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好性格宝宝的九个方面

小班幼师九月个人工作计划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08-24

宝宝好性格不是天生的喔,掌握一些规律,正确运用一些方法,保证你能够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好孩子。

1)活动水平

留意什么:你的婴儿真的对从她的弹力椅上看世界感到满意?又或者她从看换尿布转为看摔跤比赛?

如何处理:如果孩子的活动水平低,你可能不想用太多的身体活动来打击他。相反,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悬挂仪器,路边的活动带--来激发孩子。

相反,高度活跃的婴儿对刺激有很高的忍受性。他可能在手脚上更快发展,例如比其他婴儿更快学会走路。负面影响:你需要对孩子的安全十分警惕,因为他比其他成熟婴儿更有可能惹上麻烦。在孩子学会到处滚动时就要移除婴儿床上的配件,一定要在移动板上使用安全带,而且永不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弹力椅上,否则他有从椅上翻下来的危险。然而可能有好的方面:他可能是一个好的睡眠者,因为所有活动都使他累透了!

2)规律性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是否像闹钟一样有规律地睡眠、饮食甚至是排便?或者他拒绝你给他强加规律的每个尝试?

如何处理:对于一个有规律的婴儿来说,现在应尽量围绕孩子的习惯来计划日子--他的安全感就是基于此--而且这会让你好过些。当他长大一点之后,他能忍受日常错过的小睡。

如果是不稳定的孩子,尽量不要太严格以免让自己难受。不要执着于常规,但尝试每天保持相同的元素。例如,在同一张椅子上喂奶并坚持孩子喜欢的安抚方式。还有要明确地坚持睡眠时间--婴儿仍然需要休息,否则他们会变得情绪不稳。

3)社交能力

留意什么:不管动作多么突然,当你的孩子被任何人抱起时都会笑和发出叫声么?又或者他看上去天生就对陌生人不安,甚至抗拒祖母的亲近?

如何处理:如果你的孩子善于社交,制造多点机会让他与他人相处--参加游戏团、去公园,和当你外出时带上他一起。

不要强迫害羞的孩子应对不熟悉的情形。保持你与他的亲近知道他表现出他准备好与别人相处了--用过发出声音来陪伴他,或者,如果他年纪稍大,通过尝试让他不再坐你大腿并尝试到处爬行的方法。而且不用担心:尽管孩子会有一点内向,他会交到朋友的--只是以他的步调。

甚至最友好的婴儿会经历一些难熬的时候--被称作陌生人焦虑症--大概在9个月左右,这一直到18个月左右会逐渐减少。

4)适应能力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是否特别喜欢哭?又或者他拒绝在自己婴儿床以外的地方睡觉并把没吃过的食物吐出来给你?

如何处理:随和的婴儿能有足够适应性去忍受改变和接受生活中的陌生人。对于这种个性类型来说旅行是毫不吃力的--他可以在酒店房间或祖母怀里睡得和在自己房一样好。喜欢孩子的适应性,但不要利用它。例如,即使他准备好迎接新保姆,确保在你离开之前他们一起玩得很好。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么能适应,当引进新事物到他的生活里时要慢慢进行。即使是表面看起来很小的变化--例如你换了新眼睛或爸爸刮胡子了--也可能完全吓到他。如果你准备带他出去,带上一些熟悉的物品,例如孩子喜欢的篮子、书本和玩具,一边他有一些家的感觉。

5)热情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用震天动地的哭喊--大声地--表现情绪么?又或者被某事烦扰时他更喜欢啜泣?

如何处理:当你想安抚你的小表演家的每个哭喊时,如果你没能做到也不要感到愧疚。这是婴儿热烈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再也不能忍受了,把他放在婴儿床里并自己休息一下。而且要记在心里:有朝一日这种热情可能会让他成为一位优秀学生,因为他也会把他的所有干劲放进学习里。

对于没那么热情的婴儿来说,生活看起来会过得更为容易,但你必须更努力去明白他的想法。留意他(注意无聊厌倦的信号和阴沉的脸,例如到处看)并与孩子谈论他的感觉--“噢,你不喜欢这种噪声!”--这样他知道你在他身边并参与了他的生活。

6)性情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睡醒时微笑并整天保持着?又或者他以怒容、呜咽或埋怨开始一天?

