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亲子关系的九幅漫画

幼儿园说课稿人际关系 幼儿园亲子的游戏 07-14

这里有九张家庭漫画,道尽亲子关系的种种样态。

影子父亲、牢笼般的安排、“独自”长大的小孩……

每一幅都直击人心,发人深省……

即使工作再忙,

也别让自己成为一个

影子父亲。

别让自己只能在孩子的成长中,

留下一个倒影。

无论你说了什么话,

母亲永远都是那个最包容你的人。

但还是别说让母亲伤心的话,

因为孩子也在看着你呢。

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和容器。

今天你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造就了他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你给孩子成长路上

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

孩子就一辈子

都走不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们已经忘记了,

大部分我们读过的书。

那为什么还要让孩子阅读?

因为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

会融入了孩子的骨子和血肉里,

成就他未来的高度。

“妈妈不爱你了!”

“你真是的笨蛋!”

你恶毒的言语会像一把尖刀,

刺进孩子的心。

不要让盛怒的情绪控制自己,

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从父母身上索取了很多,

不要忘记了他们的恩情。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他们看到我们感恩自己的父母。

你还有和孩子一起

游戏、聊天、读书的时间吗?

真正幸福的家庭

一定是各司其职,彼此付出。

有你在,

再大的风雨都不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和孩子一起看漫画


经常做功课或读书不到半小时,就会以上厕所、喝水…种种理由离开书桌的儿子,居然一动也不动的坐在书桌前大半天,那异乎寻常的”用功”,让为娘的我在感动之余也起了疑心。为了打探虚实,我以一盘切好的水果为道具,以慈爱体贴为面具,轻步掩至其身后….

“好小子,怪不得大半天坐着不动呢,原来是在看漫画!”我大声嚷到,儿子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忙把漫画书一合往我手上一送:“好啦,给你给你,让你先看啦!”

“这才象话,古人说-有酒食先生馔。今妈添言道-有漫画书要先呈给妈妈阅读。知道不?!”训话完毕,我就地一坐,翻开漫画书开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儿子也将身子溜到地板上,把头凑过来,指指点点的向我简介这本漫画书的故事大纲、主配角名字和背景-

“这个主角将太,是日本北海道一个寿司店主的儿子,为了想要学得做寿司的技艺,帮助父亲把寿司店经营得更好,在中学毕业后,就独自一人跑到东京去拜师学艺。他吃了好多苦,受到好些人的欺负,但都不气馁,最后终于赢得了寿司新人比赛冠军,成为日本最有人气的寿司大师傅。”

“你看这个叫佐治的人,他是将太的师兄,他坏死了,老是找将太的麻烦,和设计谋陷害将太,结果,哈哈,坏人有坏报!他在寿司新人赛时,因为急着想要表现自己的技术,没有把食客喜好的口感考虑进去,结果就被将太给打败了。”

我边听儿子的”剧情人物介绍”,边翻看着漫画书,越看越欲罢不能,当天的午餐就让家人去”自谋生路”,下午则和儿子携手共奔去书店,搬回了全套”将太的寿司”漫画集,母子两人肩并肩、头挨头的用功读书,并不时停下阅读来讨论书中寿司的做法,拿来和我们以往曾在日本料理店所吃过的寿司做比较…

越看越对于日本师傅要制作出一个博得客人称赞的小小的寿司,竟然要从选米、煮饭、挑选鱼贝类、切食材的刀功、捏饭团…等等任何细节,都不能有丝毫马乎,皆得花费多年心力去琢磨练习,才能练出的制作功力不由得心生叹服。

同时也对这本漫画书的作者心生敬佩,因为想必他为了制作这套漫画,肯定在从寿司的制作到寿司店经营这方面的知识,下了不少功夫去观察了解,才能用如此循循善诱方式,将枯燥的制作寿司理论,和严肃的鼓励努力向上、遇挫不馁的人生大道理,化作引人津津悦读的漫画。

最后,在看完一套漫画书,我和儿子一起被激起”有为者当如将太”的雄心,两人跑去买了一整套做寿司的器具与食材,把漫画书当成食谱,一步步的学做起寿司来。

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最佳关系应该是等腰三角形,而如果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家庭关系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这一点我认同,但是我做不到。

在我们的家庭关系里,已经不是说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上了,如果没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可能早就没有了。

有些东西说起来全是理,但与人的天性相悖。勤快时我会去搏斗一下,斗一斗发现人定输天,果断放弃。

我娃六岁了现在会认很多字,会用拼音给我写信(很简单但也挺有逻辑),英语讲得呱呱叫,我每天一看到她我就眉开眼笑,一股慈祥的暖流由内而外洗涤我灵魂,整个人温软喜悦得像一朵大棉花糖。看到老公有这效果吗?不可能的我给你讲,不嫌弃就不错了。

我娃送给我的礼物,哪怕是一张不知所云的画,我都欣喜若狂视若珍宝,我男人送我礼物我一向无动于衷,有时还内心咆哮,这特么是什么审美,我怎么嫁给了一个总是能买到最丑礼物的男人?到底是我瞎还是他瞎?

