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美工区“小鹿爱画画”

美工区教育笔记 美工区幼儿园工作总结 05-18

上一次老师介绍有趣的刮画纸时,小虎眼睛盯着老师拿的作品笑眯眯的看着,还问我:“老师,我可以玩吗?我喜欢画画!”

今天选择区域时小虎第一个搬着小椅子进美工区。跟随着的乐乐和琪琪也一同选择了“小鹿家”。小虎站在区域柜前上下找寻着;“啊!我找到了!”你搬起小箩筐将它轻轻放在桌上,这时琪琪和乐乐已经把桌布铺好做好准备了呢!你们一人拿了一张刮画纸还有一根刮画笔开始进行自己的绘画游戏了。

小虎喜欢画各种水果,先画了一个苹果、接着画了樱桃和葡萄、嘴巴里嘀咕着;“圆溜溜的大苹果,圆溜溜的樱桃小小的,葡萄圆溜溜,好多好多”,“香蕉长长的,像月亮弯弯的。”……琪琪和乐乐在一旁随意刮画着线条,乐乐说:“你看我刮出了黄色!还有红色!”琪琪说:“我也有红色!我还有蓝色和绿色呢!”“哈哈哈好多颜色啊,像变魔术一样!!”小虎:“老师我们叫它“魔法纸”吧!哈哈哈你们起的名字还真有意思。m.yJs21.cOM

在这里我看到发生什么样的学习?

小虎、乐乐和琪琪在美工区认真的尝试刮画,这是你们的第一次尝试刮画。在活动前你们知道铺桌布做准备,在最后结束音乐想起时能快速整理并归类摆放,三位小朋友都很遵守游戏规则。小虎画的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栩栩如生,小朋友都来模仿你画画。虽然乐乐和琪琪只是随意的刮着线条,但是你们俩在进行颜色比赛,看谁找的多,说的准。这个游戏也蛮有趣的。

机会和可能性

三位小朋友都很仔细,做事有条不紊,遵守游戏规则还能专注的刮画。请游戏的小朋友们在集体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在刮画纸上发现的颜色,介绍自己给它取得名字“魔法纸”,开心地和大家分享刮画的乐趣。吸引跟多的小朋友前来小鹿家做客!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美工区瓶艺坊观察记录


之前孩子们拿了好多空瓶子来,今天美工区就有几个孩子在用彩纸,颜料装饰瓶子玩。琦琦看到了,就跑过来和我说“何老师,我也想做。”“好呀,那你去选一个瓶子吧。”我说。

才过了一会儿,她就拿了一个大大的矿泉水瓶又走了过来:“老师,我能做这个大瓶子吗?”我看了看这个瓶子几乎有她的整条手臂那么长了“琦琦,你自己做这个会不会做不完?要不要找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我话音刚落,她马上就接口道“嗯!我可以乐乐一起做。”说着,就招呼乐乐把拿的装饰用的彩纸放在两个人并排放的椅子上——看来琦琦她早就想好了。

果然,开始制作的时候两个人有条不紊的,分工明确——琦琦负责在瓶子上黏上双面胶、把整张的不同颜色彩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小方块。乐乐负责把不同的彩色方块按照预设的样子贴在瓶子上面。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不同颜色的方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评价与反思:

本次活动中,琦琦和乐乐“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两人在创造过程中也经常交流彼此的想法,有合作意识。可以对此进一步强化。

美工区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目的:孩子们能否熟练地给妈妈添五官。观察目标:给妈妈添画五官,并给妈妈做简单的装扮。

观察记录

宋慧如拿到了妈妈的头像,熟练的画了画圆圆的眼睛,她画了画圆圆的眼睛,然后画上眼珠,不一会儿功夫,妈妈的五官添画好了。我随手剪了一张空白的裙子。“这个是妈妈的裙子,你来给妈妈的裙子画上美丽的颜色吧。她开心地接过裙子,然后选了红色涂裙子的衣袖,然后又选了其他色涂裙子的正面。涂了好一会儿,她拿着裙子说:“老师,你看看我画的裙子漂亮吗。”我点点头,鼓励她把妈妈的头像剪下来,然后粘贴到裙子上,一副完整的图片就完成啦。

分析评价

孩子们能力有差异,有的能很快画出五官,接下来就无所事事了,我随机剪的裙子他们特别喜欢

,喜欢在上面涂涂画画。然后高兴地说要送给妈妈。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爱妈妈的情感。

支持策略

⒈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妈妈平时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裙子,喜欢什么样的装束。提供各种各样的裙子、配饰,在会画妈妈五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作。

⒉孩子们将画的妈妈送给妈妈,并和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激发孩子们爱妈妈的情感,感受母女间浓浓的亲情。