如何处理:快乐的婴儿不喜欢什么?你可以通过一起玩耍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唱歌、互相吹口哨和玩愚蠢的游戏。

如果孩子皱眉头比笑要多的话你也不要感到焦头烂额--这不代表他不爱你。尽最大努力里确保他没有不舒服或生病,并且确保提供给他足够的微笑和感染来帮助他更积极地看世界。随着他长大并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他的哭喊应该会变少。秘诀是保持孩子快乐,让他们做自己。

7)注意力涣散

留意什么:你能通过转换场景或提供新闻玩具来快速安抚婴儿吗?又或者当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或当他想要的时候没能得到时,孩子会很难平静下来吗?

如何处理:让容易分心的孩子远离麻烦或避免发怒是很容易的。简单地让他离开他就会忘了这件事。但要记住事物也有可能在消极方面使孩子分心--例如,吵闹的房间可能会影响喂食--因此尽可能减少这些刺激因素。

如果孩子注意力集中些了,他可能在午睡不会留意到剪草机的声音,但当出现状况时,随时准备好行动--带着玩具或奶嘴。

8)固执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类型?他是否尽力拿到玩具或拒绝换尿布?又或者当他不能拥有玩具会哭喊并喜欢三心二意地改变活动?

如何处理:让固执的孩子带破浪鼓去信桌子,或在他玩耍的地方给他换尿布。通过增加玩具来让他保持忙碌--例如在CD架不再是一个挑战时,引进另一个分类器形状的玩具。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么固执的,则反过来:不要急着给他不适龄的玩具。如果你需要,让他做许多活动来使他忙碌。

9)敏感

留意什么:你的孩子对很小的刺激:噪声、人群、湿尿布或冷的床单都会大惊小怪吗?又或者他很少被环境或常规中的改变激怒?

如何处理:对敏感的孩子无论何时尽量保持环境是安定的:柔和的灯光、温和的音乐,和不过度的陪伴。用低沉的声音与他交谈,并在睡觉前避免过多的活动,否则他可能在安定自身上遇到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是没那么敏感的,经常检查他的尿布以确保尿布干净并使他感觉舒适。这种婴儿甚至对疼痛没有太多反应,因此当他们生病时可能会变得服从的和迟钝的而不是暴躁易怒的。

不管孩子的早期倾向如何,试着不要在头几个月太给他定型分类。当你学会与孩子的独特因素合作时,几乎所有性情特质可以是有积极作用的。这就是人们所知的“合适的好处”:接受你的孩子的能力并帮助他适应。最后,在让孩子变成快乐、适应力强的儿童的过程中,你对孩子的特质和行为的领悟及反应会发挥很长远的影响--这会带给你带来更多地满足。母亲与孩子的血缘联系,让你想养育并保护的孩子,这想法甚至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出现,但现实中,当你了解并认识自己与孩子,强烈的母爱会进一步发展,而且会在你的能力中变得坚不可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利于孩子塑造良好性格的六种父母


导读:宝贝的个性各有不同,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先天气质的影响。随着宝贝慢慢长大,性格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时候生活环境就成为影响宝贝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刚刚出生的宝贝就已经表现出自己的“性格”——有的哭声响亮,有的安静;有的爱东张西望,有的爱睡大觉;有的容易受惊吓,有的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太敏感;有的精力充沛像个小老虎,有的柔弱宁静像只小猫……

宝贝的个性各有不同,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先天气质的影响。随着宝贝慢慢长大,性格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时候生活环境就成为影响宝贝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爸爸妈妈自然成为影响宝贝性格发展最重要的人。那么,什么类型的父母能培养出性格健康的宝贝呢?

