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一张餐巾纸》

幼儿园纸教案 教育笔记 05-22

教育笔记:《一张餐巾纸》

每次幼儿用餐前,我总是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告诉幼儿将骨头,残渣等放在桌子的边上。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吃饭时容易撒饭。虽然其间我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但是都无济于事,总有几组桌面上有那么点饭粒、菜汤、吃完的骨头。

最使无奈的还是第四组,每次午餐后总是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籍。我多次询问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说是豪豪小朋友把自己撒下来的饭粒、骨头扔到别的小朋友面前,以证明自己吃的干干净净,桌上什么也没有。尽管我不时提醒,可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

今天,午餐的主菜是鸡腿,小朋友挺喜欢吃的。我在巡视孩子们的就餐情况时意外发现有一张餐桌非常干净,所有的鸡骨头都吐在了桌子中间的那张餐巾纸上。围着这张桌子的六个小朋友吃得格外开心,连吐鸡骨头这一动作都因那张公共餐巾纸而变得颇有情趣。六个孩子此时此刻如同一家人,围坐一起共进午餐,那温馨的气氛,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觉到特别的温馨。

我问:“这个办法真好!是谁想出来的?”豪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是我想出来的,这办法好吗?”我说:“好,你们看桌子上干干净净,残渣都在餐巾纸上了。”这一说,豪豪小朋友的“专利”立即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兴趣,并很快得到了推广:其他小餐桌也纷纷仿效。

一张小小的餐巾纸,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又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就餐氛围。豪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纸供大家吐鸡骨头,这是个偶发性的行为,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使之得到巩固和延伸,从而变成了孩子们有意识的良好习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科学处理餐巾纸


最近晨间中发现有好多孩子喜欢带餐巾纸到园来,查了几个班发现还真不少,老师说家长让孩子带纸巾来擦鼻涕的,擦过鼻涕的纸巾应该是要扔进厕所冲掉。可是有的小朋友却喜欢把擦过鼻涕的纸巾放在抽屉里面,其实这样很不好,容易传染病菌,所以我跟老师们商量了一下,希望帮孩子们改掉这个坏毛病。

老师让孩子们依次从垃圾篓前经过,参观昨晚特意没处理掉垃圾。等孩子们都坐定以后,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从垃圾篓里看到了什么?”“餐巾纸。”“这些餐巾纸是从哪里来的?”“老师,不是我扔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还有的伸出手指别人:“是他!”

“孩子们,谁扔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知道这上面有什么吗?”

孩子们都沉默了,教室里安静极了。纸上有我们的鼻涕、口水、痰等等,把这些纸扔在地上或扔在我们的身边,这上面的很多细菌,很容易传染给我们每个人。那么我们用过的纸应该扔在那里?”

“厕所。”“对,扔厕所里,我们把它再用水冲掉,离我们远远的。我们一直都知道,为什么现在又忘了呢?我相信用过的餐巾纸会从我们身边消失的,对不对?”“对!”孩子们大声回答。

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记住了,并且做的很好,连续几天巡查教室,也没有发现一片白色的东西,偶然有孩子忘记了,老师提醒一下就知道

一张废纸


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小朋友用餐纸擦完嘴、手,并且把餐巾纸习惯性的扔进了纸篓。当我从盥洗室出来的时候,正碰到孙豪泽把一块餐巾纸从窗口扔到了楼下。我生气的说:“你怎么把纸扔到楼下去了?”他一声不吭的愣在那里,看到他不说话,我又问了一遍:“你为什么把纸扔到楼下。”他支吾了半天说:“我,我想不起来了。”听了他莫名其妙的回答,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时,我的气消了一半,柔声说道:“老师经常说,有废纸、垃圾要扔到纸篓,你看小朋友都把掉在地上的纸拾起来,放进纸篓,你怎么能扔到楼下呢?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他眨眨眼睛,似乎明白什么似的说:“老师,我知道了,因为楼下没有纸篓。”听了他的回答,我若有所思,摸着他的头说:“不是因为楼下没有纸篓,而是楼下是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是公共环境。如果大家都不注意随手扔纸,咱们的环境就不卫生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需要所有小朋友的努力,你明白吗?”他憨憨的说“噢”,就下楼捡了。

