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现在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那么火,孩子学英语真的要找培训机构吗?报班一定有效果吗?,整理本文为大家解答。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有位家长留言和我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所以上了学以后,英语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老师也一直表扬我们的孩子发音准,接受能力强。但是上了三年级,情况急转直下,孩子不仅英语成绩不好,总体成绩也一直下滑,到现在已经成班里的最后几名了。去问老师,老师总是说孩子课堂爱搞小动作,对待课堂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这位家长很苦恼,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孩子提前学了英语,成绩反而不如其他没学英语的孩子,难道这样做错了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提前学习英语绝对没有错,但是,不要把学习英语仅仅当做超越其他孩子的砝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家长一样。
1.英语学习越早越好,但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根据维也纳大学康士坦丁‧梵‧艾克诺摩博士的估算,婴儿在出生时,神经元有2000亿个,是35岁成年人的两倍,这些由突触建立的联结,每一条都可以建立大脑意识与外界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说,记忆和习惯都是通过大脑里的突触来建立完成的。人的突触数量越多,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越强。所以,这就是很多专家认为0~3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的原因。
3岁以前,孩子可以识别所有语言中的语音,3岁以后,无用的突触被削减,非母语的语音识别如果属于不常使用的联结,也会被剔除。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学习越早越好。
但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不同目的,英语学习的方式也就不同。例如,我想让孩子出国,那么就要使用浸润式的英语学习方法,给孩子创造英语环境,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它。但是如果你是为了考试,那就要学习语法,按照应试的标准去学习。
所以,我提醒前面的家长,认真衡量一下孩子到底学的是哪种英语,是不是他以前的学习方式与现在的有所冲突,如果是,要积极配合老师,进行调整。
2.提防孩子的骄傲情绪
孩子从小学习英语,上学后在英语上会觉得轻松很多,但是这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优越心理,即因为我聪明所以我英语好或者英语不用学也能考的很好。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归因,这时候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就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听老师话的习惯。长此下去,英语成绩肯定不好,甚至会波及其他学科。
3.上学后,课外学习应以配合课内学习为主
在上学后,如果孩子接触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英语学习方式,但课外给他补充的却是自由的听说读写环境。孩子一定会喜欢相对自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那势必会影响在校的学习状态。所以,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学习英语不是以考试为目的,那就要慎重给孩子选择学校,
统一的学习方式,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希望家长能够注意这几点,避免产生案例中家长的问题,让住,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的学习过程。
在少儿英语培训方面,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和顾虑:孩子在家里学,怕自己的方法不对,去培训机构,又怕孩子排斥;到底两种方式哪种更好呢?朴明华老师为大家解答。更多关于少儿英语培训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
我来跟大家讨论一下课外培训中心和家庭学习之间的优势与差异:在这方面,我只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困惑的父母,尽量客观公正,只给建议,不做评判。
培训机构的优势
培训机构的课程,也就是学习内容,通常更加系统化。主题之间的演进以及重现、知识点的呈现与应用、语言与非语言科目的有机结合都是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培训机构的另一个核心优势,是师资的能力。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有品牌、有操守、有信誉的培训机构,野鸡学校不在讨论范围。具备完善师资力量的培训中心,从课程设计、准备、演练、实施都有严格的标准。
而且培训中心有经过筛选与培训的外教,外教在语音/语用以及语言流畅上,具备先天的优势。只要不是家庭预算问题,我都建议孩子跟合格的外教持续上几年的课。 另外,学习是需要同伴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伴之间的竞争、合作都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效果。
家庭学习的优势
家庭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加个性化。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选择他们喜欢的绘本、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和频率(一次多久,多久一次)、变换他们的学习地点(家里、户外、商场、动物园)、调整他们的学习方式(看视频、听歌曲、APP、阅读)。
同时,家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堵车的路上、在睡前的十分钟、在起床后的半小时,我们都可以给孩子读个绘本、唱首歌或者玩一下词汇卡片。虽然不能提供同伴学习,但是我们可以享受美好的亲子学习,而且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同伴,请孩子们来教我们一首歌、为我们读一个绘本,我们一起学习。
朴老师的建议
在我看来,没有时间或能力进行家庭学习的,必须去培训中心。最起码你要保证语言的学习时间、频率和应用场景。如果有能力,最佳的模式是培训中心与家庭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享受到两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帮助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朴明华
现任综合产品总监,国内知名英语教育专家。
东北财经大学--学士学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
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大学MBA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专业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曾服务于英国培生教育集团大中华区、美国麦格劳教育集团加州考试局。为全国超百所公立学校、私立培训机构提供教学培训与教学咨询服务,所做讲座超过三百场,五千余名教师从中受益。
不论是学校还是职场,自信是最好的名片。受人重视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自信满满的孩子。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考虑,家长如何激发孩子主观上“我能行” 的积极因素要比关注他受不受老师重视更重要。如果您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时代的“宠儿”,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让孩子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吧!