美工区域《美丽的纸盘》观察记录


美工区里孩子们在用装饰画的形式装饰纸盘子。晨晨拿到纸盘后在盘子的底部写上学号和名字,然后开始装饰图案。在绘画纸盘的过程中,晨晨先在纸盘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看旁边睿睿的盘子,不时和睿睿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晨晨看到我,说:“我在画半圆形,一个黑色半圆形,一个空白半圆形这样有规律排列的”说完她又在空白半圆的上面增加了一条弧线,弧线画完,逸逸又在边上画了一圈爱心图案,这个时候活泼好动的逸逸开始没有心思了,开始讨论起来,所以爱心画完以后只有两个个爱心的中间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其它的爱心里都没有画,最后逸逸在爱心图案外边又画了黑方块图案,就这样纸盘装饰好了。从晨晨装饰纸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晨晨喜欢装饰盘子,装饰盘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盘子的中间慢慢的往边上装饰,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使原本普通的纸盘变得越来越漂亮,从她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开心和成就感。但是由于晨晨自身比较活泼好动,到后来装饰盘子的时候总是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边说边画影响了她装饰盘子的时间、速度以及完成的效果(只有两个爱心里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醒和督促晨晨安静作画,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本次活动的内容来看,我们在原有装饰画的基础上增加用装饰画的形式绘画人物的脸部形状与表情,进一步满足了大班孩子自主表达创作的愿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色块来表现人物脸部特征,增加孩子对色块的认识,感受装饰画活动中色块变化的美。根据《指南》中精神:“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美工区中,装饰活动室。

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美丽的纸盘


美工区里孩子们在用装饰画的形式装饰纸盘子。逸逸拿到纸盘后在盘子的底部写上学号和名字,然后开始装饰图案。在绘画纸盘的过程中,逸逸先在纸盘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看旁边睿睿的盘子,不时和睿睿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逸逸看到我,说:“我在画半圆形,一个黑色半圆形,一个空白半圆形这样有规律排列的”说完她又在空白半圆的上面增加了一条弧线,弧线画完,逸逸又在边上画了一圈爱心图案,这个时候活泼好动的逸逸开始没有心思了,开始讨论起来,所以爱心画完以后只有两个个爱心的中间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其它的爱心里都没有画,最后逸逸在爱心图案外边又画了黑方块图案,就这样纸盘装饰好了。

从逸逸装饰纸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逸逸喜欢装饰盘子,装饰盘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盘子的中间慢慢的往边上装饰,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使原本普通的纸盘变得越来越漂亮,从逸逸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开心和成就感。但是由于逸逸自身比较活泼好动,到后来装饰盘子的时候总是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边说边画影响了逸逸装饰盘子的时间、速度以及完成的效果(只有两个爱心里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醒和督促逸逸安静作画,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本次活动的内容来看,我们在原有装饰画的基础上增加用装饰画的形式绘画人物的脸部形状与表情,进一步满足了大班孩子自主表达创作的愿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色块来表现人物脸部特征,增加孩子对色块的认识,感受装饰画活动中色块变化的美。根据《指南》中精神:“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美工区中,装饰活动室。

建构区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许多老师会认为,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根本不需要老师“教”也可以很好的游戏,很好的满足自己。通过对本班幼儿进区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中总有个别幼儿无所事事,处于逗留闲转的状态。如:每次进区都会有个别幼儿占主导作用,而区域其他孩子总是一会儿动动这,一会儿动动那,没有目的的消耗时间。

2、教师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因为基本区域活动都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其实建构区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支持,帮助,引导,鼓励孩子们区建构。建构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几个孩子在认真的拼搭,而有的孩子到处扔玩具,乱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孩子吸引到拼搭的过程中,而不是任由孩子毫无目的的玩耍。

3、孩子缺乏协商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经过老师的引导才愿意分享,而基本情况都是拿到自己手的就是自己的,别人别想动,别人手里的自己硬强,毫无协商合作的意识。

那么,对于孩子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材料投放的丰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或者老师和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其次,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意识。

阅读区观察记录


每周一的下午,是我们班固定的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孩子们都很喜欢来到二楼的阅读区进行阅读。观察一:亿亿,今天亿能拿了一本《小房子》坐在小沙发上看。她看得很仔细,从封面开始仔细观察。在看扉页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相似的简笔图,就连大人有时候也会粗略的扫一眼就过了,但是她发现了这些图片的变化,寻找规律。正文出现了,她一边看一边会思索,看得很慢、很投入……看完一本以后,她发现了一件事——“原来,前面(扉页)上面的就是这个小房子边上(很多年来)的那些变化啊!”

