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
“我儿子快两岁了,可还不怎么说话,只会叫妈妈,而且是让他叫时才不情愿地叫,真是急死了,怎么办啊?”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北京市儿童保健所所长刘兰香教授说,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至15个月之间就会开始说话,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不会说话,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据刘教授介绍,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会说话。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父母少言寡语,或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说话。
所以,刘教授提醒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多说话,多模仿。比如,让孩子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孩子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孩子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
2、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
3、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孩子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
4、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既快乐,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5、可给孩子上早教班,系统地开发、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
刘教授指出,家长要鼓励孩子说话,设法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然地说,因材施教,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如果孩子2岁了还不说话,就应该去看医生。
导读:小宝宝爱咬东西,往往是对这个世界比较好奇,因此总会把东西咬上一口,通过这个方法来了解陌生事物,这也是比较正常的。
有些小孩子很喜欢咬东西,抓起什么就喜欢往嘴里塞,大一点的孩子甚至爱咬人。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李杰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孩子爱咬人、咬东西,可能折射出孩子有情绪问题,家长要注意疏导。
专家分析,小宝宝爱咬东西,往往是对这个世界比较好奇,因此总会把东西咬上一口,通过这个方法来了解陌生事物,这也是比较正常的。而大一些的孩子,例如上了幼儿园或者更大的孩子,如果还喜欢咬东西甚至咬人,那么这可能暗示出他们有情绪上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如果孩子喜欢咬东西、咬人,家长应该首先寻找原因,看宝宝为什么爱咬人。如有的孩子就是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的妈妈抱别的宝宝的时候,或是感到不高兴的时候,会通过咬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疏导宝宝的坏情绪外,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让宝宝知道他不开心可以告诉大人,不一定非咬东西。
专家还提醒,一旦咬人、咬东西成了孩子的一种经常性行为,就有必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必要时还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如果孩子是被其他孩子咬了,也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例如在宝宝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处,止血之后可用冷敷法。如果咬破了皮肤,最好带孩子看儿科医生。
导读:细心的家长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孩子的言语发育,及时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以免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失去最佳治疗时期。
孙女士的小宝宝已经两岁了,还不会开口叫“妈妈”。检查确诊小宝宝患有“言语发育迟缓”,必须进行系统的言语训练。医生问孙女士为什么不早抱孩子来看病。孙女士说,宝宝1岁半时不会说话,当时想带孩子来检查一下,但奶奶说“贵人语迟”,不用担心。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马丙祥说,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没有达到与其实际年龄相符的水平。小儿在开口说话前,已经会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人交流,比如寻找、微笑、动作、手势等。正常小儿3~4个月时,就会反复地咿呀作声,8个月时会发出有元音和辅音结合的声音,12个月时会使用单字,同时会运用手势如欢迎、再见、谢谢等,12~18个月的小儿会运用20个左右的单词,18~24个月的小儿会简单的句子,2~3岁的小儿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希望情绪等,4岁左右的儿童无需正规教育即能完全掌握母语。
马丙祥强调,细心的家长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孩子的言语发育,及时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以免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失去最佳治疗时期。这不仅会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语言交流能力落后,并且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如听、说、读、写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又会继发二次障碍如心理、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