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阅读超市”给孩子带来乐趣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幼儿超市活动方案 05-31

大家都知道,去超市购物是孩子最喜欢的,尤其是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产品时,孩子会问这、问那,永远都有看不完的新鲜,家长又要购物,要防止孩子乱跑乱跳,但却忽视了超市里是一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其实孩子在超市里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通过阅读超市这本书,让幼儿知道了故事中是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写成的,知道超市和商店是有区别的,并帮助幼儿梳理了在超市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经验,从购物准备到结账的流程,从物品分类到特价展示。这既是本书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对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启示,生活既教育,处处有学问。在丰富了超市书中的语言词汇同时,在活动区中,又增添了超市这一区,孩子们喜欢、家长们配合,超市办得红红火火。在教学中与阅读相结合,进行了剪纸活动,首先邀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丰富幼儿的经验,带领孩子去不同的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不同区域,有些孩子记录得非常详细。

在活动中组织孩子们讨论所看到的食品等内容,为了让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不给孩子更大的剪纸压力,在了解孩子喜欢水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剪水果活动,最初让孩子带或老师买一些水果供大家观察,在摸摸看看品尝中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在活动中,我多以表扬、鼓励、赞赏的口吻引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当孩子剪不出来时,我就从他剪的废纸中找出一件作品,并鼓励他剪得真棒。例如;王一淳小朋友只要剪新的内容,他就一动不动地看着你,我鼓励他说:“你能行,剪一个你喜欢吃的,什么都行,”他开始动剪了,剪了一个弯弯的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香蕉,”我说:“如果再出一个小巴,那大家都喜欢买你的香蕉了,”他听了高兴极了,接着他一个接一个的又剪了很多个香蕉。孩子需要在鼓励中才能得到成长.m.yjs21.com

通过剪纸活动,使我领悟到,在剪纸活动中老师对孩子不要求于完美,孩子的能力有限,过于追求完美,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导致对剪纸的反感,在活动中,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活动中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要千方百计地积极鼓励、启发引导、调动和培养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对于胆小的孩子,或动作笨拙、能力较弱的孩子,应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幽默”给幼儿带来快乐


摆在一岁宝宝面前的是日益丰富的情感,不断添加的技能。在不断地“充电”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幽默”和由此带来的快乐,也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

提问:什么能让你和孩子更亲密?

回答:第一,是拥抱;第二,是一起开心地笑。

专门研究孩子行为的专家PaulMcChee博士在他的新书里认为:笑是把父母和孩子拉近的最强有力的方式。一起做些让人捧腹大笑的事,可以让你们在彼此心中的地位加强,笑犹如一种魔力把大家紧密地聚在一起。

所以,当你和宝宝都沉浸在学走路,学说话,学习各种技能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忙碌中时,千万别忘了,幽默也应该是一岁左右的宝宝需要学习和认识的重要内容。

在一岁这个年龄,幽默多数意味着惊喜和出人意料。因为孩子们刚刚开始有了一些对于世界的认识,如果这些认识有了出其不意的变化,孩子们就会觉得很开心。所以,在一个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你可以尝试来点不一样,创造点真正的惊喜。

下面是一些创造惊喜,令人开心的做法,一定会让你和孩子笑声不断。

打破常规,偶尔乐一下。

故意把孩子的衣服穿错位置。把准备为孩子换上的干净尿布戴在自己的头上。或者和孩子开个笑玩笑,把自己的手伸到他的小衬衫袖子,让他觉得你很滑稽。

给吃饭时间加点欢乐。假装拿着勺子去喂冰箱吃饭,一边摸着冰箱一边说“乖乖,张大嘴”。或者在给你的小家伙盛晚餐时,假装要把食物溢出来。

当孩子淘气把玩具放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时。不要向往常一样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可以顺着孩子的思路理解。比如看到澡盆里突然出现的玩具先假装惊奇,“你的小熊怎么会在澡盆里?”“难道你觉得它也该洗澡了吗?”

来点MUSIC

对宝宝喜欢的曲子来个即兴发挥。先小声唱一句,再大声唱出下一句。让你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孩子会随着突如其来的变化而兴奋不已。

你和宝宝一起制造音乐。拿起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敲敲桌子、拍拍手,总之制造出属于你们的声音,边唱边跳,孩子一定会兴奋的。

逗出孩子的幽默感

抓抓宝宝的痒痒肉。生理上的反应不仅会让你们有止不住的笑声,而且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只要触动哪一小块肉肉就能让他捧腹大笑。

说话押韵些。孩子走路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节奏。比如“慢点,慢点,慢点,像乌龟一样慢慢的爬”“快点,快点,快点,像小老鼠一样快快跑”,孩子笑过疯过之后,会体会到什么能让自己开心,也许下一次就是他指挥你哦!