1、有爱心的孩子受人重视。
亲人的爱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您要坚持以耐心、爱心去对待孩子。不要嫌他烦,也不要把自己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要以忙、累 为借口疏远孩子。请在一天中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倾诉,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关心。您的爱心会换来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关爱,一 个有爱心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讨人喜欢。
例如,当您的孩子闹情绪的时候,您可以很正式地和他面对面坐下来谈谈。告诉孩子你愿意为他分担他的烦恼,把他当成小大人对待。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关爱,不管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他会渐渐对自己产生信心。
2、平等让孩子有自信。
应该让孩子感到您对他的重视而非保护,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参与家中一些他能理解的事情的决策都是好办法。
例如,您要给孩子添置一盏台灯,就可以先询问一下孩子“买哪一种灯好看?”如果您想给孩子买图画书,也最好先征求他的意见。不要小看孩子的意见,他的思维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如果你问他“你认为今天应该谁洗碗呢?”说不定,他还会愿意自己动手呢!
您应该允许并鼓励孩子对成人的质疑,并能勇于向孩子认错。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他的意见被接受、采纳、重视,那么他的自信也会萌发。
3、多说几遍“我相信你能行”。
请相信这句话对孩子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力量,您可以不断强调这句话,并在孩子退缩畏难时用它来鼓励孩子。另外,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的事。
例如,如果孩子会用绳子打一个结,那就让他再学着打蝴蝶结;如果孩子会排列书架上的图书,那就再让他学着整理抽屉;如果孩子会折毛巾毯,就要求他再学 着叠薄被子等。生活中有很多“困难”需要孩子去体验,去克服,而当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时,他会自然产生“我真的行!”“原来我也可以 干!”的体验。
4、横向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您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把孩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纵向参照,及时肯定孩子在任何方面哪怕再小再细微的成功和进步,让他产生自己能行的信心,并不断充实壮大这种信念。
切忌横向比较,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对比,如,“看,小明上课多会回答问题。”“瞧,小强钢琴比赛得奖了。”“小刚的体育多棒呀,你看看你这样 儿,哎……”其实您把您的孩子和所有孩子集中的优势进行了比较,这是不公平的,只会把孩子推向自卑进而否定自己的死胡同。
5、自信是正视弱点,扬长避短。您应该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任何人都会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也都有比别人厉害的本领,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样的。例如,孩子唱歌跳舞不行,可他画画还可 以;孩子画画不行,可他故事讲得好;孩子故事讲不好,但他会认很多字;孩子不认识字,但是动作灵敏;孩子动作不灵敏,但他心地很善良……
只要您足够细心,您就会发现,虽然您的孩子有很多地方不如别的孩子,但他总有那么一项比别人优秀。对于他的弱项,只要他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对于他的长处,那您就应该鼓励孩子,使之更强、更好。
当然,您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对于个别自信已经快溢出来的孩子,您不妨在他旁边敲敲边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为是的“超人”宝宝,也不容易讨人喜欢。
从家长的角度和眼光来看,“老师的重视与否”大致是指以下三方面:
1、家长问孩子“比赛你参加了没有?”“节目表演你有份吗?”等问题,然后从孩子简短的回答中获取零碎的信息;
2、家长对自己孩子个性能力的理解所作出的结论,如:我的孩子活泼能干,老师注意的机会可能多一点,我的孩子内向不多话肯定老师不会喜欢他;
3、家长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的愿望目的和老师处理方式的结果之间是否达成共识。
家长通常会综合这三方面的内容,然后形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教师重视的概念。但事实上,这只是把“露脸程度”和“老师重视度”划上了等号,家长用自己想当然的猜测和老师的做法划上了等号。
从教师的角度和眼光来看,“老师的重视”其实是对孩子的及时关注和帮助,这是由幼儿园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幼儿园的孩子身心发展处于自理能力索求帮助 的阶段和思想行为的他律阶段;又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习惯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体现在许多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上。
例如,哪个孩子肚子痛;哪个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哪个孩子还想添菜;哪个孩子不爱吃芹菜;谁的美工纸被撕破了;哪些孩子争玩具了等等。这样的情况在一天 中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生的概率和次数是非常高的,他可能会遇到类似的细节问题几十次。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细节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 说,每个孩子都是老师重视的对象。
幼儿园坚持以“保教结合,保字为先”为基点,强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首要任务,而诸如比赛、表演等让孩子“露脸”的机会只是幼儿园生活中很小的一个插曲而已。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很多家长又开始为孩子选择培训班而四处奔走。在众多培训项目中,英语培训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有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适应不同的英语课程,或是之前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不理想,不断地为孩子寻找新的培训学校。专家提醒,这种方式对幼儿的英语兴趣培养是最不利的,英语学习应该是一个整体教育,贯穿幼儿到成年的整个成长阶段。