原来大人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孩子们心里还不一定十分清楚。我庆幸自己没当场指责他,而是耐心的倾听他的理由。由此看来,作为老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倾听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们才能乐意接受批评,身心愉悦的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一张画的启示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再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发觉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于是我们鼓励幼儿人人参与到环境布置的行列中,鼓励幼儿折啊、画啊。更少不了的是对孩子折折画画作品的筛选。好的选用,不好的弃之。再全班幼儿的同心协力之后,幼儿与老师共同营造的环境成就了。孩子课余饭后,时常会聚到一起欣赏交流。可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墙边交流的往往是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孩子。起先还觉得是这些孩子能力好,善于交流。直到有一天,婷婷妈妈来找我说起婷婷的那张画,她说:“前天还高兴了一整天还把受表扬的事告诉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可昨天回来却哭鼻子了。问她也不肯说……。”她的一席话给了我巨大的正憾与感悟。

记得那一天,我们正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再孩子畅谈春天人们的一些活动后,孩子们便把春天人们去远足,去公园的情景画下来。画好后,孩子们把自己在春天的活动说开了。这是平时一向胆小的婷婷拿起了自己的画,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虽然那张画线条紊乱,可她却讲的津津有味“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放风筝……”孩子能这样勇敢的回答真是不容易。于是,我马上表扬了她。他圆圆的小脸上泛起了深深的酒窝。之后,为了增强环境美感,我对孩子的作品进行了筛选。把一些漂亮生动的画放到墙上展示。中选的孩子欢喜雀跃。他们大声地想朋友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此时的我却丝毫没有察觉到那些慢进孩子的心理。

婷婷妈妈的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言行,我也重新拿出了那张熟悉的画。孩子的人物画进步了不少。怎么回有那么多紊乱的线条呢?于是,我又一次走近了婷婷。当我指着紊乱的线条问她时,孩子起先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终于艰难的说出了“风筝线”三个字。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多么形象的事实啊!却被我误解了。我向孩子道了谦,也把她的画放入了展区。小脸蛋上又一次绽放了笑容。此后,我决心把每一寸墙都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树立信心。

孩子积极踊跃的行为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作品的落选这一事实又对孩子持以否定,给孩子的积极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尊重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了解孩子的机会。

教育随笔:一叠草稿纸


教育随笔:一叠草稿纸

不要觉得孩子年纪小,就没有自尊心了,有些时候,孩子的自尊心,要比成人的更强烈。刚进教室,这学期新转来的小江就跑到我面前,气冲冲地说:“老师,小王偷拿我东西了。他把我的草稿纸偷偷拿了,说是他新买的。”我抬头一看,只见小王手里紧捏着一叠草稿纸,脸涨得通红,嘴里直嚷嚷:“我没拿!我没拿!这是我昨天买的。”我叫他来到身边,他还是紧紧抓着草稿纸不断地说着“我没拿!”

看着这两个如斗气公鸡般满脸涨红的孩子,我轻轻拍了拍俩人的肩膀说:“怎么啦?什么事这么激动?别着急,慢慢说。”闻言,小王抢先一步把草稿纸递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是我昨天买的。小江说是我偷的,你看,这不是我画的鱼吗?”我仔细一看,果然在草稿纸的右下角画着一条小鱼。小江一听急了,抢过草稿纸翻给我看:“老师,那条鱼是他偷画上去的。你看,前面几页上有我数学课上大的草稿。”我细看,前两页的确整齐的书写着几个数学竖式,那清秀的字迹无疑出自小江的手。小王脸上霎时闪过一阵慌乱的神情,但随即又扯着嗓子喊起了:“我没偷。”

看到这里,听到这里,我此刻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大致情况,我想,这件事或许真的需要我想个好点的方法来解决了。恰好在此刻,做操的音乐响起了,我让孩子们先排队做操,让他俩先冷静一下心情。做完操,趁着孩子们都在活动,我和蒋老师商谈了一下,借着请小王帮我我做事的机会找他单独谈谈。小王很爽快地答应了,且做事很卖力。看着教室里没有其他人,我叫住了想离开的小王说:“小王,刚才的事老师还不是很清楚,您能在跟老师谈谈吗?”小王愣了会,低声说:“老师,我没偷。”我笑着说:“老师没说你偷。你看,你的字怎么一下子进步了这么大呀!”小王看了看草稿纸上的竖式低下了头,好一会儿才低头说:“老师,这是小江的草稿纸。可是我没偷。我忘带草稿纸了,就拿她的用了。”“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你拿的时候她不知道吗?”“她不在,所以我直接拿了。她就说我偷了。”“你看,你一定是想借着用用,可没有告诉小江,没征得主人的同意,是吗?”小王使劲地点点头。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借别人的东西可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呀!你看,这样造成了多大的误会呀?”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又笑着说:“你跟小江是好同桌。我想你跟她道个歉,把事情说清楚,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好吗?下次借东西可一定要征得主人同意呀!”小王又使劲地点了点头。……中午,小江和小王又一起高兴地玩跳棋了,我知道事情一定很好地解决了。