可以笑的游戏

“哈哈”游戏。人多的时候你们可以一起玩“哈哈”游戏。第一个人说“哈”,第二个接着说“哈,哈”,第三个又接着说“哈,哈,哈”依次类推,直到所有人都笑过。小心别让笑声掀翻了你的屋顶哦!这些特殊的语言和游戏,可能让孩子感到和大家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

拌鬼脸。每个孩子敏感的地方都不同,有些孩子不喜欢挠痒痒,这是就喜欢找到其他让他开心的方法。比如扮鬼脸,尖叫等。当孩子习惯被这些游戏逗笑时,他也会主动做出鬼脸来逗你开心,这说明他学会幽默。

藏猫猫。把自己藏在门口或沙发后面,大声喊宝宝的名字,让他找你。当他找到你时,你一定要表现得开心,最好能笑出声,并且别忘了称赞他的能力。让他有种满足感,对自己更有自信。这样他就能明白他的做法会让你很开心。

幼儿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幼儿园的作用是什么?从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讲,是否必须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入园那么难,就在自家教育可以吗?选择一所专业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重要吗?如果您有这些疑问,今天小编来为您解惑,带您了解专业的幼儿园究竟可以为孩子带来些什么。

幼儿园是孩子融入世界的起点。幼儿园有孩子同龄的伙伴,可以让孩子收获不同的体验;幼儿园也有专业的老师,可以陪伴和帮助孩子快乐自由地探索自己、认识朋友、体验世界。

这个世界既不存在完美的爸爸妈妈,也不存在完美的幼儿园,但是爸爸妈妈往往既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也没有多少育儿经验,而幼儿园却已经经过了无数代育儿专家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设计出了一系列能够丰富孩子心灵,增强孩子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的专业性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专业的幼儿园应该有以下特质:

1.具有系统的方法,认可孩子的成长是身体、心灵和思想的结合;是孩子、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幼儿园老师既需要注意孩子身体、个性、社会、情绪和情感的需求,又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方式;

2.积极回馈每个孩子。认可孩子的差异,提供能够促进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和可能;

3.玩中有学。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游戏是一切。和同伴一起玩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可以在彼此相处之间学习接受或者挑战别人的想法,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学习尊重他人的能力。

4.有目的的教学。学习不单单是信息的单方面传递,更不应该强调服从和纪律;学习是挑战,是通过不断地反思、试验、探索、互动获得相关经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老师需要灵活多变设计多种能够让孩子参与的活动,在参与和实践中让孩子们学习。

5.有学习的环境。植物、图书、花园、沙地、石头、泥土、水,这些最基础的自然资源都是孩子触摸、感知自然和世界的来源;多媒体的教室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感知和能力。学习的环境将给孩子直接的刺激,带来直接的挑战,专业的幼儿园应该有丰富的空间和资源供孩子们利用。

6.尊重个体差异。老师应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地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学会因材施教,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持续地评估。专业的幼儿园需要持续不断地评估自己的环境、老师、活动是否能够让孩子快乐而有效地玩耍;是否可以促进孩子交流和学习的能力;是否能够合理地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幼儿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同一个起跑线。幼儿园的目的是提供专业的老师和场所,让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结识朋友,探索世界,体验安乐,学会学习和学会沟通。

认识自己:幼儿园的孩子是小大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但是幼儿又时不时对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展现出好奇和不解。幼儿园就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认可;自己既是大家庭的一员,又是独立的一份子;自己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爱,也需要理解和关爱别人。

认识他人和世界:2—3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开始有了“你我”之分,也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单只有自己的家人。年纪越大,孩子们越会感受到他们属于某一个(文化、民族、地域)集体,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体会到自己和世界有着若隐若现的关系。幼儿园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分享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信念,并且尊重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需要帮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公平、理解和宽容的重要,以及让孩子承担起对集体、社会和世界的责任。

体验安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能够感受到健康、满足、快乐和喜悦,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学习和挑战。幼儿园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信任、安全的环境,能让孩子在稳定的状态下探索世界。

学会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压力过大,又要背诗词、学算术,还要会弹琴、懂跳舞……可不少家长恰恰忽视了一点——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学习。在游戏中教师应让儿童在“做中学”,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创造、想象、合作。