找准适合孩子的课程不间断地学
4岁是孩子开始接触英语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英语的,这个时期英语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不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判断一个培训机构的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就是要看该机构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体系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点精准地教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专家提醒说,一旦家长认可了某个机构的英语教学,就要不间断地学下去。因为英语教育是讲究体系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长切忌急功近利
很多家长考核一个英语机构的学习效果就是看孩子背了几个单词,背得越多,家长认为学习效果越好。专家指出,孩子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去看待孩子。
对于4-8岁的孩子来说,获取语感、培养兴趣,形成规范的语音语调,养成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是首要的。语言学习最忌拔苗助长。英语学习需要语言环境的长期熏陶,必须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才能学好,以交流能力为主,通过孩子间的互助和竞争会激励他们的进取心,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培训机构的背景是家长考虑的关键
近几年,不断有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倒闭的消息,很多孩子学习了一半的课程被迫中断,这让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不免多了几分担心。
因此,家长给孩子选择英语培训机构前应做几个方面的考虑:
品牌的实力,品牌实力决定了它未来发展的潜力;
考察办学的质量和信誉,应选择社会信誉好、管理正规,有一定办学规模和办学历史的培训学校;
考虑学校的师资团队,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个培训机构的理念最核心的还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导教学的“灵魂”。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学的方式及内容都要不断地调整,这就需要一套好的课程体系做支持,才能保证孩子学习英语的系统性、完整性。
5月3日下午,当市民杨先生把7岁的宝贝儿子从一个全封闭式的学校里接出来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儿子长这么大从没离开过家,杨先生想把他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锻炼锻炼,就给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民间教育机构举办的“小鬼当家”的活动。类似全封闭式训练营活动在节假日期间较受家长欢迎,但教育专家却说,这类活动越火爆,越说明家长对孩子关心不足,孩子的性格不是两三天就能改变的,家长一定要慎重。
送走孩子父母心悬着
杨先生告诉记者,从小生活在父母和双方老人宠爱中的儿子一直很内向,自理能力也差,他总想找机会让儿子锻炼锻炼。前几天,一家民间教育机构举办的“小鬼当家”的活动让他动了心。活动是让6至15周岁的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三天两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在没有家长呵护的情况下,安排自己的生活,打理自己的一切。虽然价格不菲,但杨先生还是花了1000多元给儿子报了名。
杨先生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先是妻子舍不得,好不容易说服了妻子,双方老人又来阻止:“老师再好,能和自己爸妈一样?万一出个事怎么办?等他大一点再锻炼也不迟嘛!”杨先生狠狠心把孩子送了过去,惹得老人不高兴,他自己心里也差点打起退堂鼓。
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倒不是怕孩子出意外,只是担心突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心理会受不了,所以这几天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好不容易活动结束了,把儿子接回家,看上去没什么不对劲,大家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些。
两三天难以改变孩子
记者联系到了“小鬼当家”活动的相关负责人戴老师。他告诉记者,“小鬼当家”活动搞过好多期了,每搞一次,很多孩子家长之间都会为了要不要把孩子送来而矛盾,像杨先生那样虽然把孩子送进来了,但一直不放心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每期活动都只招收30个学生,活动地点放在一所完全封闭的学校里,有老师全程监护,安全绝对可以保证。三天时间安排攀岩、走铁索桥等一系列活动,主要还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来参加的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回去后家长一般都比较满意。
对此,宁波大学教育学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却不太支持。她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一些赢利性的民间教育机构类似活动有很多,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把孩子送到一个远离家人的封闭环境进行“锻炼”,这些机构良莠不齐,她不想多作评论。但从教育学角度讲,能在两三天内让一个孩子性格有所改变的几率微乎其微,想要孩子独立坚强,还需要家长多花点时间来言传身教,而不是花钱送孩子上培训班。
另外,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应这些活动的,有些敏感内向的孩子突然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心里会产生一种恐惧,会认为是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这种伤害很难估量。这名专家建议,教育机构搞封闭式训练,还不如搞一些亲子活动,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心的环境中完成“训练”,也让家长知道该怎样教孩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