娃生病了我恨不得代她去疼,男人生病了我通常都是:“你别回来啊,你就在你妈那儿住啊,别传染给我娃了。”

我男人跟我吵架时他不止一次说,踏马的,要不是因为我娃,你以为我还会跟你过。

我的那一点点愧疚顿时烟消云散,生出一种英雄所想略同的盟友感。

有一次我说,我们这样不行啊,我们必须表现出恩爱,要不然孩子还以为天下的夫妻都像咱这样只会一天到晚抬杠呢。于是那天晚上我们说着话,我男人忽然亲了我一下。我娃惊呆了,生气地看着我说:“那是我爸爸!”

我俩笑到岔气。那一点点虚情假意的甜蜜远远敌不过孩子吃醋的可爱劲儿。于是我们那几天变得格外友好,我和我男人一提到这事就心花怒放,维持了好几天都没吵架。看到没,亲子的力量太无穷,强大到可以将两个看对方极不顺眼的人又搓到一团去,这力量反正我是斗不过的。

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的家庭有没有呢。我在前几年当记者的时候见过一对儿。男人再婚,带着和前妻的儿子,找了一个比他年轻的现任,又生了个儿子。一家四口很穷,男人在外面做工,女人在农村家里带继子和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儿,女人忽然对继子大发雷霆,顺手操起旁边的剪刀扎继子的背,戳出好几个血窟窿。然后她还骑电瓶车送继子去上学……老师发现孩子背上有血,赶紧送去缝针,并报了警。女人被拘留15天。

我通过熟人进拘留所见了那女人。其实我当时特别生气但是我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恶毒你不怕遭报应吗”这种话,这不是记者说的话。我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家里穷心情压抑,孩子又不听话,她当时在气头上,巴拉巴拉,然后说她对继子挺好的,买衣服都是一个孩子一套,吃东西也绝对平均。

但是不管她怎么辩解,我还是觉得她完蛋了,她出来要被她老公打到半死吧。没想到她告诉我,她老公还给她送饺子!怕她在拘留所吃得不好!

我马上联系到他老公,他真的讲得出“哪有大人不打孩子的呢”这种话,他说等她拘留期满了他就去接她,还是要好好跟她过日子。出事后他前妻把儿子接走了,感觉他长吁了一口气。

我和另一个老记者坐车回城的路上我真的是被雷死了,噼里啪啦骂了一路。老记者说:“他有什么办法呢。”

说来很可悲,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例夫妻感情高于亲子感情的家庭,而他们是被生活压榨得不得不如此。因为娶妻成本太高(性的成本对这个男人来说也高),因为还有一个孩子,必须把日子过下去。所以他的选择很明确:女人最重要。

官员、商人、学者、大咖,各行各业我都少许认识一点,也会聊私人话题,从来没有、是的从来没有听过一句“我爱我老婆超过爱我孩子。”放在平行的位置已经很难得了,更多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现在肯定是孩子更重要,可能孩子自立以后夫妻关系会回归到第一位吧。”

我觉得这才是理性而自然的回答。孩子年幼的时候,必须亲子关系第一位啊。所以现在去强调“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干嘛,就算知道是真理你能做到吗,又不是我想健身我就去撸铁、我想戒烟我就天天嚼口香糖这么简单。感情的事情强求不得,伪装吧,自己鸡皮疙瘩掉一地,退让吧,对方得寸进尺贼能嘚瑟,还不如俩人坦诚相见,大人爽快,孩子看着也觉得真实。

而且共同(注意是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很棒的。都说婚姻是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怎么转化的呢,是过着过着就懒得过了但是忽然来了一个小天使,你每天跟伴侣说,哎呀今天娃学会了一个词儿,哎呀你看娃这张相片简直小明星,哟哟哟我的娃怎么这么能耐,伴侣在旁边配合着大呼小叫,感情同步得天衣无缝,这样才转化过来的呀。你没事儿到别人面前去显摆娃试试,两天就把别人烦死了。

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就相当于你们把夫妻跟孩子关系的那个锐角等腰三角形,变成了钝角等腰三角形,家庭关系顿时稳如泰山。