学会沟通:沟通从来不仅仅只是通过语言,孩子在学习沟通和交流时会用一切的手段包括手势、动作、表情、声音、行动来传递信息,不能掌握合理的沟通方法,孩子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自己。幼儿园需要帮助孩子通过和其他孩子交往,通过玩,通过故事,通过舞蹈、音乐、动画,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能够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合理表达,从而转化为内心真正的理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幼儿园,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扔给幼儿园。毕竟,对爸爸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独一无二。

如何增进孩子阅读兴趣


现如今,阅读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网络媒体、视频短片都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倡导孩子阅读,因为阅读相对于其他信息获取方式,确实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增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吧!

一、培养和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阅读兴趣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对新事物接纳的兴趣。幸运的是,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是在家长的干涉、不合适的要求和期望的影响下,可能会被消磨和压抑掉。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探索的愿望,满足孩子好奇心发展的需要,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多自己主观意志的牵引和干涉,孩子的好奇心旺盛,自然会主动自发的想要通过阅读或者是其他信息接收方式来学习和吸纳营养。

二、挑选合适的读物

给孩子挑选读物首先要考虑识字量的问题,识字量明显超过了孩子的认识范围肯定是不行的。然后就是要考虑孩子的知识文化背景,一个毫无15世纪欧洲文化知识背景的人阅读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的文章,就算能认识所有的字,但是阅读难度也比现代文章大。最后还要考虑篇幅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的孩子的大脑体能发展状态不同。所以要从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出发,选择贴近生活、最容易接触和吸收的书籍入手,然后逐渐扩大涉猎范围。

切忌过度追求让孩子阅读名著,漫画书也能让孩子学到很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了解孩子的阅读动机并给予鼓励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动机主要分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前者属于内部因素,后两个属于外部因素。每个孩子的阅读动机就是由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动机为主导的孩子,能够克服更大的困难,而外部动机占主导的孩子,如果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做到,往往在能做的环节就放弃了。为了激励孩子的内部动机,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对阅读内容的感受,把姿态放低,表现出渴望他的传授,或者通过已有知识和孩子平等互动。但并不是说只有兴趣动机才能导致行为的发生。对于外因为主的孩子,则需要给予孩子“成就价值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前者指的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赞赏,主要是强调能力和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后者指的是把个体和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对比,指出强于他人的地方。评价不一定是正式的,也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赞叹的笑容、一个由衷的褒奖就足矣。

四、家庭阅读软环境

家庭阅读软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家庭内不但要有成年人阅读的书籍,还要有孩子的书籍,并且放在方便取阅的位置。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父母习惯有直接的关系。父母首先自己需要有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着电视,上着网和朋友聊聊电话,孩子自然也不会打开书。父母还应该保持环境和空间的安静和独立,以便于培养孩子的集中力。

案例:隐性目的带给孩子的惊喜


实录:

在“这就是我”活动中,幼儿粘贴五官,投放的材料中,娃娃嘴巴是月芽形的,在我示范粘贴时,只强调了五官的基本位置。因为嘴巴是月芽形,我的示范画中,贴得是向下弯,一张笑脸。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幼儿把嘴巴倒贴,向上弯,显示出一张生气的脸。孩子在相互欣赏交流中发现了。陆夏伟说:“老师,你看,我的是高兴的,刘江涛的是生气的!”“对,我的也是高兴的。”“呀!我的是生气的”……孩子开始议论起来。

于是,我马上拿起一张笑脸,一张生气的脸:“大家说说,你们从哪区分它是高兴的,它是生气的?”“他们的嘴不一样,一个是这样弯,一个是那样弯。”沈嘉玮笔划着告诉我。我说:“那你用你的小嘴巴,做给老师看看,高兴的和生气的。”她马上笑了,又生气了。其他孩子都模仿着。“原来,嘴角往上就是高兴,往下就是生气,小朋友都有高兴,生气的时候,从你们的脸上就能看出来,那你们哭的时候小脸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对表情的讨论持续着,孩子们很有兴趣得做着各种表情。

反思:

教师的预设活动中,可以显性,隐性目的地投入让孩子发现探索的材料。对于嘴巴可以两向贴,显示不同的表情,我将其目的隐性化。事先不说明,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发现,自己感悟。当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发现不一样的贴法,会有不一样的表情时,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引导幼儿自己的小脸表演不一样的表情,通过幼儿自身的发现探索,让他们获得经验的提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