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汽车要回家

幼儿园美教彩色小汽车说课稿 教育随笔 05-24

今天是星期五,快四点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接走了,只剩下王仕博小朋友还没接走,在教室里玩小汽车。

过了一会儿,他妈妈来接他了,他抱着小汽车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妈妈,我玩玩具车了,真好玩。”妈妈说:“是吗?那你先把小汽车放下,我们星期一再来玩好吗?”“不,我要玩,我要拿回家。”说着,把小汽车抱得更紧了,妈妈怎么哄就是不松手。我走过去对他说:“王仕博最听话了,赶快回家吧,玩具星期一来了再玩好吗?”“不,我要拿回家玩。”“你看,现在你要跟着妈妈回家了,玩具也有家,也有妈妈,你把玩具拿回你家,玩具就回不了自己的家找妈妈了,它会哭的。到时候玩具就不跟你玩了。”王仕博听了之后没说话,想了想就跑到玩具柜旁边把玩具车放好了,我对他说:“王仕博真棒,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小汽车说等你星期一来了就跟你一起玩。”王仕博听后高高兴兴的跟着妈妈回家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对小班小朋友进行教育时,教师多用一些拟人的手法,赋予一些物体以鲜活的生命,会在他们心灵里产生共鸣,效果也比简单说教好的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还有谁要上车


背景:

教学进行到“车子叭叭叭”的主题,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故事——《还有谁要上车》,主要内容是讲小动物们要乘车外出,每一个要上车的乘客都请求司机等一等,因为还有自己的朋友也要上车,直到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了,车子终于开动了。

故事里人物的对话简单、重复,一遍遍非常有礼貌地请求司机等等自己的好朋友,我看到故事中有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教育价值,就在故事教学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实录一:

我扮演司机,邀请我的好朋友曹鑫雨当乘客,曹鑫雨上了车,我问他:“我可以开车了吗?”曹鑫雨说:“能不能等一等,因为我的好朋友李俊承昊也要上车。”“好吧,我们就等等他吧。”我回答说。李俊承昊来上车,我问他:“我们可以开车了吗?”李俊承昊说:“能不能等一等,因为我的好朋友聂可欣和安宸乐也要上车。”我说:“可以啊,我们一起等一等。”……第七个孩子上了车,我问他:“我可以开车了吗?”他点点头说:“可以开了。”我就带着一车的孩子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全班的孩子都很开心,没有玩到的孩子强烈要求下次一定要等他。我们就一直玩,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至少玩了一遍。

实录二:

班里孩子喜欢玩开汽车游戏,他们把体操圈当作方向盘,举在胸前,边跑边喊:“嘀嘀叭叭,汽车开来啦!”一天,“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辆由两个小朋友一起开的“汽车”,只见他们把自己套在同一个圈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新的玩法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新奇之余,孩子们说:“我们也要一起开汽车。”经过讨论,我们把两人一起开的“汽车”命名为“朋友车”。

实录三:

杨乐怡问潘梓语:“我先当司机,好不好?等一下我们交换。”潘梓语想了想说:“好吧!”李暄毅对毛毛说:“毛毛,你先当司机吧!”“好的,谢谢。”毛毛很有礼貌地回答。我见状都给予了表扬。

闫嘉轩和闫吕祎好久都没有商量好,因为两人都想先当司机,谁也不让谁。我轻轻地走过去,指着已在行驶的一辆辆“朋友车”说:“瞧,很多朋友车已经开起来了。如果你们都只想着自己先当司机,游戏就玩不成了。如果你们谁能等一会儿当司机,朋友车就能开起来了。”闫吕祎看着正在行驶的其他“朋友车”,露出羡慕的眼神。过了一会儿,闫吕祎说:“我让闫嘉轩先当司机,等会儿我再当。”我立即给予了肯定。

分析与反思:

从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来看,小班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想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要让他们结交同伴,和同伴一起玩,学习关注同伴,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学习轮流、谦让、交换、配合等交往技能。因此我在日常活动中有意地创设了一些游戏情境,让幼儿随着游戏的发生、发展,抓住契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交往刚刚开始,他们还不知道如何主动结交同伴,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比较被动。这时,我利用游戏引导他们愉快地寻找自己的交往对象。“还有谁要上车”的游戏使幼儿有机会结交平时不太交往的同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

我在观察中发现,在玩朋友车这一游戏过程中,一些幼儿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交换、轮流的方法顺利地分配角色。这时,我会立即给予表扬,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也有利于其他幼儿模仿学习。也有的幼儿会坚持要自己先当司机,有的幼儿则想当然地认为汽车应该朝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开,由此不断与同伴发生矛盾,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我抓住矛盾冲突,积极引导,以此作为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习交往技能的良好契机。事实上,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幼儿可以借此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延迟满足,调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教师只凭借权威加以干涉,无论替哪个幼儿作决定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能对幼儿学习交往产生促进作用。