一场草稿纸风波终于圆满地平息了。静下心来想一想,很庆幸自己没有当场拆穿小王的谎言。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多待人都很热情,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像小王平时就是个热心的孩子,常爱借东西给别人,因此有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别人一定很乐于帮助自己,一定会借东西给自己,所以发生了主人不在自己“拿”着“借”用的事件。如果造成了类似误会后老师就在全班面前追查,孩子一听“偷”字,立刻会觉得很委屈,产生“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的危机感,进而产生心理抗拒与反感,决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如果老师再将事件与不道德联系起来,进行强硬逼问和批评,那无疑会将“小偷”的标签贴在孩子的身上。而这一切更会击伤孩子那幼小脆弱的心灵,孩子间真诚友爱的友谊也会留下无法弥补的裂痕。三字经上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宁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善”的品性,用我们的体谅和宽容的爱心、苦心去细心呵护,这份珍贵的美好“善”之心灵一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育笔记:丰富餐后活动


每天吃完午饭后的活动不是折纸就是散步,不要说小朋友我都有些厌烦了,不断的重复上演着。我寻思着可以给小朋友们找些什么活动来丰富下这段时光。

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着小朋友们到外面去寻找幼儿园中各种好玩的事物,今天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这个长长的戏水池处,夏天的时候这里可以蓄满水来供小朋友们嬉戏,但是现在天气渐渐的冷了,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来玩,让小朋友在彩色的“长龙”上爬行或行走。小朋友们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的爬着,阵阵的笑声充满了这个区域……“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这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一个游戏

,只要有一块空地就可以进行游戏,小朋友们一个个的围坐在一起,边拍手边唱着动听的歌曲。

雨天,我们就只好呆在班级里,折纸可以让我们的小手变的更加的灵活,但是天天折就让我们小朋友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我们会时不时的穿插点游戏。在走廊上空间有限,我们就和小朋友一同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我背对着小朋友们用铃鼓打着节拍,铃鼓声停止的时候哪个小朋友拿到了花球就要来表演一个小节目。小朋友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既可以玩又可以看节目都很高兴。“请你跟我这样做”也是一个不错的活动,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不做动作,让小朋友们听口令来做动作,来比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能力最好,做这个游戏时小朋友们总是可以很安静的竖起耳朵来听老师的口令。当自己做了跟老师说的内容一样时他们总会很得意。

其实餐后活动也是可以很丰富的,不过需要我们一同去寻找去挖掘……

"一张纸片"的深思


这学期,我又接任了一个新班的班主任。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室。突然教室内传来两位女生的争吵声,我急忙走进教室,只见两个女生争吵声由小到大,越来越激烈,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片纸是你丢的,你要捡起来。”文欣说。“明明是在你的课桌下,你为什么不捡?”露露说。“你要执行班级的卫生规定”……原来两位同学为谁应该捡起纸片争执起来。“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互不相让。见我走进教室,开始有短暂的沉默。一会儿,又重新争持起来。

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引起两位学生的激烈争持。我觉得应该借用这件小事,给学生一个明确答案。我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件事原因。便问:“同学们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才能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同学们没有想到我会提出这样问题,谁也不敢开口说话了,只是互相望着。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教室里出现了难得的寂静。几分钟后,学生的目光转向我,期待从我看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知道这是学生一贯思维方式,有了难题,就希望老师一锤定音。因为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至高神圣的,也是最有权威的,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

我环视了一下班级,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他们俩对处理纸片问题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没有错,只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说完,我来到两位学生的桌前,蹲下身捡起纸片,并说道:“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在自己的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包括老师在内,纸片有我看见的,应该有我捡起来,只要解决了问题,就是执行了班级制度”。说完,我径直地走向垃圾桶,把纸片放进去。

这时,我身后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我真没想到,一次恰当好处的举措,竟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掌声。同时,一张纸片也让我真正领悟了我们常挂在口上的一句话,“身教重于言传”。“一张纸片”让我产生了深思。