1.从容的父母

从容的爸爸妈妈对宝贝的出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从怀上宝贝的那一刻开始,就知道自己要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宝贝。宝贝出生之后,从容的爸爸妈妈会为宝贝每天的变化而喜悦,他们关切地注视着宝贝成长的每一步,但从不着急催促宝贝快点长大。

因为爸爸妈妈的从容,宝贝生活在这个家里,就像小鱼生活在水里一样的自在,他学会的是喜欢自己,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这样的有自尊的个性,能够让宝贝受用一辈子。

2.宽容的父母

在宽容中长大的宝贝自然对别人也很宽容,更重要的是,宝贝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而不是靠大人来管着自己。这么宽容、这么自主的宝贝,长大了当然是最受欢迎的。

3.爱子有道的父母

懂得爱宝贝的爸爸妈妈知道,早点让宝贝独自睡是真的爱宝贝,总把宝贝留在自己身边看着他熟睡的小脸而让自己心满意足这是自私。

爱子有道的爸爸妈妈知道,让宝贝犯点小错,受点委屈,吃点苦头,经历点挫折,对宝贝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在这样的爸爸妈妈影响下成长的宝贝,女孩必将成为一朵铿锵玫瑰,男孩必将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4.理性而开放的父母

理性而思想开放的爸爸妈妈知道,每个宝贝成长的道路都不一样,爸爸妈妈只能注视着宝贝的成长,不能为他安排将来的路,不可以强迫他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人,更不能替他做出选择。

放手让宝贝走自己的路,这就是爸爸妈妈爱宝贝的最好方式。开放而理性的爸爸妈妈能够让宝贝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样成长起来的宝贝更具有做出选择的能力,更自主,更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有理性而开放的爸爸妈妈,宝贝成长得更快乐,个性更健康。

5.恩爱的孝顺老人的父母

恩爱的爸爸妈妈明白,养育一个有爱心,对家庭有责任感的宝贝才是他们最最重要的期望,而他们自己就是宝贝学习的最好榜样。对自己父母的态度,也是宝贝学习的榜样,爱自己的父母,宝贝也学会了怎样爱长辈,他们以后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如果爱只是单向的,大家都很爱宝贝,但是大人们互相却并不相爱,宝贝可能学会了爱自己,学会了索取,却不懂得爱别人。不懂得奉献,更不懂得对别人的责任,将来就可能成为一个自私的、性格有缺陷的人。

6.快乐的热爱生活的父母

快乐而热爱生活的爸爸妈妈知道,他们的生活态度,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当然也直接影响宝贝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他们总能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他们知道,快乐的生活和金钱、地位、成功没有直接的联系,快乐生活是一种态度,只要珍惜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就能快乐地生活。

宝宝性格与颜色


导读: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发现之一:粉红色-依附性特别强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经济环境在一般水准之上,而且,也象征着双亲爱心的充分表现。

在爱心的保护下,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物质,亦正是吸引人之处。

4~6岁的女孩中,也有特别讨厌粉红色的人。粉红是这样一种颜色,讨厌它的人特别讨厌,而追捧它的人,连枕头和漱口杯都要买“粉红色,上面有五瓣小花”的。大量的证据表明,热爱粉红的女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特别黏乎,在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大小事希望大人替她拿主意,站在前面替她做“挡箭牌。”如果父母拒绝当这个“挡箭牌”,让她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眼泪马上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关也关不住。蓉蓉就是一个例子,她的一切用品都是粉红色,人又胖,外号“粉红小猪”,但就是这么个高胖女孩,连同伴错拿了她的皮球回家,她都不肯去“交涉”,非要拖着妈妈去跟对方小朋友说。

妈妈常常叹气:这一朵温室小花,将来还能够移栽到野地里去吗?

发现之二:绿色和蓝色-讨厌竞争

热爱绿色和蓝色的小朋友都有回避竞争的倾向,绿色尤甚。喜爱绿色的孩子,个性上较随和开朗,没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心胸及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颇有求知的上进心。此类型者,成人后适宜于领薪阶层,如能有恒心踏实做下去,也可有成功的一日,许多才气纵横的男孩多属此类型。

连小三轮自行车也要选择“青草绿”的卓珊,宁可在幼儿园植物角看一下午“蚂蚁大游行”,也不愿与一群小朋友玩“抢椅子游戏”。“她明明眼急手快,能抢得赢,不知怎么一玩这个游戏就要上厕所。”除了讨厌这个“8人抢6椅”的游戏,卓珊还聪明地避开与同伴的“残酷竞争”,比如要排演《白雪公主》没人想演“凶恶的王后”,卓珊就举手说愿演王后,因为白雪公主有12位小朋友想演,11个人注定要体会失败的滋味,卓珊说:我不想跟别人去争。又说,要是有一个童话,能让每个小朋友都分上一个角色皆大欢喜,就好了。

妈妈有这种忧虑:卓珊热爱的绿色,是否平息了她心中的骚动和表现欲,令她向往一个没有竞争关系的、和睦且各司其职的世界?孩子将来必须直面残酷的竞争时,会不会喉头发紧、两手冒汗,兴起“逃之夭夭”的念头?