一辆“朋友车”自然地将两个幼儿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共同经历了“朋友车开起来——朋友车安全开——朋友车快乐开”的过程。随着游戏的展开,我利用不断出现的交往契机加以引导,促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经验得以丰富,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今天和往常一样,把孩子们都送走以后,我和苏老师边走边聊天,忽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我回头一样,原来是我们班里的正浩妈妈抱着正浩回来了,我心里犯嘀咕了,今天没有小朋友欺负他啊,他更不会去欺负别的小朋友,我和苏老师又没有批评他,那是怎么回事呢?我正想着,他妈妈说生气的说:“浩浩,你自己跟你杨老师说说我为什么抱着你回来。”可是他一个劲的哭,什么都不跟我说。他妈妈用手拧他的屁股,可他还是不说,他还真倔啊。他妈妈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把雪花插片来:“你跟你杨老师说,这是什么?”倔强的他还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他妈妈跟我和苏老师说:“我抱着他刚出门口,他就给我掏出来看,我问他谁给他的,他说小朋友给的,我就问他那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说谁给他的,我一听就知道他在撒谎。”我把浩浩抱过来:“浩浩不是故意的对不对?浩浩只是想和他们做朋友,想带他们回家玩对不对?但是,晚上的时候浩浩是不是在自己的家里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就是幼儿园,你如果把他们带走了,你如果把他们带走了,他们会想妈妈的。”这是他才慢慢的把头抬起来了,他悄悄地跟我说:“我不带他们回家了,我明天再来玩。”他妈妈这才不生气带着他回家了。

一个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就培养的,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好的性格,一个好的性格可以成就一个好的人生。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开学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月了,孩子们也都互相熟悉,在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发言也变得积极了许多,不像刚开始说话都不完整,一句话没有中心意思。但是,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随着语言能力地不断发展,孩子们爱说、会说,但是这也造成了活动中最大的难题——插嘴。

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虽然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个问题教师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回答,这让许多很想说的小朋友来说有点不够,于是他们便忍不住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说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孩子,不仅都听不到真正回答问题的孩子所说的话,也使得活动显得有些乱,许多孩子乘机开始“讨论”。为了让孩子改正这个坏毛病,我们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园”,让孩子在模仿老师上课的过程中体会他人插嘴的感觉,而且在活动中,我还会有意地问“小老师”:“你觉得你的小朋友这么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除此之外,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把声音放低一点,这样孩子们发现听不到故事了,他们就会慢慢地不讲话,认真地听故事了。只有孩子们能够养成耐心听讲的好习惯,这比任何精美的课件都要有用!

自从进行了那一次活动之后,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慢慢改掉了喜欢乱插嘴的坏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提醒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了!”在每次看到孩子们举手时,我也都会进行鼓励表扬,渐渐地孩子们都养成了耐心听讲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坐车安全要牢记


坐车安全要牢记

幼儿园班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班车老师的责任心尤显重要。

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交接完坐班车的孩子,把孩子清点了一下,孩子们坐好就出发了,班车行驶的过程中,我都会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幼儿,当我看到安琪的时候,发现他的腮帮子鼓鼓的,心里咯噔一下,开始以为他在偷偷的吃东西,于是我让他张开嘴巴,安琪死活不张,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耐心地说:安琪是个乖孩子,老师不批评你,请你自己把东西拿出来好吗?等他拿出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嘴里有一个玻璃球,心里一阵后怕。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后果却不堪设想,由于孩子们较小,好奇心强,对于一切认为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而且不知道深浅,所有,幼儿园要建立幼儿班车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加强幼儿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教育随笔《小小停车场》


本月的主题是“车子叭叭叭”,主要带领孩子进入车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的车,知道并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和车有关的场所……

于是,今天的区域活动,建构区的孩子们就搭建自己的小小停车场。

一一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搭好了一个停车场,自己在停车场里面停车玩,橘子一直在看她玩,然后突然出手拿起一一停车场里摆好的小车往外开,撞倒了前面一一搭好的积木,一一很生气,大喊:“你不要动我的停车场!都被你弄坏了!说着把倒了的积木弄好。橘子有点不知所措,但手里还是拿着小车,没有还给她。一一把停车场恢复原状之后,看了看橘子,说:“把我的小车还我。”橘子没有还,也没有说话,只是拿着小车摇头。于是一一就和橘子面对面坐着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一一说,“那你可以把你的小车停到我的停车场里来吗?”橘子说:“那我家和你隔了一条河过不去。”“那我们搭一条马路吧。”于是他们在停车场周围用小块长条积木搭了马路,“这样子小车开出来之后就可以去上班了!”一一边开车边说,“你看,这是医院,这是我们的小区,这是公园……”

这次的区域活动两个孩子都让我十分的惊讶,一一和橘子最初发生矛盾的点是橘子拿了一一的车而且撞坏了一一搭建的停车场,但是一一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愤怒的抢过小车或者来找老师告状,而是自己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和橘子一起玩游戏的,而橘子我能看出来他一开始就很想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对这个游戏十分感兴趣,但是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善于交流,在同伴大声质问的时候并没有说话,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伴的态度平和下来后,他就愿意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很好的进行下面的游戏活动。

从这个小小的事情上我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他们不再是用大哭大闹告老师来解决问题了,他们会尝试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且处理的很好,孩子的成长就在这一点一滴,成人需要给孩子留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慢慢成长!