在婚姻越发朝不保夕的今天,我觉得两口子能齐心协力爱自己的娃,已经可以打90分了。我要为我以前老觉得不完美的婚姻鼓一下掌。

关于一个单亲妈妈的亲子关系


这是一个单亲妈妈和自己辛苦带大的女儿。女儿说从小到大妈妈对她经常歇斯底里。对她非打即骂,有一次还把刀架在了她脖子上。女儿说尽管如此,妈妈骂她的时候,什么恶言都骂,她从来没有对妈妈不敬过。妈妈打她的时候,她从来没有还过手,甚至连推妈妈一下都没有。她说妈妈太要强了,离婚后没有要爸爸一分钱。她要活成什么样子是既定了的,女儿不可以偏离一点。女儿偏离一点,妈妈就很愤怒。女儿说妈妈打她,婆婆也打她。她说婆婆打她的时候满眼都是心疼;而妈妈打她的时候,眼里只有愤怒。她很心疼婆婆,但她很恐惧妈妈,甚至有一点恨。现在女儿和男朋友在一起7年,妈妈拒绝见这个男朋友。女儿说她是成人,她三观很正,她会坚持自己的感情。她会用她的办法让妈妈接受,她和男友买第一套房子会给妈妈,让她安心。我只想说:很多女人很不幸,她们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她们幸福时她们不自知。我还想说一句: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打她/他而恨父母,孩子会因为父母不心疼他们/她们而疏离父母。不要说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不信,很多孩子也不信。这一点,很多父母也不自知。

家教案例:一幅画的付出


家教案例:一幅画的付出

接到通知,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画说中华”的绘画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所在的城市文化及中国文化进行一个宣传。鉴于只有两个名额,我通过自己报名的方式选出了五位小朋友,然后让他们自己每人画一幅草稿画给我,然后选出参与比赛的两名孩子。最好我在于这两位小朋友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家里也帮助孩子一起理解绘画主题,并给孩子适当的提供一些帮助。

案例:

在于惠惠妈妈沟通的时候,惠惠妈妈并不是直接接受的,对于绘画比赛的回复是最近在教孩子《三字经》而且平时也要上一些培训班,所以最近很忙可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绘画。对于绘画比赛的事情既不回绝也没有说会很用心。

措施:

在放学的时候特意将惠惠的妈妈留下来,先是跟她好好的说了一下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轮到的。并且向她表明如果不愿意的话就直接将机会让给别人,让惠惠妈妈明白并不是老师在求着她做这件事,也并不是非她不可的,而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才选择她的。再是将她带到教室里看看自己孩子平时在学校里画的如何,让她了解在学校里的惠惠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性的。最后我让惠惠把自己要参加活动的想法好好的和妈妈说一说,让惠惠妈妈了解自己女儿对绘画的热爱和兴趣。

分析:

家园互动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想要好好运用的一个资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大的效果,有时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方向是违背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时常联系,了解自己孩子最近的发展及表现,和老师的教育相配合。如在培养幼儿的坐姿时,老师在幼儿园需要该学生规范坐姿,那么在家里家长也要帮助老师在看不见的地方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让老师的教育能够事半功倍,而不是学校与家里的表现不同。通过这一次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孩子与家长的交流,让惠惠妈妈明白自己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与需求的,在之后的绘画构思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惠惠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文化,特意在网上帮她找视频资料看,周末带她去图书馆翻图册。最后惠惠自己选择了赛龙舟这一主题来表现中国文化。而惠惠的妈妈这一次虽然很辛苦,动了很多脑筋,但是也收获了和女儿一起创作的乐趣。

孩子与汉字的“亲子关系”


每个人都知道亲子很,它关系到子女一生的身心健康。但有可能没有人会意识到,孩子与汉字之间,也需要“亲子关系”。孩子是否觉得汉字亲切,是否热爱汉字,它关系到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及人生成就。

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热爱文字,是否爱看书,同样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与汉字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小被逼识字,被逼写字,甚至心中憎恨汉字的孩子,长大后会爱书爱文字!

可是我们的孩子与汉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忍受着这样的“酷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知把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汉字粗暴地摆在孩子面前,强行让孩子记忆、书写。

也许孩子是认识了几个字,是会背几句经文,家长也很高兴,我的孩子终于会识字了,殊不知,这样一来却断送了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也许孩子一生都讨厌读书写字。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这一生又能有怎样的前途和人生呢?

所以说,孩子对汉字的最初感情,也就是孩子与汉字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决定着孩子这一生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但是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吗?有人在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字吗?现在几乎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在教育孩子,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学好英语。

为了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不惜变出各种花样吸引孩子。但偏偏是对比英语不知伟大多少倍的汉字,中国人自己却采取了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汉字之间的“亲子关系”!

中国为什么所有影响世界的了不起的成就和了不起的人物都诞生在古代?为什么现在所有象征着思想和智慧的伟大奖项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看看古人对待文字的态度就可知一二:

在古代,凡是写了字的纸,是不能用来擦拭污渍的,废掉不用的纸,只要上面有字,就不能随便撕掉扔掉,更不能被脏物玷污,只能在一个叫字库的地方集中焚烧。而现在,却是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

而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正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对汉字没感情!没有任何人做着在孩子与汉字之间建立亲子关系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不能将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对英语感兴趣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喜爱上汉字呢?一个喜爱汉字的孩子,一个从小与汉字建立了亲子关系的孩子,才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