发现之三:紫色和橙色-过度情绪化

偏爱橙色和紫色的孩子都有情绪波动剧烈的倾向,只不过偏爱橙色的孩子更乐观,情绪颠簸时会往好处想,比较善于自我开解。“橙色系”的孩子惟一的缺陷是,被坏情绪掌握时可能有攻击性。热爱紫色的小孩则完全相反,他的情绪失控不会向外,只会向内――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语气,他都能在心里放大很多遍,非常敏感,你对他的态度有些许变化,都能左右他一两天的心情。父母和老师不得不经常尴尬地抚慰他:“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那个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喜欢紫色的男孩比女孩还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两个事实:第一,为什么神经质有成就的艺术家从来是男多于女;第二,为什么“生闷气”的怪男孩屡见不鲜。敏感的女孩会用眼泪来释压,男孩从小被教育“不许哭!要坚强!”男孩就只剩下“闹别扭”一种表达方法了。

假若发现热爱紫色的小男孩在“闹别扭”,千万别呵斥他,想一想如何有效安抚他那颗“容易受伤的心”吧。

发现之四:橙色-活力与自大

喜爱橙色者,个性上较外向活泼,喜爱说话而且人缘很好,有趣的是,幼小就喜欢橙色的人,会从一而终地喜欢到成年,虽然有时人暂时喜欢其他颜色,但仍会再度重返橙色的怀抱。此类型者创造性,自我为中心,较不懂得体谅他人,粗枝大叶,幼稚地认为天底下都是好人,所以,易被骗。

喜欢将场景的所有组成部分――太阳、跳舞小人、带烟囱的房子和房子前面的玫瑰花,都涂成橙色的孩子,一般都是群体中的“明星”,无论和家人在一起还是和伙伴在一起,他都希望成为一切计划中的主宰,希望由他说了算。当然,他是乐观主义者,开朗热心,唯一的缺点是不懂妥协,永远不肯立于从属地位。幼儿园排演童话,除非他是第一主角,否则他就不肯演出,不肯演出还罢了,坐在台下他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挑剔者”,“刘畅的王子演得一点儿不潇洒,要是换了我,应该披一件红斗篷,从马上飞下来的动作像蝙蝠侠。刘畅知道蝙蝠侠是什么样的吗?”

偏爱橙色的孩子似乎总是处在交友困扰中:因为他的火力和热情,到一个新环境中很容易交上朋友,而他的自大及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新交的朋友也很容易与之吵翻。

发现之五:咖啡色-像老人一样思虑过度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小由干练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极少有偏爱咖啡色的,但那些由于父母工作压力大,出生几个月就由祖父母来养育的孩子,4岁之后约有四分之一偏爱咖啡色。这是一种老成持重的颜色,咖啡色的毛衣、裙子和圆头皮鞋,还有咖啡色的小书包,看上去像四五岁的绅士淑女。千万别被这文静的表象迷惑了,不自觉地选择咖啡色的孩子,内心往往缺乏真正的安全感,遇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很少流露出无忧无虑的神情。他们大半在性格保守的祖父母身边长大,从小被教导不准插嘴,要服从大人,要擅长压抑自己的“无理要求“。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孩子,却在无形中压抑了小孩的乐观天性和创造力。

发现之六:水蓝和白色-完美主义倾向

有大约15%的女孩和6%的男孩有较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无一例外地喜爱白色,以及浅到极点的水蓝。热爱白色的孩童几乎都有洁癖:不愿别的小朋友上他的床、用他的毛巾或借用他的文具,他本人的爱干净程度也是一流,夏天时一天要换三套白色衣裤,五双白袜子。他总是在努力交朋友,但很快又因为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而否定别人。热爱白色的小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常常令人尴尬。