教育笔记:《小汽车失踪案》


教育笔记:《小汽车失踪案》

昨天离园时李小宝告诉我,他放在储物柜里的小汽车不见了。我帮助李小宝在教室里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我估计应该是被哪个小朋友“收藏”了。

看着李小宝找不到心爱的小汽车那副焦急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对所有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李小宝的小汽车不见了。这可是一辆会魔法的小车,它跑到谁的书包里,谁就得赶快按住书包,否则它会自己跑出来的!”

话音刚落,我发现航航小朋友就使劲按住了自己的书包并往身后藏。我心里猜测,这小汽车估计是被他拿去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玩捉小鱼的游戏,就把教室当渔网,请小朋友背起书包一个一个游过来。”我在教室做好渔网等待着。一会儿,航航来了,我轻轻地打开他的书包,果然小汽车在他书包里,我想了想对航航说:“航航,这个小汽车的魔力可真大,居然跑到你的书包里来了。你看,李小宝都急哭了,我们把它还给李小宝,好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对不对呀?”航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红着脸从书包里拿出小汽车。

游戏结束了,我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小宝的小汽车原来在教室里玩耍,然后迷路了呢!现在老师把它找到了,现在归还给李小宝!”

在幼儿期孩子可能因为不懂事或者不明事理,犯一些错误。例如这次针对“小汽车失踪”一案,我觉得老师在面对拿别人东西的孩子时,首先要冷静对待,然后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一定不能大声斥责孩子、歧视孩子;其次,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与孩子多谈论有关类似的话题如“你的玩具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样?”我想,这样慢慢地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随笔:我要飞着回幼儿园


教育随笔:我要飞着回幼儿园

 两天的拓展训练我似乎变了个人,也让我的想法颇多。真的,开始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是一样的只是想去玩玩,或者是为了参加集体活动而已,然而回来之前的那一瞬我的感觉是我真舍不得离开!

我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幼儿教师,对于工作我有太多的不熟悉不适应,会觉得很累,会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想事情也不是很成熟,总是按照孩子的想法去看问题。有时候真的

是不想长大,觉得长大好累啊!上学多好啊,想想自己长了这么大好像一直都是依赖别人而活的。可是总有一天自己会长大啊,也要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去处理一些问题的。

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候,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时候只有相信自己!而且还要学会去关心别人

想想刚去参训的那天上午天空阴阴的,我的心情总写在脸上即使再极力的掩饰也是藏不住的,想想我这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教师节”啊,怎么会来这么个鬼地方训练?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能熔炼团队?能挑战自我?

是啊就在结束的那天,我们爬上毕业墙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就在我跳过高空断桥的时候我的心情紧张而又兴奋!挑战了自我!

训练结束了,好多老师还意游未尽的说:“教练我还想试试空中抓杠呐!!”

没有这次的训练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们还有如此大的潜力!

训练的最后教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鸵鸟和老鹰学习飞翔,最终学会了,却是走着回家的。我们来到这里拓展训练学会了好多,以后的我们不会像鸵鸟们一样,我们要飞着回去,飞着回到我们的幼儿园!而且我们将永远的飞下去!

加油伙伴们!感谢拓展训练!

教育随笔:把鸡骨头带回家


周六午睡时我发现陈**小朋友在小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我一走过去,他就迅速把小手放进被子里,装作已经睡着的样子。第一次我没有说什么就走开了,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一会儿,又见他在枕头上面摸来摸去,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手里,并不时放到鼻子上面闻一闻。等我走过去,他又快速把子放回被子里继续装睡。我—离开,他就又拿出来……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后,我不禁觉得奇怪:这个四岁半的小家伙到底在跟我捉什么迷藏?

过了一会儿,看他又把东西拿出来玩,我就突然快步走近他问道:“陈**,你在做什么?把你的东西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可以吗?”原来,是一块中午吃饭吃剩下的鸡骨头。我想,这孩子居然把鸡骨头带进寝室当玩具玩。我没出声音把手伸向他,示意他把东西交给我,他很不情愿地拿出它的“宝贝”递给我,我刚要转身走开,他突然从小床上爬了起来,胆怯地对我说:“王老师,不要把他扔掉,给我留着好吗?”“为什么?”“我家的小狗乐乐生病了,今天在家打吊瓶,它最喜欢吃骨头,我想把骨头送给它,这样它的病很快就好了。”

原来小家伙是想把骨头作为礼物送给乐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不禁被感动了,这么小的年龄就有了爱心,知道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动物。于是我重新用小塑料袋把骨头包好放在一个小纸盒里,放在桌子上让他在傍晚带回家。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