观察二:BABY奕奕

BABY和子奕两个人一来到阅读区就同时选中了同一本绘本,经过商量以后,两个人决定一起看。她俩一页一页翻得可轻了,一边看两个人还会交流一些自己关于这本绘本的意见想法。比如BABY就认为自行车他(主人公)这样骑会……奕奕认为其实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以……两个人不单单交流了自己的“阅后感”还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想象和续编。后来我们回教室的时候,她们两还意犹未尽呢。

建构区观察记录:小小汽车工程师


观察实录:

B坐上了用大积木拼成的小车上面,突然车的重甲部分断了,C蹲了下来与B一起用小手敲一敲、搭一搭,共同将车拼好了,A拿了一块长方体的积木来到小车边,将积木放于小车上,B说“我试试”他坐上了小车,A来到小车尾部将脱落的积木重新搭了起来,C坐上了小车,A来到小车头上用双手推小车,同时B也来到小车尾部用双手推小车,他们一起嘴巴喊:“一二三,一二三。”20秒后A、C走开了,B将小车来回挪,来了一位老师问“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快来看我们的车,”B坐上了车,A坐在了B的后面,C一看没位置了就蹲在车后面推,嘴里说“转弯,滴滴,倒车”。

分析评价:

1.从幼儿的搭建作品看幼儿的建构技能和认知发展。

游戏中,A、B、C一直在寻找积木往小车上放,看得出来幼儿已有上面、旁边的空间感知,且在小车坏掉的时候,幼儿寻找方法将小车修好,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良好,在游戏的最后,孩子们说“滴滴,倒车”,“转弯”,他用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让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在游戏中,幼儿用的都是简单句,交流不多。

2.从幼儿的互动看幼儿社会交往和游戏品质。

从游戏开始到结束,A、B、C一直在围着小车转,体现了《指南》中科学领域“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的目标,当小车坏了,B与C能合作将小车搭好,说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在老师介入的时候,A、B、C能大方邀请老师来看看自己的小车,体现了《指南》“愿意邀请别人与自己一起玩”的目标。

支持策略:

1.以幼为本,丰富幼儿游戏经验

前期经验,在环境提供方面,可以再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更方便、更容易地改造小车。

后期留影,当幼儿完成小车的搭建,教师可以拍照整理,引导幼儿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材料说话,提供隐形教育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一开始想要改造小车,但是改造了几次发现积木不适合,放不上去,放上去会倒等问题,所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搭建图纸供幼儿自主学习,丰富幼儿游戏体验。

3.教师推波,助力幼儿发展

观察中,我们看见有一个老师介入,但是只是简单问了“你们在干什么”就没有后续了,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契机推动游戏发展,比如幼儿说“倒车,滴滴”就可以作成一个“交警指挥”的小游戏,而不是让游戏停留在简单的坐车、修车方面,教师要做好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欣欣

时间:***

观察区域:建构区(坚持性品质)

投放主题材料

建构积木、长方形的纸板、硬纸筒、图书

幼儿活动情况

欣欣选择了进建构区搭建宝塔山,她拿起积木,按照大班幼儿的搭建方法开始尝试,当她搭到第五层时,旁边的小依拿起老师提供的宝塔山照片对比看了一下自己和欣欣的作品,对欣欣说“不是这样的,老师说塔的身体是八角形,你的不是。”欣欣拿过照片看了后,又数了数自己搭的塔身,发现不对,于是她将自己做的宝塔山拆掉,重新开始,当她搭建完成后,再次拿起图片对比,发现还是不像,挠了挠头发,又看了一下其他人搭的宝塔山,每个人搭的都不太一样,“老师,为什么我们搭的宝塔山都不像呀,真奇怪。”“欣欣,你再观察一下老师提供的照片,老师相信心细的你一定能发现哪里不对,及时调整一定能成功,而且,你比其他人搭的都要好,坚持一下,你一定可以的,加油。”于是欣欣继续开始看图片,好像还是不明白,就在她要放弃时,我再次对她进行鼓励提示,终于,在进区结束时,她和小依一起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了宝塔山的搭建。

教师指导情况

1.给幼儿适当的鼓励与引导,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遇到困难,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予提示帮助。

效果

在教师的提示鼓励下,幼儿坚持完成搭建作品宝塔山。

分析

宝塔山的搭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欣欣在搭建过程中,先是参照了大班幼儿的作品,后发现不对时,能听取同伴的建议及时调整。之后在搭建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对比自己与同伴的不同,发现问题,主动找老师沟通商量,遇到困难没有放弃,在老师的提示鼓励下,越搭越好,并坚持完成作品,是真正的参与进游戏当中。

反思

1.在认知层面给幼儿更多的图片提示,不仅仅局限于延安的宝塔山,而是更多塔的图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