34岁的高级会计师屠正云这样形容她的儿子:“他好像一点儿也不娇嗲,他好象是这个家里矜持的、无懈可击的客人。他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一小段钢琴练习曲没弹好他就显得很焦虑、很自责。我倒是希望他放松点儿,他毕竟才五岁,但这个看法很明显没被他接受。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对我们也是不满意的,我们这一对大大咧咧的活宝,也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老爸和理想老妈’吧。”碰到这样一个冷眼挑剔你的小孩怎么办?他明显令他自己紧张,也令他周围的人紧张。

害羞宝宝的性格问题


内向与外向,害羞或张扬本是个性问题,没有优劣之分,但为了让宝宝在这个外向人逐渐占优的世界里更好地展现自己,结交朋友,融入环境,我们不妨用一些温柔而巧妙的办法,帮助他们打开世界的大门。

真实案例

5岁的拉拉喜欢跑、跳、爬各种活动,所以当他说出希望参加足球队的时候,妈妈很高兴地为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但是当一家三口终于从塞车的灾难里逃离出来,满怀兴奋地赶到运动场的时候,拉拉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安静地站在妈妈的腿边,眼睛四处打量着,任凭教练员点头哈腰,小朋友们热烈欢迎,他都始终不肯迈出一步。“我不想踢球了……”最终,他嘴里咕哝着,然后就把爸爸妈妈晾在原地,一溜烟跑回了车边。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拉拉的爸爸妈妈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尴尬了。他们给他报名各种活动、参加各种聚会,甚至把小朋友们邀请到自己家中,试图帮助孩子敞开自己,但是他总是悄悄退一步藏在阴影里面,仿佛上前边就是悬崖一般。

害羞是正常生理现象

害羞或者内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需要交流和表达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走进世界,展现自己。

成人世界的激烈竞争,营销功用的日趋显著,使得现在的父母比以往都要看重孩子到底有多少朋友、他是不是合群。父母非常希望通过幼儿园、亲子班以及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他们认为开朗、大方、活跃和受欢迎,是衡量孩子甚至是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是,孩子不会事事如人意,所以有些时候父母越希望他走到人前,他却越是往阴影里退却。

其实,害羞并没什么不好,它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可以间接训练孩子的观察、比较和鉴别能力,而且害羞的孩子同样能够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稳固的社交圈,只是他们也许需要更长一点儿时间。但这是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人们往往会通过第一面的印象来接纳或者排斥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好学校的孩子都是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因为那些害羞的孩子在面试时就已经被拒之门外了,他们的优秀没有机会得以展现。所以,害羞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扭转孩子的性格,但是可以尝试着让他们更加开放一些。

害羞的宝宝心里在想些什么

不要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你害羞的宝宝,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来,但是内心里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躲进一个安全的角落。

如果你是一个害羞宝宝的父母,你肯定会为孩子表现出来的不适所困扰,特别当你本身就是个外向性格的人时,可能你会一次次地责问自己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孩子的保护伞,是他们的天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去挑剔他的毛病。让我们听一听害羞孩子的心里话——

·“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你的孩子可能会固执地坐在角落里,甚至用一本书挡住自己的脸。这个时候你不要被宝宝的行为所欺骗,其实他早已被身边的快乐所深深吸引。害羞的孩子是喜欢集体活动的,但是他们羞于上前,因为打破“坚冰”的感觉让他感到痛苦。

·“那些人是谁?”

在进入角色之前,害羞孩子需要的“预热”时间可能会超过你的想象,他们可能得花上不少的时间,才能逐渐辨认清楚陌生人的相貌。

·“所有新的事情我都很害怕。”

害羞的孩子更倾向于比较常规的事情,那会让他感到很舒适。而新的秩序、规则或者伙伴,会让他产生不安全感。

害羞是性格使然,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却可以尝试扭转。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们可以做的有很多:

你孩子的害羞性格可能会跟随他很长时间,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但是,通过一些锻炼,我们可以温柔地鼓励他向前、再向前一些,他可能会变得比原来乐于接受新事物,结识新的朋友。下面我们给你一些建议,帮助他来驾驭对他不是很喜欢的外部世界。

