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我吃饱了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05-24

时间:**年**月

对象:许**

观察者:王**(述职报告之家 m.YS575.com)

老师的注意:

今天,我们吃的是排骨米饭和豆腐。老师看到你给你自选择了一碗盛的比较多的饭开始吃起来,你先拿起勺子挖了一口米饭放入嘴中,盯着盘子不停的咀嚼着。接着拿起一块排骨咬了起来,老师知道你的牙齿不太好,咬了一下肉没有咬下来,又使劲咬了一口,肉被咬了下来,还用小手把肉放到嘴里咀嚼起来。就这样吃完了两块排骨,将骨头放在垃圾盘里,开始吃米饭和豆腐。

你把豆腐一块一块捡到米饭上,然后把米饭和豆腐同时放在勺子上,再放入嘴中。就这样你把饭全吃完了,刚要去放餐盘,又折回自己的位上把残留在桌子上的几个米粒捡起放在了垃圾盘里,然后,把餐盘放下,看到了你的变化老师真的是太开心了。看到你高兴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把饭全吃完了!厨师叔叔做的饭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抱起你:“你真棒!将来一定能长的又高又大,来老师抱抱!”我知道这时候你最需要老师的鼓励了,听了老师的话,你的笑脸笑得多灿烂!

识别

从这学期开学到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你的变化太明显了,进餐时不再挑食,和别人说话,而是安静地进餐,吃完饭桌面也是干干净净,老师对你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应

这样的你一定会被评为我们班的礼仪小标兵,请你在家里也和在幼儿园一样,多多吃菜,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长成健康活泼的好宝宝!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观察记录:我也要带吃的去分享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璐璐

观察地点:小小班教室

观察背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幼儿由于缺观察记录:

乏与同伴分享的意识和行为,经常出现争抢、哭闹的现象,影响了他们的集体生活质量。自从六一儿童节我们请家长带水果来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以来,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了,瞧!露露带点心和西瓜来了。

注意:今天早上来园时,只见璐璐的妈妈一只手拎了两个西瓜,另一只手拎了一大包蛋黄派来到幼儿园,说是要和孩子们分享。孩子们立即高呼:哇,好大的西瓜和好多面包啊。接着,上午10点中,我和周老师将面包一个一个的发给班上的小朋友们。孩子们也很有礼貌的说声:谢谢露露,中午吃了午饭,我们又和孩子们分享了西瓜。放学时孩子们见到了露露的妈妈,都主动说谢谢璐璐妈妈的面包和西瓜。璐璐妈妈说:璐璐每次吃了人家的东西回到家里都说:今天朵朵过生日带蛋糕来分享了;今天陈朱姸带可吸的果冻来分享了。我也要带吃的东西到幼儿园去分享。

识别:今天孩子们吃了璐璐带的面包和西瓜,都说自己也要带吃的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由此可见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非常重要,而小小班幼儿正处于分享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可由于幼儿自身因素和外部的一些环境因素导致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几次的分享让孩子们学会了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不要独吞,你有的给别人吃,才能吃到别人的。

回应: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抓住一些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探讨一些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观念、动机和训练小小班幼儿的分享技能、规则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小小班幼儿更好、更快的养成分享行为。

观察记录:吃饭是个问题


时间:**年**月

地点:教室

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者:李老师

老师的注意:

午餐时间常常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出现。

我们班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要讲话,虽然老师经常在旁边提醒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但是孩子们似乎记不住似的,老师刚说过过会就会开始讲,有时候还会越讲越来劲,老师就又不得不去提醒,但是似乎这样一遍遍的提醒,成效并不大,还是会有孩子们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话,要老师再次提醒才会不讲,另外我们班有些宝宝还很挑食,像我们班天天和滕滕,每次吃饭的时候就看见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大堆的饭菜,问他们为什么要把饭菜挑出来啊,就哭着对我说,这个菜不好吃,我不要吃的,不仅是他们俩有好多孩子都是这样,不喜欢的菜就把它挑出来扔在桌上,或者盛在碗里,碰也不碰,还有很多宝宝吃饭可邋遢了,像高子铭等吃饭的时候只见满桌子,满地都是残菜渣和米粒,虽然经常提醒,但是成效也不大,还是会吃到桌子上满地都是。

识别

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发展,完全忽略了孩子四肢协调发展,我觉得孩子的餐桌礼仪养成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无论是就餐还是其他方面。

回应

针对这些幼儿的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以儿歌如我会自己吃饭,不挑食等,让幼儿学习餐桌礼仪知识,另外一个故事,录像等形式,让幼儿明白用餐时有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观察记录:我最棒


观察记录:我最棒

——小班“走轮胎”活动

记录人:**

观察环境:幼儿园室外草坪上

观察目的及由来:

小班幼儿入园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了,可现在做游戏时,有的小朋友还是胆子比较小,自己不敢玩,有的时候还有点恐惧困难的情绪,例如:碰到一点小困难,总是哭哭泣泣,需要老师安抚。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勇敢克服困难,养成独立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观察项目:

引导小朋友们勇敢克服困难,养成独立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决定来一次“走轮胎”活动。

观察策略:

寻找合适的时机,帮助引导小朋友们勇敢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关爱,懂得更多道理,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怕困难,养成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勇气和信心,通过体验走轮胎的活动,挑战自己克服困难带来的乐趣。

观察实录:

走轮胎活动开始了,今天活动的内容是:走轮胎“我最棒”。当我把轮胎整齐地摆放好,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走轮胎,看看谁能自己走轮胎,谁最勇敢!”我们要开始做挑战轮胎活动了,幼儿都非常开心,但也有的幼儿立刻低下了头,脸色沉了下来,显然有些胆怯。我便告诉幼儿:“别怕!老师保护你!”活动开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往上走,歪歪扭扭,笑态百出,活动中还不时的传来阵阵笑声。这时,我适时的启发:“宝贝们,好玩吗?”“好玩!”“你们太棒了!”“点点小朋友,我来扶你走!”我拉着有些胆怯的小朋友走了几遍,慢慢地他们绷紧的心放松了,我也悄悄地松开了手,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的玩耍了。我带领孩子们边玩边说起了顺口溜:“宝宝抱抱,宝宝小小;老师撒手,宝宝跑跑!”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进行了讲评,表扬了开始胆怯,后来勇敢的小朋友,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启发:今天,我们都挑战了自己,都是最最勇敢的宝宝,为自己的勇敢鼓掌、加油!”顿时,小朋友们欢呼雀跃起来。看到小朋友们的进步和克服困难的自豪,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分析:

让幼儿在运动中吸取生活的经验,用实际行动挑战自己,帮助胆小幼儿成长。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

建议家长、老师要多鼓励孩子,仔细倾听孩子的说话,多和孩子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思想,鼓励孩子养成不怕困难,热爱运动的兴趣,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感受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生活中克服困难带来的乐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观察记录:我要开火车了啦


背景:

蔡宇凡爸爸妈妈比较重视宝宝快乐成长,一直都是亲自带孩子。再加上家里有两个年纪相差不多姐姐每天陪他玩耍,所以每天游戏的时间长,宝贝性格比较开朗活跃,游戏活动中总是积极主动参与,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录:

“我要开火车了!”晨间活动时,蔡蔡选择了一个呼啦圈,双手把着呼啦圈,形似握着方向盘,嘴里不停的嘟囔着。旁边孩子有的看着蔡蔡,有的自动也找来一个呼啦圈排在蔡蔡后面。受个体的感染,这个队伍不断壮大,一列长龙的小火车“建造”成了,“我们要去野生动物园啦!”李骏熙大声叫到。“不是不是,我们去植物园!”吴芃辰反驳到。“不是的,我的火车到海洋公园去!”蔡蔡涨红了脸喊到。“老师,我们去海洋公园了!”“哦,开慢点,小心撞车哦!”我在一边叮嘱。小火车在蔡蔡的掌控下行驶起来。“唔,到了到了,下车。”蔡蔡起来一个个的赶其他宝宝“下车”。有的宝宝还不愿起来,“蔡蔡,为什么赶小朋友啊?”“我到了呀,我要去加油了。”蔡蔡说完,把呼啦圈又送回到玩具框里。

分析与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内容,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度。幼儿游戏行为是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活动体验积极情感。成人只需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和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周围相关环境中,幼儿产生相关的自发性游戏行为。一个球、一张纸、一个桶就会使幼儿玩的不亦乐乎。蔡蔡运用一个呼啦圈自发的产生一连串的小集体游戏行为,他的这种游戏行为与平时家长的陪玩分不开的,体现了游戏的快乐性与主体性。所以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应该强调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观察记录:我是王后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

观察者:**

注意: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一涵、点点、淇淇、涵涵四个人来到建构区,四个人站在玩具柜前商量道:“我们今天来搭个什么呢?”“搭个王宫吧!”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最后决定搭“王宫”,开始动工啦!