我看到了,批评教育不是万能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的不同,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必然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的缺点,对学生“穷追猛打式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揭伤疤算总帐”学生情绪上会有反感和对立,而当你抓住那瞬间即逝的闪光一刻时,及时激励学生,你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潜力是如此的巨大,虽然是那瞬间即逝的闪光,教师若是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也是如此,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它们发光发热,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收获,逐渐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比如:班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如果你批评了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很多的同学也分散了注意力,而如果是表扬某个同学时,其他的同学会做得更好,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在课堂上我在提问学生的时候是因人而异的,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我的问题比较容易,尽量能让他们回答出来,当他们回答出来的时候,我会及时地加以表扬,肯定他的(jy135幼儿教育)成绩,当他们因为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得到表扬的时候,脸上便露出笑容,整节课都能认真听讲。

当然学生的闪光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作业等也能发掘他们的长处,适时地加以表扬。对于学生的细微变化,老师都要用心地捕捉并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即使学生生活中出现一些小偏差,只要采取适当处理措施,都会有良好的教育收获效果。可见只有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才会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教育随笔:午餐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种幸福的时代一来伸手二来张口。每次在我的耳边总是有家长在唠叨着,老师孩子吃饭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点,可怎样办才好呢?

其实在幼儿园也是一样,能够说我们中班这个年龄段每一天吃饭也分成好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师提醒能保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的很干净。第二种类型先是观察这天吃饭合不合自己的胃口;这第三种类型干脆来了一个大转变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找一系列的借口来推掉自己能少吃一点是一点来到达自己的目的。在我们班里每一天吃午餐总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从开始一向吃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那么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们班级现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嘉硕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脸上还露出两个小酒窝,是个蛮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饭就是个大难题啦不管我们怎样去哄他,说好话给他听就是无动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时间,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时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饭放在嘴巴里,这几粒饭在嘴巴里可有好长时间好嚼呢;等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又开始东张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时,他还是没有吃完。不仅仅有嘉硕状况类似也有,嘉琪他先看到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着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饭先是把饭吃完,然后看到不喜欢的菜就开始用勺子一点点的在抠,当老师说你赶快把这个菜吃下去时,她说老师呀我这个菜真地不喜欢吃可不能够不吃;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开始慢慢的尝试,可过了没过多久,她又不动勺子。我每一天看着他们这样也真的很无奈有时和家长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长的时间。

从以上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发现有不同的点一个是吃饭慢,而另一个孩子是看菜是否对胃口。总之这他们都不爱动手吃饭,爱挑食,但家长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们又想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够愉快的进餐不要挑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孩子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还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两个事例中我也开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开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处,有时看到他们实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帮忙开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本性,其实他不是不会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着老师来喂。这就证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时过于照顾,而导致孩子的懒惰。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爱挑食的孩子和不爱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齐得到一些帮忙。

教育随笔:“撕”纸


连续几天了,走进我们的活动室,首先看见的是满地的碎纸,打扫完了,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我屡禁不止,怎么回事呢?这样下去怎么能行,一是破坏了环境卫生;二是使孩子养成了乱扔、乱撕纸的不良习惯。我想不如将错就错,搞一次“撕纸大王”比赛活动,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同时还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和美育教育,一举多得呢!于是,周三下午组织我班进行了“撕纸大王”比赛活动。我宣布了比赛的规则、内容以及要求。比赛开始了,孩子们迅速动手,接着就听到活动室内撕纸的哧……哧……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撕完纸就忙着往准备好的纸上粘贴,孩子们各显身手,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高涨的气氛,兴高采烈的场面,让我高兴万分!我一边指导孩子作业一边进行了随机教育,提醒孩子不要把碎纸弄到地面上,不要把胶水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注意卫生。

时间到了,我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收集起来,让孩子们自己当评委,评出今天的“撕纸大王”经过展示作品,大家评议。最后选出了孙浩杰小朋友为“撕纸大王”,并送给了孙浩杰小朋友一只小星星作为奖励。本次活动还设了一个特别奖“爱清洁的好孩子”,这个奖被赵广毅小朋友夺得。因为赵广毅小朋友不但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碎纸,还主动把地面上的碎纸都捡了起来。我借题发挥,发动孩子向赵广毅小朋友学习,不乱扔纸,做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孩子们深受启发,从此之后,室内再也没有乱扔纸的现象了。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把孩子们的一些不良习惯渗透到活动中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