在沙、土、灰里分别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记录观察哪块小苗长得好?将植物种在排烟管内,记录与观察小苗是能追光?将植物倒着种,记录与观察小苗可以倒着长吗?让小朋友感受付出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同时,懂得科学与环保,因此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唤起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强烈愿望。
五、将环保教育融入巧手制作中
人们常说幼儿园老师是废品王,一些在常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物到了老师们手里却变成了“宝贝”,我们将幼儿喝完的牛奶罐、废旧报纸、制成了各种玩具,让幼儿从小懂得废物再利用,从而开发幼儿的创意和智慧。
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因此,文明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我们班里有个小男生名字叫钢钢,他性格偏内向。
不太喜欢和身边的小朋友交谈,就连早上见到老师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也只是看一看老师却从不会主动问老师早上好。
她的奶奶每当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批评他,嫌他一点也不给大人们争脸。
针对他的这种表现,我及时的跟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
并在课余的时候对他给予引导当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都给予奖励,增加他的自信心。
终于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也渐渐意识到了,每天早上见到老师都问好,有时因性格的原因,总不能大声说出来,所以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薄弱。
一句简单的“老师好”会反映我们什么?他能折射出我们教师素质的所在。
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是日常行为这一教育,需要我们不时的提醒孩子去做。
只有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的工作才有进步!
一天早上入园的时候,钦超的奶奶牵着他的手,边走边说着什么,而张钦超边走边哭,我急忙走过去问他奶奶:“张钦超今天怎么了,为什么哭?”他奶奶生气的说:“这孩子太不像话了,明明有橡皮,还非要买,不给他买他就哭,这不就一直哭到这,”听了他奶奶的话,我又看了看还在哭得张钦超说:“好孩子,你先进去,老师和你奶奶谈谈好吗?”听了我的话,他乖乖地走进教室。这时他奶奶又说:“孩子就是听老师的,您教育教育他吧!这孩子太任性了,也爱乱花钱,一点也不节约,橡皮、本子没用完就买新的,还经常买零食。”听了他奶奶的话,我感到现在多数孩子身上都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特别是现在孩子的节约意识特别差,现在看来在孩子节约这方面的教育应该加强了。送走了他奶奶后,我回到办公室在收拾桌子时,报纸上的一行大字吸引力我的注意力,那就是“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何不把学雷锋落实到行动上,在幼儿园里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孩子从中学会节俭,助人为乐。
于是,我搜集了大量的雷锋图片,故事书摆放在活动室里,还准备了些音像资料供幼儿观看,每天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我都会为他们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我利用自有活动时间为幼儿讲雷锋的事迹,特别是他那些节约的事迹,讲完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应该怎样向雷锋学习,然后让孩子们把向雷锋学习落实到行动上,例如:不能乱花钱,爱护学习用品,助人为乐等。我还提醒他们每天多看一些有关学习雷锋的电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学到了雷锋的那些事迹,进行评比评出一周的“小雷锋”进行奖励。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活动,孩子们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张钦超的奶奶高兴地说:“老师,现在钦超不乱花钱了,还知道帮助老人和小孩了。”看到他奶奶高兴的样子,我感到这次学雷锋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