一涵说:“我当王后,点点,你来当公主,你们俩当侍卫。”大家对一涵的分工表示赞同。

“点点,不对,这个不是放在这里的。”“淇淇,把那个三角形的拿过来。”“涵涵,这边,到这边来。”一涵不停的指挥着,起初淇淇还有些不乐意,一涵说:“我是王后,必须听我的。”淇淇也就不再反对了。

在一涵“王后”的指挥下,一座漂亮的王宫建成了。

识别:

《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在活动中已经能够与同伴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幼儿在分工合作中,可以体验到不同工作的不同乐趣,更加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参与人际关系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在与别人交往时,会讲究一些方法,运用某种策略,会主动变换角色巧妙地加入游戏当中。

回应:

故事中的一涵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点点、涵涵、淇淇,也都配合的很好,虽然一开始淇淇对于一涵的分工还有些不满,但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放手放手、再放手,把孩子的事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午餐观察记录:爱吃肉的孟辰


午餐时,教师在午餐前像往常一样介绍今天的菜,今天吃的是肉丸和藕片。孟辰听到后,就说不喜欢吃蔬菜,我说:“和以前一样吗,不喜欢吃的,吃三口。”他摇着头说:“不要。”接下来,孟辰就着肉和饭马上吃完了,请老师盛汤前,请他吃几口蔬菜,他便使劲摇头拒绝,犟在那边,怎么也不肯吃。最后,王老师喂了一口藕片。喝完汤、漱完口后,我问他:“孟辰,你在家也不吃蔬菜吗?在家吃过胡萝卜吗?”他说:“没有。不,吃过的。”“为什么吃家里的,不吃幼儿园里的呢?”他说:“家里烧的好吃。”“但是家里不会把这么多好吃的蔬菜放在一起烧啊。”他笑着和我说:“老师,我只要吃肉、汤和饭。”

分析、思考:

孟辰在之前的下午点心时,就表现出来,不喜欢吃的他就不愿意吃吗,而且态度很坚决。这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他不喜欢的事情,他会犟着不愿意,此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找到突破口与幼儿沟通。

与家长交流后发现,孟辰在家也不喜欢吃蔬菜,家里人是将蔬菜打成汁混在肉里给他吃的。因此他觉得在家可以不吃,在幼儿园也一样。特别是与开学时相比,他的体重增长了很多,因此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家中也要引导幼儿尝试不喜欢吃的蔬菜,不挑食。

教师在平时起示范作用,介绍各种菜名及营养,选择利于幼儿接受的方式(如:绘本故事等)从他喜欢的蔬菜入手,慢慢引导幼儿接受其他蔬菜。同时也要根据孟辰的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出汗时提醒及时休息。

观察记录《什么东西不见了》


观察教师:**

观察时间:**.**.**

观察背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和现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经验。《什么东西不见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探究物品溶解速度与物品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发现、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透明的杯子、小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观察实录一:

(1)先让孩子们观察了绵白糖、白砂糖、方糖的不同,请他们猜想哪种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会快一些。

(2)孩子们分组做实验: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相对应的杯中开始搅拌,看看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3)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绵白糖溶解的最快,其次是白砂糖,方糖溶解的最慢。物品的溶解速度与它颗粒大小有关系,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的越快。

观察实录二: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拿冷水杯,一组拿热水杯(热水杯的温度不能超过40度),同时放进方糖,并一起轻轻的搅拌,请他们猜想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2)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温度越高,可溶于水的物品的溶解速度越快。

活动延伸:找一找其它可溶于水的物品,通过实验比较一下物品的溶解速度。

实施效果:小小的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观察记录:“老师太凶了”


幼儿观察记录:“老师太凶了”

午睡的时候,孩子们睡得香香的。我在看书,偶而抬起头,看着孩子们睡得香香的脸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时方老师来找我,她说:“我在校门口碰到一个熟人。他们家亲戚的一个孩子在你班里,孩子的名字叫童非,有这个孩子吗?”我说:“有,怎么了?他原来是在南京上的幼儿园,这学期才转到我们班!”“孩子说你很凶,生气的时候还皱着眉头。”“有这样的事?”我吃惊地问。

方老师走后我的心情一下子低落得很,我不停地在反思,回忆自己什么时候给孩子留下了这个印象。我拿出手机给童非的爸爸发了条短信,除了说声对不起,最重要的是想让家长不要把我当外人,有什么尽管说。如果方老师不告诉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儿,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说句真心话。平时我比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心情最不好时都叮嘱自己:要耐心一点,小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可在什么时候孩子对我有了这样的看法呢?

午睡起床,我来到帝非身边对他轻轻地说:“我们可以谈谈吗?”孩子说:“好啊!”

我说:“老师真的很凶吗?”

“对,昨天在操场上你说再不排好队就要生气了,而且你还皱着眉头。”

我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邵你还喜欢老师吗?”

他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脸说:“喜欢。”

“我那么凶了,你还喜欢我啊!”

“我就是喜欢!”

看到他真挚的表情,听着他急切的回答,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神态却在孩子心中一个阴影。

“老师,你太凶了,!”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