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小平平哭个一声,妈妈就知道他是饿了,还是尿湿了,因此,到了快3岁的年纪,平平还是习惯只要不顺心或遇上挫折就用哭的,然后,妈妈就又开始猜测他到底是为什么事不开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显然十分重要,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孩子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好坏影响着孩子的人际关系、课业学习、未来成就等,而且不是口才流利就一定是好的,说出来的话是否让人觉得很舒服,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二、常见的育儿问题
1、总是提前满足孩子
父母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注意他的一颦一笑,孩子哭什么,还没开口,父母就已经猜出来了,并且尽快地满足他,却忽略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懂得你的孩子要什么,忽视了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和需求。
2、老是替他说答案
有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好,一件事说得七零八落,没耐心的父母,总是开口帮他说答案或直接替他做结尾。久而久之,孩子的表达能力显然不会有提高了。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请他用说的
当孩子以哭来表达时,父母应该告诉他:请你好好说清楚,不然,我没办法帮助你。慢慢地让孩子习惯开口表达事情。
2、多陪他说话、阅读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他是从听慢慢进入说,而词汇累积的多寡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多和孩子说话、听他说话、阅读故事等,让他建立丰富的语言基础。
3、修正表达方式
说话的礼貌也是需要学习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候说得太直接的言词,听在别人耳中,不见得很舒服,家长需要适时提醒孩子,该怎么说会更好。
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化材料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的话,相信会带给孩子很多的收获。
1、充分利用旧的包装纸和宣传画册或是一些旧的图书,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图书,然后进行讲述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游戏活动,给幼儿创设积极的环境,如象老师说到的可以开设“小小电视台”活动,“新闻播报”活动,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盒子、瓶子等创设一个电视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相信孩子一定受益匪浅。
3、在语言区可利用盒子、彩布等做成“小小故事袋”或“小小故事盒”,让孩子们进行自由讲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要丰富语言环境:家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跟他多说话。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教他树木、花草、汽车,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同时有意地教他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比如,红色的花、小鸟快快飞等,以提高他口语表达的能力。
5、经常与孩子对话:父母需多与孩子交谈,每次说话时均注意尽量多用词汇,语句要完整,使孩子有模仿的榜样。同时鼓励他大胆地说话,不断用词汇延长语句。
6、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养成孩子认真听发音的好习惯。只有听得准,才能将音发准确。说话时平静自然,不撒娇,不模仿坏习惯。这样才能使他发音准确、咬字清楚,才能全面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1.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给孩子提问
先训练孩子对提问做出应答的能力
举个例子:
家长拿着饼干向孩子提问“要什么?”
有应答能力的孩子回答:“饼干”。
家长就可以马上把饼干奖励给孩子。
在固定一种提问方式孩子学会之后,再泛化其他的提问方式。
等孩子有了主动应答能力后,就可以教孩子主动提出需求。
2.当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时
能够主动提出需求
在孩子看到“饼干”主动想抢的时候,家长就用手挡住饼干不给他,用接话的方式训练孩子表达能力。
如,家长问:“要 ?”
孩子回答:“饼干”。
当孩子主动说出:“饼干”,家长就马上把饼干奖励给孩子。
在孩子不能主动表达出“饼干”时,可以辅助孩子说出“饼干”,逐步退缩辅助直到孩子主动表达。
当孩子看到想要的物品,可以主动提出需求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了。
3.当孩子看不到想要的东西时
能够主动提出需求
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着自己把“饼干”放到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藏起来。当孩子知道盒子里有他喜欢的东西(饼干)时,就辅助他说出想要的东西“饼干”,然后马上打开盒子,拿出饼干给他做奖励。
经过练习,孩子看到盒子或书包也可以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逐步把盒子移到离孩子比较远的地方。
当孩子可以在房间内找得到盒子,并能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把盒子放到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放到冰箱里或柜子里。
当孩子完全看不到盒子时,孩子有可能又不能主动提出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做一些运动,当孩子很饿的时候,用示范的方式来辅助孩子说出需求“饼干”,马上就奖励孩子吃饼干。
如:在跑步回来很饿的时候,爸爸主动向妈妈提出需求,妈妈就奖励爸爸吃饼干。
可以让孩子在一旁观看,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经过多次练习,逐步退缩消失辅助。
4.教会孩子说“不”
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回答问题,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主动表达需求时,会减少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机率。
训练主动表达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把握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动机,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如孩子饿了,教他说“饼干”。孩子渴了,叫他说“水”。要外出时,教他说“衣服、鞋”等等。
从名词开始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逐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学会使用名词表达需求比较有实用性,会使孩子加深对语言功能性的理解,更愿意使用语言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表达方式除了有语言以外,还有很多辅助性工具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图片、手势、机器等等。不同能力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辅助性工具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语言表达能力。但要注意无论选择哪种辅助工具都要伴随语言的存在,这样使用辅助性工具才可以诱导语言的出现。
家长要把强化物随时管理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轻易的让孩子得到。每次奖励给孩子的强化物,量不能过多。每次的强化物不能太单调,否则孩子主动表达的欲望就会减少,对孩子主动表达的训练就不会有很好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