·参加社会活动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为孩子们安排的“社交活动”,节日庆典、趣味竞赛或者艺术展览、玩具展示。一般来说,这些社会活动都是人来人往、嘈杂无序的,你可以详细了解一下,选择孩子可以承受的活动参加。然后尽量提前到场,让他从一开始就参与要比在所有活动都开始以后,让他觉得手足无措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在到场者比较少的时候,他更容易去结交一个新朋友。

·邀请小朋友做客

可以把小伙伴们邀请到家里做客,“主场作战”对于害羞的宝宝来说会更安心一些。聚会的时候,集体活动要强于一个接一个地单独表演节目,因为后者将使得宝宝必须直接面对所有人。这种聚会可以从你家的客厅地板开始,准备好充足的游戏和玩具,确保将聚会进行到底。当你的孩子对这种状态表现出了适应和满足,你就可以尝试改变场所,比如到公园、体育馆或者别的小朋友家里继续进行。这个时候,你可以带上一件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他获得安全感。

·选择适合的兴趣班

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喜欢舞蹈班、音乐课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把他独自“扔”在课堂上。你可以和老师商量,第一次课安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第二次的时间稍微缩短,第三次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就离开。这样每一次减少陪伴他的时间,也许经过一个月——其实也就是四节课之后,他就基本可以独自上课了。

再有,上课的时候请提前到达,你要帮孩子“暖场”。当他和同学找到感兴趣的话题之后,你可以渐渐退出。此外,有些父母认为参加集体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其实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纷乱的环境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在选择体育班的时候,不妨避免团体项目,选择跆拳道、游泳等个人项目,这样孩子会觉得更自在一些。

·参加亲友的团聚

欢聚一堂的场面可能会使你害羞的宝宝感到惶恐不安,即使其中多数人他都认识。所以当你准备带着去姑姑婶婶外婆家,或者参加孩子舅舅的婚礼之前,可以提前跟他讲一讲第二天的活动内容,告诉他都有谁会参加,哪些人他曾经在什么场合见过,哪些亲戚是第一次露面,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如果能给他看一些亲友的照片,对他会更有帮助。你应该告诉他,你会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并且给他介绍所有的人。在现场的时候,你可以让他看到你是如何礼貌地和其他人寒暄、道别的,但是不要勉强他去表现出亲近的样子。

·观摩成人间的交往

对害羞的孩子来说,与成年人接触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不过你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帮助他掌握基本的规则和礼节,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为他提供这方面的锻炼。比如,进商场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帮助身后满载而归的顾客推动转门;在超市的时候,让他来接过收银员找还的零钱并且说“谢谢”;在银行的时候,扶他坐在高腿椅上看你是怎样和柜员办理存取款手续的。此外,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与成年人交流:带他到你的办公室,一同参加志愿者活动……即使是最常规的活动,都可以锻炼和提高他自信。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

如果你的孩子将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外出的话,你可以事先了解这次活动的详细情况,然后提前为他讲述相关的知识。如果他们安排去一处风景名胜的话,你就可以通过网页给他展示一些风景图片。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和幼儿园带班老师取得联系,让她在活动中给孩子安排一个“搭档”,如果能够有一个快乐开朗的小朋友与他形影不离的话,这也将是一次非常美妙的行程。

贴心提示:对待害羞宝宝的do’s和don’ts

【Don’t】:不要叫你的宝宝胆小鬼。你给他贴上这个标签的时候,无异于给了他害羞的通行证,他会觉得把自己缩在壳子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你的目标却是为他敞开大门。

【Do】:让你的宝宝适当遭遇困境。当餐馆服务生热情地询问你的宝宝几岁的时候,不要替他回答问题。虽然他如临大敌的样子让你看上去很心疼,但是这种痛苦是为了他好。父母往往会觉得害羞的孩子容易受伤,所以会给予过多的保护,这只会让事情更糟。

【Don’t】:不必期望你的孩子成为最受欢迎的宝宝。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的朋友和所有人的掌声,几个真正的玩伴就足以让他快乐一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作一个加减体,看他们究竟有多少个朋友。

【Do】:带你的孩子接触不同的人群、场合、食品、音乐……孩子的早期经验越丰富,他今后对不同环境的接受程度就越高。虽然这种尝试刚一开始会比较艰难,但是对今后是有益处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